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覆唐,我刘备三兴炎汉 > 第53章 涝水之战(二)

但对面的禁军也是悍勇的,他们面对着狂怒奔流而来的铁蹄,丝毫没有退却之意。

“咚!”“咚!”

有大鼓擂起。

左翼禁军最前面一列的武士们都是重甲,手持大盾与铁矛,他们半跪下来,将大盾斜着插入了泥土当中,另外把铁矛给伸出,后面重重叠叠的是队友的战斧、陌刀。

“随老子杀敌受赏!”令狐骨手持横刀,站在大纛下,对所有人喊到。

少部分河北骑兵的战马在高速疾驰里没有停下,撞击在了禁军的铁矛丛林之上,人的腿和马的蹄子,在血尘当中翻滚。

其势奔腾不息,狂野难驯。

但更多的骑兵选择绕开而来,举着手里的弓箭,射出了致命的箭簇。

令狐骨眼睁睁看着一只箭簇,撕裂了旁边小将的眼眶,小将捂着鲜血飞溅的脸庞,倒在了令狐骨的旁边,他只能高喊着:“伏低,伏低!”

战马嘶鸣,铁蹄飞扬,骑士的箭与烈马的蹄在血与尘土的交织中奏响。每一声惨叫,每一次跌倒,都伴随着血色的沸腾。

阵线开始不平。

禁军士卒不可退却,这是操典上严厉的要求,所有列阵武士,须相扶相助,如墙而立,如墙而进。

在面对骑兵时,如果散开,那就将面临彻彻底底的屠杀。

“嗤”,令狐骨的耳朵被一股迅猛的气流划过,他也扯开大弓,直接命中了那位还在拉弦的突厥骑兵额头,对方仰面就从后翻栽倒在地。

他的箭术精湛至极,手法之快,竟超越了最为娴熟的突厥射手。

转瞬间,他已然射出第二支箭矢。那箭矢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疾速而精准地穿透空气,直取另一位手持冲锋牙旗的突厥骑士。那位骑士肋下中箭,伴随着一声惨叫,与手中的旗帜一同滚落下马。

军阵中间身穿轻甲的弩兵纷纷站起,兵卒们也持起弓箭,朝外射击。

快速移动的河北骑兵,掀起漫天的尘土,两方开始互射。

人马纷纷倒毙在场。

弓矢离弦、鲜血飞溅、惨呼痛吼、怒骂狂言。

兵者,势也!

谁先退,谁败!

但没人料到是双方一齐混乱了!

涌动的河北骑兵似乎无法遏制冲动,他们挥动着钉头锤和长刀,像送死一般冲向步兵方阵。

方阵也开始动摇了,禁军们踩踏着队友尸体,愤怒地冲在受伤哀叫的队友前,丝毫不惧很会被践踏至死。

“破阵!破阵!”令狐骨将大纛一扬,整个左翼轰然而动,他举着长刀,奋勇抵进。

此时决不能怯!

令狐骨绝对是刘备属下的头号武者,铠甲锃亮,流苏飘扬。

他力大如牛,猛力掀翻一骑马胡儿,一步跃前,长刀高举,猛然劈下,直刺其无备之咽喉。

让所有人看到那胡儿哼声未落,便已身首异处。

禁军猛然一振!

或许因为这种纠缠在一起的混战是对骑兵不利的,几声悲怆的胡笳声后,河北骑兵毫无犹豫地骑着自己的骏马,朝着山坡的方向狂奔而逃。

禁军的欢呼声响彻四周,孙孝哲的大旗已经远去,河北步卒正在到处逃奔。

最可怜的就是这群人,因为骑兵骑着马跑走了,他们走不掉。

“降者不杀,令其缴械弃甲。”有人大喊着。

……

涝水一役,大获全胜,不仅夺得战马驮马无数,更获孙孝哲之丰厚物资,包括牛马骡车等物,禁军因此士气大增。

而渭河以南现已没有了多少河北藩兵,通往子午关的道路打开了。

“末将手无恙,军医说并未伤到筋骨。”山坡上,令狐骨包扎好手臂后,对刘备说到。

“如此甚好。”刘备听到,神色稍霁。

令狐骨却叹道:“可惜那孙孝哲太过果断,跑得太快了。”

刘备点了点头,看向了远方。

下面碧绿无垠的草地,士卒已经监督降兵扛着木材,在其上修筑些临时的营地了。

此时杜甫低着头走了上来,刘备回头沉声问道:“伤亡如何?”

“战死者一千人,伤者三四千余。”

“河北军悍勇,果名不虚传。”道庞不知何时走了上来,摇头道:“天下边军凡四十五万众,安贼麾下已占二十万,潼关之战复失二十万,故今大唐边军精锐,唯余五万耳。”

“吾问诸俘,知孙孝哲所部万人中,四千是长安强征的壮丁。”道庞沉声道:“河北军善战,果名不虚传啊。”

“房相北、中两路大军号称十三万,能战者就只有四万多,安守忠兵少,却都是虎狼之师。”刘备愈发担忧,道:“今日之战,是孙孝哲舍不得手下精锐折损,所以赢得顺利,房相那边,我有点担心。”

这时,一员小尉走了过来,他满脸欢喜之情,单膝跪下道:“报!房相与丰王分领中路、北路军,直取长安。两军于西渭桥合营,安军大败,步卒逃入渭河,死伤数万。房相传令,请将军无需南下,直接北上与其会合。。”

“大捷?”杜甫失态地问道,“今日飞龙军胜地如此艰难,但那边怎么会这么轻松。”

“确是大胜,以二千牛车为前驱,步骑列于两侧,长驱直入敌阵。”小尉说完,抬头道:“还有一事,监军使周承元说求见将军。”

……

……

周承元是个白白胖胖的宦官,他走进帐中时,还一边捻着手上念珠,脸上慈悲无比。

刘备告诉了他接下的安排:“还是得推进光复子午关,再北上支援房相,胜后克复长安。”

“将军英勇。”周承元客气地称赞一句。

但这时候,那个白白胖胖、一脸和气的监军周承元,却有了不同的意见,他压着嗓子,对刘备问到,“将军此次出征,是意在破安贼复长安,还是为了实现圣人的重任委托呢?”

周承元的这句提问非常怪异,一度让刘备讶异,刘备沉声反问道,“此二目标,难道有冲突乎?我本就是奉朝廷敕令,统帅禁军,助丰王克复两京。”

“若真仅奉圣人令,在下建议将军及全军驻守子午关,不进不退,保今日之胜果足矣。”周承元继续是那副晦涩和笑眯眯的样子,“然若将军有凌云之志,则可继续进军,使长安重悬大唐之帜。”

刘备好像隐隐明白了些什么,他站起,慢慢走到了那这个白白胖胖的宦官面前。

周承元微微将头低下,不敢直视,刘备盯着他低声问道:“房相之胜,岂非胜乎?丰王岂非陛下之子乎?陛下乃天下万民之庇佑,是不是也身负光复河山之重任?”

“的确如此,是在下多言了。”周承元笑着低下脑袋,很卑谦地行礼,然后退出了帐篷。

刘备沉默了好久,他突然气极,坐在了帐中,捂住胸口,呼吸变得急促。

道庞从帐篷后的隔断中走出,微微摇了头。

“昏君。”刘备低声怒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