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洒在那雕梁画栋的东宫议事厅内,光影斑驳间,气氛却凝重得如暴风雨前夕。
朱棡浓眉一挑,嘴角勾起一抹不羁的笑。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犀利,扫过周围看热闹的百姓。
只见朱棡声若洪钟的朗声说道:“哼,这些走私贼如此张狂,就得下猛药才行!
咱们要鼓励百姓举报,一经查实,重赏不吝!
看他们还敢不敢肆意妄为!
至于国内产业冲击,这有何惧?
只要父皇提前谋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咱大明工匠哪个不是身怀绝技,还怕提升不了竞争力?
朝廷再出台扶持政策,安置好受影响的工人,定能安稳度过这关。”
朱棡那语气带着与生俱来的豪迈与自信,尽显皇室宗亲的果敢与霸气。
大臣们听闻他这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瞬间就炸开了锅。
洪彝这个出身江南士族,一贯守旧且全力维护士族利益的新任吏部尚书,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
只见他怒目圆睁,上前一步戟指朱棡,声色俱厉地呵斥道:“殿下,休要把话说得如此轻巧!
海禁一开,沿海士族的根基动摇不说。
倭寇与海盗必定更加猖獗,届时沿海百姓将陷于水深火热。
这等罪责,殿下担待得起吗?”
此时洪彝身后那帮与他利益相关的大臣,也跟着随声附和。
“是啊,殿下此举太过草率!”
“沿海安危,岂容儿戏!”
场面一片嘈杂,就像身陷集市一般热闹。
朱棡见状冷笑一声,毫不畏惧地迎上洪彝的目光。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戏谑,针锋相对地说道:“洪尚书,您既把匪患挂在嘴边,想必早有良策?
不妨说来让众人听听,若真能解决孤王必定洗耳恭听,全力支持。
至于产业转型,这是大势所趋,怎能因些许困难便畏缩不前?
莫不是洪尚书背后的家族,担心因此断了财路?”
朱棡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直击洪彝要害。
洪彝被他怼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不由得恼羞成怒地吼道:“殿下休要无端揣测,血口喷人!
我等一心为公,倒是殿下如此急切推行海禁,不知居心何在?”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一名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只见他“扑通”一声跪地,急切奏道:“殿下,大事不妙!
刚收到急报,一伙倭寇趁着朝廷商议海禁的这个时间段,突袭了沿海地区的一个渔村。
他们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啊!”
众人听闻此噩耗,皆是心头一震。
洪彝见状冷笑一声,随即他阴阳怪气地说道:“殿下,您瞧瞧!
这海禁尚未实施,倭寇便已如此放肆。
若真开了海禁,那沿海地区岂不是要沦为人间地狱?”
朱棡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焦虑,但转瞬即逝。
旋即他镇定自若地环视众人,大声说道:“各位大人,倭寇来犯,正说明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
海禁多年,沿海防御形同虚设,才让倭寇有机可乘。
唯有放开海禁,加强海防建设。
发展海上贸易,壮大国力,方能从根本上抵御外敌。”
然而部分大臣依旧不依不饶,其中一名吏部官员尖着嗓子喊道:“殿下这分明是强词夺理,拿百姓的性命当儿戏!”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一直沉默的朱标缓缓站了出来。
他神色凝重,目光沉稳而威严。
只见朱标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各位大人,暂且稍安勿躁。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海禁一事关乎国运,绝非儿戏。
三弟所言,亦有其道理。
我们不能因一时之困难,而放弃长远之发展。
但同时行事也需谨慎,制定周全之计划,方能万无一失。”
身为太子的朱标,此时言语间透着沉稳大气,尽显储君风范。
朱棡神情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大哥所言极是,我们可先在部分沿海地区试行海禁开放。
步步为营,摸索经验。
同时加强海防力量,确保百姓平安。”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朱棡身旁的谢钰儿柳眉倒竖,挺身而出。
她脆声道:“各位大人,我虽为女流,却也知家国大义。
如今大明有难,正是齐心协力之时,而非在此争执不休。
我谢家世代忠良,若试行海禁开放,我父兄定会率领谢家军,全力协助朝廷加强海防。”
谢钰儿的话语间,透着武将世家的豪爽与果敢。
众人听了她的话,皆是一愣。
洪彝虽然脸色铁青,却又不好发作。
李贤在一旁一直默默观察着局势,此时他上前一步,神情恭敬地说道:“殿下,各位大人。
方才听闻倭寇突袭渔村,卑职倒有一计。
我们可佯装不知,暗中部署兵力。
引倭寇深入,来个瓮中捉鳖。
如此既能打击倭寇嚣张气焰,又能向天下昭示:放开海禁后,朝廷有能力保障沿海安全。”
作为幕僚的李贤,言辞谦逊且条理清晰。
朱棡闻言也是顿时眼睛一亮,他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就依李贤所言!
同时我们要加快海禁开放的筹备工作,尽快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波折,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朱棡和朱标心里都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常清韵见朱棡虽暂时稳住了局面,但神色疲惫,眼中满是心疼。
她莲步轻移走到朱棡身边,轻柔地递上一杯茶,温声开口说道:“三弟,累坏了吧?
快喝口茶,润润嗓子。
今儿你应对得真棒,嫂子着实为你骄傲。
只是往后的路还长,切不可因一时之胜而掉以轻心呐。”
常清韵语气温婉,言语间尽显长辈关怀。
朱棡接过茶,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嫂子,有你在,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不过话说回来这海禁开放,往后贸易往来频繁,对咱们大明的财政也会带来不少变化。”
常清韵微微点头说道:“是啊,三弟。
这贸易往来一多,税收、资金流转等方面都得有新的举措。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之前你提到的‘助国券’,这是一种朝廷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类似债券的东西。
百姓和商户可以购买,到期后能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