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85章 请诛董璜,请贬贾诩

刘协思虑着董璜这事,一只手轻轻拍着董白的后背,一只手托着自己的下巴……

其实。

贾诩只猜对了一半。

刘协确实不会因为此事故意针对董卓。

但他也确实想要借此事掀起一场政治风暴。

至于理由……也无非是船小好掉头罢了。

之前在关中施行府兵制,只需尚书台前往各地丈量土地,就能将政策施行下去。

可在凉州推行政策的前提,却是荀攸要将凉州的士族给犁一遍,甚至还要动用士卒前去镇压。

汉中那边的情况还没有传来,但想必也和凉州大差不差。

随着朝廷逐渐将故土收复回来,地盘必然会越来越大,行政机构必然会越来越臃肿,所遇到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

真到了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一两个“王佐之才”出山能够解决的了。

倒不如,直接趁此机会,将一些核心的东西给定下来,为日后做好准备。

这一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董氏族人身上,却没有注意到刘协还往长安提了另一个人——

临洮县令。

“拿下凉州与汉中,已然让大汉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真正有了进取的前提。”

“既如此,自当彻底浴火重生,一扫之前弊端。”

刘协犹豫片刻,但最终还是下了决心。

“就是有些对不起皇甫老将军了。”

对于皇甫嵩,刘协还是钦佩仰慕的。

若是有可能,他甚至希望日后能够以皇甫嵩为大汉三公,再次发光发热。

但相比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名誉,还是眼下的事情更为紧要。

“既然皇甫郦想要朕的手书,那朕便给他们写一封好了。”

刘协提笔将书信写好,不但没有刻意封口,甚至连折都懒得折一下,直接让人送回长安。

天子这般“大意”,自然是将这封手书的内容暴露了出去——

“天子命尚书台督促御史,要他们弹劾董氏族人!”

这一消息毫无令不少人打了鸡血!

天子果真要与董卓决裂!

一时间,无数人奔走相告,而贾诩则是痛苦的再次进入太师府,给董卓解释天子的用意。

董卓听到后只问了一句:“如此能保董璜性命?”

“可留半条命。”

董卓沉思后,终究还是在同意了此事。

随着董卓这边的不作为,其他人愈发的疯狂。

刘协还没有回到长安,仅仅走到陈仓之时,就已经收到了上千份弹劾董氏族人的公文。

其中不少公文不单单是将矛头指向了董璜,指向了董氏族人,还十分隐晦的指向董卓,期待刘协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应,然后他们就可以将这场风暴越吵越热,将天子与董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毕竟,一个稳定的政局,是没有多少机会的。

只有刘协和董卓厮杀起来,才会造成混乱,才会让他们浑水摸鱼掌握到一部分的权柄。

至于天子能不能赢?

大汉的未来?

百姓的存亡?

乃至天子的死活?

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弹劾董氏的公文中,其实还有不少弹劾贾诩这个尚书令的……

贾诩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是因为捡了王允的便宜。

大家都没那个勇气去做王允。

可若是做个贾诩,那胆子不但有,而且很大!

所以,刘协估计,送到自己这里弹劾董氏族人的公文固然多,但是送到董卓那里投诚示好的公文也不在少数!

不出刘协所料。

就在三天后,贾诩可怜兮兮的也上了一条奏疏,请求告老还乡……

“老什么老?他这个年纪正是闯的时候,谁允许他还乡了?”

不过刘协也提醒贾诩,让他多注意一下自己的母亲。

这些人的下限几乎可以称作没有。

若是为了贾诩的位置,直接让贾诩回去“丁忧”这种事,他们也不是做不出来。

在回完贾诩的奏疏后,刘协突然决定不走了!

“本来是答应渭阳君在临洮好好玩一阵的,却没想到遇到了这些事情。”

刘协询问董白的意见:“不如在此地驻留一段时间如何?”

董白也清楚,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大汉皇后。

如今身处乱世,刘协还能借着亲征的由头外出。

但她只怕再没有机会畅快的出来游玩了。

“好!”

董白异常欣喜,同时开始也征求刘协的意见:“可以将昭姬姐姐、伏寿姐姐、董姐姐她们都叫来吗?”

“可以,陈仓距离长安不远,关中如今也算平安。只要悄悄过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没想到董白竟然“得寸进尺”,又开始撒娇道:“那能把祖父也喊来吗?我怕以后就没有机会和祖父一同玩耍了?”

将董卓喊来?

刘协头都大了。

他马上就要演戏了。

这戏台有两处,一处在陈仓,一处在长安。

同时分别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董卓。

现在董白想要将董卓这个主角薅过来,那岂不是留长安那一堆人唱独角戏?

不过刘协细想一下,觉得留那些人唱独角戏貌似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怕是要辛苦一番文和了!”

董卓既然走了,那长安那边总要有人将戏台子搭起来。

反正贾诩平日里也总是摸鱼,眼下让他累一累也不是什么大事。

顺便,刘协也想让贾诩看看有多少人在等着他的位子,免得贾诩每天都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既然如此,朕便邀太师来一趟便是。”

“不!我来!”

刚才还乖巧的董白顿时变的张牙舞爪。

“好好好,给你!”

“……”

一封书信换来几辆车架。

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下,被卷在长安风浪中的几人悄然来到了陈仓。

先是女眷。

董白在见到蔡琰等人时惊喜的扑了上去,而蔡琰则一脸担忧的摸着董白的身子,同时警惕的打量着刘协:“没有被陛下行房事吧?”

“没有!”

董白一副“我很乖”的表情,让蔡琰松了口气。

刘协则是无辜的摊手……

董白显然兴致很高,正要拉着三女跑开的时候,却被一个声音给困住——

“为何这般不知礼数?昭姬!你平日是怎么教导渭阳君的?”

董白一整个苦瓜脸:“你怎么也来了?我没叫你来啊!”

另外一辆马车中出来的,正是蔡琰之父蔡邕。

蔡邕瞪了眼董白:“没规矩!叫夫子!”

“我不能来吗?你的礼数都学到哪里去了?站好!”

董白立刻立正,连带着其他三人也浑身一紧,颇有些敬畏的看向蔡邕。

刘协见到蔡邕前来也是迎了上去:“能管教渭阳君的怕是只有蔡中郎一人了!还望蔡中郎替朕多训训渭阳君。”

董白听后在蔡邕身后疯狂做着鬼脸,怒斥刘协不讲义气,这么轻易就抛弃了自己。

蔡邕在朝着刘协行礼之后,方才的威严全然不见,转而是充满了担忧——

“陛下怎么这个时候还叫太师来陈仓?长安现在就好像是一个火炉,不知有多少人在下面添材加薪……如今正是陛下和太师应当镇守长安的时候,怎么反倒还离开了?”

蔡邕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长安那把逐渐旺盛的烈焰。

所以他才不理解为何刘协偏偏在这个时候还能这般淡然。

“还望陛下尽快回到长安!只要那些人见到陛下与太师的踪迹,一切牛鬼蛇神都将被镇压,使得朝廷重新安宁!”

对于蔡邕的话,刘协不置可否。

他只是询问蔡邕:“蔡中郎看过医书吗?”

“算不上精通,但也多少看过一些。”

“那蔡中郎也知道如何治疗脓疮?”

“自然是将其挑破……”

蔡邕此刻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但他还是无法理解。

“陛下,如今朝廷政通人和,一切都与之前无异,为何偏偏要将这火烧起来呢?”

“若是削开皮肉,见不到脓疮,只怕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让自己受伤啊!”

刘协对于蔡邕的乐观并不认同。

“正因为一切与之前无异,才恰恰证明了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削开皮肉见不到脓疮,并不能证明人就是健康的,只能证明这刀开的还不够深。”

“后汉积弊已久,关东诸侯虽然一刀将大汉的大部分病躯都已削掉,但总归还有一些问题留在了体内,需要朕去亲自治愈。”

“若是不趁着它弱小的时候将其一劳永逸的解决,那只怕后人是会来骂朕的。”

蔡邕从刘协的话语中听到了决心。

“敢问陛下,这火究竟要烧到怎样的程度才能结束?”

“眼下光臣知道的,就已经牵连到了几名九卿、侍郎,甚至还有御史中丞皇甫义真……若是再烧下去,只怕这久病初愈的身子骨真的受不了!”

蔡邕依旧认为,现在的大汉没有病,现在的大汉活的很好,已经是到了大病初愈的时候。

但刘协始终认为,大汉依旧还是那个疾病缠身的巨人。

无非是眼下这个巨人缩小了数倍,导致很多问题已经变的连肉眼都看不到。

但看不到,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刘协此刻看向最后一辆马车,一道身影从中正缓缓挪出。

“太师,这一次,真的只有你能助朕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