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东山再起 > 第114章 诚实守信太子烺

朱慈烺刚进后宫门,江无水匆匆迎来,拜道:“爷,乐安公主病重不治,薨,康太妃伤心过度,自缢而亡。”

朱慈烺勃然大怒,道:“你知不知道八姑姑是什么身份?”

听太子称呼八姑姑可知乐安公主的身份尊崇。

其乃李康妃之女,因为天启崇祯两兄弟的曾经被李康妃收养,三兄妹关系亲厚,天启之所以容忍杀害生母的李康妃,这种关系起了重要原因。

历史上乐安公主去世后,崇祯特许巩永固保留冠服、金册也是这种感情的体现。

太子与乐安公主感情淡薄,但是对巩永固颇为看重,不论从实际还是父亲的感情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内监谋害八公主的。

最重要的是太子自己没有这个念头而手底下人自作主张,性质比谋害公主更恶劣。

江无水额头着地,道:“爷,奴婢绝不敢冒犯乐安公主的,太医院、东宫典医真的已经竭尽全力。”

“殿下。”吴洞云带着刘文炤出来,道:“乐安公主本就有恙,怀念丈夫,又虑国事,臣等确实是回天乏力。

公主病逝后,臣助其女巩三娘扶枢太庙,尚未安置妥当,惊闻康太妃忧伤过度而自缢,急急回转抢救,奈何臣等本事微薄,无计可施。”

眼眶通红的刘文炤说道:“殿下,八姐身后事如何安排?”

巩刘两家关系亲密,刘文炤视乐安公主为姐,他没在死因上说话,可以证明就是病逝,何况还有巩三娘这个亲生女儿作为见证。

朱慈烺沉默片刻,道:“令巩三妹扶枢南下,走水路,务必保证其周全。

先皇祖最宠康太妃,本该葬于庆陵左近,然昌平沦陷,不能成行,城外择地埋葬,为免建虏侵扰,不埋陪葬,不设坟茔,不竖碑。”

别问,问就是双标狗。

如今运力极其紧张,却仍令送乐安公主与其三女南下,而李康妃就销声匿迹,甚至都不问是否被自缢。

只要不落入建虏手中,都没人能因此指责皇帝不孝。

安排了两人,朱慈烺又问道:“宫中收拾的如何了?”

江无水回道:“太庙诸帝神牌已经全部收起,紧要文档、便于转运的财物器物已经全部装箱,被服等不易携带的已经集中一处,待走后由百姓自取。”

“殿下,偌大宫殿,三四万臣民就如此放弃了吗?”刘文炤忍不住问道。

有许多人不相信太子会返还财物,自己又无力运走,便决定留下赌一把。

但凡新开之朝,必定是留用前朝旧臣,并轻徭薄赋以收买人心,相对来说社会秩序会比较好,而京师作为天下中心,建虏再野蛮,哪怕只是做样子也要保证降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日久见人心。

太子也不强迫。

于是,有近半臣民兵选择留下来,想着换一个朝代会有更好的生活。

朱慈烺转身看着紫禁城,道:“本宫曾经考虑过是否一把火烧了紫禁城,然而日后打回来还要重新修建。

留着,时时提醒自己,北京未复,紫禁城为虏所占,莫要懈怠。”

这是真心话。

两百多年不断修缮维护,方才有了如今的紫禁城,放一把火很容易,以后重建可不容易。

大工程固然可以拉动经济,但是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而且民力有限,重修皇宫不如修路。

而且不放火,也有留客的意思。

建虏一看北京烧成白地,觉得留下来没意思,脑袋一拍把北方百姓全部迁出了关外。

到时候太子回来不回来?

回来居无定所,甚至都没法发展,不回来则说不过去。

总之,臣民迁徙到了最后阶段,宫里人与朝臣出城后,京师就算放弃了。

此时,第一批走海路的财物到了长江口。

堂堂援辽总兵混成了运输大队长,郑彩也是郁闷。

但是没办法啊,入冬之后海水封冻,海岸直通觉华岛,他真没信心守得住。

跟建虏打了一仗,心气全无,这才负责押运财物。

看着若隐若现的海岸线,副将林长文说道:“骠骑,真不沉两艘船?”

五百万两现银加大量珍宝,总价近千万,分六艘船装载。

林长文说沉没两艘,其实就是截留三成。

漂没嘛,惯常操作。

郑彩很心动。

郑氏的万贯家财大多是郑芝龙的,轮到他的份额极少,就算对郑芝龙,三百万也是很大一笔钱。

却不敢行动。

太子有言在先,安全运达论功行赏,若有短缺依照贪渎处置,离港前郑芝龙再三嘱托务必送到,就算他有把握干掉或者收买随船押运的东宫属臣,他也没法把这么多财物藏起来。

到时候海上被郑芝龙追,陆地上被朝廷追,除非投虏,否则绝无可能脱身。

就算投虏,以他无名之辈的身份不可能有很好得待遇,到时候就是小儿持金行于闹市。

郑芝龙的顾虑是一样的,他比郑彩强的地方在于可以用截留的钱财招兵买马,直至划地为王,但是郑芝龙权衡过,上了陆地是打不过朝廷的。

所以近千万的银子安全到达了南京。

皇帝龙颜大悦,当场赏了郑彩个柱国。

“朕闻卿有一女,年方十四,姿容出彩,贤淑智慧,可送进宫里随皇后左右?”朱由检问道。

郑彩大喜拜下,道:“臣立刻遣人接来,送入宫中服侍皇后娘娘。”

这可不是给皇后当丫鬟,而是作为太子妃考察培养的。

万一成了太子妃……回去,马上回去,先给太子做牛做马,再做太子的老丈人。

郑彩欢天喜地而去,东宫属臣石嶐拜道:“臣临行之前,太子嘱托,其中属于托运部分,务必归还其主,不得挪用分毫。”

有信用,这才是国家储君。

朱由检暗赞一声,问道:“需要归还多少?”

“按照名册,当还八百余万。”石嶐取出名册举过头顶,道:“其中有亲眷在淮河以北,当即刻归还。”

八百万?

朱由检呼吸粗重了起来。

太子欲效商鞅立木,但是八百万价码确实太大。

石嶐察觉皇帝的心理状态,连忙说道:“太子殿下有言,朝廷信用当以百年计,当银万万两,八百万虽多,不过九牛一毛。

臣请陛下克制,勿坏太子殿下长久之计。”

八百万虽多,但是能给后续铺路,其实是值得的,因此太子特意强调,生怕皇帝老爹忍不住。

“朕晓得了。”朱由检悻悻地说道:“这笔钱财由卿与锦衣卫共同监管,天子营押运,务必足数归还。”

“臣遵旨。”石嶐应下,又道:“年初,太子殿下授夷人汤若望官职,令其主持开采马鞍山、萍乡煤铁,并邀请佛郎机人为火器教官,至今不见成果,请陛下过问此事。”

巩永固道:“臣当即派人查验此事。”

朱由检说道:“太子关注,非同小可,若其虚言诓骗,逮论,若其遇阻,倾力解决。”

“臣遵旨。”巩永固应下。

朱由检看向石嶐,道:“太子可说什么时候南下?”

“太子殿下计划,京师及京畿运河沿岸财货臣民全部离开后南下。”石嶐回道。

“耗时日久,恐生变故,尤其是即将入冬,若是运河封冻,难以成行。”朱由检忧心忡忡地说了一句,陷入了沉思。

要不要往北方去接应一下?

随即摇了摇头。

以建虏战力,不是突然袭击的话,就得发大军行动。

两万作战部队,算上后勤辅助和牛马骡,每个月至少四万石粮食。

南方能凑出这么多粮食吗?

不能。

皇帝一直关注着京师,却没忘记运河沿岸各处的几十万军民。

每日粮食流水般运过去,同时把百姓带回来于淮北淮南安置,不但中枢囊中羞涩,民间存粮也在急剧消耗。

虽然秋收未久,然而粮价高涨,民间已经满是怨言。

皇帝北上所需的粮食,很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太子要求,局势限制,朱由检不得不强制忍耐。

为了分散注意力,皇帝决定给自己找点事。

“传张罗辅,点五百禁军,随朕检验太仆寺……”

话音未落,王承恩进来,道:“皇爷,黄宗羲请觐。”

“宣。”朱由检说道。

他对这个敢在朝堂上抽人的家伙颇有好感,又想起黄宗羲为报父仇而当堂刺杀阉党许显纯的故事,因此授其通政司左通政之职。

不一刻,黄宗羲进来行礼,说道:“启奏陛下,汶上孔氏嫡长子孔胤棋携诸兄弟、宗亲、颜孟二学子弟一百二十五人至南京,奉表请觐。”

朱由检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山东未破而孔氏分子弟南下,显然是想效法北宋时两面下注,这种操作在豪强大户中屡见不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汉末天下三分时的诸葛家。

但是作为皇帝,其实是很不能容忍这中情况的,不然也不至于逮捕吴襄和洪承畴全族。

“卿以为,当如何处置孔氏?”朱由检问道。

黄宗羲回道:“山东未失,未必会失,衍圣公或许一直为大明衍圣公,此时只能优待。”

至于后面怎么办后面再说,此时不能以“或许”定罪。

朱由检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应付着,后续等太子回来处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