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科幻空间 > 历史直播:带老祖宗游华夏 > 四大农书③

弹幕上满屏都飘着“仁义”二字,王祯满脸通红,只站在原地不停地向周围庆贺的百姓抱拳行礼。

孟祺激动的一拍桌子,指着天幕,表情傲娇向自己至交好友炫耀着。

“瞧,天幕都说了,王祯受老夫的影响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农书》”

好友笑着摇头“德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本书是你编写的。”

“你不懂。”孟祺用手撑在桌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可敬、可叹。”

孟祺的视线又落在天幕上,好友顺着他的视线往上看。

木槿姝切换下个画面了,熟悉她的人就知道要开始讲下一位了。

“华国古代四大农书最后要盘点的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明朝!朱元璋立即抬头,视线都快黏到天幕上了。

“明太祖朱元璋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白玉三镶如意一柄,翡翠琉璃珠宝各一箱,大理石围屏一对。”

“朱标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黄金白银各一箱,雪山人参两支。”

“明成祖朱棣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缠丝翡翠扇子一把,珍藏于宫中的书籍各十箱,黄金白银各两箱,提花绢各十缎。”

朱棣打赏完后,眼角含笑“想来,爹和大哥肯定会很欣慰吧,我这队形跟的可是一点都没出错。”

另一时空的明仁宗朱高炽也跟随步伐“想来,爹肯定会开心的吧,哈哈。”

有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带头打赏,明朝各个皇帝都紧随其后,打赏的礼物也越来越奢华。

木槿姝赶紧制止,这是干嘛呀“各位老祖宗们先停一下,停一下好嘛,让我先讲完再说。”

越来越奢华的打赏,终于在木槿姝的制止下停止了。

徐光启:人在家中坐,礼物天上来。

入目可及的都是明太祖、明成祖等人的御赐之物。

满屋金碧辉煌,传说中描绘的宝库也不过如此吧,徐光启心中激动万分。

徐光启:“多谢太祖打赏,多谢成祖打赏!”

好嘛,木槿姝撇嘴,徐光启把整个打赏的皇帝都谢过一遍。

明太祖朱元璋:“不必如此多礼,你是明朝的骄傲啊。”

徐光启:“太祖谬赞,子先会更加努力。”

朱元璋跟徐光启寒暄几句过后,脸色铁青的对着朱标叮嘱。

“标儿,你去把老四那个逆子给朕逮过来。”

年幼的朱棣,听完成大后的自己打赏的礼物,呢喃道“看来自己以后挺富贵啊。”

远在另一个世界的朱棣狠狠地打了喷嚏,不自在的动了一下肩颈,怎么感觉后脊发凉。

大太监惊呼一声,赶紧上前查看朱棣情况“陛下您怎么了,快叫太医过来。”

带刀侍卫听到次动静,快速围上来。

几个太监得令后,立即冲出殿门。

“行了,朕没什么事,都给朕散开吧。”朱棣揉了揉鼻子。

太监们快速退回来,侍卫们都散开,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朱棣疑惑的看着自己的掌心,自己的手怎么这么痒啊“来福,去把太子给朕叫来。”

“嗻”大太监来福得到指令后,边行礼边退出去。

“看来太子殿下,又惨喽。”

徐光启的历史画像,铺满整个天幕。

“话不多说,我们继续介绍。

一提到徐光启各位老祖宗们有印象不?没错,他就是在天文历法也有所成就,上次的盘点也有他的名字。”

“哦~”听到木槿姝的解释,众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徐光启被称为华国17世纪引进西学第一人,是介绍和吸纳西方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他本人在仕途上也毫不逊色,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根据史料记载,徐光启一生的成就不止有天文历法,还有数学、军事、农学方面。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有关于徐光启农学方面的成就。

其实,徐光启编写的农学著作甚多,其中包括《农政全书》、《甘薯疏》、《农书草稿》等。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修订历书,无暇顾及。

徐光启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刻板付印。

《农政全书》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政技术两部分,其中不仅对水旱虫灾做了统计,救灾的措施利弊做了分析,还附有可以充饥的草木野菜有141种。

不知道徐光启您是否愿意公布出来,我还是前面那句话。”

木槿姝话音未落,徐光启立即出声。

徐光启:“木姑娘,我非常乐意分享出来,大家若是不幸遭此困境,这又何尝不是一条新的出路呢。”

“那我替天下百姓,多谢您了,这是我为您准备的礼物,请收好。”木槿姝学着明朝的礼仪给徐光启行礼,以表尊敬。

各朝代打赏的声音在天幕上接踵而至,尤其是朱元璋跟卯足了劲似的,连小四朱棣的私房钱都没放过。

朱标默默地扯着早已经泪流满面的朱棣离开,眼不见心不烦吧。

“哎”徐光启刚要摆摆手拒绝,发现天幕中木槿姝手上的礼盒已经到了他自己的手上。

还有只在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徐光启有些受宠若惊。

正要发弹幕感谢,却又不知为何不能,徐光启只得高声致谢。

某朝代闹市中,众人都保持着同一个动作,有纸的记在纸上,没纸的三两成群,用自己的方式记着。

“若是天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喽。”

寂静中传来一声叹息,是啊,若是天天有这样的好事,那经历饥荒的亲人们肯定不会因为没有吃的被活活饿死。

木槿姝扒拉着后面的页面,也没剩多少了,史料对徐光启的记载不多,她拼拼凑凑而来的也就这么多内容。

《农政全书》中详细的记载内容,木槿姝依旧是放在天幕一侧,以供老祖宗们誉抄。

不然她已经讲完整本书,都不知道讲到什么时候。

“盘点了华国古代四大农书,我不得不吐槽一句,老祖宗们你们不觉得对于历史悠久的我们来说,农书的著作是不是有点是拿不出手了?

您们想想,作为农业大国,农书的著作相对于其他的是不是如同蚍蜉撼大树般。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农业也是一样的。

我知道对于你们来说,学习农业的都算是不务正业,要不然遗留下来的这么多的农业著作,大部分作者不详。

可是我想说,如果想让生产产量提高,就需要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况且,收农业的税,不如去征收商业税,其中利润之大,可以对于一下我们华国。”

木槿姝这一通肺腑之言,让不少老祖宗们不由得反思,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往常他们都是放任百姓们在田地中自己摸索,产量确实不高。

征收商业赋税?减免农业赋税?

看来此事要提上议程了,有的老祖宗被木槿姝提醒才注意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的地方。

而有的老祖宗们早已经瞄准征收商业赋税,已经很久了,比如嬴政、武则天等。

“说完四大农书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但是有一本著作肯定得提。

它的颁布推行,与如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还比我们现行的农历颁布早了三百年。

以上我的介绍,各位老祖宗们应该对这本书在心中有了估量。

不过啊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历法,它被称为华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有‘敬授民时’之意。

历法和农业历来不分家,有指导农业的作用。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没错,这本书就是我们若思编订的。郭守敬这个人想必你们也熟悉,对于他的经历我便不再一一赘述了。”

郭守敬没曾想,还能在天幕中再次听到自己的名字,昔日好友的打趣让他如何不开心。

郭守敬:“那我倒是要听听,姝姝是如何讲述这《授时历》。”

“呵呵”木槿姝面无表情的笑了一声。

“《授时历》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与史书称其为《授时历经》。

元世祖命许衡为主,郭守敬、王恂为副共同修订。

经过郭守敬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提供了很多精确的数据。

并且在此期间,还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考察的资料和历法。

老祖宗们的智慧真的很难以想象,修订《授时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后人也是享受到了,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

今天的盘点就讲到这里了,提到修订历法的老祖宗们我都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各位老祖宗们海涵。”

木槿姝嘴角挂着笑意,天幕的结尾便是哪些参与修订历法的名单还有精确的各种天文数据。

礼物木槿姝让系统,都一一送过去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