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81章 建奴也有内斗

王承恩将方方面面的消息汇总之后,禀报给了崇祯皇帝。

“太好了!”

崇祯绽放笑容。

现在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和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已经覆盖到了整个北直隶。水泥干道建设顺利展开。

大明中兴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

如果放在以往,这样的好事,崇祯也只能在梦里想想。

但是现在,大明中兴正在切切实实的,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恭喜万岁爷!”

王承恩何尝不是心花怒放。

想当年,万岁爷战战兢兢的登基,被东林党、文官们忽悠的找不着北。

内忧外患差点压垮了万岁爷。

现在好了,情况终于明显的好转了。

王承恩心里面一百个感激仙师徐浪。

正是仙师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他王承恩,也从中获益匪浅。

现在一切都上了正轨,只要沿着仙师设计的蓝图,一步步实施,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崇祯笑容灿烂。

只不过,半晌之后,崇祯的脸上浮现一抹忧虑。

“只可惜,目前大明的国力,还是不足以消灭建奴。”

建奴不灭,终是崇祯的心腹大患。

王承恩开解道:

“万岁爷不用着急,仙师不是说了吗,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万岁爷解决了大明内部的问题,强大了自身,消灭建奴只不过是弹指之间。”

崇祯点头,叹息: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不对建奴做点什么,朕总觉得心里面有点不舒服。”

王承恩建议:

“要不,咱去找仙师唠叨唠叨?”

崇祯很期待:

“嗯,准备一下吧,朕正好向仙师汇报一下边军裁员的事情。”

“遵旨。”

一个多时辰之后。

崇祯和王承恩二人,出现在了徐浪的庄园里。

“师父,我来了!”

此时的崇祯,活脱脱的像是徐浪的小徒儿。

“嗯?”

徐浪微微颔首。

“边军裁员的事情,安置的怎么样了?”

这也是徐浪很关心的一个事情。

毕竟,十二万边军啊,如果处理不好,这群人造反了,那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那些流民造反,派几千强军就可以剿灭。比如历史上的孙传庭出山之战。

但是如果是正规军造反,那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战斗力破坏力,差了不只是一点半点儿。

所以徐浪才会不吝,给他们大明最高的工钱和福利。

建筑工人辛苦是一方面,但是徐浪考虑更多的,是安抚这些边军裁员的情绪。

“非常顺利!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工人已经开始干活。”

崇祯当下将事情的始末,大概的向徐浪介绍了一遍。

说着说着,崇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如此大的一个调整,竟然没有引发动乱。

由此可见,有一支能战可靠的军队,和一个皇帝的威望,是多么重要。

崇祯很清楚,如果不是他有腾骧四卫这样的强军压箱底,如果不是他遵化大捷大败建奴,这一次大规模裁军,不可能如此的顺利。

哪怕是以高福利做诱饵都不行。

“很好。”

徐浪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如此一来,大明内部就没有什么可以掀起颠覆性动乱的势力了。

但是就在这时。

崇祯说出了他的忧虑:

“师父,你看我们能不能对建奴做点什么?”

“如果任由建奴发展,我怕假以时日,他们又会成长为一头吞天巨兽。”

徐浪闻言,脸上波澜不惊。

实际上,从崇祯对他言听计从,大明内部上了轨道那一刻起,徐浪就已经不把建奴放在眼里了。

“你多虑了。”

只要大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建奴根本就翻不了天。

“徒儿你可能还不知道,其实建奴也是有内斗的。”

“此番建奴大败而归,黄台吉的大汗之位还坐不坐得稳,都不一定了。”

“哦?”

崇祯对这样的说法,觉得很新奇。

徐浪问道:

“建奴现在实行的是八旗议政,你应该知道吧?”

毫无疑问,在与建奴的对垒中,大明的情报战线是全面落后的。

建奴对大明的军政内外,一切都了如指掌,萨尔浒之战,刚刚经历过的大安口、龙井关破关而入,以及历史上的建奴多次破关,都对大明的兵力部署,薄弱环节了如指掌,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建奴之所以如此轻易获胜,和大明军队战力羸弱有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建奴掌握了大明内外一切军政信息。

反观大明呢,对建奴的情报,基本上就是一无所知。

或许是因为天朝上国的惯性思维,高高在上,只是把建奴视为夷狄,根本没有把建奴当做是对手。

以至于满朝上下,除了痛恨和谴责,根本就不屑于深入了解建奴。

崇祯点头:

“当然知道。建奴实行的是旗主首领各大贝勒集体议政的制度。”

不过双方都打了这么多年了,建奴这点基本的消息,崇祯这个皇帝的手里还是有的。

徐浪面带嘲讽:

“你知道就好。”

“黄台吉虽然贵为大汗,但是这一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其他旗主贝勒,对他是什么态度,那就不好说喽。”

“各大贝勒都是野猪皮的亲儿子,而且,黄台吉只是排行老八。你觉得,其他的贝勒的心里,就没点想法?”

其实野猪皮从建立后金政权开始,就是实行的贵族首领联合议政的制度,这一制度随着满清政权的巩固,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渐渐式微,有名无实。

历史上,黄台吉正是通过“己巳之变”,神兵天降一般,扫荡明廷,大胜而归,在后金贵族内部,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使得八旗议政成为他黄台吉的“一言堂”。

但是此时,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己巳之变”的结果,变成了后金大败,元气大伤而归。

黄台吉的地位权威,肯定会受到,来自他的兄弟们的威胁。

崇祯满心欢喜:

“那就太好了。”

“但是,师父,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让建奴加速分裂?”

徐浪沉默了一会儿。

突然,徐浪想起了一个人。

“刘兴祚这个人,你还记得吗?”

崇祯道:

“当然记得。刘兴祚本是辽东开原人,野猪皮的女婿,后来被袁可立策反,投效了我大明。现在正在东江镇,任参将一职。”

徐浪露出笑容:

“刘兴祚此人,长期生活在建奴内部,对建奴上上下下,可谓是了如指掌。”

“如果对刘兴祚委以重任,他必定可以为大明建立奇功。”

崇祯大喜:

“哦,那徒儿应该怎么使用这个刘兴祚呢?”

实际上,刘兴祚虽然反正了,但是并没有受到明朝的重用。

以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崇祯三年,被黄台吉打败,分尸。

在刘兴祚死后,其弟刘兴治在皮岛上受到惊吓,首鼠两端,制造了一场场的腥风血雨。

徐浪掐指一算,如果现在做出应变的话,应该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刘兴祚此人心向大明,英勇殉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可以让刘兴祚主持东江镇,同时让他加入锦衣卫,专门负责对建奴的情报刺探、策反等工作。”

崇祯大喜:

“徒儿谨遵师父教诲。”

师父能知晓过去未来,能辩忠奸,听师父的准没错。

徐浪崇祯的态度很满意。

曾经徐浪以为,崇祯会在他的面前,摆皇帝的架子,那样的话,徐浪绝对适应不了。

好在这个徒儿非常的懂做人,暴露了皇帝的身份之后,在他的面前,还是一直以徒儿的身份自居,这让徐浪少了很多的麻烦。

“你可以让刘兴祚去瓦解分化建奴,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徒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

皮岛。

军帐内。

刘兴祚正和他的兄弟刘兴治、刘兴基喝着闷酒。

“唉,不知道蓟镇战事怎么样了。”

刘兴祚干了杯中酒,发出一道叹息。

此时的刘兴祚,心情很复杂。

原本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抛下一家老小,反金复明。

没成想,大明这边对他心怀猜忌,根本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而且刚刚过来不久,皮岛毛文龙就被诛杀,东江镇陷入动荡之中,山头林立。

此时的刘兴祚虽然被袁崇焕任命为西协统率,但是,和东江镇副总兵陈继盛的东协相比,还是差远了。

可以这么说,毛文龙旧部亲信主力,都掌握在陈继盛的手里。

他刘兴祚的西协,主要是一些跟着他,一起从后金反正过来的降丁降夷,以及一些亲近袁崇焕的兵马,和一部分听命于明廷的兵马。

根本无法和陈继盛的力量抗衡。

所以表面上,他刘兴祚是和陈继盛分庭抗礼,但是实际上,在这皮岛上,在这东江镇,说到底还是陈继盛说了算。

本来呢,袁崇焕对他的态度还不错,但是袁督师带领关宁军回援蓟镇,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还是不知道呢。

朝廷不待见,袁督师给的支持力度又不够,此时的刘兴祚,在东江镇的地位,真的是很尴尬。

刘兴治吐槽:

“我等心向大明,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豁出去了,没想到,朝廷对我们如此漠视。大哥,要不……我看我们还是另找出路吧。”

刘兴基喝了一口酒:

“后金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难道我们要上山做土匪?”

这兄弟三人的心里,都是很失落。

在后金那边,刘兴祚是野猪皮的女婿,连带着他们三兄弟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只是一颗大明心,召唤着他们,让他们抛弃了在后金的一切。

突破欧层层险阻,回归了大明。

但是回来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境况,比想象中的出入实在是太大了。

啪!

刘兴祚干了杯中酒,把酒杯用力的砸在桌面上。

“还是静观其变吧。”

“我听闻当今大明皇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已经开创了一番新气象。”

“堂堂七尺男儿,不报效国家,岂不枉世为人?”

刘兴祚觉得,朝廷只是暂时忽略了他们。

终有一日,他们会收到朝廷的重用。

从往来皮岛的商贾的口中,刘兴祚获知了大明现在的新变化。

他当然也听到了一些关于皇帝的非议。

但是刘兴祚觉得,崇祯皇帝能够任用贤臣,盘活农业工商业,那就是一个好皇帝。

这样一个好皇帝,还是值得期待的。

刘兴治却是有不一样的看法:

“当今皇帝任意屠杀大臣,打压官绅,不见得是一个好皇帝。况且,我们这样的人,能入得了皇帝的法眼吗?咱们不能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大哥啊,我们还是要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后路呀!”

“报!”

正在此时,一名亲兵来到帐前禀报。

“钦差大人到!”

“……”

刘氏兄弟三人,都是一阵呆滞。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说曹操,曹操就到。皇帝竟然给他们派来了钦差!

“看!请把钦差大人请进来!”

还是刘兴祚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传令亲卫。

片刻之后。

太监张国元和锦衣卫百户吕兴,同时进入了刘兴祚的军帐。

吕兴捧出圣旨,高声道:

“圣旨到!刘兴祚接旨!”

刘兴祚、刘兴治,刘兴基三兄弟对着圣旨,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此时三兄弟的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因为他们无法预测,这一道圣旨,对他们而言是好是坏,是福是祸。

就在这时,吕兴的声音已经响起: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刘兴祚反正归明,英勇无双,忠君报国,可昭日月。今,授予刘兴祚东江镇总兵一职,统领东江镇一切军政要务。并,授予刘兴祚锦衣卫指挥同知一职,授飞鱼服绣春刀,全面主持大明对建奴的情报工作!”

“……”

刘兴祚,刘兴治,刘兴基,三兄弟跪在地上,对视一眼,发现彼此的脸上,全是狂喜之色。

刘兴祚万万没想到。

皇恩竟然如此浩荡!

不但提拔他做东江镇总兵,同时还让他出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支持情报工作!

别说他一个刚刚反正过来的降人,即使放在明廷经年的老官身上,这也是罕见的恩宠啊。

“刘总兵,接旨吧!”

吕兴提醒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