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兰陵奇梦 > 第六十章 重情义继盛藐生死 兼文武举子练神拳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深冬,年味儿越来越浓,奶奶赵魏氏已经带着孙女赵秀梅在剪窗花,而写对联、斗方的事情则理所当然地落到杨继盛头上。

继盛此时年纪二十六岁,刚进入北京国子监不久,正在崇志堂修业。他中等偏上个头,黄白面皮,脸型端正,胖瘦适中,颧骨略高;眉舒目朗,单眼皮,眼角鱼尾纹略长,带出些许和悦笑意;双眸凝重、沉静,透露出临事不惊之秉性;鼻梁挺直,唇线分明,厚薄适中;五绺墨黑须髯修饰得整整齐齐。穿一件灰蓝色棉布夹直身,里面是棉袄、棉裤,脚上一双黑棉布翘尖棉履。

这是两间南房中的一间,被用作继盛书房,另一间是他与妻子杨张氏和襁褓中长子的寝室。书房陈设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用门板和木凳搭成的单人床是继盛修业太晚时,为不打扰妻儿而设的临时就寝处。此外,就是一对从老家带来的榆木书箱。它们体量适中,顶端安有把手,可提可担。

继盛提笔在手,正对着裁减好的红纸条幅凝神思忖,房东赵存礼笑呵呵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一只碗。

“杨先生,把笔先放下。刚煮好滴(的)八宝粥,快趁着热乎喝上它一碗!”他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说道。

继盛微笑着问道:“怎么,祭祀灶王爷也熬八宝粥吗?”

存礼道:“煮八宝粥有哪点对不起灶王爷哩?张个(这个)里面可全都是好吃滴,莲子、花生、红枣、核桃仁儿,还有桂圆哩!再说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灶王爷也要喝口热粥暖暖身体哩!”说得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再说了,黑芝麻糖糕和糯米莲子八宝饭厄(我)也都弄好了哩。”存礼又补充了一句。

好人总会有好运,每当想起能碰到存礼三兄弟这么好的房东,继盛都会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来自京师保定府容城县八于乡北河照村,从降生起,贫寒就始终伴随左右。正德十一年(1516年),继盛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七岁母亲去世,父亲续了弦。继母对他不好,役使他做杂役、打柴、放牛,动辄辱骂、责打。继盛吃苦耐劳、隐忍孝顺,唯一希求就是想读书。继母对此横加嘲骂,父亲也以家境困难为由劝他面对现实。但在强烈愿望驱使下,他多次在放牧途中来到学堂门外,远远地凝神谛听设馆的张先生讲授和学童们的琅琅读书声。一次被张先生偶然发现,走出来询问情况,并随机考问了他几道题目。想不到,继盛竟对答如流,丝毫不错。张先生大为惊喜,知道此子乃“文曲星下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读书坯子,便亲自到家中替继盛求情。

父亲也曾读过几年书,因而说道:“既然如此,我出个上联你对对看——今日先生光临,本当置酒款待,无奈家贫,为父有其心而无其力。故我出的上联是:無酒是窮主,”

继盛略作思索,朗声答道:“有兒為名臣。”

张先生闻言大惊失色,禁不住双手握住杨父的衣袖说道:“唉呀杨大叔,此子语出惊人,气冲霄汉,实乃国家栋梁之材,若不让他读书修业,实在是叫人扼腕叹息呀!”

杨父苦着脸说:“张先生,我也是读过几天书的人,又何尝没有望子成龙之心呢?!可这家里的状况先生也亲眼得见了,实在是有心而无力呀!”

张先生想了想道:“……我看这样吧:我倒是不介意让令郎免费上学,但只恐其他家长从中生事,反为不美。我这个主意可以堵上众人的嘴,只是要让令郎受些委屈。”

继盛不等父亲答话便抢着说道:“先生放心,只要能读书,什么样的委屈我都不在乎!”

张先生点点头道:“那好,从明天起,你就站在学堂窗外听课,窗台就是课桌,书本、纸、笔、墨、砚等一应学习用具都由我来准备。这样既可让令郎读书,旁人提出异议时,我也有话反驳他们,你们看如何?”

杨父赶忙作揖说道:“唉呀,如此甚好,只是实在太为难先生啦!”

继盛则倒身行叩头大礼,口中说道:“多谢先生栽培,继盛一定会潜心求学,决不辜负先生的一片苦心!”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继母见私塾先生如此器重继盛,暗忖将来说不定真能指望上这孩子,态度和口风就有所改变,不再阻拦继盛读书,不过仍要求不能耽误活计。

自此,继盛每天比往日起得更早,天色微明时就离家去放牧、打柴草。等那些就读的孩子们陆续到达学堂时,他已经干完承担的活计,把牛系在学堂门前,捆好的柴草码放在旁边,自己站在窗外,静静地做好了听课准备。忍受着鄙夷的目光与尖刻的嘲笑,继盛像个饥渴的婴儿,把张先生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吮吸到脑海里;无论先生向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继盛都认真地在心中默默回答一遍。暑去寒来,继盛虽然是个始终被“罚站”的学生,但他的成绩却总是排名第一。

有一天,张先生有事外出,学生们玩儿开了捉迷藏,继盛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先生回来一见生了气,对大家说道:“我出个上联,能对上者免于责打。上联是‘藏形匿影’,”

其他孩子还在思索,继盛已经举手答道:“显姓扬名。”

这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凛然霸气,张先生太赞许他了,不久便亲赴杨家提亲,把女儿许配给继盛为妻。

站了六年后,随着家境有所好转,杨继盛终于成为私塾正式学生。他学习更加努力,不负众望,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暮春,二十三歳的继盛带着哥哥两个儿子在容城縣城中佛永禅寺僧房寄宿读书。这年夏天流行瘟疫,主持方丈病倒,与继盛叔侄同舍的寄宿生们立刻四散逃离而去。兄长闻讯派人催促继盛三人赶紧歸家,继盛想:“如果我走了,方丈无人照料,性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他让侄儿们跟随来人回家,自己留下照顾方丈。兄长很快又遣人催促他立刻离寺,并警告说:“如若染病,就不许回家了!”继盛对来人说:“平日与方丈相处融洽,他对我们也十分照顾,如今他有病了就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听天由命,内心怎么能过得去呢?!如果我也被感染了,就是与方丈同死於此也是心甘情愿的!”

於是,继盛连日衣不解带,亲自為方丈遍求醫藥、喂汤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夜晚則和衣同室就寢。一直过了二十多天,方丈的病终于全愈。

然而这時兄长却又染病在身,继盛闻讯立刻回家,毫无懈怠地贴身伺候一个多月。等兄长病愈,继盛妻子又倒下了,也是在他精心伺候下转危为安。继盛不避生死,连续照料三名瘟疫患者,充分体现了他情义为先、临危泰然的性格秉赋。

本来,根据家庭状况,继盛不打算继续耗费资财求学,而是凭借举人出身谋个差事,以便补贴家用。但岳父张先生不同意,认为女婿是不世之才,必须投身春闱,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张先生有个内弟姓孙,是开砖瓦场的,家境比较殷实。他儿子叫孫聨泉,与继盛是学友。张先生说动内弟,资助继盛与联泉一道入北京国子监深造。于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继盛来到北京。

国子监地处皇城北面的北城崇教坊,为在附近寻找租房,继盛认识了赵存礼。当时,继盛看中存礼那一进院落中两间租金相对便宜的南房,而在交谈中,当存礼知道了继盛的举人身份和在国子监就学情况时立刻肃然起敬,主动提出:房租免收,只要继盛能抽空给赵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开蒙,教他们识文断字,将来能记个帐、读写个家信就行。房租是在京就学中最大一笔开支,如能免除当然是给继盛减轻了很大压力。于是他对存礼说,国子监每月初一、十五放假,再把平日早晚时间利用起来,他会让孩子们得到比较扎实的私塾教育。实在人遇上诚心汉,两人一拍即合,继盛夫妇带着襁褓中的长子住进赵家南屋。

赵家是存仁、存义、存礼三兄弟,祖籍平阳府临汾,祖、父几辈以酿酒、腌制酱菜为业。山西人在发家致富上头脑活络,见京师人烟辐辏、富裕繁华之地买卖好做,父亲便打发三兄弟进京创业。

嘉靖九年(1530年),赵氏兄弟在正阳门外粮食夹道路西开了家售卖烧酒、酱菜的前店后场式店铺,老大、老二夫妇领着人在店铺里酿酒、腌咸菜并售卖,让老三租地种菜,为腌制酱菜提供最新鲜的原料。

离国子监北面不远的崇教坊极乐寺胡同里有极乐寺、天仙庵两座寺庙,存礼租种的是极乐寺的一亩菜地,因而也同时租住了菜地旁一套一进小四合院。正房一明两暗,由奶奶带着二儿子的女儿秀梅住;存礼夫妇住西厢房,儿子赵世宥和大哥的儿子赵世宸住东厢房。这回继盛三口子住进南房,小小的院落里已经是住得满满当当。

赵家上下勤快、和善,继盛一家感觉非常舒心。继盛除了去国子监修业,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给三个孩子授课。戌时四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之后,还要自修功课一个时辰方才就寝。虽然十分辛苦,但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妻子杨张氏体质很好、贤淑勤勉,每日除抚育幼子、照料丈夫饮食起居,还能下菜地干活。存礼起初劝阻,后来见她的确忙得过来,又手脚麻利,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干脆就给她开了一份工钱。三个孩子与继盛夫妇关系很好,以“叔叔、婶子”相称。世宸、秀梅对学习很感兴趣,世宥天性顽皮好动,在学业上就要差一些,但跟着父亲存礼练武则是兴致浓厚、一丝不苟。

存礼爱好武术,先后学习了南方金陵一带的长拳、红拳,北方京师、天津、沧洲一带的十八手、六合拳,并悉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新拳法。继盛认为孔子所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注)的话很有道理,便也认认真真拜存礼为师,学习拳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引自《孔子家语.相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