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85章 偷了老巢

看着沈阳城头的他可恶的阿玛代善,可恶的叔叔阿敏,岳托捶胸顿足。

大意了!这一回他真的是大意了!

他万万没想到。

他的这两个亲人,竟然可以这么无耻!

竟然趁大汗主力尽出的时候,里应外合偷袭沈阳。

这一下,即使大汗南征朝鲜能够大胜而归,也被人偷了老巢了。

而且有心算无心,在叛徒库尔缠的临阵倒戈之下,他的镶红旗的兵力,损失了一大半!

问题很严重啊!

岳托痛心疾首的,将沈阳发生的变故,通过八百里加急,火速送呈南征朝鲜的黄台吉。

一个月之后,当身处朝鲜腹地的黄台吉收到这个消息,顿时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窘境。

……

京城,皇极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在经历了又一次的平淡的朝会之后,崇祯意欲退朝。

在经历了皇帝的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之后,文武百官已经没谁脖子痒,轻易的跳出来对抗皇帝了。

崇祯皇帝文治武功,俨然已经有了太祖成祖之威。

谁还会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跳出来触皇帝的逆鳞呢。

但是嘛,有些事情,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就在此时,忽然有一名御史出列:

“江南士绅联合签署了万民书,强烈抵制新政,请陛下明察!”

说罢,这名御史呈上了一份上疏。

“陛下,漕运总督衙门请发漕丁的欠饷,并请求朝廷拨款疏浚运河!”

就在这个时候,户部侍郎吴宗达也站了出来,给崇祯奏报了一个事情。

见状,崇祯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两个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漕运的款项,到年底再说。”

欠饷加上疏浚的款项,动辄几百万两银子。

现在崇祯的手头虽然宽裕了一点,但是也经不起这样的挥霍呀。

但是崇祯打算暂时的搁置这个事情。

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

“把万民书拿上来!”

此时崇祯更加关注的是,江南士绅的民意。

于是,近侍将万民书转呈到了崇祯的手里。

然而,崇祯仅仅看了几眼,就拂袖而去。

“退朝!”

江南士绅名流,联名反抗朝廷将农投公司和商贸公司推广到南直隶。

在那份万民书里面,全都是江南响当当的士绅的名字,里面甚至包括了前首辅周道登的名字。

崇祯忍无可忍,直接宣布退朝。

北直隶已经是形势一片大好。

但凡是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出来,只要将北直隶的模式复制到南直隶,以及大明各省,大明中兴就在眼前。

在崇祯的眼里,任谁也不能阻止他中兴大明的步伐。

所以,在推广两大公司这个事情上,崇祯不容商量!

然而,回到御书房,崇祯却是坐立不安。

因为南直隶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粮仓,赋税之地。

现在江南士绅联名反对新政,对他接下来的计划,将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此时朝堂上的高官,大部分是出自江南。

这也是为什么,那份万民书可以直达他这个皇帝的面前,都是沾亲带故的乡党,不管愿不愿意,这样的忙肯定是要帮的。

所以崇祯才会头也不回的直接退朝。

这个问题,在百官的面前,根本就不需要商量。

仙师说的对,屁股决定脑袋,都是江南一脉,明里暗里肯定是帮着江南士绅说话,和他们有什么好商量的?

想到江南的种种问题,以及漕运、欠饷等等,崇祯一时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王承恩欲言又止。

最后干脆低下了头。

有事找仙师,这样简单粗暴的办法,或许万岁已经觉得无趣了。

想要培养一下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好吧,这段时间以来,崇祯确实是刻意的这样做。

崇祯估摸着,仙师终究是世外高人,终究有一天会离他而去。

如果不趁着仙师还在左右的时候,学会仙师的处事原则和方法,或许,等某一天,仙师飘然隐退的时候,他这个皇帝就会回归平庸,大明也可以再次衰落。

崇祯无法接受那样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要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只要能够学到仙师的七八成,以后大明还愁发展不起来?

只不过,在御书房里夺不了踱步了一刻钟之后,崇祯最终还是放弃了挣扎。

因为,费尽脑筋,他还是想不出完美的解决江南问题的办法。

“大伴,准备一下,我们去拜访仙师!”

旋即,崇祯给王承恩下达了旨意。

这种高屋建瓴的事情,还是得倚靠仙师啊。

他这个皇帝毕竟只是凡俗,对于凡俗的事情,还是看不太透。

“遵旨!”

一个多时辰之后。

主仆二人份轻车简从,来到了徐浪的庄园里。

“江南士绅联名反对新政?”

徐浪嘿嘿冷笑。

对此,其实他一点儿也不意外。

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连忽悠皇帝取消工商税,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反对新政有什么稀奇的?

崇祯一股脑的,倒出了自己的烦恼:

“江南的问题,远不止如此!”

“江南本是我大明的赋税之地,然而这些年来,从江南收上来赋税,却越来越少。因为江南士绅,总是以各种理由抗税。朝廷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徐浪冷冷地说出了自己的法子:

“对付这些人,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动刀子!”

在原本的历史上,江南士绅抗税,可不只是在明朝,这些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江南士绅,用抗税逼死了大明朝之后,到了大清朝同样是一如既往的抗税。

只可惜,汉人的皇帝和朝廷惯着他们,野蛮残暴的女真人可不惯着他们。

江南奏销案,哭庙案,了解一下。

江南士绅以为像明朝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耍点手段就可以抗税,谁知野蛮的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朝,可不会和他们讲斯文。

但凡是抗税不交的,哪怕是欠了一文钱的税银,有官身的全部官降两级,秀才贡生全部革除功名。

一个奏销案,江南一地被罢黜革除的官绅高达一万三千多人。

其中,探花郎叶方霭更加是因为欠了一文钱而被罢黜,被民间戏称为“探花不值一文钱”。

哭庙案中,直接被杖毙的秀才贡生,高达一百二十多人。

经此两案之后,江南士绅终于变得老实了,往后再也不敢抗税。

这也充分说明了,江南的士绅是个什么品性。

你和他斯斯文文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用强硬手段才可以震慑他们。

崇祯有点犹豫:

“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会不会激起更大的动乱?”

徐浪沉吟半晌,最后缓缓说道:

“你如果信得过我,我就亲自走一趟江南。”

“江南积弊已久,而且江南经济繁荣又不受朝廷管控,俨然已经有国中之国的趋势,江南的问题不解决好,大明的江山社稷始终会有巨大的隐患。”

说实话,徐浪是不想多管闲事的。

但是江南关系到大明的国本,不以雷霆手段一次性解决了,往后只会遗祸子孙后代。

崇祯实在是没想到,师父对待江南,竟然是如此之重视。

遵化之战伏击建奴,这样的足以彪炳史册的大好事,师父都不愿意参加,但是一个江南问题,却让师父甘心自降身份,踏入俗尘。

“徒儿替大明,谢过师父了!”

徐浪摆手。

况且,这里面还涉及到漕运的问题。

作为一个穿越众,如果不能够彻底扭转大明的国运,那岂不是白白穿越一回。

看到师父如此的云淡风轻,崇祯大为感动。

“师父,不如让徒儿也跟着你一起下江南。”

静极思动。

崇祯自打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生活在京城这个“笼子”里。

既然师父这样的十万高人,都愿意入世下江南,他这个皇帝下江南看看,也是很应该的事情吧?

徐浪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这怎么行?”

这个徒儿给他一个钦差之名,让他便宜行事,那就足够了。

如果徒儿跟着他一起下江南,徐浪反而会觉得不自在。

崇祯这个时候给自己找理由:

“徒儿想要日夜聆听师父的教诲嘛。”

“况且,师父你不是说,我是城中痴儿吗?徒儿想跟着师父出去长长见识,多了解一下大明的民情。”

“……”

徐浪一时间愣住了。

他没想到,崇祯的转变竟然是如此的彻底。

历史上那个刚愎多疑,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哪里去了?

站在自己面前的,分明就是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嘛。

想了想,徐浪最终还是表示了同意。

毕竟徐浪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直陪在崇祯皇帝的左右。

哪天等大明的一切都上了正轨,徐浪肯定是要远离这个皇帝的。

伴君如伴虎,兔死狗烹,是徐浪始终要担心的问题。

“好吧。”

“但是我有言在先,我带着下江南的,是我的徒儿,可不是其他人。”

这个徒儿要是摆明车马的下江南,他这个仙师岂不成了跟班的。

那就太没意思了。

还是不如不下呢。

崇祯闻言大喜:

“那当然。在师父的跟前,我始终都是一个徒儿,哪里有其他身份?”

微服私访才好玩呢。

以皇帝的身份南巡,哪里能看到真实的江南风貌?

官绅的虚伪,崇祯早就见识够了。

王承恩一直低着头,不敢发言。

皇帝南巡,这是关于江山社稷的大事啊。

万岁竟然就这样的做出了决定。

如果换做是别的皇帝,别的场景,做出如此决定,绝对会被御史言官们骂成是昏君。

但是,现在万岁是跟着天神下凡的仙师下江南。

有仙师保驾护航,能出什么意外呢?

当天下午,回到皇宫,崇祯在东暖阁紧急召集七大阁臣。

“什么?陛下要下江南?”

听到崇祯这样的决定,孙承宗,袁可立,范景文,李邦华,毕自严,徐光启,李标,七大阁臣一个个都跳了起来。

范景文第一个提出了反对:

“陛下,这不太妥吧!”

“陛下身负大明江山社稷,亲自下江南,朝廷如何能够运转?而且,江南第一看似风景无限,但是实则危机四伏,要是遇到什么危险,如何是好?”

孙承宗随即道:

“陛下三思,此时大明中兴刚刚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要是陛下南巡遭遇意外,大好局面岂不是就此断送?所以老臣建议,陛下还是安坐皇宫为上。”

七大阁臣对此事的态度,出奇的一致。

纷纷出言劝阻崇祯皇帝。

崇祯看着这七大阁臣,沉默半晌。

好巧不巧,七大阁臣中,除了李邦华和徐光启算是江南人,其他的六大阁臣都是江北人。

如果不是如此,崇祯真的要怀疑,这七大阁臣,是不是已经暗中勾结江南士绅,故意阻扰他南巡解决江南问题了。

崇祯首先就可以排除,七大阁臣反对他南巡,是屁股决定脑袋。

同时,李邦华和徐光启都是出身贫寒,为官又非常的清廉,算不上是富绅的一员。

所以崇祯略略思索,就可以排除,七大阁臣反对他南巡是出于私心。

“历朝历代,皇帝南巡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面对这样的情形,崇祯只好循循善诱。

“江南乃是我大明朝的赋税之地,关系到我大明社稷的安危,朕此番南巡势在必行。”

“如今朝堂稳定,有你们七大阁臣主持朝政,不会出什么乱子。”

“况且,神宗,熹宗常年不上朝,我大明朝不也照样是国泰民安?”

“……”

七大阁臣还待再劝,但是看到崇祯如此强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要知道,他们七个人,都是皇帝不拘一格,扶持上来的。

本来就深受龙恩。

现在皇帝想办个事,你们还好意思一个劲的唱反调?

而且还有仙师徐浪一路随行呢。

孙承宗沉吟着,最终无奈道:

“陛下,答应老臣,把腾骧左卫也一起带去,否则,老臣誓死不答应。”

袁可立叹息一声,也道:

“老臣附议。陛下南巡,也必须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上腾骧左卫,可保陛下和仙师无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