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90章 爹,你让让

萧何制订《九章律》,后又有《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

到了新朝时期,王莽曾经废弃汉律,但在光武中兴后,本着“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的目的,这六十篇汉律已经被沿用。

光武帝刘秀的初心是好的。

但因为先汉旧律本就庞杂,烦苛,加上后汉历代朝廷也不断补充律令,导致现在的汉律异常臃肿。

尤其是多余的律令其实大都是程、科、品、条、比这些对于律法的补充,其本质就是一些权贵用以钻空子的条文。这就导致法律条文虽然增加了,不遵循法律的人反倒也是越来越多了,使得流传了四百年的汉律越来越没有公信力与威严。

章帝时期的廷尉陈宠便察觉到了汉律的诸多问题,还专门上书请求天子去除烦苛,施行宽政。只可惜此举得罪了当时的外戚窦宪,所以改进律法一事终究无疾而终。

眼下,刘协俨然也要借此事的东风,一举将汉律整顿清楚,同时配合即将成为各地基层官吏的府兵,使大汉朝廷洗去铅华,重新容光焕发!

刘协特意将贾诩召到前面,立于董卓身侧。

“此事便交由尚书台全盘操办了。务必要给天下人一个满意的解释。”

“杀人者应当如何处置,械斗者应当如何处置,还有应不应该因为亲眷的错误牵连官吏,这都是要细细商议的。”

重塑汉律,必然会将之前为世家开启的小门一个个关上。

转而,要让受益之人变成天子,变成朝廷,变成更多无依无靠的百姓。

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八议”一类的条文。

但律法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维护正义,因为“正义”一词本就充斥着模糊,实在太过唯心。

律法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为了维护统治,是为了构建秩序。

绝对的公平公正,是不可能存在于律法当中的。

若是去追求绝对的公平公正,其实就是在追逐绝对的唯心,这对于这个真实的世界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刘协下令对汉律进行改革的本意,也不过是扫清屋子再迎客,让大汉脱胎换骨罢了。

顺便……

刘协补充了一句:“不然的话,让御史中丞那样的人物因为自己侄儿的罪行就晚节不保,实在太过残酷了。”

刘协终究还是不忍心将皇甫嵩彻底燃烧干净。

皇甫嵩对大汉的功劳,不应这般轻易的埋葬在过去的灰烬中。

于公于私,刘协都想要尽力保住皇甫嵩一命。

“喏。”

贾诩明白了刘协的意思,可在他微微侧身后,整个人却僵在原地,冷汗更是顺着自己的脸颊缓缓流下。

身前的董卓俨然因为无所事事,正在翻看着手中的那块笏板!

笏,忽也,备忽忘也!

这样小道具早在商朝时就已被广泛运用,属于臣子的备忘录。

贾诩虽然每次都习惯将其擦拭干净,重新写上当天朝会需要准备的内容,但一些关键的小字却被贾诩记在了最下方,并未拭去。

而此刻,董卓便在查看着贾诩的这些“备忘录”——

“宣室殿左侧十四步乃天子和太师的视线死角,平日可以藏匿其中。”

“天子若是表情严肃,并时不时颔首,必然是已经走神,可以进行下一项议题。”

“太师心情好的时候左手会微微向后挽起,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将双手护于胸前,说话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

“九卿中不知是谁有体臭,朝会之时要离他们远些……”

看到最后,董卓抬头,朝着九卿列席的方向闻了一闻,好像确实是有那么一股淡淡的骚味。

“贾令君……记载的还挺详细的?”

贾诩现在的笑容比哭还要难看,想要伸手去拿自己的笏板,却被董卓直接揣在袖子里。

“孤还没看完,等看完后再还你。”

末了,董卓还加了一句——

“顺便也给天子看看。”

贾诩捂着心室,已然再次想着如何告老还乡……

这次的朝会散去,自然也是第一时间炸开了长安诸多还在懵懂的官僚、百姓。

当太尉杨彪知晓朝会上的事情后,更是从病榻上一跃而起,抓住杨修的肩膀:“儿啊!快去拜访尚书令贾诩!快去!”

杨修被自己老爹的表现吓了一跳:“爹,你莫不是要死了,想要将我托付给贾令君吗?”

杨彪啐了一口——

“小兔崽子,你死我都不见得死!哪有你这样的不孝子?”

那杨修就更不解了。

“既如此,父亲要我去找贾诩作甚?”

“难道父亲是想要我去找贾诩,让他将科举的题目透露给我?”

杨彪身形一顿。

杨修摆摆手:“绝无可能!那贾令君向来以谨慎闻名,现在前去恐怕根本找不到其踪迹。就算真的见到了他,父亲以为贾诩会将题目泄露吗?”

“天子之所以废察举,兴科举,就是为了杜绝我们这种豪门子弟轻松授官,你现在让孩儿去找贾诩,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吗?”

“至于御史台的职务……爹,你觉得天子会让我这个弘农杨氏出身的子弟进去吗?自个监督自个?那天子还费这么些劲做什么?天子之所以增加御史台的权柄,就是为了以寒门牵制我们这些豪族。甚至用不了多久,大汉朝廷便会出现无数“寒门掌机要”的景象,您这时候将孩儿往御史台送,那不是纯粹恶心天子吗?”

“至于剩下的汉律……爹,听孩儿一句劝,您要真想找死,自己找根绳子得了,可千万别碰那玩意,不要让我弘农杨氏断了香火啊!”

杨彪的神情已经越来越僵硬。

因为杨修说的几件事,正是杨彪想要过去掺和的……

但杨修已经干脆了当的告诉他,想都不要想!

这个时候去插手,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不过杨彪很快反应过来,吹胡子瞪眼的骂道:“怎么和你老子说话呢?找打!”

杨彪举起手往杨修身上打了两下,但终究因为身子还没有恢复过来,不但没有打疼杨修,反而自己倒是先喘起了粗气。

杨彪此刻满脸通红,当即再次惹得杨修一阵调侃:“爹,您是真的老了!”

是啊,自己确实老了……

但正因如此,杨彪才无比担心杨修。

“我之前虽已料到天子会对察举制度改革,却没想到是这般的大刀阔斧!”

“你以后进入官场彻底没了路子,这该如何是好啊?”

杨修微微一怔,这才意识到杨彪竟一直都是在为自己着想。

不过杨修旋即哈哈大笑。

“怎么就没了路子?父亲莫不是忘了,我也是进入府兵当中,教导他们识字的士人之一?”

“那些府兵当中不乏有聪慧的,但他们如何比得上孩儿我?”

相比较杨彪的担忧,杨修却是无比的淡然——

“便是考一万门科目!便是找来一万个士子与我共同考试,我依旧是第一名!”

“除我之外,其余人等,尽是凡夫俗子而已!”

狂狷!自傲!

可唯有杨彪这个当老子的知道,自家儿子说的是真话。

但他还是忍不住骂了回去:“狂傲!你迟早会因这德性吃个大亏!”

杨修本想反驳,但却突然想起一人,连忙笑嘻嘻的改口:“与天子肯定是没办法比的,但其余人也就那样!”

杨彪瞪着眼睛:“你还和天子比上了?我打死你个不孝子!”

杨修连连告饶,想要逃离战场:“爹你先病着,孩儿去不了贾令君那里,但董太师那里却是要走一趟的。”

杨彪疑惑:“为何?”

“父亲啊父亲,你是怎么混上三公的,怎么连……”

察觉到杨彪的大耳光就要扇到脸上,杨修赶紧解释:“父亲,你难道就没有察举到这两年太师的名声明显变好了吗?”

“其实太师的名声本就不差,只是在洛阳变故后才一落千丈,引得世人唾弃。”

“可现在随着这么多的事情发生,世人怕是早已对太师有了改观。”

杨修掰着指头给杨彪数数:“击溃匈奴、斩杀单于、收复河东、治理关中、颁布均田,改制府兵、平定羌患、巧取汉中,加上如今大义灭亲,想以自己为起点改革制度、修订汉律,开始一场给大汉洗精伐髓似的变革……”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杨修问杨彪:“假如最后天子真的令汉室中兴,父亲以为董太师将会以怎样的评价留名于青史?”

“难道父亲还以为,不应当去拜见太师一番吗?”

杨彪此刻逐渐神情逐渐严肃起来。

其实关中早有流言,说是董卓有意成为大汉的周公。

当时人人都以为此乃异想天开之论,实在是令人贻笑大方!

可现在呢?

杨彪这才骇然的发现,董卓的功绩竟然已经垒到这么恐怖的地步。

即便是私德有亏……也确实可以被称作一句当世周公了。

但杨彪还是不解。

明眼人都知道,真论起功劳来,其中九成的功劳都该是天子的,可为何却全算在了董卓头上?

杨修用一副“你彻底没救了”的神情看着自家老爹。

“爹,听孩儿的,你去把三公之位辞了,朝堂之事以后由孩儿来。”

“滚过来!老子打死你这个不孝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