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71章 公审大会开始

但是,在收获了遵化大捷之后,在见识到了腾骧四卫的战斗力之后,孙承宗的想法已经悄然改变。

有腾骧四卫这样的令行禁止,骁勇善战的军队,还要关宁军何用?

所以这个时候,孙承宗知道,弥补自己遗憾的时候到了。

“臣附议!现在关宁军的庞大规模,已经弊大于利,庞大的军费开支,更加是压垮了朝廷的财政,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辽饷对大明朝廷的伤害,孙承宗当然不可能看不到。

以前是迫不得已,现在有了腾骧四卫这样的强军,有了消除这一祸害的基础,此时不裁军,更待何时?

袁可立想了想,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建奴的军队主力,也就是五万多人。遵化大捷,我大明至少消灭了建奴一半的主力!建奴剩下来的能战之师,也就是两万多人。留三万兵马防守关宁军一线足矣!”

毕自严随即出列:

“臣附议!”

“大明近年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辽饷再加派,导致各地民变此起彼伏,大明江山千疮百孔!臣赞同立即裁撤关宁军,并立即取消辽饷!”

范景文,李标,李邦华,徐光启,也随即出列。

同时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

“臣附议!”

“中兴大明,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势在必行!”

“……”

崇祯看到阁臣这样的态度,非常的满意。

不愧是按照仙师的提议,自己一手扶持上来的内阁,一个个都是深明大义,精忠报国。

见状,崇祯趁机拍板: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内阁立即拟旨吧!如再有反对者,以抗旨不尊论处!”

“……”

寂静!

数百人汇聚的皇极殿,一片寂静!

此时此刻,他们骇然的发现,朝堂的氛围,已经和以前截然不一样了。

以前,他们这些官员,可以肆无忌惮的驳斥皇帝,可以不问是非黑白的反对皇帝的提议,可以为了反对而反对。

然而现在,百官的标杆内阁辅臣,一个个竟然全部站在了皇帝的一边。

说好的和皇帝争夺权柄呢?

七大阁臣全部都赞同的提议,如果他们还站出来反对,以崇祯皇帝现在的雷厉风行,绝对不会轻饶了他们。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命,利益受损一点就受损一点吧。

尤其是买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股份的大臣,这个时候果断的选择了闭嘴。

继续征收辽饷,他们确实可以分润到一点,但是和日益增长的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分红相比,那真的就不算什么了。

一年之后的今天,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早已经垄断了北直隶诸省的各种主要生意。

即使是仅仅买了公司百分之一的股份,每个月的分红银子也超过了十万两!

有这样一棵摇钱树不抱紧了,和皇帝抢什么辽饷的昧心钱啊。

祖大寿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

原本他以为,辽饷已经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上的所有人,都会不遗余力的,反对崇祯的做法。

但是事到临头,祖大寿才突然发现,这个共同体完全就是纸糊的,一捅就破。

在百官集体接受崇祯皇帝的提议的时候,如果他还敢站出来唱反调,估计崇祯真敢拉他出去砍了。

于是,崇祯的提议,全部通过,最终变成了一道道圣旨,一道道政令。

在最后,崇祯还把武骧右卫指挥使黄得功,任命为新的蓟辽总督,总理蓟镇军政要务。

这一天退朝,回到御书房,崇祯的心情,无比的舒畅。

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

这都是足以影响大明国运的大事,他崇祯皇帝今天做成了!

崇祯此时突然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文治武功!

他近来的林林种种的革新和成绩,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不过当然了,崇祯并没有飘,他很清楚,今天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拜仙师徐浪所赐。

如果不是徐浪天神下凡一样的降临,给他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大明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天中午。

整个北京城爆炸了!

“真的取消辽饷了?”

“明君啊!当今皇上真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啊!”

“有活路了!以后我们这些小民终于有活路了!”

“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当今陛下,果然气度非凡,俨然有太祖成祖之风啊!”

“……”

京城百姓听到消息,无不喜大普奔。

毫无疑问,辽饷就是压在大明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

现在这座大山被挪开,百姓们顿时觉得天空一片晴朗!

这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向大明各个角落传播。

在各地引发了一波波巨大的轰动。

各府各州的百姓闻之,无不弹冠相庆。

“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英明!”

“从今日起,我要为陛下建立生祠,日夜供奉!”

“……”

大明朝的苛捐杂税本来就非常的严重。

本来就在贫困线上挣扎,加上辽饷,绝大多数的贫民,都是不堪重负。

多少百姓,因为辽饷,卖田卖地卖儿卖女!

现在好了,取消了辽饷,他们就可以喘一口气了。

但是,在天下各地的官绅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道暴政!

“我听说呀,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这道政令,是崇祯皇帝拿着刀,架在百官的脖子上,才通过的!”

“崇祯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暴君啊!”

“取消了辽饷,往后咱一年要少赚多少银子呀!痛煞我也!”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听说,崇祯还打算把那个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和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推广到全天下!想想吧,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还有活路吗?”

“我们必须要联合起来,反抗暴政,反抗暴君!”

“……”

在各地官绅的小团体里,官绅们都在疯狂吐槽。

有的人甚至已经行动起来,要反抗崇祯的暴政。

但是这一切,崇祯并不是很在意。

如此锦衣卫在他的刻意经营下,分支已经遍布大明的主要州府。

各地的舆论风向,崇祯都可以通过锦衣卫,第一时间收到反馈。

各地官绅反对又怎么样?

崇祯的心里无比踏实。

仙师说的果然都是至理名言啊!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

在崇祯拥有了一支足以推倒一切的军队之后,现在的崇祯已经有了从容面对一切的底气。

敢闹腾的,大不了一刀子下去!

所以此时,崇祯对于这个事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他巴不得,那些反对势力早点跳出来,好让他早点扫除隐患呢。

徐浪收到崇祯皇帝裁撤关宁军,取消辽饷的消息。

暗暗的给这位“亡国之君”点了一个赞。

如此一来,大明的国运,已经彻底的扭转。

内部没了辽饷的压迫,民变发生的几率就会直线下降,外部建奴蒙古诸部已经被遵化之战打残了,短期内不可能南侵。

如此一来,只要崇祯皇帝按照徐浪的策略路线,安安稳稳的发展个三五年。

几年之后,大明怕不要无敌于天下了。

两天之后。

腾骧四卫凯旋回京。

京城百姓夹道欢迎。

盛大的场面,百姓的热情。

让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曹文诏,曹变蛟,激动万分。

人生最快意的事情,不过如此啊!

尤其是黄得功和曹氏叔侄,他们本来就是军营出身,他们当了一辈子的兵,可曾看到过百姓对当兵的丘八,如此的热爱追捧?

以前百姓见了当兵的,都是躲着走,有一句话叫做:兵过如梳,匪过如篦!百姓对于兵匪,都是有巨大的心理阴影的。

现今的大明,真的不一样了!

此时,他们都不禁暗暗感慨。

在仙师的指引下,大明尤其是京城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再也不是以往的腐朽气象。

在这个时间节点,此番他们回京,当然是崇祯刻意为之。

明天就是公审大会举行的日子了。

他们这些制造了遵化大捷的功臣,当然应该出现在公审大会上。

接受百姓的掌声和膜拜。

而对于新的任命调整,他们四个人也都是皆大欢喜。

黄得功,孙传庭,一个出任蓟辽总督,一个出任蓟辽督师,一步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

只有卢象升和曹文诏两个人的职位,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他们两人对此,也是乐于接受。

蒙古诸部和建奴已经被打的元气大伤,近一两年内,边关都不会有大的战事了,留守蓟镇也好,镇守辽东也好,都不会有什么仗打了。

他们都是喜欢打仗冲杀的人,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跑去边关喝西北风,还不如呆在京城里,过几天安稳日子呢。

……

第二天,公审大会如期举行。

公审大会的地点,经过阁臣廷议,定在了德胜门外。

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杀人阴气戾气太重,需要一个杀伐之气足够强大的地点,方能真压得住。

德胜门,乃是大明军队每次出征,必须要经过的地方,也是整个京城阳气杀气最重的地方,所以经过一番论证商议,大会的地点,选定在了这里。

上午巳时。

德胜门外,人山人海,整个北京城几乎是万人空巷。

十五万京营将士,除了留五万人在城中巡察以防不测,十万京营将士将德胜门外的五里方圆之地,团团包围!

所有能够走的出来的百姓,官绅,此时全部来到了这里。

因为接下来,在这里将看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场景!

两万的蒙古建奴战俘,已经像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一样,被京营将士圈成了一圈,只待公审之后,现场即刻进行处决。

在锦衣卫的护卫下,崇祯皇帝的銮驾,出现在了百姓的视野。

崇祯的后面,跟着文武百官。

见状,现场百万百姓,自觉向崇祯行跪拜大礼。

“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场维持秩序的京营十万将士,楪齐刷刷的,向皇帝敬礼。

“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轰隆隆……

百万人的声势,堪称惊天动地!

整个苍穹,都在回荡着京城军民的声音。

銮驾上的崇祯,看着如此壮观的景象,不禁心情澎湃。

这才是做皇帝的正确的姿势呀!

再回想这一年来付出的努力,崇祯觉得,那真的太值了!

美中不足的是,仙师徐浪没有莅临这个公审大会的现场。

崇祯很不理解,为什么徐浪会不愿意参加如此盛大的典礼。

说到这个事情,身在大明朝的崇祯,肯定无法想象。

在崇祯的眼里,这个创造性的极具吸引力的盛会,在徐浪的心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徐浪生活的那个时代,参加公审大会,是他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作业。

所以,徐浪对于这样的事情,早已经产生了天然的抗拒。

如今即使是公审建奴的头面人物,也提不起徐浪丝毫的兴趣。

“平身!”

崇祯从銮驾上站起,示意京城军民免礼起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中,全体军民起立。

随后。

崇祯的銮驾在公审台的上首位置停下。

“袁爱卿,你来主持公审大会吧!”

崇祯随即把审评大权,交给了内阁辅臣兵部尚书袁可立。

这也是崇祯对不能让袁可立亲临现场,指挥遵化之战的一个补偿。

“谢陛下!”

袁可立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崇祯行礼。

然后登上了审判台的主席台。

“本届公审大会,现在开始!”

“带犯人豪格!”

此次公审大会,首先要审判的,当然就是黄台吉的长子。

在四个侍卫的扭送之下,蒙着头盖的豪格,被推上了审判台。

随即,豪格的黑色头盖被掀开。

上午刺目的阳光,让豪格的睁不开眼睛。

良久,豪格才看清了现场的环境。

无边无际的明人,正在围观他。

他被明军俘虏了,现在被押回北京,被明人围观不奇怪。

但是,让豪格震惊的是,他竟然看到无数的女真勇士,竟然像是一群牛羊一样的,被人用绳子栓在了一起!

这让豪格根本无法接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