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68章 出郭相迎

徐浪摆手:

“师父不在乎那些虚名。”

不过不是为了避免建奴南侵,华夏衣冠沦丧,徐浪都不会跳出来做这么多事情。苟着赚点钱,过点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它不香吗?

崇祯只是道:

“师父高风亮节,徒儿敬仰!”

说到底这个事情到底怎么办,崇祯还是我们有决定下来。

回去以后再慢慢琢磨吧。

“相信皇帝会给师父一个交代的。”

“别这……”

徐浪制止徒儿说下去。

他对这个事情,真的不感冒,干脆转移话题。

“土豆接下来可以推广到北直隶了,不知道皇帝做好准备没有?”

说到这个事情,崇祯信心满满:

“应该没问题,顺天府的成功说明了一切。而且现在皇帝可谓是文治武功,就问谁敢不服?”

徐浪摇头:

“事情没那么简单。”

“京师顺天府,都是直接受朝廷掌控的地区,但是事情到了地方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地方士绅不可能轻易的就范。

所以对于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接下来的前景,徐浪可不敢过分的乐观。

只是此时崇祯顺风顺水惯了,又有遵化大捷的武功加持,心中自信满满。

“师父无需担忧,徒儿觉得,皇帝会解决好这个事情的。”

“希望如此吧。”

崇祯和徐浪有一搭没一搭的,又聊了一会儿。

然后告辞离开。

“噢耶!”

看到徒儿远离,徐浪忍不住崩了起来,发出欢呼。

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是扭转了大明的国运,此后,建奴将不再有吞并大明的实力!

这可以说,是徐浪穿越以来,取得的一个阶段性的大胜利。

在徒儿的面前,他要努力维持自己的仙师形象。

但是说到底,徐浪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遇到这么高兴的事,不搞点动作出来,根本就难以宣泄心中的情绪。

……

这日。

袁崇焕,祖大寿率领两万六千关宁军主力,紧赶慢赶,终于是抵达了抚宁。

“不成想建奴主力,竟然真的兵行险着,希望我们还赶得及。”

休整的时候,袁崇焕和祖大寿对坐,不禁唏嘘。

尽管袁崇焕早就已经提醒崇祯,要加强蓟镇的防守兵力,但是,那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说实话,袁崇焕真的没想到,建奴真的就这么做了。

昨日他收到赵率教的回报,说已经抵达了三屯营,但是其他的消息,袁崇焕就不知道了。

祖大寿安慰道:

“袁帅,按照当前的情报,起码可以证明,遵化三屯营一线,还没有丢。”

“只要我大军主力一到,阻挡住建奴,问题不大。”

有坚固的城池做依托,祖大寿还是有信心守住建奴的。

在关宁锦一线,他不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吗?守得建奴无法寸进,只能是战略转移,绕行千里,从蓟镇破关。

袁崇焕脸上的忧虑,根本无法消弭:

“希望如此吧。”

不管怎么说,让建奴破关而入,进入大明腹地,就是他这个蓟辽督师的失职。

五年平辽的豪言,犹然在耳,但是建奴都已经打进来了。

如果皇帝追究下来,他绝对是罪责难逃。

要是这一次狙击建奴,能够建立功勋,或许还可以将功补罪,要不然,袁崇焕不知道近来雷厉风行的崇祯皇帝,会怎么炮制他。

祖大寿对此,并无多大的压力。

得益于朝廷的“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只要建奴不死,朝廷就要依靠他们这些辽东武将。

如今朝廷投入大量的钱粮,好不容易练成了关宁军,怎么可能动他们?

而且,在祖大寿看来,只要有城池可守,那就不用怕建奴。

“袁帅不必过虑。有我关宁军在,守住建奴不是问题。”

“报!”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冲了上来。

“遵化大捷!袁督师,祖将军,遵化大捷啊!”

这个士兵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惊喜。

对于底层的士兵们而言,心里面可没有那么多小九九。

朝廷能够打败建奴,就是一个大喜事。

“什么!”

闻讯,袁崇焕和祖大寿同时霍地站了起来。

遵化怎么可能有大捷?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遵化,三屯营才多少兵力?

能守住城池不丢,就已经是很逆天了。还大捷?

“拿过来!”

袁崇焕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了。

上前一步,一把夺过了那份捷报。

然后连忙打开。

祖大寿也顾不得,营帐里还有很多卫兵在看着,他也凑头过去观看。

“是不是遵化守军守住了建奴的一次强攻?”

是这样的,祖大寿猜测,肯定是这样的。

能够守住建奴的进攻,也算是功劳一件。他们关宁军不就是这样的吗?

然而,下一息,当祖大寿看清了捷报上面的内容,整个人瞬间僵住!

遵化大捷!

直接消灭蒙古建奴鞑子一万七千人!捕获伤兵俘虏近两万人!拿下缴械投降的俘虏近两千人!

怎么可能有这样离谱夸张的大捷?

“这怎么可能!”

袁崇焕则是直接大嚷了起来。

他一辈子最得意的宁锦大捷,也就杀了建奴几百人。

但是现在,你对他说,遵化大捷直接杀了建奴一万七千人?

“不会是谎传捷报吧?”

祖大寿附和着说道。

这要是真的,大明还要他们这些关宁军何用?建奴主力都没了一大半了!还要他们这些辽东将士何用?

“再探!”

袁崇焕立即派出了更多的侦骑。

势必要尽快的核实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同时袁崇焕还派出一些探马,去往京师。

这个事情如此重大,京城那边肯定会有个说法。

再次坐下来,袁崇焕和祖大寿都显得有点颓丧。

他们绝对不相信这份捷报,但是说不清为什么,他们的心中都是隐隐有股不安。

“据说,此时主持遵化之战的,是孙承宗孙阁老。”

祖大寿有点郁闷的说道。

袁崇焕默然点头。

这就是非常诡异的一个地方。

如果是其他人谎报战功,他们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大明朝的武将,一般都是这个德性。

但是这个人是孙承宗啊!

关宁锦防线和关宁军的缔造者,大明朝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一位老臣。

谁都有可能谎报战功,但是孙承宗这样一个国之砥柱一样的存在,几乎是不可能谎报战功的,而且还是如此离离原上谱的一个捷报。

所以,他们虽然嘴上说不信,但是心里面,已经在严重怀疑,这个捷报很有可能就是真的!

但是,这怎么可能?

大明最强军的关宁军,面对建奴军队,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孙承宗哪儿来的强军,去消灭碾压建奴?

这一天,对于袁崇焕和祖大寿来说,无疑都是非常的煎熬的。

只不过到了第二天,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捷报!”

他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京城的,盖上了皇帝和六部公印的捷报!

看完这份捷报。

袁崇焕和祖大寿顿时都傻了眼。

京城能够向地方发出这样的捷报,证明捷报的内容是经过了核实的。

“这里面,莫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帐内的,都是自己的亲卫,袁崇焕也顾不得那许多了,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质疑。

祖大寿也是一样的看法:

“陛下可能受到了懵逼。”

一下子解决了建奴三万人?

这不可能的事情啊!

他们关宁军常年和建奴对垒,深知道建奴的恐怖战斗力,大明的军队十个都不一定打的赢人家一个。

怎么可能当场消灭建奴一万七千人?

除非大明拿出一百万的,像关宁军这样的军队,去和建奴拼消耗换人命!

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嘛!大明现在哪儿有这么多的能战之师!

而且还俘虏了黄台吉的长子豪格?阵斩了建奴首领莽古尔泰和阿济格?

这……你这怕不是在痴人说梦吧?

袁崇焕和祖大寿常年和建奴作战,对于上述三个建奴大将的赫赫凶名,可谓是知之甚深。

那可都是把明军杀得尸山血海的杀星悍将。

萨尔浒之战,浑河之战,开原大战,辽阳大战,沈阳大战……

在后金建国的一系列战役中,莽古尔泰和阿济格都立即下了赫赫战功。

明军将领中,根本就无人能挡其锋芒。

你现在对他们说,在遵化大捷中,明军俘虏阵斩了他们???

袁崇焕和祖大寿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一个时辰之后。

他们收到了六百里加急送来的皇帝召见的诏书。

“袁帅,怎么办?”

看到这份诏书,祖大寿立即就慌了神。

遵化大捷,但是他们关宁军却毫无作为,这个时候召他们京城面圣,用脚底板想都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

袁崇焕沉默半晌:

“遵旨进京吧。”

自己犯下的罪过,逃的掉的吗?

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威严仍在,袁崇焕还没有抗旨不尊的勇气。可不是后期的大明,武将一个个都拥兵自重,听宣不听调。

此时袁崇焕更加希望,进京之后,能够证实,遵化大捷是假的。

祖大寿颓然点头。

皇帝召见如果抗旨不尊,那就是造反的大罪了。

祖家虽然是关宁军的实际上的主宰者,但是,此时仍然没有对抗皇帝的底气。

“好吧!那我们就去京城走一遭。”

“我相信这里面肯定有蹊跷。”

三天之后。

“报!”

正在御书房处理公务的崇祯,收到了喜讯。

“禀陛下!孙阁老回来了!同时带回来了建奴的首级以及俘虏!”

“太好了!”

闻讯,崇祯直接站了起来。

这些天来,大臣们在朝堂上虽然不敢硬扛他这个皇帝,但是群臣的态度,显然对这次遵化大捷,存在很多的质疑。

现在首级和俘虏都回来了,崇祯就可以堵住群臣的悠悠之口了。

“骆养性!曹化淳!准备好护卫!朕要亲自出迎!”

“给礼部传令,让他们准备最高规则的欢迎仪式!”

“召集百官,随朕一起到东城门外,欢迎我大明的凯旋之师回朝!”

“……”

崇祯随即下达了一道道旨意。

皇帝出郭相迎,犒赏王师,这样的事情古代是经常有的。

但是在大明一朝,却还没有发生过。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趣事。

其中的原因不难明白,大明朝武功最强的,是两个皇帝,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在太祖成祖当政时,最高的武功都是这两个皇帝的,也是大明朝最鼎盛的时期。

往后嘛,老朱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胜仗都打不了了,哪里还有出郭相迎这种事情?

所以崇祯此举,在大明朝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稀罕事儿。

只是,崇祯特立独行,做的“出人意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崇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骆养性和曹化淳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当下两人领命,分头去挑选亲卫,张罗安防的工作。

一道道旨意,同时被传达到各部门。

……

消息称很快传播到了京城的各个角落。

没办法,这个消息实在是太爆炸了。

自打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朝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在节节衰退。

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来了这么一个超级大捷,百姓们哪个不是喜大普奔。

“孙阁老回来了?太好了!”

“终于可以看到建奴的首级了!一万多啊!”

“纠正一下,是蒙古建奴鞑子的首级加起来一万七千!”

“大快人心啊!”

“……”

那些心里面怀疑遵化大捷真实性的官员,此时更加是不约而同的,第一时间应召来到了北京的东城门。

他们要亲眼验证一下,这个遵化大捷,到底有多少的水分。

不过,这些官员们首先等来的,不是孙承宗的回归,而是崇祯皇帝的亲自出迎。

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崇祯依足了接迎王室的礼制。

冠冕,仪仗,犒品,一应俱全。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看到这样的场景,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自觉的下跪,向崇祯参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