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70章 取消辽饷!

一听到这个,祖大寿立即就不干了:

“陛下,建奴虽然败归,但是一直在辽东虎视眈眈,如此裁军,恐被建奴所趁啊!”

崇祯面色变冷:

“怎么,你不愿意配合?”

祖大寿拱手道:

“建奴就是一头猛虎,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牵制它,我大明必将被建奴咬的鲜血淋漓!要是真的裁军,山海关以北,恐不复为我大明所有也!”

什么国家大义,朝廷财政,关他什么事?

关宁军就是他祖大寿,乃至祖氏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的事情还好说,皇帝要裁撤关宁军,那不是动他的命根子吗?

崇祯眉头一挑:

“祖大寿,这就是你的态度?”

祖大寿如此的回应,让崇祯很失望。

祖大寿拱手道:

“臣愚钝,臣就是这样以为的,请皇上训示。”

崇祯沉吟半晌,最终挥手道:

“好了,这个事情,朕已经有了计较,明天的早朝上,朕会拿出来,和百官一起廷议。”

“你们都退下去吧!”

不配合,那就怪不得朕了!

听了祖大寿的应答,崇祯更加坚信了仙师所说的话:

辽东将门已经将关宁军,当成了他们的私产!

他们行事只看是否有利于自己,可不管朝廷的死活。

既然如此,崇祯也不需要考虑辽东将门的感受了。

袁崇焕和祖大寿双双退出。

但是离开了皇宫,两个人的心情,却是大不一样。

袁崇焕整个人,都蔫了下去。

进去平台之前,他是节制诸镇的蓟辽督师,风光无限,出来之后,他只能是一府的巡抚了,其落差不可谓不大。

祖大寿却依然保持着足够的自信。

他觉得,只要建奴存在一天,关宁军就有存在一天的理由。

建奴未灭,关宁军就不可能裁撤。

辽东军的鼻祖李成梁,了解一下。

除非大明不要辽东了,但是那可能吗?朱重八的棺材板压得住吗?

“袁帅,皇帝只是一时糊涂,迟早会重用起复你的。”

这是,祖大寿开始安慰失落的袁崇焕。

怎么说,袁崇焕也是他的恩主,如果不是袁崇焕的扶持,他祖大寿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尊荣。

“希望如此吧。”

在这个下属的面前,袁崇焕心里面再怎么不爽,也必须要维持住自己的形象。

“接下来,关宁锦一线,就靠你了。”

袁崇焕拍了拍祖大寿的肩头,感叹说道。

说是还有上升的希望,但是犯下如此大错,何时能够扭转皇帝对他的印象呢。

袁崇焕没有把握。

祖大寿默然点头。

目前他能够给予袁崇焕的,也就是这样的言语上的安慰了。

反正他自己的地位,倒是不用担心。

以朝廷的“辽人守辽土”的战略,不管往后谁来接任蓟辽督师,都必须要依靠他们这些辽东将门。

而他祖大寿,就是现在辽东将门的扛把子。

朝廷不依靠他祖大寿,还能依靠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这一天对于整个京城来说,都是异常的喜庆。

茶馆酒楼青楼……

只要是人聚集的地方,都在谈论着这场大捷。

“前所未有的大捷啊!”

“解气!太他麻的解气了!以前建奴杀了我们多少人了?现在我们终于是报回了一箭之仇!”

“这样的武功,大明朝恐怕也只有太祖成祖皇帝可以做到了!”

“咱这位崇祯皇帝,可真有中兴之主的气质啊!”

“开农投公司商贸公司,杀建奴获遵化大捷,当今皇上说不定就是一位中世祖啊!”

“……”

实际上,此时官场也都在谈论着这场大捷。

但是官员们谈论的重点,则是完全的不一样。

此次遵化大捷,他们这些官员,自始至终,都被蒙在了鼓里。

收到建奴入侵的消息的时候,他们这些官员哪个不是战战兢兢?

又是建议皇帝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又是建议皇帝迁都南京。

感情他们被皇帝当猴儿耍了呀!

这样一个有魄力有手段而且有能耐的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官员们来说,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在官员们的一个个小圈子里,他们都在彼此的告诫彼此。

“皇帝杀伐果断,而且富有谋略,切不可轻易触其逆鳞!”

“伺候这样一个皇帝,可要当心喽!一不小心,脑袋就要搬家了!”

“陛下已经展现出雄主之姿,我等以后,恐怕要夹起尾巴来做事才行了!”

“……”

这样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了第二天早朝的前夕。

在步入皇极殿之前,百官还在交头接耳的,谈论着遵化大捷,以及崇祯皇帝所展现出来的雷厉风格。

“恭请陛下圣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建奴大败而归,元气大伤,近期内都没有了南侵的实力,我欲裁撤关宁军,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只是,当崇祯当众抛出这个议题,群臣们说好的谨小慎微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群情激奋!

“陛下,关宁军是镇守辽东的最后的屏障!怎么能够裁撤呢?”

“建奴就是一头吃人的猛虎,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震慑,他随时可能扑过来吃人的啊!”

“一寸江山一寸血!陛下这是要放弃整个辽东吗?您就不怕太祖成祖半夜来敲门吗!”

“……”

裁撤了关宁军,以后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征收辽饷?

那可是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巨款啊。

有这个由头,朝廷上上下下,都可以从中分润不少。

可以这么说,一个辽饷,就可以让朝廷上下官员丰衣足食。

这要是往后没了辽饷的征收,那等于是断了他们一条巨大的财源啊!

这样的“阴损”举措,他们怎能答应?

站在武班的祖大寿,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得意。

看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即使他祖大寿答应裁撤关宁军,朝廷百官也不答应呢!

龙椅上,崇祯看着群臣的反应,大感失望。

果然,正如仙师所言,朝廷大部分官员,关心的只是他们自身的利益得失,哪儿管你大明朝廷是死是活?

“你们关心的,恐怕是你们的钱袋子吧!”

崇祯心中充满了愤怒,一拍龙椅,霍地站了起来。

“为了供养关宁军,朝廷每年向百姓加派征收辽饷两千多万两白银!以至百姓贫困潦倒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每征收多一年辽饷,就消耗多大明朝一份国运!”

“但是再看看你们这些人呢!两千多万两的辽饷,实际派送到关宁军的,只有五百万两!中间的一千万百万两以上的银子,全都落入了你们的口袋!”

“你们以为真不知道吗!”

“以前朕知道了无可奈何,但是现在,朕告诉你们:”

崇祯说到这里,已经变成了拍着龙椅咆哮。

“朕的腾骧四卫,足以扫平四合八荒!关宁锦一线只需要留三万兵马,保持警戒即可!”

“建奴敢来一个朕就杀他一个!敢来两个,朕就灭他一双!”

“你们还以为,建奴还有机会南侵?”

“朕告诉你们,再过两年,朕直接挥师犁庭扫穴,剿灭了他们!”

是的,在收获了遵化大捷之后,崇祯已经有了这样的底气和勇气。

从遵化之战中,腾骧四卫展示出来的战斗力,足以说明问题。

只要按照仙师徐浪的练兵之法训练,加上优越的兵器,荡平建奴只是时间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现在大明境内天灾不断,如果不是仙师的新式火炮还没研制成功,崇祯必须要安定国内,崇祯甚至可以现在就出师,征伐建奴!

恢复辽东!

不可否认,遵化大捷有一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成分,但是在孙承宗给他的描述中,崇祯获知了,即使是面对面硬抗,腾骧四卫也打败了建奴蒙古联军!

也就是说,现今的腾骧四卫,已经有了刚正面战胜建奴的实力。

现在最大的短板,也只是骑兵数量不足。

如果有一万骑兵,崇祯甚至可以现在就直接出征讨伐建奴。

只不过那样做,风险有点大罢了。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国内局势没有完全巩固之前,崇祯还是不太可能去冒那个险。

没有强势军队的镇压,他的大军后脚刚刚出征,搞不好国内的官绅就已经联合起来,破坏他的新政,坏了大明中兴的根基。

所以说到底,这事急不得……

“……”

崇祯此时站在鸾台上,仿佛一头择人而嗜的猛兽!

如此强大的气场,让皇极殿内的百官,都是大气不敢喘一口。

群臣暗地里上下其手捞钱,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被崇祯这么大义凛然的一顿训斥,竟然无人敢站出来反驳,也无人能反驳!

看到这样的情景。

祖大寿再也无法淡定。

这个事情要是这样的,就确定通过了,他祖大寿以后还算是个什么东西呢?

以前他统御十五万的关宁军,权势堪比一方诸侯。

但是如果他手下的兵力,只有三万人,那算个什么玩意儿呢?

最多算是一镇总兵而已!

简直天差地别呀!

“陛下,建奴战力强悍,切不可轻敌大意啊!”

“如果裁撤关宁军,建奴联合蒙古诸部攻打过来,我大明如何能够抵挡?”

“裁撤关宁军必将导致建奴再次破关而入!请陛下三思啊!”

在祖大寿的带头下,一些利益相关的官员,也站了出来。

“遵化大捷可一而不可再,陛下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啊!”

“遵化大捷得益于陛下早有准备,打了建奴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如果面对面的堂堂而战,我大明军队,恐怕还不是建奴的敌手!请陛下三思啊!”

“……”

群臣一方面不相信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更加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裁撤了关宁军,他们将要损失多少银子啊!

崇祯的眼睛瞪着祖大寿:

“祖大寿,直到现在你还冥顽不灵吗!”

“朕意已决!”

“今天朕不是来和你们商议的,而是来给你们下决议的!”

“关宁军空耗无数钱粮,而无抵御建奴之功,每年征收的辽饷,压的我大明百姓水深火热,民变四起!长此以往,这天下有关宁军而无我大明立锥之地了!”

“大伴!宣旨!”

说完,崇祯直接坐回了龙椅上。

王承恩应声站了出来:

“即刻起,关宁军编制消减为三万人!即日起,取消辽饷!!以为定制!”

“调任前锋总兵祖大寿为延绥总兵。协助三边总督洪承畴,镇守地方!”

“免除袁崇焕蓟辽督师之职,即日起,出任陕西巡抚!”

“擢升武骧左卫指挥使孙传庭为蓟辽督师,节制朱振军政!”

“擢升腾骧右卫指挥同知曹变蛟,为锦州总兵!”

“请内阁各位阁臣立即票拟圣旨!”

“……”

面对皇帝如此的强势,群臣一阵默然。

实际上,群臣的肚子里,一百个不愿意。

不管皇帝的主意对不对,崇祯这样的乾纲独断的行事风格,本身就与明朝一直秉承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则相悖。

只是想到崇祯皇帝动不动就会杀人,而且还有遵化大捷大败建奴的威势,所以群臣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崇祯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一阵暗爽。

他越来越喜欢这种令出如山的感觉了。

想想以前他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每说一句话,都被群臣驳斥的体无完肤。

每一道旨意,都被群臣篡改的面目全非。

现在这种乾纲独断的感觉,才叫爽呢!

不过当然了,崇祯可不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乱搞。

这样的决定,崇祯是依靠仙师徐浪的提点,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

裁撤关宁军,是势在必行,同时,“关宁军已经成为辽东将门的私产”,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刺痛着崇祯的心。

为了供养关宁军,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大明江山千疮百孔,他这个皇帝受到百姓的唾骂,到头来,只不过是便宜了辽东将门?

这个毒刺,不拔除了,崇祯心里头就不舒服。

自打崇祯提出要裁撤关宁军,孙承宗就一直沉默不语。

因为关宁军,就是他孙承宗一手缔造的。

如果是以前,听到皇帝这样的提议,他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因为以前他也觉得,只有关宁强军,才足以抵御建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