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91章崇祯皇帝吐血

不管是大顺军占领京师夺得天下,还是建虏占领京师夺得天下,对于在京师附近的山东,肯定是势在必得的。

要不然的话,山东这边出发,攻打京师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为北直隶的南方,也就是京师以南,就是华北平原,无险可守。

也是这个原因,大顺军攻占京师之时,就派人前来山东招抚;而后建虏攻占京师之后,又派人前来招抚。

在大顺军攻破京师,有夺取天下的势头,并且在京师追赃助饷。地方上的大顺军,同样是在追赃助饷,为此,大明朝的官员,那是人人恐惧。

消息传到山东这边,崇祯朝所派的官员,基本上不是出家就是逃走。不得不说,大顺军的追赃助饷,真的有点吓人。

这么一来,青州做主的是守备李士元,而登州府这边,只是一个国子监的监生,被南京那边封为副总兵来负责。

正常的情况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在这明末乱世,却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左懋第不但是登州府本地人,而且他还是崇祯朝的部堂高官,漕运总督,又是南京弘光朝的部堂高官,名声显赫,因此,他一到登州府之后,立刻就控制了登州府。

接到崇祯皇帝之后,一行人便立刻在招远县城议事。

这次的会议,没有外人,但是对于太平军这边来说,也是一次扩大会议,只要是总旗以上级别的,包括坤兴公主在内,都有份参加。

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怎么真正控制登州府。因为左懋第控制登州府,只是让原本的衙门机构听他话而已,没有实际掌控力。而崇祯皇帝的控制,就是要贯彻他的新政,真正控制登州府。

不过他就那么一点人马,但是登州府很大,下面管辖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这八个州县,另外还有威海卫、成山卫、大嵩卫等卫所。

要是光凭崇祯皇帝他们自己的话,估计会有一头包。但是,崇祯皇帝是有朱海军和朱元璋他们在帮着的。

因此,崇祯皇帝来之前,其实就有腹稿了。召开会议之时,他就通过左懋第先了解了几个卫所的情况。

然后,崇祯皇帝由左懋第陪着,领八百太平军将士直奔最大的威海卫所在。

威海卫的面积,有五个香港那么大,下面辖四个千户所。如果按照大明洪武年间所设的话,威海卫得有四五千军队。

但是,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军卒,有的,就只是军官的兵奴而已。

以左懋第的名义召集威海卫自指挥使以下,百户以上军官.

如果正规来说,卫所是军事单位,只受都指挥使司管辖,而都指挥使司则受五军都督府管辖。

但是,等到了明末时候,这种制度早就被破坏,五军都督府压根就没权力,其权力从明朝中期开始就转到了兵部去了。

而文官又受都察院的御史监察,刚好左懋第不管是崇祯朝还是弘光朝,都在都察院任职。

因此,他领兵过来,要求威海卫的军官集结,这些军官也没多想,纷纷赶去集合。

一路上,他们发现卫指挥使衙门全都站满了流贼一样的军队,就有点疑惑了。

什么是流贼一样的军队?很好判断,就是他们的军服是否统一。

当然了,到明末这个时候,流贼一样的军队,其实一点都不稀罕了。像手握重兵的那些朝廷总兵,他们的手下,也压根不全是真正的朝廷官军,朝廷也压根发不起军服,穿得五花八门,也是在所难免了。

这些卫所军官感觉到左懋第似乎有点来者不善,竟然带了那么多的人马。一个个心中盘算着左懋第来意,在大堂内等候之时,窃窃私语。

一般文官到卫所,就只有一个目的。他们正想着给点钱打发时,却见从后堂转出的人中,为首坐到主位上去那人,并不是左懋第,而是另有其人,这就让他们又意外了。

崇祯皇帝一坐到主位,便直接喝问道:“威海卫有战兵几何,囤兵几何,屯田多少,一年所得多少?”

卫所这些军官一听,顿时有点傻眼,这些个问题,其实算是最基本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放在这时候,又是没法答的!

卫所制度,三分兵备,七分屯田。换句话说,就是十分之三的人是战兵,其余都是囤兵,种田的。

卫所分地给囤兵,然后交田租给卫所,卫所则分配月粮给战兵。

朱元璋这个设计出来的制度不错,但是缺乏监督。于是,囤兵缴纳多少田租,就看卫所军官了,战兵能领到多少月粮,要看卫所军官良心。

除此之外,卫所兵的家属可以免劳役,结果呢,卫所兵却不能免劳役,经常被卫所军官拉出去干私活,等于变相地增加了劳役,又影响了囤兵的耕种。

另外,种田,就有丰年和灾年,灾年的时候,囤兵可能根本不够交田租,于是,囤兵逃亡,分出去的土地荒芜。

这些荒芜的田地,有的被卫所军官纳入私田,有的被地方豪强侵占,使得囤地减少,卫所的收入减少,卫所就把田租加到剩下的囤兵手中,开始恶性循环。

战兵也差不多,被卫所军官可口月粮,活不下去的时候也会逃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崇祯皇帝突然要查账,哪怕崇祯皇帝并没有原始账目,只是要看看卫所这边的账,卫所也是拿不出来的。

于是,威海卫指挥使便回答道:“大人,衙门前几年失火,档案文书都毁于一旦。末将正在重新恢复文书,还需要时间才能恢复。”

这种借口,不要太好用了。反正就打太极,敷衍着便是。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是没有时间走正规流程,和这些卫所军官讲道理。

他早就知道,从这些卫所军官这里得不到想要结果的。因此,在把这些军官集结到卫所衙门来的时候,就已经另外派人去集合所有卫所兵以及军户了。

此时,崇祯皇帝直接把这些卫所军官都晾在大堂内,自己领着左懋第等人去了衙门外的广场上。

卫所兵中,基本都是老弱,并且明显没有规定的兵员数额。

崇祯皇帝拿出朱海军给他的电喇叭,当即就对广场上的人说开了。

一问战兵月粮情况?

二问囤兵耕种交税情况?

三问军户生活情况?

一开始的时候,还没人敢回答,但是崇祯皇帝直接点了那些看着年轻气盛的,稍微一激,有一个开口,其他人便都跟着开口了。

要是开局就让他们控告卫所军官的话,他们估计没人敢。但是,问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却是有人愿意说的。

他们一说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控告卫所军官了。只不过问话的方式不同,让人感受不同而已。

左懋第看着崇祯皇帝一直掌控着局面,不由得有点刮目相看。说真的,这和他以前对皇帝的印象,真的有很大不同了。

崇祯皇帝并没有问全部人,只是气氛差不多了,便下令把软禁在他们里面的卫所军官全都绑了出来。

崇祯皇帝把问到的情况稍微一说,便问他们知罪与否!

不用说,他们自然不可能认罪。这个时候,他们也想起来了,大明朝的规定,是都指挥使司才有权力处置他们。

这不,就听卫指挥使挣扎着说道:“你是什么人,凭什么来处置本将?本将不服,本将要上告!”

其实,他这也只是喊喊而已。就这崇祯十七年末,他去哪上告?南京?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便冷笑一声道:“上告?朕便是大明皇帝,还要去哪里上告?”

这些卫所官员听了,自然不可能相信。

但是,他们相信不相信,崇祯皇帝根本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他手中有兵。

就听他对卫所兵和军户大声说道:“朕便是大明皇帝,左卿在此可以证明。这些卫所军官贪赃枉法,肆意欺压你们。今日朕带兵过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都说出来,朕给你们做主!”

这些卫所的人听到他的这些话,都是傻眼了。

他说他是大明皇帝,谁相信?虽然边上那个穿大红绯袍的文官没有反对,可这事儿也还是离谱!

但是,他们也看出,这个自称大明皇帝的人,该是饶不了这些卫所军官的。

要是一般年月,可能具于常年的淫威,还不一定有人敢响应。

但是这是崇祯十七年末,天下大乱,常规的秩序早就崩溃了。被卫所军官欺压狠的,便借着这个机会响应了。

杀了这些卫所军官,那是最好,杀不了的,那就逃便是了。

就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瘦弱小子跳了出来,用手指着一个千户,咬牙切齿地喊道:“你这狗贼,当初弄死我哥,本来以为没法报仇了。老子今天豁出去了!大人,就是这狗官,就因为我哥身体不好没法出去给他赚钱,被他给活活打死了!”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便对他说道:“放心,把事情说清楚,朕一定给你做主,不过夜!”

一听说报仇不过夜,顿时,这瘦弱小子便立刻冲着那千户喊道:“小人张小敏,我哥张大敏本是战兵领月粮的,就是他克扣月粮,把我娘饿死了。我哥找他要月粮,就被他打伤在床。结果他还下令让我哥去为文登县的牛员外修房子,不去就是怠慢军令,被他给打死了,这个狗贼,老子要和你拼了!”

崇祯皇帝一听,看着那千户冷喝道:“真是该死!”

那千户见此情况,大声喊了起来:“老子不服,你什么人敢假冒皇帝,老子不服……”

崇祯皇帝见他这样,立刻示意站一边的吴二狗,于是,吴二狗上前,“啪啪啪”地打嘴,打得他满嘴是血,不敢再说话.

这时候,崇祯皇帝才接着问道:“还有何人被他欺压了的,都说出来,朕给你们做主!”

看到这一幕,这些卫所兵和军户压根就不再犹豫,纷纷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一个个上前诉说了起来。

为什么公审很好用?就是因为别人说的时候能感染其他被欺压的人,让他们想起自己的遭遇,从而情绪上来,一起发泄出来。

这些卫所军官哪想过会有这样一天,被他们认为刀板上的鱼肉群起而攻之,简直是目瞪口呆。

而崇祯皇帝看到原本软弱,畏畏缩缩的一群人,按照这个法子做了之后,发现这群人都爆发出十分愤怒,心中便很是感慨,感觉天师这法子真是好用!

只是类似后世公审一样的操作,到了后来之后,根本就不需要崇祯皇帝再说什么,吐沫都快把这些卫所军官给淹了。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直接下令太平军将士让开,把五花大绑的这些卫所军官留给了那些愤怒的军户,意思很明显。

那叫张小敏的瘦弱小子,见此情况,第一个冲了过去,一边骂一边打。

其他人见此,纷纷报仇,拳打脚踢之下,人群很快就淹没了这些卫所军官。

这些卫所军官当然不是孤家寡人,是有家丁的。平日里,也是靠着家丁和身份,才能欺压别人,为所欲为。

但是,如今太平军控制了这里,包括这些军官的家丁,也同样被抓了的。

在卫所军官被打死之后,崇祯皇帝又把那些家丁押上去,有仇报仇,结果又把这些家丁给打死了。

崇祯皇帝接着便是抄了这些人的家,把抄家所得粮食都堆到广场上,然后才用电喇叭对眼前的这些军户以及家属说道:“朕宣布废除原有卫所制,你们以后全都属于民籍,卫所的土地,按照人头进行分配,朕只收你们四成田租。五年之后,按照人头重新再分,但不能再分到已经分到过的田地。如果有人参加太平军的话,其家属只收两成田租.此田租便当赋税。如此做法,你们愿意么?”

这时候的田租,要能对半分,那都是非常良心了。崇祯皇帝只收四成,那老百姓手中就能留下大半粮食,谁会不喜欢?

甚至可以说,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他们都还没法接受这事,感觉崇祯皇帝是不是骗他们!

那张小敏带着好奇问崇祯皇帝道:“大人,你们是闯王的军队么?”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差点吐血。

不过他看到张小敏脸上那表情,他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当初李自成会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成就百万大军!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只好强调道:“朕是大明皇帝!只要在朕的治下,便执行此策。”

张小敏等人听到这个回答,其实没多少人相信。甚至怀疑,这是一个自称大明皇帝的造反队伍。

不过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只要能兑现承诺就好了。

于是,他们便一个个都喊了起来,意思就一个,这个制度好,他们喜欢!

等他们喊了一阵之后,崇祯皇帝便又用大喇叭,盖过了他们的声音,大声说道:“有参加朕的太平军,立给一石粮食,家属田租只收两成,天师所赐高产种子优先购买,军人退伍之后,安排衙门做事领俸禄!”

这条件一开出来,哪怕有的条件他们听不明白,比如说,天师所赐高产种子,那是什么意思?

但是,就只是其他条件,就让很多人的眼睛亮起来了。

那张小敏第一个喊了起来:“大人,我要加入太平军!”

崇祯皇帝一见,其实有点嫌弃,太瘦弱了。但是,就数他最积极,就本着千金市马的意思,崇祯皇帝便用手一指说道:“可以,给粮,登记造册!”

粮食,也是借花献佛而已,都是抄家自那些卫所军官的。

其他人看着张小敏去领粮食,顿时就眼热了。

如今已经是深秋,眼看着要过冬。这年头,一个冬天都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有粮食可以领,那还管其他!

于是,一个个都跟在张小敏的后面,喊着要加入太平军了。

只要不是弱不禁风,或者年纪太大,崇祯皇帝全都要了。

很快,太平军书记官这边,就排起了长队。

到傍晚时分,崇祯皇帝在威海卫这边,一共收了六百五十来个新兵。

崇祯皇帝正在高兴呢,就听到有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大人,你们收女兵么?”

崇祯皇帝闻声看去,就见两个小姑娘,灰不溜秋的,身上打满了补丁,稍微有些胆怯地问话。

在看到崇祯皇帝看过去之后,其中一个小姑娘用手指了下那几个正在忙碌的书记官道:“她们可都是女的。”

太平军这边,实在是没人手,因此学习能力强,能写会算的,就当军中书记官在用。

另外,明末这个时候,其实女兵女将也常见。最为有名的,就是秦良玉了,为大明朝南征北战,成为正史上唯一有记录的女将。

另外她的儿媳张凤仪,同样是领兵征战的女将,不过此时已经战死殉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