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第115章 北军五营

当然还有事情!

刘协带着笑脸:“既然如此,册封太师为国公的礼仪布置,便全部交由蔡中郎布置了。”

而董卓此刻看到蔡邕,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方才他不但是将刘协怀疑进去了,就是连蔡邕都怀疑进去了。

蔡邕本是他最为亲近的知己,却遭遇这般猜疑,这让董卓日后如何还能在蔡邕面前抬起头来?

“都怪你这个蠢货!还不谢恩!”

气不过,就又踢了董旻一脚。

董旻感激涕零:“谢过陛下!谢过兄长!谢过贾令君!谢过蔡中郎!”

贾诩回到了之前那副老好人的姿态:“左将军这是何意?不敢当,不敢当。”

刘协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贾诩,对贾诩让董旻去看守宗庙的心思多少猜到了几分。

不过这个处置既然能够令各方满意,刘协也不介意贾诩公报私仇,小小的报复一番。

刘协叹气:“可惜了,朕确实是想让左将军担任柱国将军一职。就算不统领府兵,也该负责宫内防备,毕竟这兵权放在自己人手中,总比交予其他人的好。”

董旻虽然对他这个天子有敌意,但是刘协不在乎。

只要董卓不吭声,董旻便是有敌意,也无非是搞出这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小动作,影响不了大局。

反倒是突然空出来的那部分兵权无人统领,这才是真的令刘协忧心的事情。

吕布、牛辅,刘协倒是不担心。

可像李傕、郭汜、徐荣这种人,刘协连他们的面都没有见过,如何能放心他们继续增加权柄?

“太师,董氏族中可还再有如左将军这般悍勇的族人?若是有的话不妨举荐出来,由那人统领兵权。如此的话,朕就真的可以放心了。”

刘协此言一出,算是彻底抹消了众人心底最后的一丝怀疑。

便是董旻做出这样的事情,刘协依然信任董氏,希望董卓能再举荐一个同族之人掌握兵权……这样的天子,谁还能怀疑他对董氏的信任?

董卓心中愈发愧疚:“臣同族中,再无能够统领士卒者,还请陛下自行决断!”

一半是谦虚,一半是实情。

要是董氏族人中真的有能堪大用的人才,哪还用的着现在才挑选?

“太师不必自谦,朕对军中将领并不熟悉,所以实在不好选拔。”

从董卓这问不出,刘协干脆去询问董旻——

“左将军可有推荐的人选?”

董旻亦是愧疚到了极点!

天子哪怕到了现在,还愿意向自己询问意见,这是何等的心胸啊!

自己之前,怎的就将“刻薄寡恩”四个字放在了天子身上?怕是用千刀万剐都无法赎清自己的罪过吧?

“正如兄长所言,臣族中确实没有可以承担这般职责的俊才,还望陛下圣心裁决!”

刘协皱眉。

那不成!

万一搞上来一个王允那样的人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

董氏族人对刘协的敌意再大,那也有董卓压着。

只要董卓对天子没有敌意,那换上董氏族人后,刘协便是最安全的。

若是连董卓都对天子有了敌意,那就算刘协换上来一个对自己,对大汉都无比忠诚的人又能怎么样?

“当真没有?太师和左将军好好想想!”

董卓绞尽脑汁,却还是想不到一个能够担当此任的族人。

倒是董旻想了一番后,小声询问天子:“半个董氏族人可以吗?”

刘协:?

“怎么?太师族中,还有孙膑那般的人物不成?”

“倒也不是。”

董旻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董卓,朝着刘协建议:“中郎将董承,可担大任。”(注1)

“董承虽不是亲族,但却是昔日永乐太后的侄子,故此可算半个董氏族人。”

永乐太后,便是汉灵帝的生母,也就是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

董卓自认与董太后有亲,所以董承当然也就算半个董氏族人。

董承?

刘协没想到,董旻嘴中竟然能蹦出这号人物来。

其他的刘协不知道。

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衣带诏”,便是这位搞出来的事情。

敢在曹操眼皮子底下搞出那样的事情,先不论是否有才华,但至少胆色不似常人。

让这样的人手握兵权,至少比那些外姓大将更令人安心。

更别说,董承还是董太后的侄子。

董太后将刘协抚养长大,可谓是真正的血脉至亲。甚至与董卓相比,董承的血脉反而要更接近“外戚”这一身份。

就在刘协还在思索之际,董旻兴许是想要戴罪立功,也是将董承一股脑的情况说出来——

“董承不光算半个董氏族人,与天子有亲。其女也早已被送入掖庭当中候着,陛下若是不放心,自可迎娶董承之女,亲上加亲!”

“咳咳咳咳咳咳咳!”

刘协和董卓同时剧烈的咳嗽起来!

刘协瞪了一眼董旻——

怎么又让朕娶一个?

咦?

朕为什么要说“又”?

董卓更是再次暴怒:“天子婚事,岂能由你多嘴?当真是不长记性!看我今天打死你!”

董旻不明所以,又是挨了董卓一顿胖揍……

并且这次,刘协并没有拦着。

贾诩、蔡邕,左右宫人同样装作看不见。

孩子终究还是要打啊!不打不长记性!

……

打累了。

贾诩、蔡邕,都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去。

虽然不知道蔡邕这么一个大闲人哪来的公务,但刘协还是放他们离开。

董旻嘛,则是哀嚎着被宫人给抬出去的……

不过刘协并不关心董旻被打的疼不疼,他只关心董卓打人打的累不累。

“太师还不歇歇?都出汗了!”

董卓气喘吁吁的坐在刘协下方,活动着有些酸痛的手腕:“臣还是老了!若是以前打叔颖这么一顿,他早就不能吱声了!哪还能像现在这般嚎叫?”

“太师威武!”

刘协突然对董旻有了那么一丝丝同情。毕竟听董卓的意思,他年轻的时候怕是没少被董卓揍……

“不过他最后举荐之人却还算妥当。”

董卓从方才其实也在思索董承能否担当大任。

董承此人……勇武才智都不过中人之姿,可他的血脉却刚刚好维护在了刘协与董卓中间。

既是董卓认的族亲。

又是刘协奶奶董太后的侄子。

将这样的人推上来,其实也能够少许弥补董卓对于天子的愧疚感。

“臣想要举荐董承为北军中候,拱卫长安。”

刘协疑惑:“不是柱国将军?”

“董承还没有那个资格。”

董卓摆摆手:“便是叔颖想要担任一位柱国,也仅仅是勉强够格。董承又哪里有资格直接去统帅那些士卒?以他的威望,那些将领士卒谁又会服他?”

刘协再次感到意外。

没想到董卓对于行伍中的秩序这般重视。

不过这恰恰说明了董卓的双标!

之前提拔王允、蔡邕这样的文臣时,董卓可没有丝毫这样的觉悟!

尤其是对蔡邕!

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再到两千石的太师、左中郎将,甚至创造了“三日之内,遍历三台”这样的奇迹,让蔡邕瞬间成为如今位高权重的“蔡中郎”。

结果到了军中,却有这么多的顾忌……让刘协一时间都不知道是称赞董卓治军有方呢,还是埋怨董卓枉顾朝廷法度。

“此外,北军中候之下有五营校尉,臣听闻陛下曾在郿坞时称赞张辽、高顺、徐晃、庞德、张绣五人为‘五虎’,不然这五营,便交由他们统领好了。”

南北二军,在大汉建立之初,便一直是拱卫帝都的中坚力量。

到了后汉,裁撤南军,只留北军,置北军中候,监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营。

故此,其实北军的称呼已经并不常用。

它现在真正的名字是——禁军!

将禁军校尉让张辽、高顺等人担任,显然是董卓对于天子进一步的补偿。

刘协听后,亦是觉得这样的布置其实也算妥当。

“可既然如此,那最后一位柱国将军由谁担任?太师心中可有人选?”

董卓却忽然摆手:“今日不与陛下商议柱国之事。”

“臣现在想与陛下商议的,其实是一件私事。”

私事?

董旻之事已了,还有什么私事?

就在刘协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董卓突然询问:“陛下以为渭阳君如何?”

渭阳君?

刘协会心一笑,立刻就要回答:“她……”

……

等等?

太师说谁?

渭阳君?

董白?

刘协瞳孔猛然一缩,眸中的震惊和质疑几乎要溢了出来!

“太师……这是何意?”

还能是何意?

刘协头皮发麻。

怎么又来一个???

不对,朕为什么又说了一个“又”?

朕不是还有一年才及冠吗?

现在就商讨这些,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

注1:

“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后汉书·董卓列传》

董卓认为自己和养育刘协的董太后是同族,这句话是史书上记载的明明白白的。我前面也顺手提过一次,可是我发现大家一直都以为这段史料是我编造出来的,在前面那是各种骂啊……哭卿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