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覆唐,我刘备三兴炎汉 > 第32章 出发之前

夜色如墨,星空点点,静待破晓。

城外,飞龙军已经拔营,大军林立。

监军使周承元策马而来,刘备抢先问道:“圣人是最终可确定了?是要从兴州沿嘉陵江河谷去河池郡?”

“是的,崔圆就等在河池郡,到了河池郡就万事俱定了。”

“好。”

“另外,陈玄礼唤将军去他营中。”

“嗯?”刘备没再多问,马蹄在黑暗中踢着碎石子,发出了悉悉索索的声音,他跨身上马,疾驰而去。

星夜下,刘备踏入了陈玄礼的帐篷时,却愣了一下。

一名俊朗的锦衣贵人坐在上座,正在用白森森的牙齿撕扯着被烤的流油的鹿肉。

他接着陈玄礼递来了一杯美酒,毫不顾忌形象,大口大口地喝着。

刘备垂眉看了眼贵人,发现这人总是偏着脸,好像脖颈有隐疾,确认了他的身份:“参见永王。”

“你就是刘玄佐,看起来不像个纯粹的武夫,你可是名门之后?”永王用一把镶嵌绿松石的匕首割着鹿肉,饶有兴趣地望向刘备。

“末将出身平凡,早年曾身为县中捕盗之吏,然时局变迁,后投身军旅征战四方。”

永王李璘有些唏嘘起来,“听起来或许是个好故事,对了,听说你和张小敬很熟?”

“的确认识。”

“哦哦,张小敬啊,那可是个祸害”永王的眼皮跳了一下,但却没有再说什么。

“圣人等会要召见我们,我们先在此候着。”永王说完,又继续与陈玄礼谈笑起来。

刘备在旁边安静坐着,不发一言。

过了一会,穿着丝袍的高力士走了进来,迅速用沙哑的嗓子说:“卯时大军出发。”

永王站起快速趋向前,亲切地握住了高力士的手,低着头,“阿翁,父皇他......”

“圣人没事。”高力士迅速截断了永王的话语,然后贴着永王耳朵边说了什么,永王连连点头。

刘备侧耳听着,只听到了什么什么王什么,他心中一下子了然。

太子李亨被废,而李隆基年事已高,诸皇子都蠢蠢欲动了起来,其中希望最大就是跟着李隆基幸蜀的十三王。

丰王李珙、盛王李琦还有永王李璘三人看似希望最大。

永王心里在想什么,谁都知道。

刘备回过神来,却发觉高力士的眼神已经盯住自己了,他竟然主动过来寒暄:“刘将军可好?”

这位大宦官的语调,似乎也有别的情绪。

“已准备全心为陛下尽力。”刘备并不慌张,不卑不亢回答说。

高力士轻笑道:“将军才二十多岁吧,心念国家啊,我的继任者,或陈玄礼将军的继任者,都鲜有中意者啊。”

永王抬头看向了刘备和高力士,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陈玄礼乃禁军统制,而高力士则是权宦,最主要是宦官啊。

这话听起来是在让刘备做选择。

“两位都是忠诚国器,我愚昧不及远矣,还是多谢高将军的好意了。”刘备毫不犹豫地拒绝。

“可惜啊。”高力士故意叹了一声。

随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卯时初拜见陛下,不可有误。”这是高力士的第二句话。

……

……

由四匹马拉着的华丽马车,正是李隆基的御驾,但此时它的主人不在车上。

次旦桑杰的视线从马车上移走,远远看向了自己的主人——一位体型娇小,看起来只有十几岁大小的小女孩。

她现在挡在在一位老人的面前,老人穿着紫衣,戴着红色璞头,正是李隆基,她道:“叔父,之前答应我们的事,叔父不能反悔啊!”

周围的侍卫都有些尴尬地笑着,正是这位小女孩拦住了李隆基,不让他上车。

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赞普(藏王的称号)尺带珠丹,这是金城公主最小的女儿,从关系上来讲,李隆基是他的叔父。

“你父亲尺带珠丹被大臣弑杀,朕亦深感痛心,但确实是难以出兵相助!”

“玛祥仲巴杰夺走了我弟弟的王位,扶持了他的傀儡,他是个残忍弑杀的人,叔父难道不担心他大兴刀兵吗?”加南央拉憋红了小脸,据理力争。

李隆基脸上哭笑不得,“吐蕃今年内乱,但我大唐今年也乱啊。”

加南央拉小手拉着李隆基的衣服,因为太过急切都用吐蕃语说着什么。

穿着丝绸罩衣的李星鸾,微笑着上前,拦住了加南央拉,用流的吐蕃语劝说了起来。

加南央拉的情绪缓和了起来,道:“玛祥仲巴杰是个混账的人,他从来不会忠诚于任何人,而且他推崇苯教,将大·昭·寺当作屠宰场,亵渎佛人,驱逐汉僧。”

“而且他拥立的赤松德赞也不是好人,明明父亲让我的弟弟继承王位,他却篡夺了位置,我这个哥哥的野心很大,他嗜色如命,小时候就发誓一定要攻陷长安,抢走城中的贵女帝姬供他享乐!”

加南央拉继续说道:“而且他明明不是我母亲的儿子,却假称是我母亲的孩子,他!他不要脸!”

“朕的敌人不缺他一个。朕最仇恨的宿敌,现在是河东的安禄山,是他背信弃义,乱了朕的天下。朕承诺你,等朕平息了战乱,就帮你弟弟复位。”说完,李隆基从身上拿出了一把玉佩,塞到了加南央拉的怀中。

他信誓旦旦地说道:“以此为证,朕决不食言。”

加南央拉哭泣着,点点头,朝李隆基行了个万福后离开了。

……

“父皇真要插手此事?”李星鸾担心地问着。

“这小孩子懂些什么,此事杨国忠早告诉过朕。”李隆基意味深长地说,“赤松德赞已经写密信给朕了,承诺十年内不犯我大唐边境。”

“但吐蕃在陇右有动兵之象……”

“那是他那个摄政玛祥的意思,朕虽不太懂吐蕃国事,但也知佛教在其国内势大,那玛祥强推苯教,活不长的。”

“另外还有一事,那赤松德赞竟然知道我们大唐有一位非同一般的公主,信中提出要迎娶你……”李隆基爽朗地笑着。

“无礼!”铿一声,李星鸾气到直接将袖子给扯断了,她连忙朝自己父亲请罪。

“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自己的事了。”

“女儿所求的人,非庸碌之辈,是一个能擎天立地、守护万民的豪杰。非真正之大英雄,女儿绝不委身。”

“哪有那么多大英雄!”

李隆基笑骂了一下,然后在簇拥中要上车驾,他突然转身问道:“玉真呢?”

听到这个问题,几名使女即刻跑出来匍伏在他前:“贵妃心绪不宁,先去城外的庙中上香去了,为大军开拔祈福。”

得到这个回答,李隆基唔了声,想起来杨玉环说过这事。

他感到了自己爱妃的这股心意,连心里的郁结都散开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