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卧龙姐夫 > 第162章 门神启动,送曹操块铁板!咱智取柴桑!如此机密,军师从何得来?

“霍峻,霍仲邈!”

萧方缓缓道出了那个名字。

这位在历史上,可是跟守陈仓的郝昭,并称为两大门神猛人。

当年老刘取益州,这位就靠八百人守葭萌关,硬生生守了近一年之久。

期间甚至还主动出击,大破益州军,拿到了斩首之功。

虽说刘璋比曹操菜了不少,但守葭萌关能守一年,守叶县打个对折,守半年总没问题吧。

萧方就不信,他曹操放着关中还未经略,放着袁术还活蹦乱跳不管,真能闲到半年啥都不做,就死磕叶县。

“备想起来了,先前拿下江陵时,军师就举荐过这个霍仲邈,还说此人善于守城!”

刘备先是眼前一亮,旋即又顾虑道:

“只是这霍仲邈,备记得不过二十出头,当真仅凭三千兵马,就能拖住曹操几万大军那么久?”

老刘对霍峻的能力还是有些存疑的。

萧方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举荐霍峻。

毕竟历史上的霍峻,要在十年之后,才能一战成名,成就门神之名。

故而先前收取荆南四郡时,他特意叫老刘给了霍峻七百兵马,去收取武陵郡。

霍峻不负所望,顺利的接收了武陵郡不说,还以七百兵马守沅陵城,抵挡住了近万名五溪蛮的围攻,最后还夜袭敌营击破了五溪蛮兵。

事实证明,现下的霍峻,已经具备了门神的守城天赋。

所以萧方才会在这关键时刻,敢向老刘举荐重用他。

“年长未必不是庸才,年轻也未必就没有过人之能。”

“方比那霍峻,不也就年长几岁而已么?”

萧方淡淡一笑,以反问回应了老刘的担忧。

刘备一怔,旋即眼中疑云尽散,欣然道:

“军师言之有理,不光是军师,军师举荐的那些荆襄贤才,不皆是以年轻才俊居多么!”

“好,既是军师信这霍仲邈,备自然也信!”

当下,刘备便即刻拟定调令,命霍峻星夜兼程由武陵赶往叶县,接手叶县防务。

不过曹操毕竟不是刘璋,萧方虽然信任霍峻,却还是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给魏延增兵五千,使宛城的守军数量增加到八千左右,以确保就算叶县出了意外,魏延也有足够兵力守住宛城,守到老刘率军回师。

除此之外,考虑到曹操麾下谋士如云,光靠魏延的勇力还不够,还需得派一个有份量的谋士,前去辅助魏延。

萧方便果断向老刘提议,令徐庶北上宛城,去为魏延出谋划策。

刘备对萧方自然是言听计从,所提建议全部采纳。

徐庶遂拜别而去,离开夏口,星夜兼程赶往叶县。

北面之事安排已毕,刘备便抓紧时间,休整将士,修缮战船,等着柴桑方面的消息。

数天后,身为卧底的陆逊,传来了第一手情报。

太史慈合五县之兵,北上进逼虎林,威胁切断长江航道。

韩当不敌,只能向孙策求助。

孙策无奈之下,不得不亲率一万五千余水军,离开柴桑往虎林对付太史慈。

临行之前,孙策令周瑜为都督,率一万五千余兵马,坐镇柴桑留守。

同时韩当则被从虎林调往柴桑,以副都督之职辅佐周瑜守城。

“军师的调虎离山之计成了!”

“子义出兵虎林,果然逼迫孙策亲自出马,还调走了柴桑半数兵马!”

刘备看着手中陆逊的密报,欣喜到拍案大赞。

萧方却云淡风轻,脸色并未有波澜,似乎对于这般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

“曹操大军已入许都,相信不出数日,必会大举南下兵围叶县。”

“虽有霍仲邈镇守叶县,我们也不能耽搁时间,如今既是孙策已被从柴桑调走,我们也该尽快挥师东进,趁虚拿下柴桑了!”

萧方羽扇向东面方向一指,眼神语气中,一抹杀意隐隐已现。

刘备当即下令,召集众将,共议攻取柴桑之事。

半个时辰后。

郡府内,众将齐集。

当刘备宣布要顺江东下,攻取柴桑之时,府堂内立时一片沸腾。

“请主公下令吧,末将愿率为前驱,一举为主公踏平柴桑!”

甘宁一跃而起,慨然请战。

张飞立时急了,跳将起来叫道:

“兴霸,这鄂山一战头功已是你的,咋攻取柴桑之功你还抢啊,你也太贪了吧。”

“兄长,这先锋说啥也得让俺做,你放心吧,俺定把周瑜那厮砍了!”

二将争功。

诸将紧跟而起,纷纷是慷慨热血,争相请战。

府堂之内,充斥着志在必得的气息,仿佛拿下柴桑在诸将看来,已是易如反掌。

刘备看着颇有轻敌苗头的众将,不由一声轻叹。

这也难怪了,经历了鄂山一战的大胜,孙策在众将面前算是露了底裤。

众将的心态,也从曾经对小霸王威名的忌惮,演变成了现在了轻视。

更遑论眼下孙策已被调虎离山,柴桑只剩下个周瑜,众将更不会放在眼里。

且以己军现在的实力,无论水战陆战,相对于柴桑江东军,都已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诸将狂妄,自然也有狂妄的资本。

“骄兵必败!”

“我军虽已占据优势,却绝不可滋生轻敌情绪,否则必败无疑!”

刘备一声沉喝,打断了众将的争功。

府堂内的喧嚣,立时沉寂了下来。

“孙策虽已中了军师调虎离山之计,但柴桑城中毕竟还有周瑜坐镇。”

“此人鄂山一战,虽为军师识破其计策,但其足智多谋却是事实,其统军之能也非同小可。”

“何况那孙策临走之前,还将韩当调至柴桑辅佐周瑜,此人乃孙氏两代老将,威望于统军之能皆也不可小视。”

“据我情报所知,柴桑城粮草充足,城墙高厚,四周哨戒密布,其上游沿江一带,又修筑了数道坚固的坞壁要塞,可谓是固若金汤。”

“我们此番攻取柴桑,断然不能轻敌大意才是!”

刘备冷静的将柴桑城的虚实,向诸将挑明。

众将的轻敌情绪,这才被压制了下去。

萧方则微微点头,对老刘的冷静心下暗暗赞许。

胜不骄败不馁,光凭这一点,老刘就是一个比曹操更合格的君主。

“主公能知骄兵必败,便已胜过孙策十倍,柴桑必得,江东必取也!”

一直不作声的萧方,终于开口赞许了老刘。

接着话锋一转,却冷笑道:

“不过主公不小看周瑜,不轻敌自大,却并不代表着,我们不能智取柴桑。”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又振奋起来。

一句“智取柴桑”,听得老刘精神大振,忙是惊喜的望向萧方。

不用想,咱们这位神机妙算的军师,必定又是胸有奇策了。

“景略有何妙计,可智取柴桑?”

刘备便满怀新奇,迫不及待的问道。

萧方叫许褚拿来地图,铺展在了刘备和众将面前。

“主公请看,这攻取柴桑进兵路线,可不止是沿长江顺流东进一条路。”

“往夏口以西有陆口,陆水由此汇入长江,若沿陆水向东,穿越幕阜山脉谷地,便能进入豫章郡。”

“尔后再沿修水北上,就能直抵柴桑以南。”

“方的计策便是,主公亲率水陆主力,沿江东进从正面进逼柴桑。”

“周瑜兵少,若据守柴桑不出,则势必会陷入我军包围之中,这一定是他不愿对面的。”

“所以他只能率主力出城向西,依靠事先修筑的坞堡要塞,来阻挡我军进围柴桑。”

“如此,则柴桑城必定兵力空虚。”

“主公则可另遣一将,率数千山地步军走陆水这条路,出其不意从柴桑以南发起突袭。”

“如此一来,何愁不能速破柴桑!”

萧方羽扇指着地图,将事先早就拟定的计策道了出来。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所以发生在赤壁,正是因为赤壁位于陆口上游。

当年周瑜扎营在赤壁,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为拱卫陆口,以防止曹操利用优势兵力,走陆水道直插柴桑,抄了吴军后路。

萧方这声东击西,陆上偷袭柴桑之计,灵感正是源自于此。

这条计策一出,刘备甘宁等人,还在盯着地图,琢磨着萧方此计的可行性。

黄忠却眼眸一亮,拍着地图大赞道:

“军师说的没错,这长沙郡确实有这么一条道,虽说崎岖,又绕了远路,却确实可由陆路直抵柴桑以南!”

“忠久镇长沙,若非军师提醒,险些忘了这么路,当真是惭愧惭愧!”

众人精神大振,惊喜叹服的目光齐望向萧方。

黄忠镇守长沙多年,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连黄忠都站出来力铤萧方此计,那还有什么可怀疑。

“荆州的山川地形,一草一木,景略你果然皆了然于心!”

刘备啧啧慨叹,欣然笑道:

“好,就用景略此计,我们声东击西,奇袭柴桑!”

老刘这边刚拍板,黄忠脸上的振奋,却旋即收起,忽然似想到了什么。

“军师,这陆水道确实可避过长江,绕往柴桑以南。”

“但我可听闻,周瑜在柴桑方圆十里之内,都设有关卡哨戒,显然是有所防范的。”

“我军若不能避开这些哨戒关卡,多半会在接近柴桑前为城中留守兵马警觉,及时关闭城门登城备战。”

“若是如此,我奇袭之军,便未必能速破柴桑城。”

“而上游周瑜,一旦闻讯,势必会率军火速回师,介时这奇袭之计岂非功亏一篑?”

黄忠不亏是老将,经验丰富,知道奇袭并非那么简单,几句话道出了此计破绽所在。

刘备眉头微微凝起,目光看向了萧方。

萧方则似乎早料到会有这般质疑,便从许褚手中,接过了一幅卷轴,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缓缓展开。

刘备和黄忠等诸将,凑上近前,齐齐围看。

黄忠看着看着,蓦然变色,一脸惊喜的问道:

“这是柴桑城的城防图,连同城外二十里内的哨戒关卡,以及通关口令都在这上边!”

“如此机密之物,军师是从何得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