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67章 关宁军的问题

因为,韩爌,孙居相,曹于汴,魏光绪,都看到了,自己曾经写给晋商的密信!

这些天杀的晋商!怎么可以这么做!

怎么可以将这些足以抄家灭族的罪证,保存下来!

这就是他们这些人,对商人的处世模式不了解了。

想八大晋商这些商贾之人,在明朝的大环境下,本身是没什么政治地位的。

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勾结高官,但是如果高官翻脸不认账呢?

这个时候,他们留存下来的密信和账本,就可以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凭仗。

只不过,当这些东西落入到皇帝的手里,当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崇祯看向韩爌等人的眼神,带着杀意:

“怎么样?是不是需要把范永斗,靳良玉,梁嘉宾这些人一起带上来,你们才肯认罪?”

早在马伍查抄晋商老巢的同时,崇祯已经命令锦衣卫,将八大晋商的主要头面人物,悉数抓捕。

现在再抓拿韩爌等人,可以说是人证物证俱全。

这个时候,韩爌、孙居相等人,早已经是无可抵赖。

一个个连忙跪地求饶:

“臣知罪!但是老臣也是受了晋商的蒙蔽啊!老臣实在不知道,晋商和建奴勾结那么深!”

“这是晋商给我们设置的陷阱!老臣是受了晋商的欺骗啊!求陛下从轻发落!”

“……”

只不过,他们一个个不忘为自己开脱。

或许是当局者迷。

韩爌、孙居相等人,觉得自己的开脱,是理所当然。

但是在朝堂上群臣的眼里,如此行径,简直是在作死了。

以他们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对于站在他对立面的人,从来都是不会手软的。

而且还是这样的毫无节操的卖国行为。

果然,只见。

崇祯眉头一挑,怒火中烧:

“罪证确凿,你们还敢抵赖?”

“将他们给我拿下诏狱,严加拷问!落实最明后,罪加一等!”

如此行径,已经完全的超出了崇祯忍耐的底线。

当下在韩爌等人的喊冤声中,锦衣卫将四人拖了下去。

朝会到了这个时候,崇祯也没有兴趣继续下去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在群臣的默然中,崇祯摆驾离开了皇极殿。

“大伴,准备一下,我要去拜访仙师!”

只不过,回到御书房,崇祯立即就给王承恩下达了旨意。

“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必须要告诉仙师。他这个徒儿,亲自去。”

“遵旨!”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

崇祯轻车简从,带着王承恩,出现在了徐浪的庄园里。

“师父!捷报!天大的捷报啊!”

崇祯眉开眼笑,话音中带着激动。

他一个刚刚登基两年的皇帝,一出手就打出了这样的大胜仗!

再对比大明之前的两任皇帝,简直可以说是丰功伟绩了!

“要不要来点?”

徐浪正在品尝着改良后的苹果。

这个时期,燕赵地区的苹果,其实都是绵苹果,口感实在不怎么样。

徐浪于是命令花匠,通过杂交,改良品种。

现在嘛,于是改良后的第一代苹果。

口感和后世的经过无数次优化的品种,肯定还是没法比,但是比起之前的品种,口感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徐浪感觉挺不错的。万里之行始于跬步嘛。这个事情急不来的,只要走上一条正确的轨道就行。

崇祯自无不可。

这段时间,随着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收益持续提高,崇祯的伙食已经变得非常的丰富,再也不是以前的两荤一素可比。这个油腻吃多了嘛,吃点水果更加有益于健康。

“嗯,好吃!”

“师父,你这个苹果为什么比皇帝的贡品还好吃?”

只是吃了一口,崇祯就被这种新鲜的美味惊艳到了。

“你吃过皇帝的御品苹果啊?”

徐浪对此有点意外。

崇祯怕被徐浪看穿,连忙解释说道:

“徒儿现在和王承恩也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他给徒儿捎点水果,很正常吧?”

一旁的王承恩,只能是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反正给这个皇帝背锅这种事情,他也不知道干了多少次了。

也不在乎多这一次。

“不错。”

对于徒儿这样的手腕,徐浪表示了赞许。

“这一战,消灭了多少建奴?”

这个时候,徐浪言归正传。对于此次关门打狗的效果,徐浪比任何人都更想要知道。

“消灭了蒙古建奴鞑子一万七千人!其中,建奴占了差不多一半!”

听到师父问起,崇祯的脸上,绽放出狂喜、自豪。

大明除了太祖成祖,哪个皇帝打过这样的大胜仗?

闻言,徐浪不禁有点失望:

“才杀了建奴这么一点人啊!”

建奴其次南侵,实际上带了八万大军,除去蒙古仆从军,建奴自己的军队,至少有五万人。

现在一个关门打狗的陷阱,竟然只杀了建奴八千人。和徐浪的预期,相差的有点远了。

崇祯何尝不是充满了遗憾,解释道:

“接连掉入陷阱,让建奴产生了警觉。”

“自打在遵化至三屯营的半途遇伏之后,建奴就广派侦骑,四处侦查。”

“所以撤退的时候,建奴已经查知了,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失守。”

“徒儿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看出了端倪,反正是此后建奴已经偏离了我们布置的沿途陷阱。最后是孙承宗当机立断,命令腾骧四卫同时出击,才取得了这个战果。”

徐浪闻言,若有所思。

看来改变历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即使自己提前知道了历史走向,但是敌人又不是木偶,会完全的按照你布置的轨道去走。

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接连掉入陷阱,肯定会反思会怀疑。

唉,自己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啊。

这也给徐浪提了一个醒。

哪怕他是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众,在这些古人的面前,也不是神。

他这只穿越过来的小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引发一些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但是崇祯对于这次大捷,还是非常的高兴:

“师父,我们同时还俘虏了蒙古建奴鞑子近两万伤兵呢!这里面,建奴绝了绝大多数。同时缴械投降的近两千俘虏里面,基本上也都是建奴。”

“这样算下来,我们干掉了建奴近三万的兵力!”

听到这个话语,徐浪终于是露出了笑容,把一块苹果扔进了嘴里:

“很好!”

你怎么说话的呢你?就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

都说了建奴此次带出来的总兵力,也就五万多人。这次一下子消除了建奴过半的兵力,对于建奴来说,简直是元气大伤!

按照这个损耗,建奴在接下来的十年八年的时间里,估计是无力南侵了。

有了这么充裕的时间,大明日不落这艘航母,估计都已经起航了。

看了仙师的反应,崇祯心中抑制不住的自豪。

这可都是他这个皇帝一手部署,一手创造的大捷呢。看吧,现在连仙师都表示了赞赏。

“同时,我们还活捉了黄台吉的长子豪格,阵斩了野猪皮的儿子莽古尔泰和阿济格!”

“哈哈……”

听到这个喜讯,徐浪忍不住笑出声来。

“太好了!”

如果只是消灭了建奴的一群小虾小蟹,徐浪会觉得美中不足。

但是现在好了,连黄台吉的长子豪格,都抓过来了。这个豪格,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呢,立下过赫赫的战功,制造过无数的惨案。

“你知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处理这个豪格?怎么处理蒙古建奴俘虏?”

崇祯对此早就做足了功课:

“徒儿听王承恩说,皇帝打算把他们全部杀了。不管是什么人,抓回来的全部杀掉。因为,不管是蒙古还是建奴,近年来为祸我大明边疆,不知杀了我大明多少人,不杀了不足以雪耻。”

徐浪略微有点失望:

“就是简单的杀了?”

“不然怎样?”

崇祯有点迷糊。

徐浪叹息一声,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太单纯了。

“直接杀了,那就是浪费资源。”

“皇帝可以搞一个公审大会嘛!”

“找个地方,把京城的百姓全部召集起来,把主要的战犯,一个个全部押上审判台,一项项的宣布他们的罪行,然后当着百姓的面,处决了他们。”

“妙!大妙啊!”

听了徐浪的话,崇祯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如此一来,京城百姓大明百姓之心,尽管皇帝了!”

仙师果然是仙师,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非凡俗之人可比。

徒儿的反应,让徐浪有点意外:

“没想到,你的政治嗅觉,竟然如此敏锐。”

崇祯有点洋洋得意:

“这不多亏了师父的教导嘛!”

但是此时,崇祯的心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难搞的问题。

“对了,我听王承恩说,皇帝正在为关宁军的事情发愁。师父,你对关宁军怎么看?”

通过此次遵化之战,崇祯也看出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空费无数的钱粮,但是抵御建奴的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这一次如果不是仙师事先提点,提前准备,等关宁军赶过来救援,建奴怕不是要打到京城脚下了。

徐浪嘿嘿一笑:

“皇帝如果不想亡国,那就裁撤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为了供养关宁军所强征的辽饷,就是压倒大明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趁着这个当口,不搬掉这座大山,更待何时?”

崇祯其实在看了此次遵化之战的各方各面的反应之后,就已经动了裁撤关宁军的心思,只是因为其中牵涉太大,所以轻易不敢做决定。

“但是,这里面牵涉到的人太多,恐产生动荡啊!”

徐浪嗤之以鼻:

“这个崇祯皇帝呀,还是老毛病,做什么事情都是犹犹豫豫的。”

“腾骧四卫是干嘛的,谁反对就咔嚓了谁不就完了!”

“不趁着建奴现在元气大伤裁军,等过几年建奴缓过气来再裁撤吗?”

“哎呀,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关宁军就是寄生在大明身上的一刻毒瘤,势必一点一点的,把大明的气血吸干!”

“皇帝不当机立断,我们做再多,恐怕也是白搭呀!”

崇祯一拍大腿:

“我一定会把师父的话,转达给皇帝。”

这里面的道理,崇祯当然是明白的,他差的就是那么一点心气,以及仙师的表态。

现在仙师都这么说了,如果他这个皇帝还不知道怎么做,那真是白听了仙师这么久的教诲了。

徐浪点头:

“希望皇帝不要让我失望。”

如果崇祯皇帝不给力,他在这里做再多都是徒劳。

然而,此时崇祯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师父,皇帝想要封赏你,你意下如何?”

遵化大捷的首功,毫无疑问,要记在仙师的头上。

但是问题来了。

如果是封赏徐浪,那么,崇祯这个皇帝势必要亲自召见徐浪。

到时面对面,他这个假徒儿的身份,岂不是要揭穿?

他堂堂皇帝假装一个泥瓦匠,这个事说出来,那不丢死个人啊!

而且,徐浪只是一个世外之人,授予他什么职位,也是个难题。

所以即使崇祯很想给徐浪封赏,但是心中却是非常的困扰。

徐浪连忙摆手:

“别整那些烦人的。我就是一个世外闲人。”

“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钱还可以,封赏什么的,还是免了吧!”

大明朝的礼节,那也是出了名的繁琐。

要是入朝受封,徐浪担心自己会被那些繁文缛节折腾死。

而且这么大一个功劳,受封就必须要觐见崇祯皇帝。

在徐浪的心里,崇祯始终是一个不可控的危险人物,能离远一点还是尽量离远一点的好。

“师父居功至伟,不受封赏怎么行?”

为了对付建奴,仙师冒着受天谴的风险,提前告知了未来的历史走向,给大明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并且给大明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先进的军工,同时带来了高产的粮食,繁荣了京城乃至顺天府的工商业。

如此伟大的功绩,放在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足以封侯拜相。

不给仙师封赏,起码这个坎儿,崇祯的心里就过不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