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怎么做?
陈景恪心道,这才是最关键的,可不能告诉你。
否则还真有可能养虎为患。
虽然欧洲一统几无可能,但哪怕是亿万分之一的可能,他都不能给。
不但不能给,他还要想办法断绝那里一统的可能。
所以,他满是歉意的道:“我对西方文明史的了解并不深,对你所在的族群更是一无所知。”
“强行用华夏的思路,来套你们的情况,只会害了你们。”
“我所能做的,只是在大方向上给出一些建议,细节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大方向上才好给出关键信息,误导其走向歧途。
归化的太细致,反而容易出现破绽。
也容易说漏嘴,泄露一些正确的信息。
约翰·胡斯虽然有些失望,但对陈景恪的谦谨态度更加的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会不懂装懂。
用华夏的古语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尊敬的智者,您给予我的指点已经足够多了,是我索求太多。”
两人又聊了几句,约翰·胡斯就很识趣的起身离开。
陈景恪并未挽留,但也特许他每三天来拜访一次,这让胡斯非常的感激。
这其实也是陈景恪的计划。
“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言多必失,所以每次和他聊的时间不能太长。”
“三天见一次,则是我需要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和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然后再思考下次见面,该和他说什么,如此才能确保他上钩。”
朱雄英不禁有些头皮发麻:“你简直就是在玩火啊……区区欧罗巴,值得你花费如此大的心思吗?”
陈景恪正色道:“要灭掉欧罗巴很简单,二十年休养生息,二十年发展工业,四十年后大明军队能横扫世界。”
“然而我们要的不是毁灭欧罗巴,而是让它按照我们的计划存在下去。”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什么?”
陈景恪说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陛下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华夏文明遇到的第一次挑战,就是来自于佛教。”
朱雄英颔首,这一点他确实数次说过。
在佛教的冲击下,华夏文明开始自我完善。
提出了更加完整的天人观,完善了逻辑方面的缺陷。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都是在佛教冲击下形成的。
可以说,佛教东传是华夏文明遇到的第一次挑战,最终促使了华夏文明的完善。
陈景恪继续说道:“为了不让华夏文明成为孤例,为了有一个对比借鉴的对象。”
“我们有必要保留一个样本,并让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演化。”
“所以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他们,向着与大明不同的方向演化。”
“如此才能在将来,为华夏文明提供一个参考。”
朱雄英恍然大悟,随即又问道:
“那为何是欧罗巴呢?”
陈景恪说道:“世界虽大,诞生的文明却非常的少。”
“现存文明,以华夏、安西(伊)、欧罗巴三家最为强大。”
“安西已经被大明占据,意味着伊文明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以后它就算能继续存在下去,也只能作为华夏文明的附庸。”
“欧罗巴离我们非常遥远,受我们的影响最小,还有独立演化的可能性。”
朱雄英露出深思之色,良久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要预防养虎为患。”
陈景恪说道:“我给欧罗巴设下的计谋,内容就是杜绝养虎为患的可能。”
“数千年来欧罗巴始终没有统一过,族群众多,风俗习惯、文化信仰都有所差异。”
“那里想要统一,比登天还难。”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这个差异,强化这种族群间的隔阂。”
“让他们在文化、自我认知、地理环境等等方面,彻底陷入割裂,让那里永无统一的可能。”
“而一个无法统一的欧罗巴,是无法对我们形成威胁的,最适合当小白鼠。”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所以当你得知那个约翰,在寻求族群独立之法的时候才会那么重视他,并告诉他实现族群独立之法。”
陈景恪说道:“是的,他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位值得尊敬的战士。”
“但越是如此,就越能为我所用。”
朱雄英笑道:“这确实是绝世阳谋,即便他们知道了你的目的,也一样会这么做。”
民族这个概念,最早就是英法创造出来,分裂各势力的。
确实非常成功。
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多年后‘民族’将成为反帝反殖民,最强大最核心的力量源泉。
最终他们也在民族化浪潮的冲击下,被赶下了霸主宝座。
现在陈景恪就是要用这个概念,来分化欧罗巴。
这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朱雄英虽然不知道前世的发展历史,但作为皇帝,他的政治嗅觉是非常敏锐的。
很快就察觉到了弊端:“如果这种思想传入大明,会不会导致大明四分五裂?”
陈景恪肯定的道:“理论上会,但实际上绝无可能。”
朱雄英问道:“为什么?”
陈景恪想了一下,回道:“所有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区别是茧房的大小而已。”
朱雄英疑惑的道:“信息茧房?”
陈景恪就将这个词的意思给他讲解了一遍。
朱雄英恍然大悟道:“皇帝其实也是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群臣希望皇帝见到的,他才能见到。”
“群臣不希望皇帝见到的,他就很难见到。”
“所以,作为君主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外界的信息。”
“以防止被困在茧房里。”
陈景恪心道,你小子是真会联想啊,不过他这个想法确实没什么毛病。
“就是如此,群臣其实也同样生活在他人编织的茧房里。”
“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少,茧房就越小越狭窄。”
“而一个人认知越少,内心也就越固执……”
朱雄英接话道:“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只要朝廷不主动宣扬,他们很难听到关于族群的情况。”
“所以,朝廷一定要把这条线给掐死,尽量不要让百姓知道这个信息。”
陈景恪说道:“是的。”
朱雄英点点头,接着又问道:“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再坚固的城墙,也总有被攻破的一天啊。”
陈景恪笑道:“别急,等我说完。”
“首先,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主体族群,有足够的实力压服所有声音。”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还是很好明白的。
不听话的杀了就行了,剩下的都是听话的。
“其次,我以前经常说,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族群概念的,也缺乏身份认同意识。”
“他们在意的就是吃饱饭,一家人平平安安。”
“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听谁的话。”
“只要大明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是大明的臣民,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
朱雄英再次点头,这个道理在处理周边朴素族群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朝廷按照这个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景恪继续说道:“反过来说,想要让普通人觉醒族群意识,就需要教化开启民智。”
“现在,教化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里,书院教什么东西也是朝廷说了算。”
“那些从小听着华夏故事长大的人,内心里就会认同自己是华夏人。”
朱雄英立即说道:“文教工作必须要加强,绝不可松懈。”
“回头我就下令,所有书院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朝廷的许可。”
“就算是私塾也必须使用官方教材,否则视为谋逆。”
陈景恪本想反对,毕竟还是要给文化留一点自由空间的。
但一想到前世频繁出现的毒教材,他觉得还是严格一点好。
管的严了或许会失去一定的自由,但不管必然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对朱雄英的这个决定,他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道: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夏文明足够灿烂、足够厚重、足够强大。”
“周边所有的族群,都仰慕向往华夏文明,希望学习加入其中。”
“以日本为例,他们直接将华夏上古史,当成了普世历史。”
“我们可以将周边族群,全部消化吸收……”
“最终形成一个拥有共同认知,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国家……的庞大族群。”
“这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族群大融合,也是大明的历史使命之一。”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道:“难怪你之前一直强调华夏文明……”
“你从那时候就开始算计欧罗巴了吧……你真阴险啊。”
然后他气愤的道:“你果然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亏我们这么信任你。”
“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不痛吗?”
陈景恪心道,你太高看我了,这还真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而是随着思想成熟,才慢慢想到的。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这事儿是讲不清的,干脆就承认了:
“好奇心得到满足,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一次把所有东西都和你说清,人生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
“而且,以你的智慧……我怕说多了你也不懂。”
朱雄英大怒,一拍桌子道:“放肆,竟敢和朕如此说话。”
远处的侍者听到这句话,都纷纷竖起了耳朵。
开始了开始了,陛下和侯爷又吵起来了。
但可惜,陈景恪压根就没理他,继续说起了正事。
朱雄英见他不接话茬,也只能怏怏不乐的放弃了吵架的打算。
-----------------
慈宁宫。
马娘娘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微皱道:
“景恪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
老朱一听表现的机会来了,马上来了精神,讲解道:
“欧罗巴的情况咱了解的比较清楚……”
“华夏文明大部分时期,都有一个强大的统一政权为主导,制定最基本的秩序。”
“各族群围绕大一统政权生存,相对来说还算是稳定。”
“欧罗巴没有大一统政权,始终处在四分五裂状态。”
“政治上的割裂,导致思想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即便现在有了基教,内部也是山头林立。”
“各族群之间相互欺凌是常态,一不小心就会被灭族。”
“他们的灭族,和华夏这边还不一样。”
“我们这边所谓某个族群被消灭,其实主体是融入了华夏。”
“他们的历史,也变成了华夏史的一部分。”
“与其说他们被灭族,不如说是和华夏共存。”
“欧罗巴不一样,他们的文明单一单薄,很难在文化上同化某个族群。”
“所以,在那里被灭族,基本就是真的被灭族了。”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不停的强化自己的族群,去抗击其他族群。”
“景恪灌输给那个极西人的思想,完美适配极西的现状。”
“一旦传开,必然会获得极西各族群的追捧学习。”
马娘娘思考片刻,才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了。
终于在媳妇面前显摆,老朱更是嘚瑟:
“景恪之前说过,普通人没有群体意识,贵族才有。”
“因为贵族可以从群体里获利,维护族群就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一旦族群思想在西方传开,各个族群的贵族都会学习并推广的。”
“所以啊,你完全不用担心他的这个计策能不能成。”
马娘娘看着显摆的老头,心下有些好笑,不过也没有揭穿他,而是道:
“经你这么一分析,我总算是看明白了。”
“景恪这一招确实高明,难怪他说这是绝世阳谋。”
“都说王猛的金刀计乃无解阳谋,我看在景恪的计谋面前,所谓金刀计完全不值一提。”
被夸奖的老朱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深以为然的道:
“王猛哪能和景恪比,将来景恪可是要成圣的。”
老朱还不知道,要不了多久,他嘴里要成圣的好女婿,就给他来了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