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董卓的周公养成计划 > 卷三 第192章 刘备要来?

刘协当然不是真的要躲婚。

第一届科举不单单只是科举府兵,还要将现任官吏一并考核。

考经义?考政务?还是考道德?

但道德这玩意该怎么考?难道要钓鱼执法?

在朝堂上仅仅一句话便定下来的事,背后却要商讨商讨再商讨,这才能够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唯一让刘协庆幸的是幸好自己之前“船小好掉头”的想法是对的。

倘若日后朝廷的地盘再大一些,人口官吏的数目再多上一些,那有的事情是真就没法去做了。

这还仅仅是科举一项。

御史台的筹备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

先汉时期,御史大夫与丞相合称二府,甚至若是遇到丞相空缺,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直升丞相,可谓极贵。

到了后汉,御史大夫被改为“大司空”,成为虚职,御史部门的二把手“御史中丞”继承起御史的尊贵,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共同被称作“三独坐”。

如今刘协又给了御史台司法之权,御史中丞的位置毫无疑问更加显赫,这肯定需要一个能够镇得住百官的人才能担任。

经反复商议,这个人选终究还是选择了蔡邕。

蔡邕清誉名满天下,而且一直有刚正的名声。又与天子、董卓,同时亲近,将御史台交由他手中也是变相加强了朝堂对于百官的控制。

最后剩下的便是制订汉律。

贾诩、荀彧、蔡邕、还有正都督河东的钟繇,都督汉中的荀攸,都是对律令研究极深的名士。

外加朝堂的一众尚书,还有廷尉府的诸多官员删删减减,终于是完成了一部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共计十二篇,三十卷,共计五百零二条的大汉新律。

从之前的六十篇删减到了十二篇,足足减少到了五分之一的篇幅。

并且将之前各种补充的律令全部废除,只留五百零二条明文条例,这毫无疑问是降低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权贵钻律法漏洞的风险。

就在刘协以为总算有时间松一口气的时候,蔡邕却毫不犹豫的打破了刘协的幻想。

毕竟,只要你愿意忙,那就有忙不完的工作……

“陛下明年及冠,难道不需要修改年号吗?”

“便是婚事,也该是良辰吉日才能举行!不可轻率!”

“还有……”

凡是涉及到礼法上的事情,蔡邕就变的格外较真,连刘协在他面前也被训的体无完肤。

现在眼看董卓领着董白前来寻自己,刘协顿时宛若找到了救星,直接就扑了过去。

“太师救朕!”

刘协的一嗓子让董卓吓了一跳,之后刘协更是直接拉起董白的手:“走!渭阳君!咱们成婚去!不在这和你夫子耗!”

董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却也甜甜的笑了起来:“好!”

“好什么好!”

追逐过来的蔡邕如老鹰捉小鸡一样,一把将刘协和董白双双扣住:“正好今日陛下与渭阳君都在,就再排练一遍,免得日后出了差错。”

董白听到又要排练大婚礼仪,登时脸都绿了。

“不嫁了,不嫁了……让昭姬姐姐替我嫁……”

排练一场礼仪,往往要三日甚至更久。若是有一点差错,那被蔡邕抓住是真打!

所以此事已然成了董白的噩梦,董白想都没想就要逃跑。

“回来!”

两人将最后的希望放在董卓身上——

“太师!”

“祖父!”

董卓尴尬的挠挠鼻尖,装作很忙的样子。

“有伯喈照看操办的话,孤也就放心了。”

随后,董卓竟是直接将刘协和董白双双卖了,将他们全都丢弃给了蔡邕……

董白绝望的呆坐在原地,然后突然满头大汗,竟然直接昏死过去!

刘协慌张上前:“蔡中郎!渭阳君昏倒了!朕送她去看太医!”

蔡邕只是平静的看着倒在地上的董白,然后数起了数——

“一!”

董白嘴角扯了几下,但还是躺在地上装死。

“二!”

董白闭着的眼皮下突然有了动静,其眼珠转动,似乎在思考要不要起来。

“三!”

蔡邕眼看数完三个数董白还不起来,终于是老发聊发少年狂,直接抄起戒尺就朝着董白冲去,吓的董白立刻麻溜的翻起身躲在刘协身后。

“蔡中郎,今天要不算了?”

刘协挡在董白身前,为董白说情。

“渭阳君已经做的很好了,再让蔡大家教上一阵应当就没什么问题。渭阳君说是也不是?”

董白颤巍巍的伸出自己的脑袋对着蔡邕不断点头……

“你……”

蔡邕见刘协执意是要护着董白,也有些不悦。

“陛下未免太娇惯着渭阳君了!若是礼仪上有丝毫差错……”

“不会的。”

刘协将身后的董白拽到身前,好似拍西瓜一样拍了拍董白的脑壳。

嗯,有点意外,竟然是实心的!

“渭阳君很聪明的!已经跟着蔡大家学了不少东西!肯定没有问题的!”

“与其继续操办这些,倒不如尽快将朝廷政务处理完毕,到时候朕也能心无旁骛的专注婚事!”

“就比如年号……”

刘协此刻也想着快刀斩乱麻。

“不如便唤作建安,如何?”

“至于新律法,也就唤作建安律。”

“科举的试题,朕回去后亲自出一套出来,不劳烦诸位,如何?”

建安?

蔡邕没想到刘协竟然真的想好了将要改制的年号。

而且还是建安。

听起来倒是不错。

至少比刘协之前的几个年号强。

刘协自登基以来,总共有四个年号——

永汉,中平,初平,兴平。

没错,这些年号都是董卓这个文化人取的。

尤其是“初平”这个年号。

因为当时正值袁绍联合诸侯进军洛阳,董卓因为袁绍的表字是“本初”,就取了“初平”这个乱七八糟的年号……

和董卓乱起的这个年号相比,刘协所取的“建安”之名无论是在用意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比之前几个年号要强上太多。

“陛下既然早有腹稿,那直说便是,何必要现在才讲出来?”

蔡邕抱怨了几句,神情却也轻松了许多,显然确实是放松了不少。

蔡邕最近之所以变得有些狂躁,也与其压力过大有些关系。

现在既然刘协愿意将这些活接过去,那蔡邕自然也是乐享其成。

刘协见蔡邕终于不再逼自己和董白去派遣大婚仪式,立刻回头去与董白来了一个胜利的击掌。

“陛下,我以后会报答今日救命之恩的!”

听到董白这么说,刘协一脸无奈。

“渭阳君不要给朕添乱就是!本来好好的,你非要来提上一嘴婚事是做甚?”

董白憨憨的笑了起来,似乎是在抱歉。

不过董白是真的想要答谢刘协的救命之恩——

“是真的!昭姬姐姐之前看了《玄素经》!她说只要将里面的内容学会便算是报答陛下了!”

《玄素经》?什么玩意?

刘协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等会?玄素?黄帝流传下来的那本?”

刘协顿时期待了起来。

“《玄素经》好啊!《玄素经》得学!”

董白露出一个自己都懂的表情,让刘协放心,自己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几天,刘协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将自己包揽的事务全盘完成。

而蔡邕那边,也终于将具体事宜给定了下来。

正月初一,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于大朝会改年号曰“建安”,颁布大汉新律,可称作“建安律”。

正月十六,为天子行及冠之礼。

正月十八,为渭阳君行及笄之礼。

二月初五,行大婚,册封董白的皇后,伏氏、董氏为贵妃,蔡氏为美人。

三月,行科举,选拔官吏。

日子都已定下,朝廷都在为这些大庆准备,甚至都快忘记了,在关东依旧是一片乱世。

便是刘协,也都有些沉浸其中。

直到一封书信自荆州方向而来,刘协才猛然惊醒。

“袁绍,有动作了!”

在朝廷平定凉州、汉中这段日子里,袁绍也并没有闲着。

尤其是在丢掉太原后,袁绍也意识到了如今朝廷占据地利,又有李傕、郭汜这样的名将驻防,极难取的便宜。

于是袁绍就朝其他方向打起了主意。

占据幽州的公孙瓒是块硬骨头,不好打。

随即袁绍就瞄上了占据平原的刘备还有占据北海的孔融。

朝外发动战争永远是解决内部矛盾最便捷的方法。

如果能够打赢,那更是可以掩饰一切问题。

刘备、孔融的兵力加起来虽然也有一、两万的规模,可这在袁绍面前不过是蚍蜉撼树。

两人的联军被袁绍轻松击败,只能被迫逃亡。

如今前往幽州的道路被袁绍阻隔,兖州的曹操、徐州的陶谦又都支持河北朝廷。占据淮南的袁术与刘备显然也并非一路人,二人也无法前往,所以心一横,却是直接前往荆州投奔刘表,想要借道荆州前往朝廷所在的长安。

此刻刘协手中的信件,就是刘表上奏询问,应当如何安顿刘备、孔融等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