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51章 围点打援

随即又有一名言官站了出来:

“请陛下废除厂卫,还朝廷一片清明!”

砍了刘策,对他们而言是好事,但是皇帝重用厂卫,对他们这些官员而言,绝对是一个坏事啊!

官员在那个小妾的床上敬业,都被查的清清楚楚,简直细思极恐呀!

“请陛下废除厂卫,还朝廷清明!”

“……”

这时有相当多的官员,站出来支持这个提议。

这让袁可立,李标,李邦华等人,看了非常的不爽。

这都什么时候了,建奴都要向京城杀过来了,这些官员们竟然还在跟皇帝使绊子。

不过,他们还没开口,崇祯已经降下了雷霆之火:

“重用厂卫,可是太祖成祖定下的祖制!你们想要违背祖制吗!”

“你们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废,现在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崇祯算是彻底的,看透了这些官员的嘴脸。

也幸好,他得到仙师的提点,近一年来,一直在重整发展厂卫。

要不然,他这个皇帝要被百官忽悠成聋子和瞎子了!

“……”

面对皇帝的狠辣,群臣终于是偃旗息鼓。

而且,现在还是建奴入侵的非常时刻。抗击建奴,才是主旋律。

随后,朝廷难得的高速的运转了起来。

一道道政令,颁布了下去。

一道道旨意,被兵部,用八百里加急,传向了大明各地。

……

十月二十八日。

遵化城,守备府。

“禀阁老,晋商范家,王家,靳家,梁家的人都招了!”

此时,负责审讯的锦衣卫总旗马伍,给孙承宗汇报审讯进展。

“这是他们的供词。”

“这是我们从他们的府邸搜出的书信!”

说着,马伍将一叠文书,放到了孙承宗的面前。

孙承宗快速翻看着书信。

越看,孙承宗的脸色越难看。

“该杀!这群败类,全该杀!”

最后,孙承宗直接请出了皇帝赐给他的尚方宝剑:

“你带上这把尚方宝剑,召集人马,跑一趟山西,把八大晋商的老家都给我抄了!首重找出晋商通敌卖国的罪证!”

“如有抗旨不遵者,格杀勿论!”

这一系列的操作,当然都是崇祯皇帝的密旨。

晋商资敌,其实早已经是朝廷官员,心照不宣的秘密。

只不过,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太广太大,所以没有人去查罢了。

说到倒卖物资资敌,其实朝廷的边军,就一直在做。

所以说到底,这种资敌行为,上下皆墨的大环境下,不好去查。

但是,孙承宗没想到,八大晋商和建奴的勾结,已经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

八大晋商不只是给建奴提供物资,同时还给建奴提供情报,提供勾搭朝中官员的关系网!

如此这般,不抄家灭门,不足以平民愤呀!

“遵命!”

接过尚方宝剑,马伍领命而去。

安排完了这一切,孙承宗的心中,兀自后怕不已。

幸亏有仙师未卜先知,做出指点。否则,让这些内鬼,和建奴来一个里应外合,再坚固的城墙,也守不住啊!

也难怪建奴能从一个五万人的小部落,一步步做大。

都是这群吃里扒外的内奸的功劳!

不多久。

又有一名锦衣卫小旗上来报告。

“禀孙阁老!贾维钥和马思恭已经招了!”

“这是他们的认罪书,以及从他们的府邸找出来的,和建奴勾通的书信!”

孙承宗接过书信。

看过之后,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啊!

仙师果然有通天彻地之能!

……

当天下午。

驻守在山海关的总兵赵率教,收到遵化方向传来的示警急报。

立即召集四千骑兵,火速驰援蓟州边关。

(此处好像是一个历史谜题。赵率教为什么会比袁崇焕更早得到消息?赵率教为什么在没有上官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增援蓟州?

按照作者的理解,此时的袁崇焕并不在山海关。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是袁崇焕早就做好了预案,此前,袁崇焕就察觉到后金军队偷偷渡过了辽河,不知所踪,曾经针对蓟州防线薄弱的兵力,上疏崇祯皇帝,希望增强蓟州的防守兵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命令赵率教闻讯增援,就不足为奇了。)

……

庄园里。

徐浪掐指计算着日期。

估摸着这会儿,腾骧四卫应该是隐藏在遵化以北的某些深山中。

徐浪的计划很简单。

就是等三十日建奴大军兵临遵化城下之后,腾骧四卫再出击,截断建奴的退路。

四面合围。力图将建奴最大限度的杀伤在龙井关,大安口,遵化,这一片三角地带中。

此时,徐浪已经接到了徒儿传过来的信息。

建奴已经入关。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计划进行的非常的顺利。

徐浪心中大慰。

如果没有意外,此战过后,建奴大明双方的国运,将彻底的逆转。

历史上,建奴入侵,己巳之变,撕下了大明朝最后的遮羞布。

大量的人口财富被掠夺,而且此战中,大明损失了一批诸如赵率教,满桂这样的良将,同时也损失了一大批敢战能战的中下层军官。让大明朝元气大伤。

国运更加的江河日下。

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徐浪这只穿越过来的小蝴蝶。

同期形势已经大不一样。

十月二十九日。

在辽地巡察的袁崇焕,终于收到了建奴入侵的消息。

闻讯,袁督师仿佛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仓惶赶回山海关。

他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

建奴抛开牢固的关宁锦防线,千里奔袭,取道蒙古,从蓟镇破关!

袁督师曾经在皇帝的面前,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

如果能够将建奴挡在长城之外,即使五年过去没能平辽,袁督师也能设法替自己开脱。

但是现在,平辽这个事儿,连影儿都没有!不止如此,建奴还破关而入了!

他日,他袁督师如何面对崇祯皇帝的问责?

罢官归乡,恐怕都是轻的了!

所以,接下来的应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面对建奴入侵,如果能够打一场漂亮的狙击战,重创建奴,或许,他袁督师在皇帝的面前,还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山海关,作出战略部署!

……

十月三十日。

后金大军抵达遵化城下。

在遵化城外五里之地,安营扎寨。

黄台吉除了留下少部分的兵马,驻守沿途夺下的关隘之外,绝大部分兵马都带来了这里。

汗帐内。

黄台吉召集各部首领议事。

“遵化是明廷的重镇,此处距离明廷京师不过三百多里,夺下此城,我们就可以插入明廷的腹地,予取予求!”

“但是遵化城,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各位有何破城良策?”

其实黄台吉早有计较,此番问话,只不过是做个姿势罢了。

不过,黄台吉并不觉得,这样做是多余的。

各旗旗主,各部首领,面对坚城都无可奈何的时候,他黄台吉却可以轻易的破城,这不更能够显示出自己的能耐,提高自己的威望吗?

范文程弯腰站在下手的位置。

心中暗自欣慰。

黄台吉雄才大略,有这样一个主子,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啊!

阿济格道:

“我大军平推过去不就行了!在我大金军队的面前,明军都是土鸡瓦狗!”

岳托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我观遵化城墙,高达三丈五,比宁化城的城墙还要高!我建议,应该准备好充足的攻城器械,再行进攻。否则我军必将伤亡惨重!”

各部首领都陆续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除了个别头脑简单的,大多数人都认为,遵化是一座坚城,不是那么容易攻取,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黄台吉听众人发表了意见,才清了清嗓子,说出了他的部署:

“遵化城一时之间,确实难以攻取,但是明狗全是一群酒囊饭袋!”

“我大金军队只需围而不攻,无需数日,明狗自会土崩瓦解。”

“同时,本汗会派出一支精兵,埋伏在三屯营和遵化城的中途,等待来援的明军,歼而杀之!”

一众首领听了,顿时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围点打援!攻城攻心!

这是后金军队屡试不爽的招式。

辽东的一系列大胜,后金的军队基本上就都是这么打的。

而且看大汗胸有成竹的样子,大家秒懂,大汗估计早已智珠在握。

代善看着黄台吉作威作福的样子。

心中暗暗不爽。

奈何,此时大金军队破关而入,势如破竹。

退兵是不可能再退兵的。

他如果敢在这个时候提退兵,估计八旗旗主都要剐了他!

也唯有,在城破的时候,动作快点,多抢些女人金银劳动力回去了。

反正来都来了,趁机壮大自己的部族,才是真理。

于是,毫无阻扰的,黄台吉的提议获得了通过。

范文程想了想,补充说道:

“奴才有一计,可加速瓦解遵化守军的斗志。”

黄台吉面露喜色:

“范先生请讲。”

他这个幕僚,对大明内部极其了解。

往往能够提出一针见血的损招。

一众贝勒、旗主们,虽然有点讨厌这个卖主求饶的汉人,但是,也都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有几分智谋。

一时间,各种意味难明的目光,都是盯在了范文程的身上。

范文程这时扇了扇手中的羽扇,捋了捋颔下的胡须。

摆足了智者的姿势,方道:

“明军素无斗志,只要大汗修一封招降信,射入遵化城中,必能轻易瓦解明军的军心。”

“他日我大金军队再攻城,必事半功倍也!”

“大善!”

黄台吉略一思索,就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且不说遵化城中的内应,这要是瓦解了明军的军心,他日攻城,大金军队的损失,也可以最小化。

对于这一点,其他首领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样的定了下来。

不多久。

遵化城的四门,同事遭到了后金军队一波箭雨射击。

然后,城内的守军,惊讶的发现,每一支箭的箭杆上,都绑着一张纸。

遵化城守军看了纸上的内容,顿时一片哗然。

早有军官,将招降信,送到了此时遵化城的主宰孙承宗的手上。

孙承宗接过纸张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大金国汗致书于遵化城军民:我大金此番挥师征讨之缘由,皆因明廷欺我太甚,致成七恨,本汗乃告天征讨之!

尔帝及其大臣如在天上,视我若鸟兽,轻我辱我戕害我。

今本汗兴哀恨之兵,凡我兵锋所向,自喜峰口以西,大安口以西,凡抗拒之兵,尽皆诛戮之!

其汉儿庄一带,归降之城,我军秋毫无犯,仅取粮草,饱我士马而还。

今尔等若归降我,功名富贵,当与共之。

尝闻良禽择木而栖,俊杰相时而动,我既发大军直来,岂会半途而废乎?尔等须速审来降!”

王元雅在旁看了,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孙阁老,建奴阴险狠毒,行此阴招,我军宜加强防备,严防有人开城投降啊!”

孙承宗眉头微皱。

如果是大明其他的军队,看了建奴的招降信,在建奴的恩威并施之下,没准今晚就有人开门献城。

不过好在,孙传庭带来的武骧左卫,乃是皇帝的亲卫,比大明其他任何军队,都要更加忠于皇帝。

但是孙承宗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立即召来了孙传庭:

“从现在开始,严加防备,但凡发现有投敌倾向者,格杀勿论!”

“遵命!”

孙传庭不敢怠慢。

当即下去部署。命令督察队,严加排查。

……

三屯营城下。

赵率教率领的四千骑兵,经过三昼夜的疾驰,终于抵达。

看着城头守军,赵率教驱马上前:

“我乃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建奴入关,率军星夜赶来驰援!”

“请城上的将军,速速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城休整备战!”

孙祖寿闻讯,立即亲自出城迎接。

这当然是皇帝密旨中,着重交代的。

“我代三屯营军民,感谢赵将军增援!”

孙祖寿鞠躬作揖,重重的向赵率教施了一礼。

时至今日,大明朝敢战能战之师,已经没几个了。

一般的部队,听闻建奴来了,恐怕第一反应是立即溃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