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177章 阎王上门

不过不管怎么样,朱元璋对于与国同休的勋贵在大明朝危难之际不但没有站出来力挽狂澜,并且还当了大明朝的挖墙人,他是相当不高兴的。

朱标看到他父皇的表情,便连忙问朱海军道:“难道就没有一个勋贵之后知恩图报,和大明朝同进退的么?”

朱海军听了,倒是马上回答道:“有一个,就是沐英的后代,沐天波,最终为大明朝力战殉国。”

朱标听到这话,急忙给他父皇转述了,朱元璋听到他干儿子的后代表现不错,脸色终于稍微好了一点。

朱标这边还不甘心,便又追问道:“其他就没有了么?比如魏国公的后人?”

朱海军听到这话,稍微在电脑上查了一下之后说道:“他家一共出了两个世袭国公,但都是软骨头,一个投降农民军,然后被追赃助饷打死,另外一个投降满清军队,家产没了,命好像保住了。”

朱标听得无语,忍不住问道:“你不是说历史可能不准么,会不会搞错了?”

听到他这话,朱海军还没回答,朱元璋却阴沉着脸说道:“没什么好怀疑的,你看看历朝历代,朝廷危难之际,也没什么勋贵还真能站出来为国出力的。”

朱标听到这话,便沉默了。

朱元璋这边,却是继续说道:“恩养功臣之后,确实养不出忠义之士。富贵之下,又哪来斗志?”

说完这些之后,朱元璋便看向朱海军,略微带着一点好奇道:“听贤侄的意思,你有其他安置功臣的法子?”

朱海军听到这话,马上回答道:“倒也算不上什么好办法,但是应该比世袭要好一点点。”

朱元璋听到这话,却认为他是谦虚了,便马上向他请教。

于是,朱海军便对他说道:“开国功臣的爵位,不能世袭,但是爵位的俸禄可以世袭,不过不是朝廷直接给钱,而是给股份。什么意思呢?”

“刚才说的钱庄,其实是需要大量本金的。银行有钱才能放贷,赚取最基本的利息差。因此,最开始的钱,可以由各方凑起来,然后按照占比,每年把赚的钱分一部分。当然了,我知道叔自己可以印钱,你要印钱放在银行当本金,也不是不可以。这样,你可以赐一部分股份给功臣也成。”

“只要银行能赚钱,赚多钱,那各个持有股份的人就能分到更多的钱。有利于他们都为银行赚钱想办法。”

“比如说他们可以监督银行内部不存在贪腐,或者他们给银行拉存贷款业务等等,总之,就是所有持有股份的人,都能为银行赚钱而努力,可以让朝廷少操心。”

“……”

朱海军把股份制的概念,给朱元璋和朱标普及了一下。

明初这个时候,这种概念还是很少见的,算是对合伙做买卖的事情进一步深入,细化了。

朱元璋听完他的这些话之后,想了好长一会时间,最后点点头说道:“这就等于是给他们赏赐股份以替代世袭制,而股份的世袭对于朝政的影响很小。我先想想,想想……”

他之所以有顾虑,也有一个原因,是他赐了丹书铁卷,说好了世袭的,如今过去没多少年就要改,有点打脸。

但是,要有实际的大好处,就算打脸他也会做的。

各中利害关系,他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朱海军见了,也不意外。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是很有主见的人。如果他考虑不合适,那你再说也没什么用。

比如说之前一直有提过的内阁制,他到现在都没动静。而提过的其他建议,他却能听劝,并且雷厉风行地执行。

在对话结束之后,朱元璋很快便去召集了户部尚书议事,询问收入支出,并且把有意给所有官员增加养老金的想法透露了出去。

说真的,户部尚书听到这话时,还以为听错了。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如同洪武皇帝一样对待士大夫是那么苛刻的,如今竟然铁树开花,要主动给他们多发一笔钱?

在确认洪武皇帝确实有这个意向之后,户部尚书欣喜若狂,走路都是飘的了,这个消息也不胫而走,顿时,每个衙门都轰动了起来。

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在于那个养老金会有多少,而是洪武皇帝摆出了一种姿态,会为他们这些当官的考虑,不再动辄喊打喊杀了!

特别是那些家境不好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喜极而泣。这一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很快,有人就把之前看的投影仪投影和洪武皇帝的这个养老金新政联系了起来。

他们猜测,皇帝这是要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新学,从新学中选拔出来当官的,给出养老金制度,就是为了吸引他们能努力学习,参加新的科考,为朝廷所用。

换句话说,洪武皇帝想要实现投影中的那一幕幕,因此才做出了种种革新之策。

由此,朱元璋只是放了个风声出去,绝大部分官员就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对他们的工作热情了起来。

有关吏员的考核,原本不是那么积极的,也突然之间有很多人竞争了起来。

总之,大明朝的学子,文武官员在投影仪投影和即将要实施的养老金风声下,全都一下调动了热情。

甚至连社学也受到了影响,之前有些不情愿的人家听说了这个情况之后,便不再只是勉强送小孩上学,而是积极主动了起来。

大明朝的风气,以谁都没想到的速度在发生改变。

对于这些,朱标没多大关注,因为此时的他,正在操心养鸡场的事情。

他一边派人去收购新鲜的鸡蛋,一边带着朱海军参观了他牵头下修建起来的养鸡场。当然了,修建的图纸,都是朱海军提供的。

这个养殖场,当然不可能是后世那种现代化的养殖场。不要说设备传送是个问题,并且最关键的是能源问题。

没有电,传过去的设备就会抓瞎。而这种大型养鸡场的设备,可不是充电宝能提供的。

为此,朱标几乎一天一问电工方孝孺学习电工的进度。

这不,他此时就在给朱海军转达方孝孺的困境道:“他已经看完了那本电工书,但是他说需要书中提及的工具和实践的机会才行。贤弟以为呢?”

朱海军当然知道,物理可不同于四书五经,不是埋头想想就能想成大儒的,必须要实践才行。

因此,他便马上回答道:“我了解方孝孺提出的这些困难,想着等他全部掌握电工知识再做事也不现实。那这样,我给你们传送一台小型的水力发电机,然后一些灯泡等电器,当然,工具肯定也要传送。然后你让他试着做起来看看。“

“如今做的这个,是土法孵化室,不是说费人工的问题,而是孵化成功率不高。等到方孝孺能掌握电工知识了,就再扩大养殖场,搞自动化的孵化室。”

“总之,大明朝的鸡蛋肉食,就从养鸡场开始,你觉得如何?”

土法孵化鸡蛋所需的材料,种蛋就不说了,不管什么,都需要种蛋。但是明朝这个时候,还没法专业分辨,就只能收购新鲜鸡蛋。

其次是打造木箱作为孵化箱,要求箱子密封性好,能够保温。这一点,明朝要做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在孵化箱的底部和四周铺上的保温材料,就用棉花或干草,以此维持孵化所需的温度,在明朝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用于盖在孵化箱上方,以保持箱内温度的棉被之类,同样没有问题。

此外,为了保持孵化环境的湿度,还需要准备一些温水和湿毛巾。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加水以保持湿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孵化环境。

土法孵化的唯一条件,明朝这边做不到的就是温度计。但是温度计的传送,消耗能量很少,要多少都能传送过去。

要是没有传送功能的话,就只能靠有经验的人来控制温度和湿度了。

不过不管如何,这种土法孵化鸡蛋的做法,其孵化率和稳定性都会比较低。

相对于这种土法孵化,只要有电,哪怕不传送专业的大型孵化设备,只是传送一些小部件,也能极大地提高孵化率和稳定性。

由电子元件控制的加温设备,其实就是一个灯泡,只要设定了温度范围,就会自动开灯加热到上限温度,然后自动断电,当探测到设定的下限温度时,电灯又自动亮起进行加温。

这个设备非常便宜,重量也轻,关键是需要电。

至于翻转,也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就是用齿轮联动的方式旋转一根根的杠,鸡蛋放在两根杆之间,可以放一排,只转动一个总齿轮,就能让所有横杆缓缓转动。

这种孵化的装置,就介乎于土法孵化和现代化孵化之间,但是孵化率和稳定性就非常接近现代化孵化了。

此时,朱标听到朱海军的建议,当然是赞成的了。

于是,朱海军这边就开始下单,就买了个一万来块钱的小型水力发电机,以及其他电线之类的现代东西。总之,明朝能有的,就用明朝的,明朝没有的,他给过去。

就在他们围绕大明朝养鸡场忙着建设近代化之时,在福建建阳这边,一名六十余岁的老者,怀里揣着一个旧布包着的包裹,出了一个破旧宅门,回身关好之后,抬头看天,紧了紧身上的补丁衣裳,带着一脸忧色出了门。

这名老者连续去了几个出版商贩那,却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有出版商贩一看到他,就直接嫌弃地说道:“湖海散人那,你这书不好印,你怎么还不明白?如今已经是太平年间,可你这书却是教唆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如何能行?”

湖海散人,便是罗贯中的号,此时,他还是好言求告道:“非也非也,这宋江最后不还是投靠了朝廷,为朝廷效命了么?老朽出一半费用印之,如何?”

“不行不行,你这种书指不定会惹官司,不是钱的问题,莫要来祸害我了!”

罗贯中被客气地请了出去,站在大街上,一时之间有点茫然了。

怀中的这本书稿,是他恩师施耐庵临终之前所作,还未最终完成,带着遗憾离世。

为此,罗贯中就帮施耐庵整理了遗作,并且基于当前的时局,修改了一些,还补上了结局,然后找出版商想出版。

他不指望着能有多少稿费,就希望恩师的遗作能得以面世。

但是他没想到,福建这里这么多的出版商,竟然没有一个敢出版这本《水浒传》,哪怕他出一些钱都不行。

本来罗贯中就比较擅长乱世题材,并且靠写书为生。但是没想到,天下太平下来,如今的人已经不爱看这些打打杀杀的。特别是朝廷推出神学之后,更喜欢神仙志怪这些,以至于他生活日渐拮据,要不然的话,他自费出版了恩师的书也成。

罗贯中走在大街上,一时之间有些茫然了。

难不成,世间真有神仙?这个朱明王朝竟然如此狂热,还传说京师那边已经显灵过了!

或许,以后自己改行写神仙志怪的书,多赚一些稿费之后,再全版自费恩师的《水浒传》?

想到这,罗贯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要是还年轻也就罢了,转行就转行,可如今这年纪一大把了,要再转行的话,就怕写出来也没人看啊!

带着一肚子的忧虑,罗贯中又去剩下的出版商贩那找了下,结果全部被拒,不是说没人爱看这个不要,就是担心惹上官司而不肯。

无奈之下的罗贯中,眼看天色已近正午,便只好回转住处先解决下吃的。

看看米缸,已经见底,院子里的菜,也已经吃得差不多,或许只能配以咸鱼下饭了。

这朱明王朝有一点还不错,盐价突然便宜下来,和以前相比,几乎等同于白给一样,也是如此,咸鱼成为了穷人几乎必有的桌上菜。

罗贯中孤身一人居住,正在捣鼓他的午饭之时,却见有人敲门,听那喊声,他便知道,要钱的来了。

出去开门一看,果然是房东的管事来了。

没等罗贯中开口,那管事就带着一点恼怒说道:“好啊,姓罗的,我家老爷念着你是个读书人,便一直宽限你的房租,却不想你还有钱自费出书,先把房租交了,莫要再拖!”

罗贯中一听,急忙解释道:“老朽仅有的一点钱,是为了给恩师出书的。老朽如今正在写《三遂平妖传》,马上就要写完了,肯定能赚一些钱,回头就还上,如何?”

不管怎么样,总得向现实低头,写个神仙志怪的小说,也不是不会写,最多是擅长不擅长,写得好不好而已。

他一边说,一边还往屋里走:“老朽这就拿出来给管事看看如何,很快便能写完,你也知道,如今神仙志怪的书,可是很受欢迎的……”

那管事听到这话,跟着进屋,接过罗贯中的稿子一看,顿时就火了:“好啊,你个老家伙,半个月前你就是这个理由,如今半个月过去了,你这神仙志怪的书,可有多写一页?”

他用手指着罗贯中的鼻子,骂道:“莫要以为我不知道,你肯定又是在修改那《水浒传》,我家老爷说了,你要执迷不悟的,就莫要连累我家老爷,带着你的书稿,滚吧!”

说完之后,他当即抢了罗贯中案头上的那些书稿,冲出房间去。

罗贯中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哪拦得住,一边喊着:“不要这样”,一边追了出去。

这管事直接把罗贯中的书稿丢到了门口,散落了一地,吓得罗贯中连忙去捡。要是被风吹走了,那估计得气死。

而那管事又迅速入内,把罗贯中的个人物品全部抱出去,又丢在门口,然后站在门口大声喝道:“我家老爷说了,你这么执迷不悟的,宁可不要拖欠的房租,也不会给你住了,免得被你连累!”

罗贯中根本顾不得和他争执,正忙着捡书稿。福建的风吹来,吹起了他一头的白发。

正在这时,他忽然听到那管事带着惊恐的声音在说话道:“我不认识他,小人不认识他,不不不,他就是那个写打家劫舍的罗贯中,我已经奉老爷之命把他赶出去了,和我家老爷没关系……”

听到这个话,罗贯中心中一紧,连忙捡完最后几页书稿,便立刻紧紧抱着书稿直起身来,抬头看去。

却见几个衙役引领着一群身穿飞鱼服的校尉,已经到了他们的面前,呈半包围的姿态围住了他。

只是一看这,罗贯中也和那管事一样认了出来,这些身穿飞鱼服的,肯定就是传说中让文武百官都胆寒的锦衣卫了!

明白了这,罗贯中都有些懵了。自己已经修改了《水浒传》的部分内容,至于让锦衣卫找上门来么?

难不成,这些锦衣卫是因为自己当年帮过张士诚,所以来算旧账的?

他正想着呢,就见为首的那个锦衣卫上前,来到他的面前,客气地问道:“请问老先生便是《三国通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罗老先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