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70章 关公面前耍大刀

“你这首诗没有名字?”戚继光愣了下,吃惊道。

范凌恒羞赧的点了点头,虽然这是辛亥先烈徐锡麟的《出塞》,不过既然他无耻的抄袭了下来,那就全当做没有名字吧。

“戚参将,小生无甚喜好,便是喜爱书法,搜集书法名篇。我见您对诗词颇有研究,想来应是文武双全,特想讨来您的墨宝进行收藏。”

这是范凌恒早早提前打算好的,像戚继光、张居正、徐渭这等历史名人,他以后要想办法在每个人那里讨来一份书法或者字画,作为自己的珍藏品,毕竟其他人不知道这些人未来的历史地位和书法价值,但他可是门清。

额……不对,貌似现在徐渭就挺有名气的,否则杨知县书房里也不会挂上他的一幅画。

如果没记错的话,徐渭的作品在后世单幅过亿,这多留点下来,后世子孙即便不争气,靠卖字画恐怕也不愁吃喝。

这边范凌恒正在盘算,见了徐渭怎么从人家手里多弄点字画过来,那边戚继光哈哈笑道:“我等武人,有何墨宝可言?”

范凌恒心中暗想:“你的墨宝不墨宝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你的亲笔字。”

话是这么说,但戚继光挥了挥手,让军士去旁边征兵处拿来笔墨纸砚,还特意交代了句拿张好宣纸。

随后他提起毛笔,蘸上墨汁,然后在宣纸上舞动起来,戚继光笔触时而轻盈如燕,时而沉重如铁,看的范凌恒是如痴如醉。

范凌恒已经练了大半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书法辨别能力,戚继光的书法应该是黄山谷书风,这一派讲究用笔奔放骏爽,挥洒自如。

从戚继光的下笔来看,这种果敢潇洒也贯穿于他的书法之中。

少倾,一副漂亮的行书便跃然纸上,戚继光停笔,想了想,在最上端写下诗的名字:“《镇海》。”

而后问道:“不知兄名?”

“福州潮阳范氏范凌恒。”

戚继光在“镇海”两字后用楷书写上范凌恒的名字,在诗句末端复用草书签上自己的名字,再从随身布垮中取出私章和印泥盒,沾了沾朱砂制成的印泥,在签名下方盖上印有自己名字的私章。

“好名!好诗,将军定能成为我大明定海神针,镇压倭寇,实现我大明东南海波平。”范凌恒不吝赞美道。

戚继光摇了摇头,缓缓道:“镇压倭寇,靠的不是我等一人之功。”

“将军说的是军士么?我看将军所招都乃体态丰伟、身体精壮之人,怕是将军是要重新练兵吧?”杨清曦指了指招兵点外应招而来的村民。

“你这女娃,还懂练兵?”

虽然杨清曦作男装打扮,可二十岁就开始领军打仗的戚继光见多识广,自是一眼便认出她实为女儿身。

杨清曦闻言也不扭捏,侃侃而谈道:“所谓士兵,当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戚继光缓缓地鼓起了掌:“此乃《吴起兵法》所言,你这女娃竟对兵书如此娴熟,倒是少见。”

“不瞒将军,我自小就仰慕花木兰,所以一直对兵法、兵书颇有研究。”

说完,还白了眼范凌恒,她可没忘记,刚才这臭小子还说什么“战争让女人走开”这种话。

“呵呵,那我考考你,你可知练兵最需要的是什么?”戚继光卓有兴趣的问道,这个世道,会女红的女孩儿容易找,爱读兵书的姑娘可罕见的很嘞。

“战技?体力?军阵?”杨清曦一连说了几个,可戚继光只是摇头。

她低头沉思,突然想到了之前范凌恒的话,犹豫着说道:“难不成是钱?”

话音刚落,她就见戚继光和范凌恒两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哈哈,姑娘对军事一道果真有钻研,倒是戚某小瞧了你。”戚继光目露诧异的说道。

杨清曦看着一脸坏笑的范凌恒,干净利落道:“不是我想到的,是他说的。”

戚继光把目光移到范凌恒身上:“兄台说我文武兼备,但我看兄台才是深藏不漏之人。”

“哈哈,戚将军莫要打趣于我,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罢了。”范凌恒笑道:“我当时与这位小……咳咳。”

他见杨清曦瞪着自己,连忙改口道:“这位公子所说的钱,是小子认为……”

范凌恒把上次关于大炮、军队的想法在戚继光面前说了一通。

“范兄高见,不瞒你说,我这次招兵,便是按照每年十两银子的俸禄所定,虽然军纪、军阵等均重要,不过给了银子,正是要这些军士无后顾之忧,敢于拼杀。”

“理应如此。”范凌恒点了点头,眼珠子转了下:“有了银子后,练兵时自当好好打磨军阵,小弟不才,倒是有一战法在将军面前班门弄斧。”

戚继光挥了挥手道:“但说无妨。”

“小生曾见过鸟铳,当时便想,有没有一种战术可以完美发挥鸟铳猛烈的火力。”

“苦思冥想之下,小生倒是想到一种战法。”范凌恒左瞅瞅右看看,没找到合适的道具做演示,便起身去门口捡了些大小不一的石子。

他拿着三颗石子依次前后摆开,指着石子道:“假如这三个石子代表全部拿着鸟铳的列队,每个列队以二百人算,以线型摆一字长蛇阵,我们就叫他步兵吧。”

又捡了几个稍大些的石子,摆在最后方:“这代表弗朗机炮,就算是炮兵吧。”

最后,范凌恒把两个长方形的石子放在队伍两侧道:“这是骑兵。”

待他把石子摆放完毕,杨清曦开口问道:“你这是什么阵法,为何兵种如此复杂?”

范凌恒笑了笑,不慌不忙解释道:“你看,在御敌时,先让步兵展开成两条或者三条线,每条线三至六列,各线相距二十丈到五十丈。”

“骑兵居于两翼,火炮配置在步兵线前后或翼侧。”

“战斗时,火炮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人五十丈时,最前列步兵进行齐射,而后后退装填弹药,第二列再行齐射,如此交替射击;最后,一起转入冲击,此时骑兵由两翼迂回突击。”

“火炮在此期间可由板车装载往后拉,如果敌军溃败,由骑兵追击;若敌军依旧向前,火炮拉开距离后也可以多发射一轮。”

“五十丈内,每列步兵可以射击四到五次,这可以发挥鸟铳枪最大的火力优势,减少战损。”(注1)范凌恒最后总结道。

戚继光看着桌上的石子,若有所思。

注1:

线式战术,也叫排枪战术,被戏称为“排队枪毙”战术,当时明朝的三叠阵与其类似,不过主角既不是军事迷,又不是历史迷,自然对其一无所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