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雷霆一击 > 第1106章 拔脓

经历的事多了,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世间的一些事或趋势,不是人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哪怕手里掌着权也是这样。

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取舍的,毕竟牵扯到的人多了,那背后掺杂的利就会多,由此随之而来的算计,掣肘就必然少不了。

东南诸省的奴变镇压,卢象升在经历了一些事,尤其是知晓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就让他明白一点。

他要在东南做的事,仅靠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尽管他也会像魏忠贤一样,会根据一些变数而逮捕很多人,处决很多人,但他跟魏忠贤是不一样的,他是文官,而魏忠贤是太监,在一些事情上,魏忠贤不必考虑影响或风波,毕竟其能将这些推到别人身上,继而去压力别人,但是他卢象升却不行!

“今日这场酒席,说来是卢某有些喧宾夺主了。”

总督衙门。

正堂内。

卢象升面露笑意,端起酒盅起身,在道道注视下,对邵捷春敬酒道:“邵督堂能不在意这些,让卢某在总督衙门备下薄酒,以宴请诸位同僚在此,卢某感激不尽。”

“建斗要这样说,就太过客气了。”

邵捷春端起酒盅起身,看向卢象升说道:“建斗此来东南,乃尊奉陛下旨意镇压奴变,本督忝为浙江总督,治下出现一些风波,建斗能领军赶来,说起来,应是本督感激不尽才是啊。”

邵捷春在讲这些时,倪元璐、黄道周等一众地方主官,无不是端起酒盅起身,听着邵捷春讲的话。

官场上的一些规矩,不管风气怎样变,那都是改变不了的,也是不能改变的。

酒局上的一言一行,里面的规矩与门道太多了,这喝的真是酒吗?这喝的明明是人情世故!

其实真要说起来,倪元璐、黄道周这些浙江地方主官,先前是对此不太在意的,毕竟他们在来浙江赴任前,是在一些要紧的地方任职,如两书房,如少府……在这些地方,皆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极讲究效率。

当初特设这些有司衙署,朱由校就是为了避免低效、臃肿的体系,影响到他的整体部署与谋划,所以才会挑选一批新人或郁郁不得志进来,为的就是能提高效率,把要做的事做扎实才行。

朱由校的这一手段极其高明,这使得其支配的宝贵资源,还有时间,都能精准的投入到对应领域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一批批被简拔的群体,被所谓的主流抨击为传奉官,以此想动摇他们的根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啊,以少府为首的有司,运转效率已不比初创时那样了,对于这些,朱由校虽说知道,但是却也没说什么。

一个是这些有司的规模日渐庞大,所分辖的职权及事宜众多,一个是上述有司所辖的官吏役规模不断增多。

朱由校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些事不能太过标新立异。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将旧有的全给取缔了,先把过去那套臃肿的解决掉,叫他所缔造的种种顶上来,待到平稳的运转些年限,有针对的整饬才能顺势开启。

这也是为何会有战时机制的原因。

这也是为何卢象升会南下的原因。

“两位,两位。”

见气氛有些微妙,唯一坐着的戚金,此刻却笑着说道:“两位想要敬酒可以,但是都别站着啊,你们这样,本侯还要一些,可叫他们怎么办?难不成都跟着站不成?”

卢象升、邵捷春听到此言,先是看了眼对方,随即又看向左右,紧接着卢象升就开始说话了。

“平虏侯说的没错,是卢某考虑不周,来,诸位都坐……”

坐着的戚金,笑着看向眼前一幕。

说起来,戚金的爵位,从过去的伯,晋升为今下的侯,其在大明的地位与权势,那还是极高的存在。

对于朱由校而言,他若想持续推动军改,就必须要扶持起一批新兴群体,以叫他们在军中站稳脚跟,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边,如此方能在军改推动下,即便遇到再多的问题,也不至于停滞不前。

过去这些年,朱由校又是裁撤卫所,又是整饬军队,又是干别的,文官这边就不多说了,就说武将这一块儿,受到牵扯与影响的可不少,但即便是到现在,却没有出现领兵造反的事发生。

有一项很重的原因,就在于一批批凭借军功,得以晋升,敕封爵位的群体起来了,增多了,继而震慑到一些旧有群体,这才使得没有人敢轻易干这些事。

别看朱由校敕封爵位的武将不少,这其中就有很多是直传他这一代的,但每一位凭功敕爵的,是没有一点水分的,全都是实打实在战场上切实立有军功,才得以敕封爵位的。

像戚金、秦邦屏他们,那是在对虏之战中,一次次力挫建虏攻势,打的建虏到最后,都放弃赫图阿拉等地,跑到更北的苦寒之地,这战绩随便拎出来一点,都叫人口服心服。

像秦良玉、白再香这些敕赏爵位的,特别是她二人,虽说是女儿身,但是在西南土司之乱下,人的表现极其出色,切实帮到中枢维系统治,力保西南整体的安稳,故而才得以凭功敕爵的。

此外还有东南倭乱,南洋介入之战等等,每次有关键战事出现后,在战事最终以大明取得终胜落下帷幕,都会有一批武将得以敕爵,这既体现出中枢的赏罚分明,同时也体现出中枢的威仪。

有这样一批批敕爵武将分出各地,这产生的震慑与影响,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极大的,毕竟这些人都是能打的。

“建斗,本侯若没有记错的话,你与汝玉(倪元璐表字)他们,有不少还是同年吧?”在卢象升、邵捷春先后寒暄后,气氛有所改变时,戚金拿起酒盅,笑着看向卢象升道。

“是。”

卢象升看向倪元璐他们,随即对戚金点点头道。

“这机会可难得啊。”

戚金听后,笑着举起酒盅道:“平日里各自都这般忙,还天南地北的待着,即便是想联络感情,那都是极难的事,如今你们却齐聚在浙江,这可要好好喝几杯,增进下彼此间的感情才是啊。”

官场复杂就复杂在这里。

只要是跻身仕途的,对于一些现状就很难免俗,在大明官场上,好的能碰到,坏的能碰到,但真要说碰到最多的,就是不好不坏的。

在官场上经历的多了,就无法避免一种现象出现,即抱团取暖的情况,而这抱团取暖的方式,还分很多种情况,除了门生故吏外,还有同乡,同窗,同年,姻亲等各种形式,一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会极其注重这些关系的维系。

即便是在一些人身上,并没有得到想要的,但是对外怎样讲,那就全凭自己那张嘴的,这其中要是有人选择相信了,方便之门就此打开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也是为什么吏治会出状况的根源。

其实戚金讲这些啊,就是想拉近他们间的关系,毕竟在得知卢象升所谋种种后,戚金就知道一点,这要是没有一些人的支持,卢象升在浙江会承受太大压力,这就不是靠他一人能够解决的。

也是因为卢象升,戚金才会参加这次酒宴,不然啊,戚金是绝不会赴宴的,毕竟他比谁都要清楚,天子对待文武的区分,看的还是很重的。

文武分治,这绝非是趋势那样简单,这是一种导向,不然为何在有兵部,有五军都督府下,为何还要有军务院呢?

有些事啊,尽在不言中。

“建斗,浙江的动荡,你打算何时解决?”在几杯酒下肚后,倪元璐看了眼左右,遂对卢象升说道。

“我也知道,东南的整体态势不一样,南京及南直隶近来也发生很多,但建斗也应该清楚,浙江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虽说在过去,东南诸省有不少人口,经浙江流向了松江,甚至还有一批乘船渡海去往东番,去往新安,但是浙江沿海安置的人口也不少。”

“为何会这样,建斗也是知晓的,这是紧密围绕着开海展开的决策,我等当初随督堂一起赴浙,为的就是叫浙江安稳,叫浙江能发展起来。”

倪元璐的话,让不少人看向了卢象升。

经过先前的一些对话,倪元璐他们也知卢象升的不易,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讲明的,毕竟他们肩上的单子同样不轻啊。

如果说就因为一场平定奴变,继而叫浙江彻底乱了秩序,那么他们先前所做的种种就会成为无用功。

这是倪元璐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浙江的动荡,要分形式才行。”

在道道注视下,卢象升表情正色道:“卢某知道,讲这样的话,可能会叫在座的诸位,觉得卢某在讲空话。”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对待那些真聚集起来反叛的,卢某的态度一向坚决,必须给予打击与镇压,而在处置他们之前,卢某亦会抽调人手,查他们为何要反叛,继而把导致反叛的那些群体,按律进行处置才行。”

卢象升的话,叫倪元璐他们露出各异神色。

“而对待那些受人挑唆与蒙蔽,这才在浙江各地进行反叛的,卢某恐不能及时进行镇压。”卢象升继续道。

“甚至卢某还会做一些事,这期间还需总督府及各地府衙协助,继而将藏在幕后的那帮群体一一揪出来才行。”

“据卢某查到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人明面上对衙门很是听从,甚至平日里还没少干积德行善之事,但在背地里干的事却令人厌恶!!”

“东南之所以有这种局面,就是这类人太多了,如果说不把他们都揪出来的话,即便费尽心思把奴变给平息了,可实际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这样的话讲出,让不少人思绪万千。

其实在跟邵捷春谈过以后,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就开始细细思索各自治下,一些被他们怀疑的群体啊,在他们脑海里不断浮现。

过去之所以有怀疑,但是却没有做什么,是因为他们各自治下的发展,是容不得半点拖延的。

可现在风向变了,这就容不得他们不多想了。

一味地只求发展,而不顾及别的,就在所难免的会出现贪腐等腌臜事,如果说发展趋势保持迅猛的话,这还能暂时压制下来,可一旦发展势头减缓,也别说大幅降低了,那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卢某知道,这场毫无征兆下,在各省出现的奴变,对各地产生的影响不小。”在此等态势下,卢象升撩撩袍袖,表情严肃道。

“为了能压制住这种影响,别的不说了,就说诸位吧,在各自的治下啊,恐也是想了很多解决办法,甚至有不少都在推行之中。”

“但诸位想过没有,如果隐藏的脓,就这样叫它一直存在着,却不下狠心将它们拔除干净,那安稳真的是安稳吗?”

“陛下对镇压东南奴变的决心与意志,诸位不可能看不出来,毕竟到今下,漠南那边的仗还在打着呢,陛下做此决断时,朝中的反对声是不小的。”

“可即便是这样,陛下还是决意这样做,诸位有想过陛下为何这样决断吗?根本不还是想将脓给拔除感觉吗?”

卢象升的话讲出,让倪元璐、黄道周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无不露出复杂的神色。

其实有些事,是一点就破的。

过去之所以没有点破,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方向还没有变,所以就这样延续着,可一旦时机到了,风向变了,谁要是没有及时调整过来,那被淘汰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毕竟对于大明而言,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了,不尽快将东南扫清的话,那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对外开海,更会影响到对内谋改,这对朱由校而言,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谁跟不上节奏,那就趁早离开,这就是朱由校的态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