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66章 卖国求荣罪不可赦

“……”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孔衍植根本无法辩驳。

而且,如此叛国大罪,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他怎么辩驳也没用了。

想到这一点,孔衍植脑中只觉得嗡的一下,直接瘫倒在地。

一世的荣华,从孔衍植的脑海里闪过,然后又快速的消失。

旋即,孔衍植整个人当场昏厥了过去。

崇祯可不管他那么多,当场降下圣裁:

“现任衍圣公孔衍植,勾结建奴,欺君罔上,图谋不轨,判,斩立决!”

“孔府管家孔胤奇同谋孔衍植,卖国求荣,罪不可赦,判,斩立决!”

“孔府仆人孔兴运,通奸主母,其罪当诛,但是念其揭发孔衍植有功,将功折过,免其死罪,判,流放三千里!”

“……”

崇祯说出一道道判决。

这个时候皇极殿内的百官,却没有一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不管他们以前和孔衍植的关系是亲是疏,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还站出来给孔衍植求情,那真的是找死了。

当今皇上,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儿。

随即,侍卫将瘫软在地的孔衍植,孔兴运等人,拖出了皇极殿,分别处置。

这个时候,崇祯顺势又做出了一个让百官意想不到的裁决:

“曲阜孔氏,勾结外敌,世修降表,操守有亏,和孔圣人提倡的仁义忠信礼,背道而驰!”

“朕今剥夺曲阜孔氏衍圣公之袭爵!”

以前崇祯没怎么注意,但是经过徐浪的提醒,再结合以前的历史,这个曲阜孔氏,真的是毫无节操可言。

不趁着这个机会,拔除这个祸害,更待何时?

这个裁决一出,皇极殿内,顿时就炸开了锅。

孔衍植勾结建奴,欺君罔上,斩了他大家都没话说。

但是,衍圣公这个爵位,自打北宋仁宗授予之后,就一直在曲阜孔氏内部承袭。现在皇帝竟然说要剥夺爵位,群臣这下就接受不了了。

“陛下请三思啊!”

“陛下万万不可!”

“万岁此举,恐惹怒天下士子啊!”

“……”

于是,群臣纷纷出言劝谏。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些言官看出了朝堂的新风向。

如今这样崇祯皇帝,可不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不是只躲在后宫做木工的木匠皇帝,而是一个天天上朝励精图治雷厉风行,乾纲独断的皇帝。

面对这样一个皇帝,站在皇帝的对立面,可不是什么好事。

南京礼部尚书,讲读官温体仁,就是这么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人。

他依然出列,奏道:

“陛下英明!北宋遭遇靖康之耻,金国南侵,曲阜孔氏向女真人修降表劝进,后来蒙古人南侵,曲阜孔氏又向蒙古人修降表劝进。”

“现在曲阜孔氏现任衍圣公孔衍植,更加是勾结建奴,通敌卖国,欺君罔上,如此劣迹斑斑,如何有资格承袭衍圣公的爵位?”

“陛下此举,可谓拨乱反正,大快人心!”

温体仁来北京担任讲读官后,就一直赖着不走了,只可惜,皇帝没有赶他回南京,但是也没有重用他。

这让温体仁很郁闷,更加是暗暗憋着一股劲,曲意奉承,想要博取皇帝的欢心。

一部分善于把握风向的言官,纷纷附议。

“臣附议!”

“万岁英明!臣附议!”

“……”

那些官员们本来觉得曲阜孔氏被孔衍植牵连,被剥夺爵位,非常的冤枉,但是现在,听温体仁这么一说,这些官员瞬间无语了。

你还别不说,不管你心里服不服,曲阜孔氏屡次投降外族,助纣为虐,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史实!

这么一想,曲阜孔氏可一点儿也不冤。

只是,还有一些官员提出了疑问:

“敢问陛下,即使曲阜孔氏罪有应得,但是,难道承袭了五百多年的衍圣公,就这样的直接剥夺了吗?”

“臣以为不妥,如此一来,恐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恳请陛下另外封一位衍圣公!”

“……”

崇祯对此早有打算:

“国子监祭酒孔贞运何在?”

崇祯根据仙师徐浪的指点,知道南孔的传人,才是真正的又民族气节的人。

所以在决定削爵北孔的同时,早已经在物色适当的承袭爵位的南孔人选。

孔贞运看到孔衍植被削爵,心情正在复杂着。

实际上,南孔北孔由于理念上产生差异,虽然都是孔家人,可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对付。

然而,衍圣公毕竟是事关整个孔圣人后代的荣誉,身为朝堂上的孔氏后代官员,这一幕是孔贞运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当今皇帝,可不是一个好商量的主儿。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孔贞运也不敢贸然出列,顶撞皇帝。

现在听到皇帝发问,这才站了出来:

“臣在!”

崇祯微微颔首:

“南孔世代忠良,铮铮铁骨,一直以来都展现出了我大汉民族脊梁骨一般的气节,今有六十三代孙孔贞运学富五车,高风亮节,可为标榜。”

“朕今封,孔贞运为衍圣公,世袭罔替!”

“……”

崇祯的话音,在皇极殿内回荡着。然而这一刻,殿内的群臣,都有一瞬间的呆滞。

所有人都没想到,皇帝竟然早有预案,那边刚刚削了孔衍植的爵位,这边就立即封了一个新的衍圣公。

包括孔贞运,他的心里还在盘算着,怎样不惹怒皇帝,尽量为孔氏族人争取更多的利益呢。

不成想,皇帝直接把衍圣公的爵位,加到了他孔贞运的身上!

这个时候,也幸亏旁边的一名官员,扯了扯他的衣袖,孔贞运才反应过来。

连忙跪了下去:

“臣谢陛下天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只是轻轻的摆手:

“好了,起来吧。”

“朕希望你将南孔的家风,发扬光大。”

孔贞运抑制不住激动,又拜:

“南孔愿为陛下,为大明粉身碎骨,死而后已!”

皇帝这一道旨意,对于南孔来说,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自从金朝南侵,他们的来祖南渡以来,南孔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在为自己的正名而奋斗。

因为北孔“世修降表”,劝进有功,所以实际上,衍圣公的爵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掌握在北孔的手里。

以至于潜移默化,数百年下来,南孔承袭衍圣公基本无望。

没想到,皇帝今天一道旨意,让情况立即逆转了过来。

“……”

一时间,皇极殿内,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这件事情,看似和群臣无关,但是实际上,和朝中很多人,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现在皇帝一句话,南孔北孔地位立时逆转,也就是说,他们之前苦心经营的,和北孔的关系,变成了白费。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事件,会引起官场的一场小地震。

但是这还不止。

崇祯今天可不想就这么算了。

他还有一件大事情要做:

“此番建奴联合蒙古诸部南侵,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梁嘉宾,等八大晋商,为建奴提供粮草铁器等大量重要物资,甚至为建奴提供大量情报,通敌卖国,罪不可恕,朕已经将他们全部抄家!”

轰隆!

听到的皇帝这些话语,皇极殿内更加爆发一阵轰动。

当今朝堂上的官员,有几个人没收过晋商送的银子?

又有多少官员,协助过建奴倒卖物资?

现在皇帝将八大晋商抄了家,岂不是说,朝中官员很多人接下来也会受到牵连?

韩爌,孙居相,曹于汴,魏光绪等人,顿时就慌了神。

他们和晋商来往密切,甚至通过晋商,间接和建奴建立了联系。

这一下,岂不是要玩完了?

而皇帝接下来的话语,更加让他们菊花一紧。

崇祯扫视着群臣,眼神冷冽:

“朕听闻,朝中百官,多有与晋商往来者,现在,你们主动站出来认罪,朕还可以对你们从轻发落!”

“你们要是冥顽不灵,可不要怪朕狠辣无情!”

“……”

皇极殿内,顿时陷入了寂静之中。

群臣一个个面面相觑,噤若寒蝉,不敢作声。

如果认真追究起来,这殿内的官员,怕有半数都收过晋商的孝敬吧?

难道皇帝真的要查他们?

真的查得出来?

但是要是皇帝真的查出了他们的罪证,仕途岂不是要玩完?

一时间,群臣心中忐忑不安。

只不过,没有哪怕一个官员,傻傻的主动站出来认罪。

在他们的思维里,收点孝敬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不是官场惯例吗?这也要查?

如果这也查的话,这个朝堂上估计没人了!

崇祯看着群臣的反应,不禁失望。

看来吏治之路,任重道远啊!

八大晋商祖宅的账册,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历年来,和朝廷官员的往来记录。

包括往来的密信,以及送出的贿赂。

这些官员们一定想不到,晋商会把这些东西,记录的这么详细,而且保存的这么好。

只是崇祯现在的重点,不是整顿吏治,所以,只能抓大放小了。

“你们让朕很失望!”

崇祯话锋一转,低吼道:

“韩爌!孙居相!曹于汴!魏光绪!你们也觉得自己无罪吗!”

闻言,这四人差点一屁股跌坐地上!

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上流出。

难道……皇帝真的掌握了他们勾结建奴的证据?

那还得了?

前任衍圣公孔衍植,就是他们的榜样啊!

受天下士子敬仰的衍圣公,叶落了一个斩立决的下场。

他们这样的臣子,还有命在吗?

不能认!死都不能认!

这个时候,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即默契的达成了共识。

不认或许还可以蒙混过关,要是认了,只能是死路一条。

韩爌第一啪啦一下,跪了下去:

“老臣为大明社稷鞠躬尽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万请陛下不要含沙射影!”

左都御史曹于汴也跪了下去:

“老臣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请陛下明察!”

“请陛下明察!”

“……”

孙居相和魏光绪也先后跪了下去,大声喊冤,以示清白。

崇祯眼神之中,已经满是杀意:

“看来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呀!”

“左右!把此四人给朕拿下!”

一声令下,顿时有带刀侍卫进来,当场将韩爌等四人拿下。

“陛下!老臣冤枉啊!”

“冤枉!冤枉啊!”

“……”

面对这样突然的变故,韩爌,孙居相等人,心中已经预料到了七八分。

然而,在没有看到证据之前,他们还是一个劲的喊冤。

否则,那不等于是不打自招了?

百官看到这一幕,都是瞠目结舌,震惊万分。

一个阁臣,一个户部侍郎,一个左都御史,都是朝廷重臣级的人物!

皇帝竟然说拿下就拿下。

这也让很多大臣人人自危。

一些御史言官已经忍不住出列进谏:

“陛下,无故抓拿朝廷重臣,此风不可长啊!”

“无凭无据,如此虐待大臣,陛下要仿效桀纣吗?”

“……”

但是不知不觉间,在崇祯一系列操作树立起的滔天威势之下,这些御史言官们,措辞变得非常的谨慎客气。

这要换做是以前,各种骂人的话,早就喷出来了。

袁可立,徐光启,范景文,等人见状,也不禁侧目。

只不过他们都知道,当今皇帝行事,可谓是一口吐沫一个钉,不是乱搞的人。

皇帝如此作为,肯定是有依据的。

所以虽然惊讶,但是他们并不出来反驳。

崇祯早料到会如此,也不废话:

“大伴!把证据拿出来!”

王承恩向崇祯施了一礼,把旨意传达了下去。

旋即,几名内侍把晋商的那些藏密信账本的箱子,抬了上来。

“众爱卿,看看这些证据吧!”

当然了,这个时候送上来的证据,是经过挑选的,只包含了韩爌,孙居相,曹于汴,魏光绪四人的罪证。

毕竟这个时候,还不是一竿子打到所有受贿官员的时候,崇祯只能是选择性执法。

韩爌,孙居相,曹于汴,魏光绪四人,看到这些箱子,一张脸瞬间变得煞白。

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证据?

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

但是,等袁可立打开了那些箱子,翻开里面的东西。

他们一个个如遭雷击,几乎昏厥了过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