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292章 抢一把,绝对暴富

不只是女人当武将,包括一些女性的文人墨客,比如秦淮十二艳,也一样在明末非常有名。

所以说,在明末这个时代背景下,女人参与社会活动并不少见。

也是如此,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那两个小姑娘,对此都不算太意外。

崇祯皇帝看着她们两个期待的眼神,想了一下便问道:“你们可识字?”

那两人听了,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有点沮丧的摇摇头。

崇祯皇帝看着她们两个,本来想问她们聪不聪明,但是想想,好像这个问题问了等于白问。于是,他就改口问道:“你们能吃苦,肯好学吗?”

一听这个问题,这两个小姑娘立刻点头,连忙互相介绍了起来,说她们很会学,能吃苦之类的。

崇祯皇帝想了一下,便对她们说道:“朕可以收你们,但是粮食只能减半。”

他也是没办法,手里能用的人太少了。光是一个登州府,就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手来治理地方。

并且他所想的治理地方,是要按照他所想的那样来治理,原本的那些官吏都不能用,要用他自己的才好。

在山寨中,所有人都识字做事,这也让崇祯皇帝看到,其实女人在某些方面做事情并不差。

比如说文书类的事情,太平军中那些男的,明显没有那些女人更有耐心。

因此,崇祯皇帝基于现状,他并不介意用女人帮他做一些事情。

这么一来,随着他收女兵的消息传开,还真别说,一下又围了好多女人过来报名。

主要是在这个乱世之中,男人死得快,因此女人就多。甚至都有一家之中,大部分都是女人的情况。

正常来说,大部分都是女人的人家,日子过得很难。有女人去当兵,不但能少养一张嘴,而且还能为家里多一些收入,她们绝对是愿意的。

不过崇祯皇帝对于女兵的要求比男兵要高,至少在他看来,是能吃苦耐劳,并且又比较聪明那种。

因此,挑挑拣拣之下,他就招了五十个女兵。

就这么的,崇祯皇帝在威海卫一共招了六百五十男兵,五十女兵,共计七百人。

本来崇祯皇帝带来的太平军将士是八百人,等到出威海卫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千五百人。不过威海卫这边,他最终留了五十人统计威海卫这边的土地和人口。

随后,崇祯皇帝领兵一千四百五十人,紧接着奔赴成山卫,如法炮制,把卫所军官给公审了,招收新兵,同时又留下五十老太平军将士给成山卫这边的土地和人口登记造册。

等到他出成山卫时,太平军将士已经增加到两千零五十人。

接下来,崇祯皇帝就领兵直奔文登县城。

不只是地理上的原因,还因为他在威海卫和成山卫的时候,卫所的人都有反应,卫所的屯田,有不少被文登县的牛老爷霸占了。

崇祯皇帝第一步直奔卫所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扩军,如今他手中已有两千多将士,便不再避开县城,反正整个登州府都是要这么做一遍的。

不过等他领兵到达文登县的时候,文登县已经听到风声,以那牛老爷为首的地方豪强便关了城门,就连左懋第叫门都不开,直接把崇祯皇帝这支军队当流贼看待了。

不过这难不住崇祯皇帝,准确地说,是难不住左懋第。

毕竟左懋第是登州府人氏,先一步崇祯皇帝来登州府,当然是来做准备的。早就在城里安排了人手,里应外合,夺下了文登县。

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说了,把文登县的地主豪强都抓了公审,整个过程和在卫所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是,县城这边,还有极少数的自耕农。土地拥有情况,会比卫所复杂一点。

但是在这明末乱世,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土地所属其实也没多复杂,基本上都被地方豪强吞并了。

公审之下,对于没什么恶名的地主,崇祯皇帝的政策,就是收购他们的土地。至于收购土地的银子,就来自抄家其他地主豪强家的,基本上属于空手套白狼性质。

文登县这边毕竟是县,停留的时间比较久,太平军扩军到了三千五百人,这还是崇祯皇帝要走精兵路线,因此不是什么人都要的缘故。

等到崇祯皇帝再去其他地方时,消息已经传开。不过传开的消息版本,和实际不是很一样。

传言说,有一支造反队伍叫做太平军的,其首领人称太平将军,又称皇帝,只是几天时间,就横扫登州府东部,各地饥民闻风响应。

这不,当崇祯皇帝领兵到达靖海卫的时候,靖海卫这边的卫所军官已经严加戒备,但是挡不住普通军卒早就盼望太平军过去。

因此,等太平军一到的时候,普通军卒立刻响应,直接拿下了靖海卫。

在崇祯皇帝横扫登州府的过程中,朱海军自然也会每日和崇祯皇帝联系一下。甚至不得已,他还不得不动用时空通讯能量,给崇祯皇帝传过去十部对讲机和配套的手摇发电机。

因为崇祯皇帝每解决一个地方,都留下五十老兵,就需要留一部对讲机以方便联系。

崇祯皇帝的身边,王承恩这里,也不得已设立了一个通讯营,主要以女子为主。虽然是说通讯营。但是,暂时只有十人。

她们的任务,主要用来记录各地通过对讲机传的消息,然后再交给王承恩,呈送给崇祯皇帝知道。如果有必要回复的话,崇祯皇帝也能直接用对讲机去回复。

这一天,眼看着已经到崇祯十七年的年底,马上要过年了,崇祯皇帝横扫了登州府的大部分地方。

朱海军按照往常一样,打开崇祯位面,看一下崇祯皇帝这边的情况。

视频一打开,崇祯皇帝看到他,就非常欣喜地先对朱海军说道:“天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朱海军一看他那么高兴的样子,便笑着问道:“什么好消息?”

“天师可知朕的太平军有多少了吗?”崇祯皇帝露出神秘的笑容,稍微停留了一会儿之后,就主动对朱海军说道,“一万一千五百人了!”

这就相当于,他刚进入登州府的时候,兵力翻了十倍左右,确实可以算是大踏步式的扩张。

此时的崇祯皇帝激动之余,又马上补充说道:“这还是朕听军师和太祖皇帝的意思,控制着,不是来者皆收,要不然的话,兵力至少能达到五万。”

朱海军听到他这些话,也替他高兴,不过同时也提醒他道:“你这些兵基本上都是新兵,全是没打过仗的,一定要好好训练才行。除非菜鸡互啄。要不然的话,遇到精锐之军,比如建虏或者吴三桂的关宁军,就肯定打不过。”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点头回答道:“天师放心,等朕把整个登州府都过一遍之后,就开始训练新兵。钢铁厂、军器局这些,也都要尽快搞起来才行。”

说起来还是他手里能独当一面的人太少,本来的话,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左懋第去做,但是,左懋第在登州府是地头蛇,因此他要陪着崇祯皇帝扫一遍登州府才行,根本脱不开身。

甚至可以说,崇祯皇帝留在每个地方的老兵,负责登记造册的那些,以前也从来没做过类似的事情,经常遇到很多问题。

要不是有对讲机,可以随时联系指导他们怎么做,那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崇祯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

朱海军听到他这话,想了一下便对他说道:“其实我建议你把剩下的那些地方,都交给左懋第就行,反正他一直跟在你身边,已经知道怎么做的。你得尽快把钢铁厂、军器局这些搞起来。时间不等人,你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发展。”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一下说道:“军师言之有理,万一左卿有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讲机随时联系。”

说到这里,他就又感觉到了对讲机的重要性。要不是有对讲机的存在,他可以随时和登州府任何一个县或者卫所联系,那他的掌控力度就会少很多。

于是,在朱海军的建议之下,崇祯皇帝便把剩下的地方都交给了左懋第去做,并给他留了三千多兵力,自己带着八千来人回到了登州府城。

朱海军感觉崇祯皇帝这边最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他为了节约时空通讯能量,就改为几天联系一次。在估摸着崇祯皇帝已经回到府城之后,他才又联系崇祯皇帝。

结果,让朱海军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一看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就发现崇祯皇帝愁眉苦脸的.

于是,他就有点好奇的问道:“怎么了?难不成是青州府那边没稳住局势了?”

崇祯皇帝一听,便连忙回答道:“不是,李士元确实挺有能耐的,一直控制着青州府,控制着那王鳌永,让建虏以为山东都已经归顺他们了。”

解释完了之后,他也知道朱海军为什么会这么问,于是,他就主动对朱海军说道:“登州府的人口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将近百万。”

朱海军一听他这话,便笑着对他说道:“听你这口气,人口将近百万,是嫌多?这人口多不是好事吗?”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的苦笑了一下,然后给朱海军解释道:“人口多当然是好事了,但是关键的问题是,粮食怕是不够!”

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从那些地主豪强手里抄出了大量的粮食,就感觉有好多粮食,因此他也没在意粮食问题。

结果没想到,随着人口的统计结果出来,所有数据汇总到崇祯皇帝这边之后,他才发现,粮食多,其实也就是地主豪强的粮食多而已!很多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粮食,有不少百姓会在这个冬天会饿肚子。

就算他把抄家之地主豪强的粮食分下去,估计也还是会有不少百姓会在这个冬天饿肚子,至少是撑不到明年收成。

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粮食就那么多,本来该在这个冬天饿死的那些人,因为粮食总数不变,最终也还是会饿死。最多崇祯皇帝抄家来的粮食分下去,那也只是少饿死一些人而已。

而朱海军这边,虽然是能传送粮食救救急,但是他只能救救急而已,不可能大规模传送粮食。

再说了,朱海军这边的时空通讯能量早就规划好了,要帮崇祯皇帝建钢铁厂和军器局之类用的。甚至光是这些,他积累的时空通讯能量都不一定够,又怎么可能再用到别的方面去?

就算在山寨时候已经收获了一批高产作物,但这些是要在明年春天种下去,才能在来年收获更多,绝对不能当粮食赈灾的。

但是,在崇祯皇帝定好的这个根据地内,又不好让人饿死。所以,这就是崇祯皇帝的难处所在了。

朱海军明白了崇祯皇帝的困难之后想了一下,便对崇祯皇帝说道:“你自己没有足够的粮食,那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追问道:“哪两条?还请天师赐教。”

“当然是买别人的粮食,或者抢别人的粮食了。”

这个点子,别人或许想得到,但是崇祯皇帝还真没想过可以这么干。此时听了,崇祯皇帝便忙追问道:“这兵荒马乱的,就算有粮食,别人也不肯卖吧?”

朱海军听了,摇摇头说道:“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出得起足够的钱,就一定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得无语,当即回答朱海军道:“天师,我虽然抄家抄出了不少银子,但也只有二十万两左右,如今粮价奇贵不说,我又不能把所有银子都用来买粮食!如此一来,我又能买到多少粮食?”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他又接着补充说道:“再说了,就算有足够的钱,要买粮食那也只有去外地买,或许江南可以,但是,去买粮的人选呢?左卿不合适,他本该出使京师建虏那边,是不可能返回江南的。大伴,他对江南也不熟,身份也不好暴露。其他人,我也不放心。”

巨款在身,又要有能耐,能和江南有存粮的去谈判,还要被崇祯皇帝信任,这样的人选,确实非常难。

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也是沉默了一会儿。但是很快,就见他眼睛一亮,然后对崇祯皇帝说道:“钱的问题可以由我来解决,不需要你把银子用出去。对你来说,就相当于是无本买卖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不由得大奇,向朱海军确认道:“天师的意思,是天师要传银子或者金子给我?”

朱海军一听这话,不由得无语:金子好贵的好不好?你不传过来也就算了,还要我传过去?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对崇祯皇帝说道:“当然不是,是一些方便传送的小东西,但是在你那边没有,肯定会因为非常稀罕而价值比较高。”

说到这里,他提醒崇祯皇帝道:“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找一个人,能帮你去江南那边买粮食的人。”

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这些话,先是高兴了一下,然后再听到朱海军说让他找那个合适的人,顿时表情又垮了下去,因为这样的人真的非常难找。

想了一下之后,崇祯皇帝便问朱海军道:“那抢呢?抢粮食,去哪抢粮食会比较好?”

朱海军一听到他的话,不由得便在心中笑了:看,只要人一急,啥事情都能做了!估计崇祯皇帝以前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他会有一天要想着去抢粮食!

崇祯皇帝问出话之后,见朱海军没有回答,于是,他就自顾自说道:“临近的地方,就是莱州府,但是莱州府是目前暂定和青州府之间缓冲的府。如果派兵去莱州府抢粮的话,必然震动青州府那边了。”

“再一个,莱州府似乎也没有特别富裕的地主豪强,如果我去抢了莱州府那边,那莱州百姓估计饿死的也不会少,回头我再扩张到莱州府的时候,就不好办了。”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我倒是没想让你抢莱州府,刚才我想到的人是曲阜孔家。”

“他家的良田有上百万亩之多!更是不止山东省,还包括临近几个省都有他们的良田。我相信这绝对是个大地主,大豪强!粮食不知道有多少,抢一把的话,你绝对能暴富。”

崇祯皇帝听了,便皱着眉头回答朱海军道:“抢曲阜孔家,我没意见。但是如果真要抢曲阜孔家的话,不但路远,而且会惊动建虏,还有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反对,这和我们之前所定暂且韬光养晦不符。”

朱海军听了,觉得崇祯皇帝说的也有道理。这么一来,抢不是个办法,那就又回到买这条路了。但是买粮食的困难,还是在于人选。

解决问题的压力,又来到了崇祯皇帝这边。

他正在发愁呢,忽然就听到驻守港口那边的张文壮匆匆进来,显然有事禀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