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02章 请陛下诛杀妖人!

王承恩和方正化都是脸色不悦。

这个怪人之言,完全称得上是大逆不道。

只要崇祯一声令下,他们会当场拿下徐浪。

徐浪知道,这些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当前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压低了声音,用事实说话:

“十一月,安塞高迎祥,起兵造反,自称‘闯王’。”

“十二月二十四日,固原边兵因欠饷,合会当地农民一起造反。”

“崇祯二年,土司安邦彦、奢崇明祸乱加剧。”

“十月,建奴绕道蒙古,攻入大安口,劫掠京畿。”

“此后,农民起义和建奴入侵,交替上演,成了大明王朝的催命符!京畿周边,更加是被建奴多次入关烧杀掳掠。”

“崇祯七年七月,建奴攻入宣府。”

“……”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五月,建奴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称制。至此,明朝灭亡……”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大明怎么可能亡在他的手里!

徐浪的话语,仿佛一道道惊雷,炸响在崇祯的头顶。

尤其是听到,十几年后,他会自缢在煤山上,整个人情不自禁倒退了两大步。

差点一屁股跌坐地下。

“北方有蒙古诸部阻挡,建奴怎么可能进得来?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

关宁锦防线坚不可破,朝臣们也曾讨论过建奴绕道蒙古的可能。

但是朝臣们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可能!

蒙古诸部又不是羔羊,还能任由建奴屠宰,踩着他们的尸体碾过来不成?

然而,从徐浪的嘴里,却说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和结果。

王承恩和方正化此时都是浑身颤栗,瑟瑟发抖。

他们可不像崇祯那么天真,知道现今大明的危机,远比朝臣们奏报的要严重得多,徐浪说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师父给你透露的是天机。现在的蒙古诸部,在建奴的面前,也就是一些待宰的牛羊,你还能指望他们阻挡建奴?”

看到崇祯不相信,徐浪不客气的呵斥。

“过两天赶紧滚回南方去!否则,你的小命要交代在这里了!”

崇祯大受震撼。

“知……知道了。”

但是,基于对蒙古诸部战斗力以及对大明天朝上国的自信。

崇祯觉得,徐浪所说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

缓了缓。

崇祯把话题引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一个事情上面。

他指着土豆,问道:

“这个仙粮的产量,果真能够达到二十石?”

对于崇祯的大惊小怪,徐浪不以为意。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在没亲眼验证之前,是很难相信世上竟然存在如此高产的粮食的。

“跟我来吧。正好给你拿点种子。”

徐浪起身,把崇祯带向庄园的地下仓库。

“……”

当徐浪打开仓库门的那一瞬间,崇祯,王承恩和方正化全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巨大的库房里,无边无际,仿佛峻岭一般,全都堆满了黄橙橙的土豆!

堆积起来的土豆山,几乎顶到了房顶!

徐浪淡淡道:

“这是我一百亩地的收成。”

也就是徐浪雇佣的村民技术有点粗糙,否则,他的收成还能够再好一点呢。

崇祯怀着震撼的心情,默默的计算着。

随即,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结果。

这个仓库堆积的土豆,绝对大大超过了2000石!

也就是说,实际上,土豆的亩产,远超20石!

得到这个结果,崇祯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如此高产的仙粮,如果推广开来,百姓哪里还会饿肚子?

百姓丰衣足食,大明的天下就可以太平。

亡国?那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此时。

徐浪将一篓子的土豆和几块蜂窝煤,放到了崇祯的面前:

“这些你拿回去武昌府种植吧。”

“如果能够推广开来,能让很多百姓免于饿死,也算是你的一件功德。”

同时,徐浪将土豆的种植技术,简单的给崇祯说了一遍。

崇祯万万没想到。

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竟然如此轻易的就拿到了手。

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他“徒弟”这个身份。

这让崇祯有点不好意思了。

“谢谢……师父!”

有点难为情,但是崇祯最终还是道了谢,并喊出了那两个字。

为了天下百姓!

就凭徐浪毫无保留的,送给他火炉、蜂窝煤和土豆,并且传授他种植技术,就当得起这声“师父”。

这是活命无数的大功德啊。

徐浪摆摆手:

“听师父一句劝,赶快收拾东西,赶快返回武昌府。天下安定下来之前,不要到处乱跑!否则小命不保!”

据徐浪所知,武昌一带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动乱,即使是以后建奴入关,武昌也没有经历过屠城,属于是相对安全的地带。

“谢谢师父提点!”

“那……徒弟就先回去了。”

崇祯情不自禁,向徐浪作了一揖。

这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这个“师父”就叫的更加顺口了。

崇祯其实还想向“便宜师父”问仙药,但是又觉得时机不合适,只好作罢。

反正有徒弟这层身份,以后也不是不可以再来,对不?

但是崇祯真的不敢再多停留了。

他又不是那个“小希子”。

要是呆久了,露出马脚,那麻烦就大了。

“嗯,保重自己吧。”

徐浪也不挽留。

毕竟,他不是原来的徐浪。

也怕和徒弟呆久了露馅。

“如果方便的话,到了武昌府,给师父捎个信报个平安。”

“谢谢师父关心。”

崇祯莫名的有点感动。

这个师父,那是真的关心他。

否则,不会这么在意他。

嗯……

崇祯突然发觉,自己好像入戏太深了。

连忙让方正化和王承恩提了东西,郑重告辞退出。

离开了西峪村。

崇祯的脸立即沉了下来:

“刚才听到的,谁要是对外泄露半个字,我诛了他的九族!”

他堂堂大明皇帝,称一个小民为师父,丢面子还是小事。

建奴入关,大明亡国,他崇祯自缢,这些石破天惊的事情,要是传播出去,绝对会天下大乱。

王承恩和方正化连忙跪下,向崇祯磕头:

“皇爷,我刚才什么也没听到!”

“我什么都没听到!”

作为皇帝的身边人,这点觉悟都没有,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崇祯满意的点头。

快速登上了马车。

立即风风火火的,返回了皇宫。

回到东暖阁。

“大伴,把各地民变的奏章和卷宗,全部给朕拿过来!”

崇祯立即给王承恩下了一道指令。

别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但是那个“仙师”预言的事情,他一定要搞清楚。

到底有无可能成真?

或是有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是他这个皇帝疏忽了没有注意到?

……

这么多!

片刻之后,看着王承恩搬过来的,一堆小山般的奏章和卷宗,崇祯惊住了。

其实他很清楚,自从天启七年他登基以来,各地民变一直此起彼伏。

只是当所有的文档堆在一起,放在他的眼前,还是给了他极大的震动。

崇祯挥挥手,让王承恩先出去。

王承恩欲言又止。

皇爷感情是被那个劳什子仙师刺激到了呀。

本想提醒一下皇爷,不要被忽悠了。

但是知道崇祯不是一个听劝的人。

话到嘴边又咽下。

默默退了出去。

崇祯开始翻看卷宗。

崇祯估计,以前很有可能出现过一个叫“闯王高迎祥”的反贼,投降过朝廷。

然后那个“仙师”,知道大明反贼的尿性,很有可能会降而复反。

借此信口雌黄,招摇撞骗。

如果能够证实这一点,崇祯一定会砍了他的脑袋。

想到那个仙师预言大明会亡在他的手里,而他自己会自缢煤山。

崇祯就一肚子火。

纵使有献出仙粮之功,朕也一定要砍了他!

然而,越是翻看,崇祯越是心惊。

小半个时辰之后。

崇祯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冷汗。

他翻遍了所有的奏章和卷宗,竟然都没有找到那个叫做“闯王高迎祥”的名字!

这岂不是说。

那个“仙师”预言的,确实是现在没有任何征兆!

未来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这一下,崇祯无法淡定了。

但是,想到那个“仙师”预言大明会在短短十几年后亡在他的手里,而且他还将自缢而亡,崇祯本能的排斥徐浪的种种预言。

不!

绝对不可能!

大明的国祚已经延续了近三百年,怎么可能那么快亡国?

一定是那个神棍在危言耸听!

崇祯决定暂时置之不理。

随后,崇祯连夜召来了将作监的监事。

让监事看看,有无仿制煤炉和蜂窝煤的可能。

监事看了半晌,回道:

“禀陛下,仿制煤炉很容易,但是……这个蜂窝煤显然是掺了东西进去的。”

“至于掺了什么东西,配比是多少,那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得清楚的了。”

要破解别人的配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少老字号,就是靠着一个独家秘方,延续百年,甚至是千年。

闻言,崇祯不禁有点失望。

要想制出这种好用的煤球,看来还是要通过那个怪人才行。

不过煤炉显然是个好东西,而且容易仿制,可以率先推广。

……

第二天早朝结束,崇祯把内阁辅臣,工部尚书刘廷元,户部尚书孙居相,留了下来。

崇祯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识趣的,将从徐浪那里获得的小煤炉和一把土豆,成了上来。

“诸位爱卿,可曾识得此二物?”

崇祯热切的看向一众肱骨重臣。

工部尚书刘廷元打量着煤炉:

“这应该是烧煤之物,看着确实比灶台方便。然陛下身系江山社稷,宜多审视国家大事,不宜关注此等微末之技。”

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煤气,即使没见过,也看得出来是烧煤的器具啊。

堂堂工部尚书,探讨这玩意儿,简直掉身价。

内阁辅臣、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附议:

“此等淫巧器具,自有百姓与时俱进,新旧罔替,陛下在金銮殿上,谈论此等微末之事,有失体统!”

在场的不是内阁辅臣,就是六部首脑,要谈也是谈方针大政,诗书文章,怎可屈尊纡贵,去谈论一个烧煤的物件?

这时又有户部尚书孙居相出列,指着那些黄澄澄的物件道:

“此乃土豆,陛下何故有此一问?”

这些重臣们有的一脸迷惑,有的态度冷漠。

显然都对崇祯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问他们,而感到不爽。

崇祯奇道:

“你等既然知道如此高产仙粮,为何不奏报朝廷,推广开来?”

孙居相反驳:

“此等外来之物,偶尔尝鲜还行,怎称得上是仙粮?”

工部尚书刘廷元亦道:

“土豆,大约万历年间传入大明,确实是个稀罕物儿,然而如何当得起陛下的谬赞?”

崇祯整个感觉都不好了。

感情大臣们早就知道了土豆,就他这个皇帝不知道啊。

但是你们既然知道仙粮,为何无一人奏报?

“那么,你们知道土豆亩产多少吗?”

“……”

面对崇祯的提问,一众股肱重臣都是答不上来。

不是!陛下你不按套路提问啊!

土豆这玩意儿,最多种几颗在菜园子里,尝个鲜,谁会按亩去种啊?

见状,崇祯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简直是尸位素餐!”

“土豆亩产可以超过二十石!此等仙粮,要是推广开来,我大明将再无饿死之百姓!”

“尔等既然早知道土豆,竟然无一人研究过土豆的亩产!尔等心中,可曾有过苍生百姓!”

这些人本来不齿谈论土豆。

但是皇帝竟然对他们发飙。

那就必须要怼回去了。

工部尚书刘廷元:

“臣督建水利,劝课农桑,为苍生百姓,可谓殚精竭虑!陛下之斥责,恕臣不敢受!”

户部尚书孙居相:

“我大明子民,数千年来,吃的是五谷杂粮,怎可拿外来之物当主粮?”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周道登皱眉:

“推广西洋之物,有违祖宗之法!”

辅臣钱龙锡:

“粮食亩产三石,就已经称得上是高产。这世上哪里会有亩产二十石的粮食?定然是有人妖言蛊惑陛下!”

“恳请陛下诛杀进言之妖人!!!”

“……”

这一瞬间,崇祯差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西峪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晚饭,如果不是看到“仙师”的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收成。

崇祯一定会以为,自己是被妖言蛊惑了。

他气得一拍座椅,站了起来:

“你们……你们简直是一派胡言,胡搅蛮缠!”

钱龙锡出列:

“我等所言,都是有理有据,是华夏传承了几千年的根本!”

“陛下如果听信妖言,一意孤行,老臣只好告老了!”

群臣纷纷出言辩驳。

半个时辰下来……

崇祯开始的时候有多期待,散会的时候就有多失望!

煤炉,土豆,这两样崇祯以为是利国利民的神器,直接被一众肱骨重臣驳斥的一无是处,祸乱纲常。

“曹化淳,你去给我查查天寿山西峪村的那个仙师,到底是什么底细。查查村民们种植的土豆,到底亩产多少?”

回到东暖阁,崇祯召来了东厂提督曹化淳。

给他下达了旨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