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30章 还不够人呢

孙居相答道:

“臣听家仆禀报,这大量的难民,是听说了大明煤业的优厚待遇,抢着过来做工的。”

这个答案,让崇祯非常的意外。

大明煤业,是他和仙师合伙所开,也就是说,这次流民成灾,还是他这个皇帝自己造成的?

“大伴,你靠近流民那边打听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孙居相,魏光绪,韩爌这些东林党人的动机,很是让崇祯怀疑。

之前反对他这个皇帝开店,闹的最凶的,就是这些东林党人。

现在孙居相专门来给他讲这些,崇祯可不敢相信。

眼看气氛沉闷下来,温体仁趁机大拍马屁:

“不管这些流民涌来京城是何原因,陛下第一时间下令设棚施粥,足以说明,陛下心里装的全是百姓啊。”

这让崇祯相当的受用。

脸上露出微笑:

“可惜如今天灾不断,国库空虚,朕无法根本的解决流民的问题啊。”

“温爱卿可有良策,替朕分忧?”

“……”

这顿时就把温体仁问住了。

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他有一套。

排除异己,打击政敌,他温体仁也是满腹韬略。

但是说到治国安邦,他真的是两眼抓瞎啊。

幸好这时,王承恩回来,替他解了围:

“禀万岁爷,奴婢去打听了一遭,听那些流民说,他们确实是听说了大明煤业待遇丰厚,包吃三餐还有工钱拿,所以就拖家带口的赶过来了。希望能找份生计。”

崇祯闻言,眉头微皱。不过随即,舒展开来。

因为他突然想起了,仙师上午和他说过的话:

扩大大明煤业的规模,开设苹果酒,香水香皂等生意。

那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手,或许安置不下上万流民,但也能安置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一小部分,已经不足为虑。

这时,崇祯反而开始怀疑,孙居相,魏光绪,韩爌等人,赶来这里的真正用意了。

“孙居相,你们来这里,恐怕不只是想对朕说这些吧?”

历史上的崇祯,确实被东林党人忽悠瘸了。

但是作为皇宫内院里长大的人,崇祯天生就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而且经过仙师提点,崇祯已经认识到,东林党这些人,和他可不是一条心的。

国家财政吃紧的时候,还强烈建议他取消工商税。

这是嫌大明亡的不够快啊。

想到以前的自己,崇祯都觉得汗颜。

盐铁自古以来,就是王朝赋税的支柱,在东林党的忽悠下,他居然取消了盐税,茶税,矿税等工商税。

今天东林党这几个头面人物专程赶来,不知道又憋着什么坏屁呢。

孙居相,魏光绪,韩爌,三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多的流民,涌来京城?

消息就是他们散布出去的呗。

崇祯又是绕开朝廷税收系统推广土豆种植,又是亲自开店卖蜂窝煤。

这直接就是和他们这些大地主大富绅争利啊。

他们当然要想方设法阻止。

思来想去,过激的举动不敢有,这样子利用流民来向皇帝施加压力,却是可以尝试一下。

反正皇帝又抓不到他们的罪证。

就是劝谏不成,也可以恶心一下皇帝啊。

当下,孙居相拱手道:

“陛下,大明煤业不仅与民争利,而且开出远超同行的工钱待遇,扰乱市场秩序,臣恳请陛下整顿关停。”

魏光绪亦道:

“大明煤业恶性争竞,扰乱民心,造成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啊!”

韩爌奏道:

“如今消息只是流传到京城周边,就引发了这样的动乱,如果消息扩散到整个大明呢?那必定会引发大的动荡!”

“大明煤业开出过高的工钱待遇,对比之下,其他工坊过低的工钱,势必会引起民愤,稍有差池,甚至会引发民变,陛下不可不察啊!”

实际上,自从大明煤业的待遇曝光后,他们这些大富绅手下的工坊店铺的伙计们,就人心浮动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家大明煤业一日包吃三餐,还有三两银子的工钱,但是再看看他们自己,终年劳碌,但是最后还是食不果腹。

近段时间,孙居相,魏光绪,韩爌等东林党人旗下的工坊店铺里,已经跑了不少人了。没跑的伙计,也都没有以前那个精神头了。

面对这样的架势,他们这些东林党头面人物,如何还能够坐得住?

崇祯脸色一沉,呵斥道:

“一派胡言!”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会觉得,这些东林党人言之有理,但是现在却是怎么听都觉得他们的话有毛病。

“朕治理天下,为的是什么?尔等为官,又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国富民强,让百姓丰衣足食吗?”

“现在大明煤业,给工人开出了优厚的待遇,让工人们坐上了富足的日子,工人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又何来的民愤民变!”

而且作为老板,崇祯也赚到了大把的银子,这是双赢的局面!

此时,崇祯只觉得这几位东林党人物的言论,无比的荒谬。

“……”

孙居相等人,顿时无言以对。

这……这个皇帝,怎么突然不好忽悠了啊?

以前的崇祯皇帝不通实务,但是现在皇帝似乎对这些民情世务,都已经了解的非常透彻,这就不好忽悠了啊!

韩爌沉吟着,道:

“然而大批流民蜂拥而至,势必会扰乱京城,造成不可控的安全隐患。陛下如何处理?”

自己那点生意上的事情,当然是不能够拿到明面上来说的,老成谋国的韩爌,干脆把难题抛回给了崇祯。

孙居相附和道:

“首辅大人之言极是。国富民强不是这样搞法的!这样的举措,只会引起民愤和民变,望陛下明察!”

事关切身利益,就算有被打杀的风险,这话也必须要说。

否则,皇帝一意孤行,全大明都开一个大明煤业这样的分号,那他们这些大地主大富绅,还有活路吗?

温体仁思虑良久,想到一法,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

奏道:

“禀陛下,臣有一策,或许可解决流民聚集的问题。”

崇祯一抬手:

“温爱卿,速速奏来。”

见状,孙居相,魏光绪,韩爌,都是冷眼看向了温体仁。

这个本路杀出来的温体仁,可不是他们一路道上的。

而且这个温体仁,在朝廷党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拉帮,不结派,刻意塑造一个孤臣的形象,让东林党这些头面人物看着很不顺眼。

温体仁道:

“京城巨富极多,朝廷可以号召官员富绅捐钱捐粮,安置流民。”

闻言,孙居相,魏光绪,韩爌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

韩爌第一个提出了反驳:

“我等为官清廉,并无多余的钱粮捐献。温长卿此言差矣。”

孙居相脸带嘲讽:

“温长卿家中巨富,可以带头捐献,但是我等官员皆是家徒四壁,可没有能力资助这么多流民。”

崇祯不耐烦的一摆手:

“诸位之言差矣。”

又叫京城官绅捐献?

一个多月前,才刚刚让官绅捐献了三百多万的钱粮,现在又来?官绅又不是韭菜,再有钱也不可能一茬又一茬的给你捐献啊。

“处理流民,朕已有良策。”

这个温体仁,不知是真傻,还是邀功心切,朝廷号召官绅捐献,以前又不是没号召过,但是募集到的钱粮,实在是感人。

如果不是仙师提出花魁评选的妙招,上一次募捐都不可能成功。

崇祯的言语,让韩爌,孙居相,温体仁等,都是非常的意外。

皇帝住在深宫,不通世务,如何有办法解决流民成灾这样的难题?

韩爌迟疑道:

“臣,恭听圣诲。”

孙居相,魏光绪,温体仁,都是施了一礼,满脸疑惑的看着崇祯。

就在此时。

一辆马车飞驰而来,在西城门前停下。

马车上下来一个中年人,这人向五城兵马司的官兵行了一礼,然后,在成门上贴出了几张告示:

“为满足京城百姓紧迫的用煤需求,大明煤业再扩招工人1000名,待遇:一日包吃三餐,每月工钱三两白银。招工条件:识字者优先,青壮年优先。”

“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拟成立酿酒厂,急需招工1000名,待遇:一日包吃三餐,每月工钱二两五钱白银。招工条件……”

“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拟成立香水厂,急需招工1000名,待遇:一日包吃三餐,每月工钱二两白银。招工条件……”

“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拟成立香皂厂,急需招工1000名,待遇:一日包吃三餐,每月工钱二两白银。招工条件……”

“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拟成立玻璃厂,急需招工1000名,待遇:一日包吃三餐,每月工钱二两白银。招工条件……”

“……”

这一波操作,直接就把韩爌,孙居相,温体仁等人看懵了。

现在聚集在京城西南两门的流民,也不到一万人,而且都是拖家带口。也就是说,这些流民里面的青壮年,可能还不够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招工人数呢。

看着这些告示,崇祯都有点意外。

因为他也没想到,仙师的手笔,这一次竟然这么大。

如此一来,这一大波流民的问题,他都已经无需操心,直接就被仙师给消化掉了。

不过这时,崇祯也注意到了,带头来贴告示的那个中年人,正是西峪村的里长徐季,他这个“小希子”可是和里长打过照面的。

要是被里长认出来,以后恐怕听不到仙师的教诲了。

当下不敢继续在这里停留。

“大伴,咱们回宫吧。”

说完,直接转身离开。

留下孙居相,魏光绪,韩爌等人,都是面面相觑,心中叫苦不迭。

他们散布消息,诱使四方流民来冲击京城,不成想,反而是便宜了那徐浪妖人的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啊!

回到皇宫。

此时的崇祯已经是睡意全无。

他首先叫来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立即拨一个千户的兵力给李若琏。”

“遵旨!”

骆养性不敢多问,唯命是从。

这个时期的锦衣卫,账面上的人数,超过了十万。

调千把人,骆养性也不当一回事。

况且,崇祯皇帝出手狠厉,越来越有太祖成祖的风范了,这个时候的骆养性,可不敢阳奉阴违。

安排完这个事情,崇祯的心里面才踏实一点。

随着大明煤业日进斗金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西峪村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就越来越大。

要是仙师有个闪失,刚刚起了一个头的中兴大业,恐怕就要夭折,崇祯往后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随后,崇祯又召来了以徐光启为首的火器研究院成员:

“朕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

“一,留在研究院的小院子里,闭门造车,国库不会给你们多少银子。”

“二,加入仙师的大明兵工厂,经费器材人手,要多少给多少。”

“你们自己选择吧。”

崇祯也知道,这对于老派的官员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崇祯也不强迫他们。

徐光启这个时候没有说话,他刚刚当上工部尚书,刚刚进入内阁,可不想出什么幺蛾子,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徐光启不想轻易的表态。

毕懋康好奇问道:

“陛下,大明兵工厂是什么?去了那边,我们还是朝廷命官吗?”

崇祯解释道:

“大明兵工厂是仙师即将成立的,专门用于研制火器兵器的工坊,属于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旗下。”

“你们只是去那边担任技术顾问,仍然是朝廷命官。”

崇祯当下将大明兵工厂的宗旨,大致的和几人说了一下。

听完崇祯的解释,毕懋康立即表示了同意:

“臣愿意加入大明兵工厂。”

这一次,毕懋康奉召回京,并进入了火器研究院,以为可以一展心中的抱负,造出这个时代最好的火器。

没成想,一个月过去了,火器研究院根本就没钱开展研究。

这让毕懋康很苦闷。

现在听说过去大明兵工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以全力研制燧发枪,当下毕懋康就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与毕懋康的直来直去不同,徐光启想到了更多:

“陛下,臣不明白,工部和内廷不是已经有了军器局和兵仗局吗?为何还要成立一个大明兵工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