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误认帝师 > 第86章 新杀器

在袁可立看来,如今卢象升统帅的腾骧左卫,几乎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面对建奴大军,都有战而胜之的能力。

在江南即使遇到意外,腾骧左卫也可以保护皇帝和仙师的周全。

徐光启,范景文,李邦华等人,闻言这才勉强表示了赞同。

在之前的百十年里,大明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必需品。

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廷也照样可以运转。天启皇帝也差不多。

但是此时大明朝的情况,却完全不同。

要知道,现在的崇祯皇帝和仙师徐浪,就是大明的主心骨呀。

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大明都有可能变天。

刚刚建立起来的,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可能就会被颠覆。

所以在他们看来,崇祯和仙师徐浪都是不容发生任何的闪失。

不过,如果皇帝带上天下最强军的腾骧左卫,又不一样了。

能够阵斩莽古尔泰,把建奴打得落花流水的强军,天下有谁人能够挡其锋芒?

崇祯沉吟着。

此番南巡,崇祯的本意是微服私访。

并不想劳师动众。

但是看七大阁臣的态度,他不答应腾骧左卫随行,阁臣是不会答应他南巡的。

半晌之后,崇祯只能是做出了妥协:

“也罢。朕可以带上腾骧左卫。”

“但是,腾骧左卫必须是暗中保护,朕想要的是微服私访。摆明车马南巡,你们觉得,能够查出什么问题来?”

七大阁臣相视一阵默然。

作为官场的老油子,他们当然非常的清楚,皇帝说的都是真的。

大明的官场,一直以来都是媚上瞒下。

如果皇帝公开南巡,看到的肯定都是江南士绅精心准备,想要让皇帝看到的。

那样的话,皇帝南巡岂不是白走一趟?

所以最终七大阁臣只能接受崇祯的要求。

于是,大明朝第三位真正意义南巡的皇帝,就这样产生了。

纵观整个大明朝十六位皇帝,太祖朱元璋起家于江南,京城定于南京,当然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南巡。

成祖也数次到过江南,但是,成祖迁都北京之后,确实没有南巡过。

也只有嘉靖皇帝朱厚熜和正德皇帝朱厚照,真正的南巡过。

现在崇祯帝南巡,对于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个稀罕事。

“诸位爱卿,我希望,你们能够尽量隐瞒朕的行踪。说朕身体不适也好,其他什么理由也罢,总之,朕不希望,朕还没到江南,江南的士绅就事先有了防范!”

为了不使此时南巡变味,崇祯又语重心长的,向七大阁臣做出了交代。

七大阁臣对此当然只能是乖乖配合。

事情到了这里,基本确定了下来。

但是按照徐浪的计划,此番南巡并没有立即成行。

为了确保徒儿和自己的安全。

翌日,徐浪来到了大明兵工厂,并且请来了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薄珏,焦勖,五位大匠。

“现在的火炮,还是太过笨重。我设计了一种单兵轻型火炮。”

说着,徐浪递给徐光启一张设计图纸。

“你们看看能不能尽快造出来?”

这,就是迫击炮的设计图。

此番南巡,带着腾骧左卫当然不成问题。

问题是那些笨重的火炮,难以携带啊。

徐浪是一个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人。

一支没有火炮配置的强军,还能叫做强军吗?

所以,思来想去,徐浪最终想到了迫击炮。

“这怎么可能!”

然后,徐光启看了迫击炮的图纸,立即发出了一道惊呼。

毕懋康和孙元化闻声,好奇的凑头过去张望。

“整架火炮不到一百斤!”

“射程六里!!!”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火炮!”

两人随即也发出了惊呼。

三个人的脸上,同时布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此时的红夷大炮,射程也只有两里。但是红夷大炮是个长十尺以上,重量两千多斤的大家伙啊!

然而他们惊诧的看到,徐浪绘制的这架迫击炮,炮身全长仅仅三尺出头,重量还不到一百斤。

当然了,这里的斤,是明代的斤。明代一斤是596.8克。

实际上,用现代的度量衡,是一百零八斤。

徐浪淡淡一笑:

“你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闻言,反应过来,五位大匠无需徐浪多言,已经转身叫来了一群匠人。

一道道命令吩咐下去。

试验车间迅速地运转了起来。

实际上,以此时大明兵工厂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立即制造出徐浪所描绘的迫击炮。

不就是燧石击发底火,用发射药把炮弹发射出去吗?

大明兵工厂生产了近一年的燧发枪,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是非常的娴熟了。

虽然这个迫击炮的击发装置,有点不一样。

但是不就是把燧石碾成粉加上火药,制成发射药吗?

击发装置是不一样,但是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不管是徐光启还是孙元化,或者是试验车间的工匠,都是只看了一眼图纸,就知道了应该怎么做。

都是大明兵工厂里很成熟的技术。

经过一年的发展,大明兵工厂的水利机床,已经升级到第三代,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都大大的提高了。

仅仅一个时辰之后。

在上下一起努力之下,这个时空的第一台迫击炮样板,就被大明兵工厂试验车间的工匠们制造了出来。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车间后面的山坡上。

三下五除二,迫击炮被组装了起来。

“仙师,迫击炮现在可以试射了。”

完成了准备工作,徐光启回来向徐浪请示。

徐浪微微颔首:

“那就开始吧。”

他也很期待,这个时空的第一台迫击炮,会是个什么效果。

徐光启一转身,马上迫不及待的,给工匠下达了指令:

“校对!”

“目标两里之外!”

毕懋康,孙元化,薄珏,焦勖,都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工匠的操作。

这台迫击炮,比他们以往见过的所有火炮都要精细。

不但重量轻,而且有精确的瞄准装置。

如果真的有仙师说的那么远的射程,那简直就逆天了。

“准备完毕。”

数息之后,工匠做出了回复。

在众人的注视下,徐光启毅然下达了命令:

“发射!”

工匠将炮弹投入发射筒中,然后快速的缩到一旁。

砰!

炮弹的底火,撞击到炮筒底部的撞针,激发了发射药,在现场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之中,炮弹激射而出。

数息之后。

轰隆!

一声爆炸,响彻在山谷之中!

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等人,惊骇地看到。

那发炮弹果然是在两里之外的山坡上爆炸开来。

这一刻,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呆愣当场。

这一台迫击炮的射程,已经完全的巅峰了他们的认知。

刚刚引进没多少年,目前大明最先进的火炮红夷大炮的射程,也就是两里上下这样子。

然而现在,眼前这一台重量只有一百来斤,一个士兵就可以拎着走的轻型火炮,竟然也可以达到如此不可思议的射程!

然而让他们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还不是这台迫击炮射程的全部。

徐光启脸上,已经充满了激动和希冀:

“调整!瞄准四里之外的目标!”

早在多年以前,徐光启就认识到,火炮是战争的主宰,是战争之神。

所以他奔走呼吁,希望给明军装备上最先进的红夷大炮。

尽管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但是结果还是相对美好的。他引进的红夷大炮,帮助袁崇焕在宁锦之战中,获得大捷,间接除掉了敌酋努尔哈赤。

但是非常可惜,红夷大炮造价高昂,制造工艺复杂,废品率高达七成以上!

这就让徐光启大规模装备红夷大炮到明军各部的梦想,难以实现。

然而现在,让徐光启意想不到的是,仙师拿出来的这种新型轻火炮,很快就可以实现他的梦想。

毕懋康,孙元化等人,看着眼前的迫击炮的杀伤力,也都是激动不已。

他们都有同样的梦想。

让明军配备上当世最先进的火炮。

但是受制于天灾人祸,他们的梦想,一直停留在空想阶段。

但此刻,他们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

“瞄准完毕!”

此时,负责试射的工匠,做出了回复。

徐光启满怀期待的,再次发出了命令:

“发射!”

砰!

轰隆!

间隔响起的两道声响,让现场众人,一个个无不心驰神摇!

果然,这发炮弹,直接命中了四里之外的目标!

单单是迫击炮现在体现出来的射程,就足以碾压当世所有的常规火炮。

当然了,大明兵工厂自家生产的锰钢新炮除外。

只要炮管足够大,大明兵工厂生产的大炮的射程,已经可以达到十里!

但是那是千斤以上的重炮啊!

和现在这种百斤级的轻炮,完全是两个概念。

带着震惊,徐光启又命令工匠,将迫击炮瞄准六里的外的目标。

这一回,迫击炮同样把炮弹发射到了六里外的距离。

只不过,准度已经无法保证了。

但是,这已经将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以及现场的所有工匠,震撼的脑袋嗡鸣了。

“神器!”

“如果我大明早有如此神器,又何至于让建奴崛起?”

“……”

众人无不震惊感慨。

徐光启甚至直接来到了徐浪的跟前,郑重其事的施礼:

“感谢仙师赐予大明如此军国神器!”

因为徐光启非常的清楚,这种新型火炮,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徐浪笑而不语。

他穿越回来大明,为的不就是振兴大明,振兴华夏吗?

有什么好谢的?

“立即全力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弹。”

“我需要在十天之后,为腾骧左卫配备五十门迫击炮,和一千发炮弹!”

徐光启身为内阁成员,是知道仙师和皇帝的南巡计划的。

所以徐光启很清楚,这事关皇帝和仙师的安危。

是关系国本之大事。

“臣定不辱命!”

徐浪满意的点头。

转身离开。

十天之后。

卢象升看着最新配备的迫击炮,只觉得恍如做梦。

如果不是亲自验证过,卢象升甚至做梦都不敢想象。

这个世界上,竟然可以有如此之轻,射程如此之远的火炮。

现在他的腾骧左卫,配备了五十门这样的迫击炮。毫不夸张的说,足可以抵一万精兵!

当天下午。

徐浪,崇祯,带着一个百户的精锐锦衣卫,装作商贾模样,开出了北京南城门。

而卢象升率领的腾骧左卫,则是以南下平定山越叛乱之名,跟在徐浪崇祯身后两里左右的距离。

同时广派密探,严密监控御驾方圆五里之内的一切动态。

如此一来,可确保皇帝和仙师无虞。

事实也是如此。

离开了京城,一行人沿着运河,顺风顺水的南下,期间没有遭遇任何的意外。

二十多天之后。

一行人已经抵达了淮安府境地。

这一路上,漕运的种种弊端,让徐浪和崇祯都不忍直视。

沿途的漕运关卡,犹如强盗,每过一关,漕运官员必向他们索要过路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漕丁却根本拿不到他们的饷银,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

“可恶!这群蛀虫,实在是太可恶了!”

目睹这些肮脏现象,崇祯当场就想发作。

是徐浪拦住了他。

别说漕运这样的衙门了,大明的官场,哪个地方不是雁过拔毛。

此时处置了这些小虾当然容易。

但是打草惊蛇了之后,想要抓到大鱼,那就很难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要想最大限度的解决漕运的问题,现在必须要忍。”

“太可恨了!这样明目张胆的抢钱,与强盗何异!”

做了这么久的皇帝,崇祯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心中的一腔怒火,却是难以压制。

徐浪语带嘲讽:

“你道,为何漕运主事官员敢如此猖狂的抢劫?”

崇祯吐槽:

“吏治腐败啊!”

崇祯早就知道,如今大明的官场,贪腐成风。

但是他还是没想到,漕运衙门的官员,竟然无法无天到了如此的地步!

徐浪冷冷道:

“吏治腐败,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但是沿途漕运官员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有恃无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