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震古烁今 > 第222章 再谋李承乾

李放几个人跑过这条街,就立刻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眼,汤菁菁已经离开了。

几人这才聚在一起喘了几口气。

互相对视一眼,几个人哈哈大笑,连一向情绪内敛的任红昌都捂嘴笑了起来。

“哈哈哈!”徐妙锦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笑眯眯的夸道,“晋王殿下真个机灵,还能想到这种办法帮我解围。”

李放在一旁开口:“喂!明明是我提醒他的,不然他上哪知道跑去?”

“行行行,你也不错,也机灵。”徐妙锦极其敷衍的回了句。

“你!”李放怒视徐妙锦,可只是片刻,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说笑了几句,一行人踏上回家的路。

徐妙锦有些烦恼的问道:“今天是糊弄过去了,可以后怎么办?菁菁还说有空带朋友来找我们玩呢,我还想问问她怎么做那个自媒体,总不能一直不给她联系方式吧?”

今天这种情况,汤菁菁估计会以为他们在玩闹,谁又会想到,他们是因为没有聊天账号呢?

可一次两次能敷衍,再多了之后就不好说了啊。

“没事儿,我回去注册一个小号就行了。”李放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你们先用我的小号加她,之后的事,之后再说吧!”

说着,李放看向徐妙锦:“要是你真能做大做强,弄个身份回来,到时候再换也来得及。”

“放心吧!我很有信心的!”徐妙锦握拳在胸,很是自信。

“那就行。”李放点点头,“明天你应该没事吧?”

徐妙锦问道:“怎么了?”

李放解释道:“明天早上我要出趟门,估计下午四、五点那会儿才能回家,红昌一个人在店里我不放心,你早点来帮帮忙。”

“出门?”徐妙锦立刻反应过来,“你是要去把那些金子换成现金!”

李放回说:“嗯。屋里藏着这么多钱,我今晚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实在不安心,早些落袋为安才好。”

“郎君放心出门便是,我一个人可以的,不用徐姐姐照顾。”任红昌轻声说道。

不过很显然,她虽然这么说了,李放和徐妙锦却都不放心她。

今天的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红颜祸水这个词,不是假的。

“行,我明日早些来便是。”徐妙锦干脆的答应了。

不过她同时也说道:“我还有件事之前要和你说,却一直没机会,正好明日你可以一同帮忙办了。”

“什么事?你想让我帮忙买什么东西?”李放看了过去。

“昨天我说了,不能白占你的便宜,买手机加上今日买衣服的钱,自然是要还给你的。我从家中拿了些金银首饰,你明日一道帮我变卖了吧。”

李放问道:“金银首饰?就是什么金钗玉镯之类的东西?”

“差不多吧,我记得现代不也有典当行吗?你去当了便是,都是些旧东西。”

“那就可惜了。”李放不置可否,“等下我回去看看吧,首饰这玩意,还真不好办......”

搁现代卖首饰,哪怕徐妙锦的东西都是当时大明的顶尖工匠手造的,可在现代没有大师名气加持,也卖不出钱去。

人家一片好心,东西都拿来了,李放也不好说让她带回去。

还真有些发愁要怎么处理。

说话间,前方超市就已经到了。

打开大门,将一楼的灯摁亮,徐妙锦便进入柜台里,去找自己带来的首饰。

这边李治也在和李放他们告别。

礼貌的道别之后,李治走到超市后面,消失不见,返回了大唐。

“你来看看!”那边徐妙锦也找到东西了。

一件件饰品,被她随意的摆放在柜台上。

“就是这些,都是我之前用的,虽然有些年头,但应该还是值几个钱的。”

爱惜的摸了摸,徐妙锦示意李放都拿去。

以她的身份地位,什么时候也沦落不到,变卖头面首饰的地步啊?

要不是现代的钱币她是真的没有,也不至于这么窘迫。

李放凑了过去,稀罕的拿起一个首饰查看,那是支金钗,上面的花鸟都是金丝编织,个个薄如蝉翼,栩栩如生。

放下金钗,又拿起一旁的玉饰,虽然不了解太多辨玉的知识,但李放也能看出来,这玉应该比赵祯那块差不了多少。

观赏了半天,李放抬起头来:“也别费事了,你把这些卖给我吧!”

“卖给你?这都是女子之物,你要来作甚?”徐妙锦诧异的问道。

说完,她不由自主的瞥了眼任红昌。

“你看哪呢?”李放无语的叫她回神。

就算自己要送任红昌首饰,也不至于买了别人二手的东西,转手就过去吧?

李放又不是傻子!

“你这些是好东西,我虽然不太了解珠宝,也看得出来就算没有大师背书,应该也能卖上好价钱。”

话锋一转,李放认真的看着她:“可是我没有渠道,要是随便卖了,肯定就亏了,而且说不定你这还是什么文物。就算没经过岁月的洗礼,可保不齐也会有什么问题,还不如卖给我,我收藏算了。”

“回头真到了窘迫的时候,再拿出来换钱,也能算个退路。”

说罢,李放把选择权交了回去:“你看呢?你要真想卖了,我也能跑一趟问问。”

“收藏......”

徐妙锦心中纠结于这两个字,自己用过的首饰被他收藏,这算怎么回事。

不过,对于李放话中的意思,她倒也听的明白。

徐妙锦开口道:“我之前听任妹妹说,你还收藏了一块赵官家的玉佩,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喏!”李放指了指她身后,“就在那个抽屉里放着呢,你可以看看。”

徐妙锦转身拉开抽屉,果然见到了那块玉佩:“啊?天子之佩,你就放在此处?也不怕失窃了!”

李放随意笑了笑:“别说现在没有小偷,就是有小偷来,他能觉得这是真玉?你总不能指望小偷是什么玉石大师吧?这就叫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歪理!”

徐妙锦白了李放一眼,仔细观赏了一番那个玉佩,确实是好玉。

半晌,她将玉佩放回原处,抬头看向李放:“既然你如此说了,那便这样吧,你随意估个价便是,东西归你了!”

可要让李放估价,他也估不准啊。

李放想了下:“这样吧,明日我去换钱,回来单开一张卡,我先打进去一笔钱,之后你要花钱就从上面划,不够再跟我说,你在现代的消费我全包了。”

大家都是因信称义的,李放不觉得堂堂中山王的女儿会坑自己的钱。

再有就是自己的钱来的太容易了,李放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花起钱来自然就大手大脚了些。

“那样也行。”徐妙锦略一思索,同意了下来。

然后她看向李放,举起了右手。

“你我之间,也不用定什么契约了吧?你若信得过我,咱们击掌为盟如何?”

“啪!”

李放挥手迎了上去:“一言为定!”

三两句话的功夫,那堆首饰就易主了。

这会儿已经很晚了,谈完了事,徐妙锦也就告辞了。

李放小心的将那些首饰装起来,然后便和任红昌互道晚安,各自回房休息了。

长夜漫漫,天边晨曦渐起,新的一天来临了。

随着一声激昂的闹铃声,李放早早的从床上爬起来。

从柜子里翻出书包来,李放将金条都转移到书包里。

简单整理过后,李放便告别了任红昌,离开了超市。

“发家致富,就在今天了!”

迎着朝阳,李放志气满满,只是他的造型看上去有些雷人。

因为书包里装的东西,李放总担心有人打自己的主意,因此他把书包反过来挎在身前。

整个人好似一只袋鼠。

不过他自己倒是恍然未觉,还颇有些美滋滋的意思,感慨于自己的机智。

因为今天要跑的地方有些多,李放特意去租了一辆车子。

上大学的时候他就考下来了驾照,只是之前一直没用车的地方,所以也就没买车。

租车的时候,李放还在想:“等钱到手了,是不是该买辆好车啊?”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李放要先把钱弄到手。

坐在新租的车里,李放打开了导航,搜索金店。

在弹出的一列弹窗里,李放一个个的标记。

“今天先把市区里的跑个遍,如果还卖不完,过几天就去别的城市。”

心里定好了计划,李放发动汽车,朝着第一个目的地前进。

就在李放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时,别的朝代,也有人在为了明天而耗费心神。

......

大唐,贞观年间。

早朝已毕,臣子们退朝,各司其职。

而李治这个听政的,也跟着退出了大殿。

看着前面前呼后拥的兄长李泰,李治表情有些阴翳。

这几日看下来,魏王李泰的声势,完全压过了李承乾这个太子,弄得好像他才是储君一般。

在朝堂上也是呼朋引伴,毫不避讳自己结党之事。

对此,李治看在眼里,也有些着急。

“要不我现在便去寻太子?”李治思量着,“可这样会不会太刻意了?阿兄让我别牵连进谋反之事中,我若主动去找太子,万一引得阿耶生疑怎么办?”

在大唐,李治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感。

现代,他还能有几个人帮着自己参谋一番。

别管李治、赵祯水平怎么样,总归能出个主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李放和赵祯怎么着也要比普通人要强的多了。

一个胜在见识,一个胜在地位,总能算个帮手。

可在大唐,李治连自己的亲舅舅都信不过,更别提其他人了。

想到长孙无忌,李治不由得回头看了眼:“舅父又被阿耶留下了,也不知穿越之事,阿耶有没有说与舅父听。”

念及此处,李治还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草率的将穿越之事告诉父亲李世民。

可他那时哪里知道,自己未来会有如此波折?

深吸一口气,李治再后悔也晚了。

“还是静待太子主动找上门吧,反正五哥造反还要些时日,不急于一时。”

思索再三,李治迈步离开,准备去找妹妹,然后带她去现代玩一玩。

昨日李治已经请示过李世民,他已经答应了。

可李治才下过决定,那边就来了一个小太监,紧赶两步来到李治身边:“晋王殿下,太子殿下有请。”

正好瞌睡了来枕头,李治正愁没借口去见李承乾呢。

看了眼周围路过的朝臣,李治故意抬高了些声调:“兄长有命,我自当遵从,前面带路!”

他要向外面释放一个信号,是太子主动找的自己,不是自己和太子有什么牵扯。

说完后,李治便跟上了那个传令太监,不多时就在一处阁楼上见到了自己的大哥李承乾。

“拜见太子殿下!”李治恭敬的行礼。

李承乾赶忙来到台阶下,故意埋怨道:“你我兄弟,稚奴这就见外了不是?”

“是,阿兄!”李治改口。

李承乾应了声,与李治把臂而行,登高远望。

挥手斥退了周围的人后,李承乾的表情变得凝重了些,伸手前指:“稚奴看到那群人了吗?”

李治顺着看去,如何认不出来?

“那是四兄吧。”

“哼!”李承乾冷哼一声,“除了他,还有谁敢在散朝之后,聚拢如此多的大臣?”

“不过了编了本破书而已,竟引得那么多人投效,都是些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口中说的书,自然就是李泰负责编撰的《括地志》了。

贞观十六年正月,李泰汇聚各方精英编撰的《括地志》成书,献上之后,李世民顿时大喜。

此书囊括了大唐基础行政区域的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各地的山脉、水文、物产、人物,可谓是意义非凡。

李泰也因此,备受褒奖,并在文人中名声大噪。

这对李泰是好事,可在李承乾那里,就更让他恨得牙根痒痒了。

“阿兄何必动怒?”李治冷静的劝道,“大事一起,这等乌合之众,难道能做什么事吗?昔日大伯隐太子门下客卿可曾少了?魏玄成不也是大伯门下?可结果呢?”

李治这番话说到了李承乾心底,李承乾不禁露出了笑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