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58章 去浙江做什么

“刚才那是个小妞!”

被范凌恒拉走,不能继续观看花魁表演的范凌孟起初一肚子怒气,正准备对他抱怨几句,听了范凌恒的话,满脸不可思议:“你说刚才那男的是个小妞?”

范凌恒点了点头。

范凌孟“嘿嘿”笑了两句,既好奇又猥琐道:“不知道是谁家的姑娘?扮做男人让小爷都有点儿心动,不如咱们回去,让小爷问问她到底是何方神圣。”

“反正这天出来的要么是未出阁的小姑娘,要么是刚出嫁的小少妇,就她男扮女装来看,肯定是还没嫁人,说不定我还有机会呢~”

说完,扭着身子往回走,一副猴急样。

“你自己去吧!一会儿我要去找杨知县!”

范凌恒看了看范凌孟,摇了摇头,或许这才是十六岁少年该有的样子,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少了几分少年应有的冲动,多了几分长大后才有的沉稳。

也就现在安稳了下来,他偶尔才有时间放松下来。

想想刚来到大明的前两个月,履步为艰,每天吃的粗糠咸菜,做什么都得小心谨慎。

现在虽然办事儿前也得多考虑考虑,但有整个范氏做他的后备力量,做决定前需要考虑的要比之前少太多了。

至于女人嘛……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范凌恒一直秉承的理念是先立业再成家,加上他年龄尚浅,对这事儿并不十分着急。

而且,截至目前,整个潮阳县也就只有刚才那个小妞还算勉强不错。

但想想自己刚才把人家得罪个够呛,再加上两天后他就要去浙江,他把心里刚刚升起的小火苗毫不留情的掐灭。

“再说,人生何处不相逢嘛!”范凌恒这么安慰自己道。

不过,美丽的姑娘到底是可以“乱花渐欲迷人眼”,他心情大好,一路哼着小曲儿,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县衙走去,路上还顺手买了些巧果,边走边吃。

巧果便是油、面、芝麻和蜜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将制作好的面团制成特定的形状,再用油炸熟的糕点,由于种类繁多,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是七夕的一种应节食品,平日并不多见。

范凌恒之前挺爱吃各类甜食,还是各种咖啡的狂热爱好者,但糖这玩意儿现在是稀罕品,咖啡更是遥遥无期。

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是微黄色的砂糖和麦芽糖,这些糖的甜度还不及后世白糖的一半!

所以这段时间,他正把黄泥水配合专门的器具瓦溜吸收甘蔗汁里的杂质这种方法教给了范家的工匠,再由工匠慢慢研究如何进一步提纯产出白花花的蔗糖。

你说他为什么不自己上手?

不好意思,他只是记得在哪本小说上见到过这种手法,真正实操一次都没有过,既然这样,还不如把大致方法教给制糖人,让专业的人来进行实验来的方便。

如果这种制糖法能稳定产出白糖,范家能挣到的银子就更多了。

机遇伴随着风险,其他不多说,一个月来,新式纺织机已经制出二十几台,范家为了保密,遮盖的严严实实。

但机器毕竟是人操作,干了一天活,晚上吃顿酒,那就难免有人酒后失语。

范氏自家的护卫已经抓着好几个在作坊周边鬼鬼祟祟的外乡人,但每天还是有人来村里闲逛,范清儒干脆派人把村口几条道路给封了起来,除了本家,其他外人一律不得入内。

但范凌恒清楚,这些不是长久之计,织纱、纺织、种地都需要人,现在作坊不大,范家人勉强够用。

随着纱产量的提高和纺纱机的增多,未来难免要聘用外人,泄密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范凌恒想着趁着在能保住机密的这段时间,尽快把纺纱机作为筹码卖个好价格。

想要卖个好价格,就要去一个有钱人多的地方,最好本地纺织作坊多的地方。

这便是他无论如何都想要去杭州的原因,能满足上述这些条件的,除了江南一带,还有什么更好的地方么?

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至如今,江南一带已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通过和杨知县的聊天,再加上自己本有的历史知识,范凌恒把江南分化为五大手工业区域。

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而他想去的地方便是松江(注1)。

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江南经济早已成为大明的税赋中心,其经济以棉纺织制造业和布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早在元朝,松江一带就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发展到现在,更是历经数百年之久而不衰。

松江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造就了松江“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范凌恒可以肯定,当他把这种新式纺织机给一个懂经济、有文化,又有权力的师公后,他一定可以得到不菲的奖励。

因为唐顺之现在官职除了是右佥都御史(注2)、太仆寺少卿(注3)、通政使司右通政,还有最重要的一个职务——凤阳巡抚。

虽然胡宗宪名义上为浙江巡抚、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等于是民政、法系、军务三合一的超级封疆大吏。

但胡宗宪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对付倭寇上面,民政管的不多,所以就麻烦了范凌恒的师公,唐顺之。

作为自洪武年至今,唯一一个试卷有御批的二甲考生,严嵩都十分赏识和器重他,为了让他出仕,要连哄带吓,威逼之下才逼迫其无奈出山,赴京述职。

这么一个大才和胡宗宪合作,他可是高兴坏了,直接把一些民政、法务丢给唐顺之和徐渭,他自己就没事研究怎么练兵、除倭。

也就是说,自家师公间接掌握了浙江一地的部分民政事务,所以,范凌恒无论如何都要尽快赶去江南一趟。

一是为了自己的这点小私心;二为了解决徐渭的精神病;还有一方面,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这位前途无量的师公逝于嘉靖三十九年,年仅五十四岁。

而今年,是嘉靖三十八年!

注1:现在上海松江区

注2:正四品,归都察院,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明朝中期以后的晚明、明末,地方督抚的都察院都御史本职才几乎全为“右职”,可以说是左在朝右在外。

都察院还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方派出系统,这就是巡抚系统。

举凡地方政务、军务、财务,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特殊事务如盐政、茶政、马政等等,均由这个系统掌管。

虽然在事实上巡抚已经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在编制上仍属都察院都御史们的“外差”。

所以别看这个正四品不起眼,实际权力和如今高官级别基本一致。

注3:正四品,明朝官职可跨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