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89章 他们拜石头,你拜空气

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的身边人,自然早就看出崇祯皇帝对李士元的器重。因此,他听到崇祯皇帝一醒来就问李士元的情况,并不感到奇怪。

于是,他便立刻回答崇祯皇帝道:“皇爷,那李士元一早便过来了,在外面等候觐见,说是他发现我们扣押的人之中,有地方绿林的探子。”

“哦?”崇祯皇帝一听,很是高兴的同时,也有点意外。

他高兴的是,李士元并没有趁着夜幕容易逃走的机会离他而去,反而真的在认真做他交代的事情。意外的是,李士元竟然还有收获。

他不知道,不说别的地方,只是山东青州府附近,李士元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据历史记载,李士元自青年参加行伍,积功升为裨将,守备青州。明朝重文轻武,李士元郁郁不得志,只是在青州西南山区追捕山莽盗贼,无用武之地。

朝中无人,家里没钱,就没法升迁,一直在这青州待着。因此,他对青州有感情的同时,也非常熟悉青州附近的势力地盘。

而就如今这乱世,会在野外晃荡的,特别还是左懋第替崇祯皇帝选中的偏僻小道附近,一般都不会是普通百姓。

因此,崇祯皇帝在路上收押的路人中,有绿林人士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此时,他听到李士元在外面等候觐见之后,便很是高兴,立刻召见。

李士元也没想到,崇祯皇帝刚起来,都还没用膳就召见了他,可见他在皇帝的眼中,该是很受重视,因此,他心中感激,便立刻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那些收押的人中,有三人是流寇赵应元的手下。此人和原陕西潼关兵备道杨玉林一起,聚集在周村一带,有上千人马。”

“另外还有五人,是青州附近绿林秦尚行、葛东方、步国光、赵慎宽等人的手下,这些绿林贼寇势力很大。从青州到海边,都是他们活动的地盘。”

听到李士元的禀告,崇祯皇帝就立刻想起朱海军告诉他的那些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又一次对上了。

原本历史上即将在青州发生的事情,就和这些人有关联。

他正想着这个事情时,就听李士元又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据末将收到的消息,以秦尚行为首的那些人,已经在搞什么太平教,拜神石。想来是居心叵测,想用陛下的童谣聚众闹事。”

“哦?”崇祯皇帝一听这话,露出很感兴趣的表情,一边梳洗,一边问李士元道,“这个太平教好像势力不小,是青州百姓都信他们所说?”

李士元听了,连忙回答道:“陛下英明,青州这边的很多人都入教了。除了那童谣传播得厉害之外,他们还和流贼一样宣传,说均田免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又补充说道:“末将走之前,那投靠建虏的王鳌永张贴布告,说会奏请京师那边免去新、练二饷,以此吸引逃离青州城的百姓返回。但是据末将所知,这布告内容根本比不上太平教那边,因此这布告贴和没贴一样。”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了下。

明末三饷,是指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这些都是临时加派,但是因为根本没有达到灭掉建虏,消灭流贼的目的,因此过了期限也一直还在加征。

其中辽饷是万历末年开始加征的,而剿饷和练饷却是崇祯十年和崇祯十二年开始加征的。这些额外加征更是加剧了明末的乱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回过神来,崇祯皇帝便问李士元道:“那对于均田免赋,你是怎么看的?”

李士元听到这话,沉默片刻之后便回答道:“末将以为,均田免赋只是骗骗普通老百姓而已,实则根本不可能。”

回答了之后,他看到崇祯皇帝在认真听他说话,便又开口解释道:“不说均田,就只是免赋,如今流寇是靠着追赃助饷来筹集军队所需粮草物资。哪怕他们入了京师之后,也还是如此。可是,这追赃助饷总有个头,要是建虏不入关,流贼在京师追赃助饷完了,接下来怎么办?还能怎么追赃助饷?”

“要末将来说,流贼最终也还是一样,肯定要收赋税,而不可能一直是追赃助饷。因此,这均田免赋只是个笑话,骗骗普通老百姓而已。”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这番话,不由得高看了李士元一眼,想了一下之后,他便问李士元道:“那要是天下粮田全都归朝廷所有,而后朝廷按照人头平均分田,并且以田租代替赋税,不得额外征收赋税,你以为如何?”

说完之后,他带着一点期待之色看着李士元,希望他会觉得不错。

结果没想到,李士元听了之后,却是直接摇头说道:“不可能,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到他的话,王承恩不由得“咳咳”了一下。

崇祯皇帝听到,转头看了下他,知道他这故意咳嗽是什么意思,有点不满道:“大伴,可要吃药?”

王承恩一听,连忙摇头说道:“奴婢只是一时呛到了,无碍,无碍。”

李士元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若有所思。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转回头,看向李士元问道:“为何会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士元听到问话,便认真地回答道:“天下粮田都归朝廷所有,那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粮田呢?如今天下粮田,大部分皆为他们所有,他们又岂会愿意把自家粮田交给朝廷?”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下又对他说道:“如果说,那闯王是要用这个法子呢,你以为如何?”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和大顺军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不存在李士元所说的情况。

李士元听到他这个话,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想了一会之后,才认真地说道:“如若他们真的是要这样做的话,末将以为,会非常吸引百姓投奔。但是,末将依旧以为,这不可能!”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好奇,便马上追问道:“这又是为何?”

只听李士元带着一点轻蔑的意味回答道:“他们就只是一群流贼而已,追赃助饷之下,又有什么读书人投奔他们?末将虽然是武将,却也认为,治天下还是要靠读书人的。天下粮田归朝廷所有,就只是这事,末将就相信,非流贼所能解决。”

“更不用说,流贼得了天下,末将才不信他们会不要粮田,会支持把天下粮田都归朝廷所有。那闯王发迹,靠得是吞并了其他流贼所部,底下人未必相信。且他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又瞎了一只眼睛,还没有后,就算建虏没有入关,流贼内部必然也会乱起来。”

“如此情况下,还要天下粮田都归朝廷所有,末将是不相信,那闯王真有这能耐做这个事情!”

崇祯皇帝认真地听着他这些话,想着自己的情况,在李士元开口说完之后,便对李士元说道:“朕听你的意思,就是如果这策真要能实施下去,那必然会受百姓拥戴。关键问题,就是是否真的能实施?”

李士元听了,认真点点头说道:“对普通百姓来说,唯求一田能养家糊口而已。谁给吃的,那自然是会跟谁!”

他是青州守备,并且一直在青州,能看到地方上的真正情况,因此回答这个话的时候,是很有把握的。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个话之后,便认真地说道:“那如果朕要推行此策呢?”

他刚说完,就见坤兴公主带着一名女卫进来,对他说道:“父皇,该用早膳了。”

崇祯皇帝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对她说道:“爹正在议事,先放那里吧,通知下去,半个时辰之后,队伍就要动身。”

“是,父皇!”坤兴公主听了,立刻答应一声,然后便退下了。

李士元一直看着这一幕,并没有说话。从他的表情看,似乎是有点吃惊。

当时京师被流贼攻破,最让人关注的,肯定是皇室的消息,但是各种消息都有,不过有几点是确定的。

就是皇后在宫中自尽,公主被皇帝杀了一个,断臂昏死后来救活一个;三个皇子,皆被流贼所获。

他此时看到,有个叫崇祯皇帝为父皇的断臂女子,年龄也符合,应该就是那个断臂坤兴公主。

不过在他想来,坤兴公主应该是幽怨那种,但是他却根本看不到,眼前的坤兴公主有幽怨,反而是非常乐观,就好像没有断臂一样。

这让他吃惊。

还有,他也看到了坤兴公主送过来的皇帝早膳,然后他发现,皇帝所用早膳,竟然和他早上吃得一样。换句话说,皇帝所用得早膳,是和整个队伍吃的没两样!

这又让他吃惊!

在他想来的皇帝,虽然听闻皇帝很勤政,但是连吃都这样,实在是出乎意料了。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到崇祯皇帝又重复问他道:“刚才之策,朕打算全力推广,你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李士元回过神来,一时之间,他思绪有点复杂。

本来的话,他其实还是之前那个意思,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这关怎么过?

但是,他看了刚才这一幕之后,就有点问不出来了。

因为李士元发现,皇帝真的和他想象中不一样!

此时,他看到皇帝盯着他等回复,便如实回答道:“这要看陛下的决心,如果真的如此做的话,末将相信,百姓定会拥戴陛下,扩军根本不是问题,但是能不能打是另外一回事。”

说完之后,李士元觉得有必要提醒皇帝,便又补充说道:“不过末将之前所说问题也一样存在,百姓多不识字,治理天下要靠谁?”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哈哈一笑,心情敞开地说道:“此事无须担忧,天师给朕定下此条国策,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耕者有其田之外,天师还赐下了新学,朕如今之太平军,几乎人人都已识字,等到了登州府安顿下来之后,朕还会全部推广这新学。”

李士元一听,顿时呆了下,回过神来之后,便下意识地说道:“这不可能!”

这话说出口之后,他才感觉不对,便连忙解释道:“末将看队伍中的不少人,应该都是普通百姓,或者边军军卒出身而已,他们都已识字?”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太平军的将士,大部分都只是认识常用字而已,而没有经过文学诗词的熏陶,因此不可能那么快改变气质。

李士元是什么人,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原来是干什么的。因此,他就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怎么可能会识字?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当即哈哈一笑道:“有什么不可能,队伍中的妇孺,也皆都识字。要是不信,你可以出去转转看看,你就知道了。”

听到这话,李士元忽然回过神来了。他一直以为,他听这太平军中人说话,是因为他们有浓重的口音,因此听起来有点别扭,只能勉强听懂。

如今听崇祯皇帝的意思,该是他们学了什么新学的原因?

这么一来,他又好奇了,为何所有人都能学会识字,这感觉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从中也能看出来,皇帝的决心有多大了。

这么想着,李士元不由得面露佩服之色,当即回答道:“陛下真有大决心,那只要能顶住精锐建虏的进攻,末将相信,陛下必定能中兴大明!”

崇祯皇帝听得很是开心,当即哈哈一笑道:“你如今该是知道,朕为什么不直奔南京,反而要另起炉灶了吧?”

说完之后,他一边开始用膳,一边接着对李士元说道:“天下粮田归公,而后按人头分配,此乃基本国策,还有其他配套国策,包括如何治理地方,如何发展军队等等,天师都有赐教。”

“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也有指点,朕是有信心,就像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所说,大不了重打天下便是!“

李士元听得有些呆住了,看着崇祯皇帝在那有滋有味地吃着那份普通的早膳,又想起昨天看到那匪夷所思的黑砖头。

这一刻,他的脑子极速转动了起来。

于是,现场忽然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吃了一会,发现没了动静,便抬头看去,看向李士元问道:“怎么不说话了?朕听你说得一些话很有道理,有什么可以继续说!”

听到这话,李士元便有了决定,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的意思,是需要有时间占下登州府,等到明年才会亮出旗号?”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没错,天师有说过,建虏必然会强制剃发易服,时间是在他们认为天下已定之时,朕就等那个机会!”

确认了这个事情,李士元便认真地对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末将愿回青州,和建虏、流贼周旋,为陛下在登州府争取时间!”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哦”了一声,他有点意外,刚好也吃完了,便站起来,走到李士元前面,看着他说道:“在青州帮朕争取时间?”

李士元听了,认真点头回答道:“多的不敢说,末将在青州还是有点名声的,敷衍建虏那边,利用流贼那边,周旋个两三个月该是没任何问题的。”

崇祯皇帝听他说得自信,想了下,便对他说道:“等今天天师联系朕的时候,朕和天师商量下,或者再问问太祖皇帝,看怎么做最好!”

李士元听得好奇,他也很想见见,那个所谓的天师到底怎么显灵,还有太祖皇帝,又是怎么显灵的?

于是,他就先跟着崇祯皇帝出发。

等到下午时候,都没见有什么天师显灵,他就有点疑惑起来了,这个天师,真的存在么?

正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了前面崇祯皇帝说了奇怪的话:“天师来了啊!”

一听这话,李士元立刻看了过去,然后就看着崇祯皇帝的面前找了起来。

然而,不管他怎么找,就是没看到有什么天师的迹象。

但是,崇祯皇帝却好像真的在和人交谈一般,用手指了下他在说话道:“……他便是青州守备李士元,昨日……”

李士元就听到崇祯皇帝把他的情况和建议都说了一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找不到有任何天师的迹象。

但是,皇帝如此反常的行为,他身边的人却似乎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看着这一幕,李士元甚至有点怀疑,哪个太平教是拜石头,难不成皇帝是拜空气?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到崇祯皇帝又说道:“那好,麻烦天师联系下太祖皇帝老人家问问。”

亏的这个时代没有我靠,要不然李士元心中绝对要我靠了,连太祖皇帝都要出来了!

但是,不管如何,反正就他看到的,就只是皇帝在对空气说话而已!

听到后来,听得他有点麻了时,才听到崇祯皇帝转头对他说道:“天师和太祖皇帝都赞赏你的提议,一会天师会赐下一部短波对讲机,让你带着可以随时联系。”

之前朱海军给了三部短波对讲机,还被左懋第带走了一部,因此原本就打算再给崇祯皇帝传送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