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 第71章 新式武器

说了会儿,戚继光指着最前排的石子道:“这个,叫步兵的,把阵线拉的如此长,若真有敌军突进该如何处理?如此薄的战线,当一触即溃。”

“而且,现在鸟铳点火速度慢,若离得近了,难免造成战友灼伤,离得远了,起不到快速出枪的作用,近身之后无法出枪,相当于步兵只能引颈受戮。”

范凌恒挠了挠头道:“这个方法,可能要从鸟铳枪入手。我听闻西方有一种新式火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至于近身搏杀,我认为可以制作刺刀,制作卡槽,若敌军到了身前,便让士兵插上刺刀肉搏。刺刀当以三棱或者四棱为好,这样一来伤口放血快,不易愈合。”

戚继光稍作思考,面色一变,沉声道:“此等火器消息范兄从何得知?”

范凌恒摇了摇头,胡诌道:“从西方一个教士口中闲聊得知,不知是真是假。”

真是当然真,1547年第一支燧发枪就已经制造出来了,但直到明朝末期毕懋康撰《军器图说》里,才首次出现燧发枪的记录。

但范凌恒只知道大概,怎么组装、如何打磨零件等等他是不清楚的,即便找人去实验,估计也要耗费不少时间精力。

戚继光失望的挥了挥手,继续问道:“那什么又是三棱刺刀?”

“就是刀身是棱形的,有三个棱和一个血槽,普通的刀剑刺入或者砍入体后,会被裹在体内而不容易拔出,但三棱刺刺出来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而且有血槽,入体后容易拔出。”

范凌恒脑子里翻着之前看电视剧里的镜头,逐一描述,没看到杨清曦看他的眼神都开始不对劲儿起来。

“而且,这种伤口无法通过相互挤压而使四面的伤口合到一处进行止血与愈合,短时间之内无法包扎。如果刺刀入体后顺势旋转刺刀,会造成大面积的创口。所以,三棱刺的致死率非常高……”说着说着,他发现有点不对劲儿。

抬起头看,杨清曦怀抱着双臂,脸色发白,戚继光倒是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范兄,这可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呀!”戚继光夸奖道。

那可不是,这可是曾经在越南打的东南亚小矮子哇哇大叫的56半刺刀,以低廉的成本和好用著称。

“拥有这等利器,倒是可以弥补一些战线过长带来的弊事,不过按兄所说,如果在开阔的战场应用此等战术倒是可行。两翼骑兵可以在敌军受到鸟铳枪打击时趁虚而入,把战场分隔开,再由步兵上刺刀近身搏杀。”

戚继光摇了摇头:“可惜了,这等战术放在蓟州边疆一带是个好战法,但江南一带多丘陵,山林沼泽比较多,道路崎岖,列阵不易。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尤其擅长短兵相接,我认为当以小队的形式,长短兵器相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的需要而变化。”

范凌恒闻言没敢接话,他那些战术战法都是从电视剧、书本上看到的,纯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给戚继光说上一遍,看看能不能提供什么新的思路。

论冷兵器,八个他拍马也赶不上面前这位,而且听戚继光所言,他说的八成就是鸳鸯阵。

“不过兄倒是给了我启迪,现在的弗朗机炮笨重不堪,如果可以变得更小一些,倒是可以组成刚才所说的炮兵营。”

范凌恒纳闷的看着他,大明时期赫赫有名的虎蹲炮不就是面前这位发明的么?可他?

哦,对,这会的戚继光刚开始组建戚家军,这支军队也没崭露头角,既然如此……

“戚将军,小生倒有一种新式火炮,火力虽比弗朗机炮弱上许多,但若将军不嫌,明日此时,还在这个茶摊,我可以把图纸拿给将军过目。”

火枪制作是个精细活,可如今的火炮却非常简单,只要有材料工具,知道流程,当下的火炮放在后世,任何人都能制造出来。

戚继光愣了一下,他不明白,此人为何会对他掏心掏肺,要知道,无论是刚才的三棱刺刀还是他说的这种新式火炮,都应该是不传之秘才对,可为何?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或许有一个人比他本人更了解他的,那就是范凌恒。

毕竟戚继光的名字,只要是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的历史书、小说、电视剧中,那可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绕过的名字。

“我可方便询问,为何范兄对我如此信任?”戚继光行伍出身,想不通便干脆问道。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范凌恒吟出两句话,沉声道:“戚将军,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我不图其他,只希望戚将军百战百胜,早日驱除倭寇,最好有朝一日能漂洋过海,远征小鬼子,以报我华夏百年之血海深仇。”

戚继光以为他说的是海对面现在那个日本,哪能想得到,范凌恒脑子里却是三百年后,甲午年那一个个屈辱的条款;是那惨无人道利用人体做实验、无视任何伦理道德的731;是那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那抗战十二年中,逝去的三千五百万中华子民不屈灵魂和怒火。

戚继光看着范凌恒坚毅的目光,缓缓点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范兄,这是我十九岁立下的誓言,我曾发誓一定要让我大明东南海波平,这是我的愿望、更是我的理想。我会为此战斗,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范凌恒刚开口,就被戚继光打断:“范兄,你我今日一见如故,若你不嫌弃,你可称我元敬。”

元敬是戚继光的表字,这会人们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

至于平辈互相称呼姓名的,要么是关系极好、要么是关系奇差,但长辈称呼晚辈的姓名无妨。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本来范凌恒只是想来集邮打卡,满足一下自己身为后世人的好奇心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

如果有机会,便把自己领先这个时代的某些知识有选择性的给戚继光讲讲,没想到这还称兄道弟上了……

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范凌恒一口答应下来:“好,元敬兄,只不过我还未到弱冠之年,你就只能喊我凌恒了。”

戚继光愣了一下,反口问道:“不知凌恒年龄几许?”

“刚满十六周岁。”

“那我可是比你大上快一倍了。”戚继光感慨道。

由于范凌恒生的身材高挑,再加上这几个月营养得到补充,不复年初豆芽菜般的身材,再加上旅途中间风尘仆仆,他又没有收拾,直接从马车上窜了下来,这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

“南朝范云和何范(注1)、三国孔融与祢衡(注2),年龄相差二十有余也能结为好友,你我二人一见如故,为何要拘泥年龄?”范凌恒喝了杯茶,沉声道。

“哈哈哈,凌恒说得对,倒是戚某想的小气了。”

随即戚继光复又说道:“范兄,若真有一天你愿投笔从戎,我戚继光必当倒履相迎。”

“不行!”刚还沉浸在两个男人楚囊之情中的杨清曦听了这句话,不由尖叫道。

注1:

《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注2:

南朝·宋·张骘《文士传》:“祢衡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

—————————分割线—————————————

感谢林草木盛的打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