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唐诗祖陈子昂 > (长篇小说)袁竹著第十五章

唐高宗永隆二年至开耀元年(公元681年),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如同并蒂之花,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绚烂绽放。年轻的陈子昂,正值二十三岁的黄金年华,他心中燃烧着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与对仕途的深切向往,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咸京长安的国子监,这座帝国最高学府的殿堂。

国子监,作为当时教育的巅峰之地,不仅藏书丰富,更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英才俊彦。在这里,陈子昂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每日与经史子集为伴,与同窗好友切磋琢磨,共同探讨学问的奥秘。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古代先贤的智慧,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深化对世界的理解。

除了学术上的追求,陈子昂也积极参与了长安城内的文化活动。他深知,在这个文化与艺术并蓄的时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他频繁出席各种宴会、诗会,与当时的文坛巨匠、政坛要员相互唱和,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才情与交游能力。

在国子监的求学岁月里,陈子昂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摘兰籍芳月,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

金弦挥赵瑟,玉指弄秦筝。

岩榭风光媚,郊园春树平。

烟花飞御道,罗绮照昆明。

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

陈子昂创作的《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是一首描绘宴会盛况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长史山池举行的三日曲水宴的豪华与美好。诗人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摘兰籍芳月,祓宴坐回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清新的氛围。人们采摘兰花,以芬芳的月光为背景,铺设席位;祓宴(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宴会)则设在曲折迂回的池塘边。这里,“摘兰”与“芳月”相映成趣,既表现了宴会的精致与高雅,又寓意着美好时光的开始。

“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此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环境的自然美景。清澈的池水波光粼粼,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显得格外生动;而池塘周围,白芷等植物茂盛生长,增添了一抹野趣与生机。这里,“泛滟清流”与“葳蕤白芷”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00001.“金弦挥赵瑟,玉指弄秦筝。”此联转而描写宴会上的音乐演奏。金弦所指的可能是制以金属材料的弓弦,而赵瑟和秦筝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诗人通过“金弦”与“玉指”的对比,强调了音乐演奏的高雅与精美;同时,“挥”与“弄”两个动词的运用,也生动地表现了演奏者技艺的娴熟与音乐的动人。

“岩榭风光媚,郊园春树平。烟花飞御道,罗绮照昆明。”尾联继续描绘宴会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岩石间的亭榭风光迷人,郊野的春日树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烟花”可能指的是轻柔飘逸的云雾或是宴会上的烟火,与“罗绮”(精美的织物)共同映照出昆明(此处可能指宴会所在地或其附近的一处美景)的繁华与美丽。这里,“风光媚”与“春树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而“烟花”与“罗绮”的加入,则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多彩。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长史山池举行的三日曲水宴的豪华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诗中既有对宴会热闹场景的刻画,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既有对音乐演奏的高雅描绘,又有对人文景观的细腻呈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学家的卓越才华与深厚底蕴。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

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

未息汉阴机。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是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句“望苑长为客”首句以“望苑”开篇,望苑通常指皇帝游猎之地,此处可能借指诗人所处的繁华而又陌生的都城环境。诗人自比为“客”,表明自己虽身处繁华之地,却始终有一种漂泊无依、异乡为客的感受。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次句“商山遂不归”“商山”在陕西商洛,是古代隐士常居之地,此处可能象征诗人的故乡或理想的隐居之所。诗人言“遂不归”,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归故土或理想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第三句“谁怜北陵井”“北陵井”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象征性的意象,代表诗人所处的某个具体环境或心境。诗人以“谁怜”二字发问,表达了自己在孤独无助中渴望得到理解与同情的心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渴望被理解的复杂情感。

末句“未息汉阴机”“汉阴”通常指长安以东的地方,这里可能泛指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政治局势。“机”字在此处有多重含义,可能指战争、政治斗争或复杂的社会矛盾。诗人言“未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忧虑和不满。深化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陈子昂在异乡为客的孤独与无奈,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和不满。全诗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作为唐代文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更透露出他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长安城宛如一幅绚烂的织锦,繁华与辉煌交织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城墙巍峨,高耸入云,守护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安宁与昌盛。城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金银珠宝、丝绸瓷器、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吸引着八方来客。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朝堂之上,权谋斗争日益激烈,各派势力明争暗斗,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边疆之地,胡骑窥伺,战火时有燃起,威胁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百姓之中,也不乏对时局忧虑者,他们担心这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是否会一朝爆发,摧毁这来之不易的繁荣。

才情横溢却仕途坎坷的诗人陈子昂,便是这繁华与暗流交织中的一位见证者。他站在长安城的某个角落,望着眼前的繁华景象,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既为这盛世的辉煌而自豪,又为其中隐藏的危机而忧虑。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便会提笔挥毫,将心中的思绪化作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篇,表达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此时,一封急信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好友陈少府,一位胸怀壮志、才情横溢却久居下位的文士,决定投笔从戎,以一腔热血守护边疆,建功立业。

陈子昂握着那封沉甸甸的信,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不仅是陈少府的抉择,更是无数士子心中未竟的梦想与抱负。于是,他提笔挥毫,撰写了《践陈少府从军序》:

“夫岁月易得,古人疾没代不称;功业未成,君子以自强不息。岂非怀其宝,思其用,然后以取海内之名,以定当年之策,展其才力,受以驱驰。少府叔凤彩龙章,才高位下,班超远慕,每言关塞之勋;梁竦长怀,耻为州县之职。属胡兵犯塞,汉将临边,商君用耕战之谋,充国起屯田之策。皇华出使,言收疆场之功;白水开筵,遂为云雨之别。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辰,溽景薰(一作蒸)天,炎光折地。山川渐远,行人动游子之歌;樽酒未空,送客起贫交之赠。嗟乎!杨朱所以泣岐路,苏武所以悲绝国,古之来矣,盍各言志,以叙离歌。”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友人的钦佩与不舍,更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

夜幕降临,长安城的灯火阑珊,陈府内却灯火通明。陈子昂与陈少府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几碟小菜,一壶清酒,两人却都无心品尝。窗外,月光如水,洒满庭院,似乎也在静静聆听这对挚友的离别之言。

“子昂兄,此番离去,不知归期何时。”陈少府举杯,眼中闪烁着坚定与不舍,“吾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如今胡兵犯境,吾岂能坐视不理?愿以此身,护我河山,不负所学。”

陈子昂闻言,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轻轻放下酒杯,缓缓道:“少府兄高风亮节,子昂敬佩不已。岁月易逝,古人常叹未能留名青史;功业未成,君子自当自强不息。兄既有此志,小弟自当全力支持。愿兄此去,如班超投笔从戎,建不世之功勋;莫让梁竦之憾,再现于今。”

次日清晨,长安城外,人潮涌动,皆为送行而来。陈子昂与一众友人立于道旁,望着即将踏上征途的陈少府。阳光炽烈,如同他们心中燃烧的激情,却也无法驱散离别的阴霾。

“苍龙解角,朱鸟司辰,今日之别,实乃天命所归。”陈子昂高声吟诵,声音中带着几分悲壮,“山川虽远,吾等之心,永不相隔。愿兄此去,如商君耕战,充国屯田,智勇双全,定能收疆场之功。”

陈少府回首,望向陈子昂,眼中满是感激与决心:“子昂兄,待吾凯旋之日,再与兄共饮此酒,共叙天下大事。”言罢,他毅然转身,策马扬鞭,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

随着陈少府的离去,长安城似乎少了几分生气。陈子昂常独坐书房,凝视着那幅《践陈少府从军图》,心中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深知,每一场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每一次的勇往直前都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岁月流转,转眼间数年已过。边疆捷报频传,陈少府以其卓越的才能与无畏的勇气,屡建奇功,名震四方。而陈子昂,则以笔为剑,继续书写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他的诗文激励着无数士子,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陈少府带着赫赫战功回到了长安。两人在熟悉的酒馆重逢,把酒言欢,共叙往昔。那一刻,所有的离别与等待都化作了无尽的欢笑与泪水,见证了这段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