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覆唐,我刘备三兴炎汉 > 第54章 叛臣

长安西门。

日暮时分,落日余晖,长安城的暮鼓之声,遥遥传来,这鼓声却有黯然销魂之感。

大燕京兆府牧、京畿大都督安守忠垂着双手站立,气势慑人,他侧目一瞥,大燕京兆尹田乾真立于一旁,目光阴沉。

不远处,有一个略微胖硕的身影向他们走来,那是刚刚大败而归的孙孝哲,两人目视着迎接他。

孙孝哲呼哧呼哧地骑马走来,脖子上的胡子与肥肉不停抖动,让人又恶心却又感到滑稽。

田乾真突然被逗笑了,转头偏侧,笑声没忍住清晰可闻。

好好的严肃场面,被田乾真这么一笑弄得十分尴尬。

孙孝哲气喘吁吁地下马,盯着田乾真,怒目而视。

安守忠走出来挡住田乾真,安慰对方道:“晋王殿下,西渭桥一役,吾与田公亦败于唐军之手。涝水失利,实乃兵家常事,望晋王勿以为意。”

“渭桥之败不是你们早谋划好的吗?”孙孝哲丝毫不领情,冷冷道:“南面我败了就是败了,自会向陛下领罪。”

“既然如此,那曳落河之兵先我就不还给晋王了。”

孙孝哲眼睛猛然瞪起,但一想到是自己一败再败,拱手冷哼道:“随都督的便。”

安守忠闻言点了点头,如吃了一颗定心丸。

……

孙孝哲已带人远行。

“昔日出河北,孙孝哲乃陛下之亲信,众将之帅,今却落魄至此。“田乾真袖手而立,轻蔑地啐道:“若是我,早就一头撞死了。“

“哎,晋王监督关中诸将,我都得敬他三分呢。”

“外厉内荏的废物罢了。”田乾真语气不屑,又道:“听说那南路禁军将领是咱老对手,之前在洛阳被杀败,在潼关又被杀败,怎么越输这官还越大了?”

“阴魂不散,不过不惧他。”

田乾真沉声道,“孙孝哲言南路禁军必达三万众,我细细算了一下……观此情形,李隆基似已尽遣剑南精锐,这可真是决绝之举啊,不愧为李唐天子。”

“南诏一战,剑南精锐皆丧,蜀中撑死还能拉出两万兵。旁边还有南诏虎视眈眈呢,这李隆基够大胆的,他真不想要西川了!”安守忠有些担忧地道。

看到自己挚友有些担忧,田乾真安慰道:“南路禁军毕竟兵寡,而北面房琯统领半数朔方军,并率余下河、陇之精锐。房琯既已初尝胜果,不怕他不上当。”

说到这事,田乾真情绪激昂,眼中闪耀着热烈的光芒,尽显兴奋之情道:“河、陇之精锐已折戟于潼关,李唐唯余郭子仪之朔方军。若再能全歼此军,则天下必归我大燕所有!”

渭桥之败,是个阴谋。

燕军实际损失只有三千,而且多半为新募的壮丁。

如果哥舒翰在这的话,他一定会非常熟悉这个打法,潼关前,安军的崔乾祐第一次出兵也不过万人,燕军什什伍伍,散如列星,或疏或密,或前或却,也西北边军笑掉了大牙。

河北兵名震天下?看着也不过如此嘛。

然后就是中伏,大败,烟焰彻天,大军首尾骇乱,不知所措,二十万人恍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西北军镇精锐或死或降,与河北军镇争了上百年的他们,从此就一蹶不振。

而渭桥之败前,房琯拿什么搬出兵书上记载的春秋时期车战法,他们也早已知晓,只是担心南面的孙孝哲一路从岐山败到长安南,一败再败,他们担心刘备随时会来援,所以才不敢交战,继续诱房琯深入。

“我却有点担心……”安守忠兴致没有田乾真那么高,皱眉道:“这两万剑南精锐出川出地太快了,李隆基决策甚快甚坚啊。”

田乾真也一下子面色沉了下来,两人同时想起了自家在洛阳的皇帝。

安守忠突然抚掌靠向田乾真,轻声问道:“严相那边怎么说?”

严相者,严庄也,大燕丞相,安禄山手下第一谋士。

田乾真眉头紧锁小声道:“严相屡次劝说陛下来长安,陛下不肯,还让孙孝哲把长安的好东西往洛阳搬,而且严相还说……陛下日益焦躁,想回范阳。”

“胡闹!”安守忠怒斥道,他神色凝重,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看着自己挚友,小声说出了一句极其大逆不道的话:

“长安、洛阳皆已攻克,人也杀了这么多,他难道还能回去继续给那李隆基当节度使吗?”

……

两人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出在安禄山身上。

直到今天,安禄山似对李隆基心存敬畏,犹如子畏其父。而李隆基亦确对安禄山抱有轻蔑之态,直至弃守长安之际,李隆基的这种蔑视都不改。

这非常不对劲。

安禄山这个人真的很奇怪。他有能力,有野心,也很狂妄,在打下洛阳之后他迫不及待称帝,国号大燕。

但他亦有很深的自卑之情,他自卑时,手下人是怎么来宽解他呢?

手下说:“纵事不成,收取数万众,横行天下,为一盗跖,亦十年五岁矣!”

安禄山听后大喜:“还是你能让我心里豁亮!”

长安洛阳都打下来了,老对手西北边军几乎被摧毁了,他是皇帝,却筹划着流落江湖当个土匪头子,苟延残喘个十年五年的,而且他对这个前景还“大喜”。

他没有那种很执着的天命感,他更像个叛臣,而不像个气吞天下的君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隆基一直坚信安禄山不会造反是有原因的。

整个大燕也被弄得有了这个问题,大伙最喜欢的事还是抢东西,从河北抢到洛阳,再抢到长安,然后把抢来的东西运回范阳老家,搞得就像是在发泄脾气打杂一番,还打算继续回去当河北军头。

“严相谏言陛下,上策莫若挥师南下直取淮右,占据江南赋税重地,借江南之财力物力以图陇右,断郭子仪、李光弼与川蜀之联络;中策则应全力攻克太原,先歼朔方军,后由汉中进兵川蜀。”

“陛下却选了下策。”安守忠神情有些郁闷,“呆在洛阳一动不动,伺机而行。”

听到这话,田乾真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安守忠突然抬头,他看向了远方。

他来长安前问过严庄,问他要不要随他来长安看一看。

严庄笑着拒绝了,说没必要。

他想起在洛阳时,严相总是忧郁地望着洛阳旁的那条渠。

那条渠名为永济,这条渠北方通向范阳,南方通向江南,传隋亡就是因为修建此渠。

天下财帛,大多由此渠而入关中。

安守忠想起自己问严庄为什么要造反,他是这么说的——

因为现在的大唐,已经是长安人的大唐,不是河北人,与天下人的大唐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