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卧龙姐夫 > 第193章 这另类救了我全家!兄友弟恭?不存在!我指江为誓,奉玄德为叔!

众人的目光,齐聚向了那碧眼紫髯的年轻人。

开口之人,正是孙权。

“仲谋,你有何扭转乾坤的良策?”

孙策期许的目光中,又掺杂着几分怀疑。

自己这个二弟,虽然说是少年老成,平素留守金陵,替他把政务打理的也算井井有条。

但要说他有过人的智谋,孙策倒并没有发觉。

如今当此危急存亡之秋,连张昭鲁肃都束手无策,自己这二弟却忽然说有扭局败局之策,不免令孙策心生怀疑。

孙权却色神淡然自信,拱手道:

“还请兄长屏退众人,只留下德谋老将军,愚弟方能说出此策。”

孙策先是一怔,旋即明白孙权言外暗示。

现下江东势危,暗中投靠刘备者,只怕不在少数。

就比如那凌操,先前就曾被他怀疑,鄂山一役曾向刘备暗中泄露军机。

孙权既有扭转乾坤之策,自然不能为外人道知,以免被泄露去给刘备。

“除了程老将军,尔等都退下吧。”

孙策便摆手喝令。

众人见不被信任,心下皆不是滋味,却不敢表露,只得默默退去。

内堂之中,只余下他三人。

“仲谋公子,不知你有何良策,能扭转现下这被动的局面?”

程普亦是满腹好奇的问道。

孙权干咳一声,不紧不慢道:

“鲁子敬不是几次曾劝兄长向刘备求和么,愚弟此计,便是请兄长采纳了鲁子敬提议,派其出城向刘备求和……”

“你这是什么荒唐计策!”

孙策不等孙权说完,便厉声打断,怒道:

“那大耳贼不过一织席贩履之徒,我孙策堂堂小霸王,岂能向他服软求和?”

“我还以为你是什么妙计,原来是这等荒唐的计策!”

程普脸上,亦是浮现出失望之色。

孙权干咳几声,忙道:

“兄长且听愚弟把话说完,兄长一世英雄,自然不可能去向那大耳贼求和,愚弟又怎会让兄长去受辱呢。”

孙策脸上怒意变成狐疑,只得再问道:

“那你为何还让为兄去向刘备求和,到底是什么意思?”

孙权便压低声音,凑上近前说道:

“愚弟的意思,乃是令子敬佯装向大耳贼求和,实则是令其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延缓对金陵城的进攻。”

“尔后愚弟则以往吴郡募兵为由,与程老将军离开金陵,往吴县而去。”

“等半路之时,愚弟继续前往吴郡,程老将军则向西往阳羡,接管了那五千监视山越兵马。”

“接着程老将军便折返向北,出其不意的直插刘军侧后!”

“介时举火为号,兄长率金陵之兵从内杀出,程老将军率五千兵马从刘军侧后突袭,东西夹击敌营,必可破之!”

“此战若胜,纵然不能一举击垮刘备,也定然能重创其军,逼其撤金陵之围西退。”

“此战得胜,兄长重振声威,必能影响到江东人心,令愚弟能招募到更多新军,还能争取到足够的募兵练军时间,正是一举两得也。”

“这便是愚弟的计策。”

孙策腾的一下跳了起来,扑到地图前细细审视,眼眸中渐渐掠起喜色。

他忽然想起,先前那个吕蒙便献计,让他调五千镇压监视山越的兵马前来金陵。

当时他已经要命程普去调军,只是刘备诛杀袁术的消息,打乱了他的全盘布局。

孙权此计旧事重提,甚至比吕蒙还更高明,不再单纯调那五千人马来增防金陵,而是要用来偷袭刘营。

甚至连利用鲁肃,来向刘备假意求和,以麻痹敌心也考虑在内。

孙策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出绝妙好计。

“砰!”

孙策回头在孙权肩上一捶,大赞道:

“仲谋啊,你这一计,当真是一出绝妙好计!”

“为兄怎么就没看出来,你平素里闷不作声,竟然还有这等智谋!”

程普亦捋着细髯,微微点头赞道:

“刘备连战连战,如今又诛杀袁术,必定已是骄狂之极。”

“仲谋此计拿捏住了刘备的狂妄轻敌,确实是一道出奇制胜的妙计!”

得到二人赞许,孙权脸上没有半分自得,忙是一番谦逊。

当下孙策便叫依计行事,令孙权和程普二人,星夜兼程离金陵向东,望吴郡而去。

接着孙策便又将鲁肃传来,谎称打算向刘备求和,以换取江东不失。

鲁肃以为孙策终于想通了,自然是大为惊喜,当即执了孙策的亲笔书信,出使城外刘营。

黄昏时分,西门城楼上。

孙策负手而立,目送鲁肃出城,望城西刘营而去。

“刘备,得知我堂堂小霸王,竟向你服软求和,你必会得意忘形吧。”

“就让你好好得意几日,待我程老将军率军归来之时,我自会让你追悔莫及……”

孙策俯视着城外刘营,嘴角扬起一抹讽刺的冷笑。

尔后目光转向东面,望向了孙权离城远去的方向。

“没想到,我孙家两代皆为武将,却出了仲谋这么一个智谋之士,莫非是天佑我孙家不成?”

“幸得当初,我是把三弟送去了寿春为质,若是把仲谋给送走,今日谁来为我献上这扭转乾坤之计!”

“仲谋啊仲谋,诸兄弟之中,你虽然最不像父亲,却在关键时刻,救了我们孙家呀……”

城头之上,响起感慨唏嘘的喃喃自语。

城东方向,一队人马已越过清凉山,奔行在了东向的大道上。

孙权瞟了眼前方,故意放慢马速,与前方程普拉开了距离。

“子明,你这一计既令吾脱身而去,又令兄长有机会扭转乾坤,当真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吾果然没看错,你智谋不在那周瑜之下,确实是一块璞玉。”

孙权目光瞥向身边吕蒙,口中一阵赞许。

吕蒙少不了几句谦虚,却又面露困惑:

“蒙有一事不明,二公子为何要离开金陵城,当此关键时刻不正该留下来辅佐主公,以向主公展示二公子的能力吗?”

提及兄长孙策,孙权嘴角微微上扬,一声略显无奈的轻叹。

“凡事要先想要后路,子明你这一计虽妙,却未必就没有失算的可能。”

“别忘了,刘备那个军师,可是神机妙算,连周瑜也被他活活算死。”

“倘若出了意外,金陵城便是凶险之地,吾岂能立于危墙之下。”

孙权道出了动机。

吕蒙恍然明悟。

孙权这是怕出意外,所以才要提前找理由,名正言顺的逃离金陵,前往吴郡。

孙策若是胜了,他献计有功。

若败了,纵然金陵陷落,他也早就远遁在外,不必身处险境。

“主公征战在外,皆留公子坐镇金陵主持政务,他对公子还是相当器重信任的呀……”

吕蒙一番感慨,却是在委婉的提醒,孙策对孙权还是不错的。

而孙权在此金陵危难之机,却弃孙策而去,未免有些不太厚道。

“器重信任?”

孙权嘴角扬起讽意,冷笑道:

“子明,你不了解我那位兄长,我孙家乃武将出身,唯有我是个例外。”

“我那兄长虽表面对我委以重任,令我坐镇后方,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心中最喜欢的兄弟,一直是我那弟弟孙翊。”

“若不然,当初选去寿春的人质时,他就不会犹犹豫豫再三,最后才不情愿的选择了孙翊了。”

吕蒙心头一震,蓦然间体会到了孙权的心境。

这位孙家二公子,表面上对孙策是毕恭毕敬,实则是心中怨念极深呐…

“去了吴郡后,不必急着招募兵马,吾要先去拜访郡中豪姓大族。”

“兄长他不要的人心,就由我来收来收取。”

“只要那些江东士家豪姓肯归心,还怕没有兵马可用么。”

孙权眼神玩味的一声冷笑,打马扬鞭而去。

金陵城外,刘军大营。

中军帐内。

鲁肃已是满面恭谦,立于了帐前,将孙策的亲笔书信奉上。

“我家伯符将军对刘使君已是心服口服,如今以江东百姓性命为念,只盼能与刘使君握手言和,化解干戈,使江东士民免兵灾之祸。”

“我家伯符将军说了,只要刘使君能言和退兵,赭圻渡以西丹阳豫章二郡诸县,可永为刘使君所有。”

“除此之外,我们伯符将军还可以侄儿身份,尊奉刘使君为叔父,每年还可进献十万斛钱粮。”

“刘孙两家从此结为盟友,使君为盟主,但有攻伐,我江东必定出兵追随,听从使君调遣!”

“还望使君能以江东百万生灵为念,宽仁大度,给我家伯符将军一个与使君修好的机会吧。”

鲁肃说出了孙策言和愿出的条件,满脸诚恳的深深一揖。

刘备听着鲁肃所说,看着手中孙策那言辞卑微的求和信,不禁有些为难起来。

凭心而论,孙策这开出的求和条件,确实是相当有诚意。

又是割地,又是岁贡献粮,又是奉他为叔父盟主。

堂堂小霸王,能屈尊到如此地步,也着实是不容易。

何况,孙策还口口声声称,是以江东百姓性命为念。

这要是他不答应的话,岂非有违仁义之道,显得他不顾江东百姓死活,非要跟孙策继续打下去。

只是现下兵临金陵城下,拿下江东可谓胜算在握,此时却是言和退兵的话,着实又极为可惜。

老刘一时间权衡不定,只得目光看向了萧方。

萧方却不作表态,反而向鲁肃问道:

“鲁子敬,我知你乃忠厚之人,你当真敢肯定,你主孙策是真心向我主求和,而非别有图谋?”

鲁肃一听,当即正色道:

“我家伯符将军指长江为誓,亲口承诺是真心向刘使君求和,若有违誓便叫他万箭穿身而亡!”

“肃也愿留在营中为质,若是我家伯符将军失信,肃甘愿受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