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86章 火烧吏治

董卓自马车上下来的时候,手中还捧着一个襁褓。

强烈的违和感让刘协一顿,但还是迎上前去,歉意的朝着董卓行礼。

“这一次临洮之事未来得及与太师知会一声,是朕唐突了。”

董卓手中此刻还抱着刘万胜,听到刘协的话后亦是神色复杂。

“陛下此事倒真的给臣一个好大的惊喜。”

刘协此刻亦是有些尴尬。

万幸方才被蔡邕训直溜的董白这时候跑了过来,踮起脚尖要去看董卓怀中的刘万胜。

董白打量了一阵刘万胜,伸出自己的小指有些不忿的比划道:“我以后得管这个小东西叫叔叔?”

刘协、董卓顿时一致对外:“什么小东西!这就是你亲叔!”

董白吐了下舌头,从董卓手中抢过刘万胜,吓的董卓赶忙吩咐:“慢点!慢点!”

董白抄起刘万胜,非但没有减缓速度,反而还小跑着将刘万胜给拐走,带到了蔡琰等人面前,与众人一起逗弄着刘万胜。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刘协和董卓之间的氛围也没有刚才那么凝重。

君臣二人肩并肩走在路上,刘协率先开口——

“太师,朕小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伙山贼为非作歹,终于日后有一义士前去征伐。这义士将那山贼剿灭后,却贪图于山贼留下的财物,最终选择留在山林间,成为了新的山贼。”

“太师曾与朕说:天下之罪,罪在世家。”

“但现在的临洮董氏也是在太师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太师最厌恶的样子。”

“而且临洮毕竟是太师起家之地。”

“据朕所知,太师亲兵当中就有不少是临洮本地人,朕若是偏袒董氏族人,其实反倒是害了太师啊。”

董氏一案,其中牵扯的东西远远比长安那帮子人要想的复杂的多。

正如刘协所言,董氏族人身上牵扯的,不仅仅是朝廷法度,不仅仅是利害关系,还有董卓自身的根基。

董卓要面对的挣扎,其实不比刘协之前要面临的挣扎少。

若是董卓不去处罚董氏族人,那一些临洮出来的乡勇亲兵只怕是要造董卓的反了。

董卓低着头,想要说什么,却还是微微叹气。

“陛下,其实一些消息臣也有所耳闻。但想着毕竟是同族亲眷,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都怪我那侄儿董璜在长安实在是骄横惯了,便将这风气也带到了临洮。”

“如今陛下要将整治他们,臣无话可说。”

但董卓还是有些不忍:“董璜毕竟是臣的亲侄子,不知陛下……”

对于董卓来说,或许只有董璜算是自己的血亲。

其身后的宗族,其实并未给董卓带来太多的助力,如今甚至反倒成了董卓的累赘。

“朕懂的。”

刘协说道:“此次若真能事成,恐怕太师的名望真的能与周公相媲美了。”

董卓听到刘协此刻还提及周公的名讳,本稍稍有些惭愧。

毕竟周公可没有董璜一样的坑人亲眷。

可董卓细想之后,却发现倘若真的做成这事,那还真的是能够比肩周公的伟业!

这不是均田、府兵那种仅仅针对军事制度上的变革,而是针对整个大汉朝廷的重新塑造。

周公功业之所以伟大,其中很大一项就是制订了周礼。

而眼下刘协拜托董卓去做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是真的不逊于制订周礼!

“臣惭愧。”

饶是董卓不通政事,他也知道刘协要他做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推行。

若是由天子自己推行,那天子的威望和权柄只怕瞬间便会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了那个时候,刘协甚至可以直接与掌握兵权的董卓分庭抗礼。

但刘协没有。

刘协依旧选择将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交给了董卓。

所以董卓才说,惭愧。

“太师这是做什么?若无太师,朕现在或许已经成了丧家之犬不知逃亡到了何处,哪里来的这般尊贵?”

刘协拉住董卓的手——

“而且此事无论怎么想,都由太师主持的比较好。”

“太师大义灭亲,如此行为便是上古贤人中都以寻觅。此事过后,便是太师自己推辞周公之名,只怕后世百姓都不会答应啊。”

董卓无言,只是有些哽咽。

长安的火势烧的极快。

谒者仆射皇甫郦终究是忍耐不住,在三天后直接携奏表来到陈仓,请求面见天子。

刘协不出,只是让人将皇甫郦的奏表呈上。

不同于之前众人齐齐指责董氏族人,便是有针对董卓,那也仅仅是流于表面,表达的极其晦涩。

皇甫郦的奏表开篇就直白的定下了调子——

“太师董卓,祸国殃民!”

上面举例了董卓的无数罪证,丝毫没有留情。

刘协草草翻阅一遍后,就打了回去,并且给皇甫郦带去一句:“朕明白仆射的意思了,但却不知道董氏的错误与太师有什么关系呢?”

皇甫郦立刻秒懂!

董氏犯下的错误,为什么就能怪罪到董卓呢?

这中间,必定有什么重要的原因!

皇甫郦忍不住笑了起来。

天子打回自己的奏表,并不是因为天子不喜欢上面的内容,而是因为不能给董卓定成大罪啊!

当即,皇甫郦便引经据典,告知天子董氏族人之所以犯下罪过,就是因为其上不严的缘故啊!

董氏犯错,你董卓就没有错误吗?

就算不是你指使的,也必然是你管教无方!

为什么管教无方?还不是因为你心中没有朝廷?没有天子?

将修改之后的奏表再次递了上去,这次刘协果真没有打回。

皇甫郦高兴的对着身边同行的人说道:“我已经猜到了天子的心意,并且完成了天子的任务。看来我飞黄腾达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周围同行人无不道喜。

若是皇甫郦真的能在此次冲突中崛起,自然便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而他们这些人,便是吃不上肉,也总该喝些汤吧?

又过了两天,天子使者直接前来邀请皇甫郦面圣,这更是让皇甫郦兴奋不已!

他当即通知还在长安的皇甫嵩,告诉自己的叔父,要他立刻开始筹备。

“若是叔父能够先将董卓拿住,那必然是足以封侯拜相的功劳啊!”

皇甫郦兴致勃勃的前往天子行架,恍然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头戴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制以缕鹿的建华冠立于朝堂之上,高高俯视下方的芸芸众生。

可就在步入其中时,一个根本没有想到的人也出现在了此处——

“董卓!”

皇甫郦实在太过惊异,居然直接将董卓的姓名喊了出来。

董卓饶有兴趣的看向皇甫郦:“你便是皇甫嵩的侄子?”

“是,是……不是。”

皇甫郦此刻舌头已经开始打颤,说起话来也是胡言乱语。

他看向董卓,又看向正坐在上首的天子刘协,瞬间明白了什么。

“陛下,太师……陛下……”

刘协将皇甫郦的那封奏表拿在手中,询问皇甫郦:“朕看谒者仆射在这奏表上是侃侃而谈,说的是天花乱坠,怎么到了朕面前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最要命的是董卓也跟着附和,皮笑肉不笑的看着皇甫郦:“谒者仆射怎么不说话了?孤与陛下都觉得你这文章写的极好,怎么不好好解释一番?”

皇甫郦彻底吓傻,直接呆愣在原地。

刘协仿佛没有察觉到皇甫郦的异常,只是看着皇甫郦的奏表自顾自的答道:“谒者仆射的有些论点,朕其实非常喜欢。”

“就比如谒者仆射说百姓犯罪,都是因为管教无方。”

“而且谒者仆射也说了,对管教无方者,都应该处以极刑?”

“我大汉,已经没有太久这样敢说真话的人了!”

皇甫郦面色苍白,已然有些听不懂刘协究竟在说些什么。

“按照谒者仆射的意思,百姓不去向善,都是管教无方的罪过。”

“可平日里管教百姓的是谁?难道不是当地的官吏和族内的三老吗?”

“谒者仆射竟然想要澄清吏治,想要一扫宗族势力,当真是颇有魄力啊。”

皇甫郦慌了。

不对!

他明明是按照天子的意思,用这个东西去指责董卓啊!

怎么如今反倒是和官僚体系与宗族势力扯上了关系?

他想辩驳。

但在看到董卓那无怒自威的身形时,却将想要说的话直接咽了下去。

别说他不敢在董卓面前说这话。

就算董卓不在这里,只要天子认为他是这个意思,他就必然会是这个意思!

而且如今这把火已经烧起来了,总要有一个发泄口。

之前所有人都以为这把火会燃烧在天子与太师之间,但没想到这火突然被天子吹动了一下,转而燃烧到了大汉的官僚体系和宗族势力身上。

皇甫郦顿时觉得肩膀上压了一座大山!

如果这把火真的烧到官僚体系和宗族势力上,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扑。

而自己作为第一个点起这把火的人,难道还能有好?

联想到天子之前的暗示,皇甫郦一切都明白了。

天子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董卓。

天子之所以放任这把火烧的越来越大,也不是想要争夺权柄。

天子真正想做的,是彻底完成朝堂的大清洗,彻底肃清大汉的吏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