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雷霆一击 > 第1110章 责任

为何大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继而导致中枢及地方生乱,特别是党争的频次与规模,是呈愈演愈烈之势的,而在这一场场风波下,到最后都会聚焦到中枢,聚焦到天子身上。

朱由校在了解与熟悉一些真相,就清楚为何会这样了,这归根到底啊,就是一个钱字给闹的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别管这王朝怎样更迭,更别提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这天下会为之死多少人,可一旦新的王朝,取缔了旧有王朝统治,但凡是实现大一统的王朝,随着统治时间的推移,有些东西就避免不了。

这是阶级本身带来的。

而在王朝之下,存在着太多传承久远的家族,在避害趋利这方面,他们有着太多的经验与操作了。

人少有人少的玩法。

人多有人多的玩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知党争内耗的坏处,可当一些人取缔了另一帮人,更换其表,却不换内核的争斗就会出现。

“陛下,这是弹劾魏忠贤、卢象升等的奏疏汇总。”

数日后。

西苑,玉熙宫。

南书房大臣陈明遇微微低首,捧着一摞奏疏向御前禀道:“其中请求罢黜卢象升,召回魏忠贤的奏疏增多不少。”

“除此以外,经南书房筛整,借着东南生起的风潮,弹劾东南诸省督抚的奏疏,近来也开始多了起来。”

大殿内,站着的其他南书房大臣,听到陈明遇所讲之言,无不是流露出各异的神色。

由于卢象升、魏忠贤先后进抵东南,在其期间所做种种事宜,持续不断地对东南产生不小影响,特别是南京、应天府、南直隶、浙江等地的变故不断增多,这也导致中枢弹劾他们的人在增多。

本身对东南奴变一事,天子大张旗鼓的调遣诸军各部,命卢象升节制奔赴东南平叛,这虽说引起不小的风波与争议,但那个时候啊,很多人的注意皆在中枢变革上,特别是战时机制的推行,更是叫内阁成为风口浪尖的存在。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啊,有些事在悄然间发生改变。

“近来针对内阁的舆情怎样了?”

伏案忙碌的朱由校,继续批阅着奏疏,对陈明遇一行道。

“禀陛下。”

王家彦上前作揖,“由于东南持续生变的缘故,使得过去针对内阁而生的不利舆情,近来呈持续衰退的趋势。”

“特别是次辅,朝野间所生各种不利舆情减少最为明显。”

“受中枢奉行战时机制的影响,经户部议明确的各项税改,如今在中枢所辖有司加快推行,在北直隶、山东、辽东几省的……”

听到王家彦所讲种种,朱由校放下了御笔,嘴角露出一抹嗤笑,这就是东风压住了西风啊。

如果没有魏忠贤、卢象升他们在东南所做种种,恐今下的大明中枢啊,还是呈现一片乱糟糟的境遇。

之所以会有这种改变,是因为有些群体的利益,切实遭到了威胁与迫害!!

别的不提。

单单是卢象升派人接管操江、南运河这两件事,就使得在过去平稳发展下,所隐藏的众多腌臜事,被直接暴露出来了。

平定奴变?

那不过是表象罢了!!

朱由校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卢象升、魏忠贤等一行人,在各自的位置上,把各自的差事给办好了,或许他们之间会生分歧,会起矛盾,但有他这位大明天子在中枢坐镇,特别是派去东南的军队,是掌握在卢象升这等忠臣手中,朱由校就不惧怕东南出什么乱子。

即便是搞到最后啊,东南诸省治下频生叛乱或冲突,大不了叫卢象升领着大军,再把东南打下来就是了。

反正在此之前,东南诸省沿海筹建的产业,还有更替的各省督抚在,即便真出现这种状况了,只要将受波及的底层群体给集中起来,叫他们能凭借劳作换取养家报酬,这期间确保好多数地方的粮食供给,朱由校就不信东南真能隔江而治!!

依附在大明身上的毒瘤,没有流血,没有杀戮,怎么可能给它悉数铲除干净啊,这点朱由校在很早的时候就看清楚了,也看透彻了。

“给朕继续盯着!”

想到这里,朱由校伸手道:“越是动荡难安的局势,这心就越是要定下来,在如此多反对声潮下,朕倒是要好好瞧瞧,有些人如此激烈的反对,对于大明,对于天下,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

正是因为清楚某些群体的嘴脸,所以对于今下的形势啊,朱由校早就不相信任何人了,他就相信自己的判断。

而在中枢层面,朱由校就紧抓几件事。

确保漠南一带明军健儿所需,以确保大明能取得终胜。

力挺战时机制,支持内阁推动改革。

力压东南风潮,压着层出不穷的手段与算计。

在紧密围绕这几件事下,别的事情都不是要紧事,只要漠南、东南这两场仗,大明中枢能取得终胜,那么有些事就随之而变了。

当然,或许有人质疑,如此规模的战争与动荡下,大明中枢财政如何确保运转?

这就要看孙承宗、毕自严他们的了。

战时机制,就是应对战争与动荡而生的,紧密围绕这一大势下,如何确保中枢财政不崩盘,就是内阁必须要做好的事。

对此一些改革,势必要持续深入才行。

不深入,中枢财政根本就运转不下去。

这或许会迸发出更多矛盾与对立,但只要大明中枢明确的仗能打赢,继而通过宣传传递下去,有些东西啊就会出现变化。

从登基到现在,别看朱由校杀了很多人,但他依旧还是在强忍着滔天杀意,因为大明摆烂、比烂的太多了!!

但是牵扯范围广,波及领域多的杀伐,关键是持续的时间还会很久,这会给大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会动摇到大明的统治根基,所以朱由校在忍着这股杀意,甚至默许部分改革红利,叫一些群体给获取了。

可现在啊。

朱由校不忍了。

因为他知道他等待的契机到了。

如果这次契机,他没有把握住的话,那今后就没有如此好的契机了。

“东南这样乱下去,对社稷而言不是好事啊。”

“特别是东缉事厂,在南京、应天府等地,持续不断的逮捕人,关键是魏忠贤还这么贪,这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中枢有司的一些弹劾,不是没有道理的,可陛下明显是不相信这些的。”

“唉,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现在漠南的战局还在持续,东南如果不能消停下去,那对社稷的影响太大了。”

“现在……”

离开御前的南书房众大臣,不少人脸上带着忧色,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对于今下整体的形势,他们之中有一些是不理解的。

毕竟这不符合大明的核心利益啊。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即便战时机制推动下,大明针对于各项改革的推动,在扩大的地域取得了成效,备受瞩目的漠南会战大明取得了胜利,但就整体形势而言,大明也会损失不小的利益啊。

动荡对大明是不利的。

“拜见唐王!!”

本议论着的众人,突的被一道声音吸引,不少人循声看去,就见穿亲王袍服的朱聿键,表情严肃的负手而立。

“拜见唐王!!”

陈明遇、王家彦一行无不作揖行礼。

说起来,王大臣这项制度,在悄无声息间出现在中枢,出现在地方,与之相关的质疑与担忧就从没有断绝过。

特别是备受天子信赖与倚重的唐王朱聿键。

其在朝鲜的所作所为,那受到争议的地方可不少。

关键是朱聿键对于朝鲜驻军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就了不得了。

万一出现什么事,这对大明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可对于这些,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甚至对一些抨击朱聿键的,那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惩处。

因为没有人知道,朱聿键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全都是按自己的旨意在办的,只不过一些事不能挑明,所以朱聿键就主动承受了这些。

朱聿键看了眼陈明遇他们,没有说什么,撩袍朝玉熙宫方向赶去了。

一路无言。

当朱聿键走进大殿,看到伏案忙碌的朱由校,朱聿键的神情有些动容。

“臣…拜见陛下!”

朱聿键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

“长寿来了。”

朱由校露出笑意,看向朱聿键道。

“陛下~”

朱聿键语气有些哽咽。

在知晓了一些事情后,朱聿键才知天子的难处,也明白自己刚回来时,天子为何没有对自己讲那么多。

这绝非是天子不信任他,恰恰是天子心里有他,所以才不想叫一些腌臜事,影响了他归家的心情。

“坐吧。”

朱由校拍拍罗汉床,看向朱聿键道:“前几日在养心殿,你跟皇弟他们闹腾不停,中枢的情况,地方的状况,想必你也通过皇弟他们获悉了吧?”

“臣有罪。”

朱聿键忙道:“臣不该……”

“你的酒量,朕还是知道的。”

朱由校笑着摆手道:“真要是喝起来啊,就皇弟他们绑在一起,跟你玩车轮战,恐灌醉了你,他们一多半也都醉到不省人事了。”

朱聿键讪讪笑了起来。

“你啊。”

见朱聿键如此,朱由校忍不住笑骂道:“朕不给你说,是想叫你先好好休养一番,叫你能有个好心情,可你倒好,还是过去那急性子。”

“陛下,臣是自家人啊!!”

朱聿键听后,立时道:“如今我朱家江山出现这么多状况,臣知道,有些话臣是不该讲的,但臣是怎样的性格,陛下也是知道的。”

“您叫臣在京城待着,看着您信赖的那帮外人,去大明各地做各种事,而臣却眼睁睁的看着,臣心里急啊!!”

“还有,信王他们也都在忙着各种事,臣是一路着急忙慌的赶回家的,但是臣还没有废物到那种地步啊。”

这就是朱由校最喜欢朱聿键的一点。

有事是真上。

不是虚情假意的那种。

或许在一些事上,朱聿键做的事,可能是有些僭越的,但是知晓其心是怎样的,那就不会有任何担忧。

在大明宗藩之中,或许有不少对自己有意见,有不满的,但是朱由校却知道一点,被他养大的这帮宗藩,别管是年纪怎样,那都是不可能背叛自己的。

因为自己赋予了他们新生。

特别是朱聿键,如果不是自己进行干预的话,那他的悲惨经历会持续很久,而这也会影响朱聿键的一生。

“你若是废物的话,那朕不知这江山社稷怎么办了。”想到这些,朱由校轻叹一声,看向朱聿键说道。

听到这话的朱聿键心底生出暖流。

对他而言,这样的话,比给他任何赏赐都要厚重!!

因为自己没有叫天子失望,而天子对自己期许极高!!

这就够了。

“陛下,臣斗胆请谏,赴东南以为社稷分忧!!”想到这里,朱聿键撩袍跪下,抬手朝朱由校作揖拜道。

“如今这种态势下,在漠南会战没有定数前,东南断然不能生乱,不管怎样中枢在东南的财税务必确保好才行,哪怕是靠杀,也要把一批批财税解递到京城来,不然中枢的处境太艰难了!!”

朱聿键当然知道,自己若是前去东南,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朱聿键丝毫不在意这些,跟个人相比,朱家江山的安稳,这才是最重要的。

即便是叫他死在东南,但若能确保东南局势安稳,朱聿键都敢这样做。

“去东番吧。”

而在朱聿键话音刚落,朱由校撩袍起身,朝朱聿键走来,“如今东南的局势虽乱,但大势仍在中枢这边,有些时候啊,想解决东南的积弊与困顿,外人要比自家人说起成效更好。”

“不过为防范未然,确保东南以外不会出现变故,继而影响到东南,自家人还是要去一些地方,朕的心才能安稳,这也是朕召你回家的原因所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