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美女实在对不起。”李放苦笑着凑上前去,“家里老头脑子有点问题,千万别介意。”
指了指身后的王允,李放小声的给他扣上了个脑子有问题的帽子。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放都这么道歉了,人家也没说什么重话。
不过还是有些愤愤不平:“平白无故的,他上来就骂人,谁招他惹他了!”
李放是好话说尽,又给人连连道歉,最后看她们是停在套圈的地方,李放还花钱请她们玩,这才算是彻底摆平。
“女生的战斗力,真是不容小觑啊。”李放抹着头顶的虚汗,心中暗道。
彻底收拾了王允出言不逊的烂摊子后,李放赶紧去找他们。
任红昌可看不住王允,万一再惹出什么麻烦来,自己可就要更头大了。
三两步来到王允身边,李放不禁埋怨道:“司徒欸!王大爷!您消停点好吗?我不止一次的跟您老说了,这不是你们大汉,对你不懂的事,你不要胡乱发表意见行不行?”
“为了摆平那几个女的,我不仅要给人家道歉,还要花钱请人去玩游戏,这才算是罢休。您大汉还有一摊子事呢,您就高抬贵手,别管我们现代这档子破事了,成不?”
“我!”王允抬起头来想要争辩。
可方才的事,哪怕看周围人的反应,王允也能看出来,那些人并非什么风月女子。
这也不是什么伤风败俗之事。
这让他想要辩解的话,就显得那么无力。
看着李放那着急上火的样子,王允也明白自己给他添麻烦了。
颓然的叹了口气,王允摇了摇头:“老夫知道了。”
至于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评论,他自然是再也说不出口了。
李放也清楚,对于古人,尤其是年纪大的古人来说,这些新鲜东西,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过多苛责的话,他也不好再继续说了。
“行吧,您记住了就行了。”李放走到前面去,“我再带您逛上一圈,然后就送您老回去吧。”
接下来的路程里,有了刚才那个小插曲,王允变得沉默了许多。
李放的情绪也有些不那么亢奋了。
草草看了些东西,李放忽然想到了什么。
“欸,对了。”李放转头看向身后的任红昌,“你去帮我叫一下李治他们兄妹俩吧,都这么晚了,他们也该回家了。”
看到不远处的那种充气城堡,李放想起来了。
“我一个人吗?”任红昌有些犹豫。
李放示意了下身旁的王允:“司徒在这儿呢,我还要陪着他老人家。”
“不必顾念老夫,你有事尽管去办便可。”王允回道。
可李放怎么还敢让他一个人呆着,自己在旁边看着都看不过来呢,更别提放任他自己一个人。
李放给任红昌使了个眼色,一下子就让任红昌明白了他的顾虑。
确实,王允身边离不了人。
“你安心的去便是。”李放带着二人又走了几步,然后停了下来,“这里有椅子,正好我和司徒能歇一会儿,你直接过去就行了。”
伸出手来,李放指着不远处的充气城堡。
“看看有没有李治他们俩,有的话就叫回来,没有就算了。”
见李放都这么说了,任红昌只能答应了下来。
三步一回头看着身后的李放,李放都笑着对她招手,算是让任红昌安心了不少。
对于之前徐妙锦说的,任红昌不太能融入现代生活的事,李放显然放在了心上。
找到机会,就要让她锻炼锻炼。
反正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了问题也好解决。
目送任红昌远去,李放招呼了一声:“司徒,您也坐啊。这是公共项目,不是谁家的椅子,所有人都能坐的。”
“公共项目?”王允犹豫了下。
他还是觉得不是跪坐,有些失礼,但走了一路,他也确实累了。
被李放一招呼,又听到感兴趣的话题,王允思量片刻还是坐了下来。
摸着身下的椅子,王允开口问道:“你方才所言公共项目,是否是说,此物乃是官府出资所造,任由百姓使用之意?”
一路走来,像这样的椅子他已见了不少,不仅有坐下来休息的百姓,甚至还有躺在上面睡觉的。
王允自然就猜个差不多了。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李放点点头,“现代政府,有一项开支就是负责这方面的,不仅是这里,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公共设施也要设置齐备的。”
抬眼看向前方熙熙攘攘的人群,王允不禁感慨道:“真好啊。”
这样的盛世,在王允看来,恐怕上溯到尧舜之时,也难以见到吧?
可看着眼前的繁华,王允的心情又忍不住沉了下来。
大汉何时才能有这样的景象呢?
沉默半晌,王允忽然开口道:“现代那简体字,改日伯达可否教下老夫?”
“何必改日?”李放立刻回答道,“我那有现成的教材,回去就给司徒拿走。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以司徒的才智,想来很快就能学会的。”
“那真是多谢了。”王允点点头。
李放侧目看过去开口问道:“司徒现在是相信晚辈的话了?”
“事实当前,容不得老夫不信了。”
说这话的时候,王允心中五味杂陈。
越是认识到李放说的是实话,越是看到现代的繁华安定,王允就越能想起大汉的现状。
从庙堂到民间,无论官民,都在乱世中挣扎求存。
在被李放点破现实后,王允更是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董卓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更大的隐患却潜藏在董卓的身后,不在庙堂之上,不在长安之内,而是在关外,在大汉的十三个州上!
那些野心家们时时刻刻盯着朝廷,虎视眈眈。
一想到这里,王允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紧迫之感。
“关于铲除董卓之后,我大汉该如何再兴,伯达可有良言教我?”王允出言求教。
李放没有回答,而是说了另一个问题。
“我斗胆,以司徒的年纪,做我的叔叔倒也合适。算是我高攀了,司徒不妨与我叔侄相称如何?也好掩人耳目。”
听着王允叫自己那个虚构的字,李放浑身不自在,还是让他改个称呼吧。
正好自己也顺便改口。
老是“司徒”、“司徒”的叫,李放担心被人听了去,会觉得自己也有毛病呢。
一听李放这么说,这正合王允的心意。
他当即回道:“贤侄所言甚是!谈什么高攀不高攀,你我相隔千余年,却有这份缘分,正当多亲多近。”
界定了二人之间的关系,之前那种疏离感,就消散了许多。
李放客气了两句,也就开口向王允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大汉复兴,其实并非是不可能的,甚至说有了我的帮助,希望还是不小的。”
“哦。”王允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在位的这个汉献帝刘协......”
说到这,李放看了王允一眼,改口道:“大汉天子,他本人的素质还是可以的,并非是那种昏暴之主,也非是平凡庸人。”
这一点,是有足够的史料支撑的。
就算不提刘协小时候那些聪慧的记录,只说他被曹操掌握之后,一度也曾给曹操带来不小的压力。
而且还搞出了衣带诏这一类的事件来试图反抗。
只是,大汉大势已去,刘协这才回天无术。
要知道,刘协被曹操迎奉到许昌的时候,他才十五岁。
此前他一直在各路权臣的控制下,有什么才智也发挥不出来。
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算刘协是皇帝,可一个小孩子的话,又有什么分量呢?
等到他终于长大了,可以试图做些什么的时候,天下却大势已定了。
周围全是曹操亲自打下的地盘,他空有一个皇帝的名头,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无用功罢了。
一个自小生活在各路权臣的阴影下长大的皇帝,能有这些行为,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才智了。
而且退位之后的刘协,在山阳地区常常亲自为百姓看病。
他的医术肯定是他自己学的,能在退位后,开启悬壶济世的生活,足以证明刘协本人的学习能力也很不错。
毕竟,哪家的皇室也不会去主动教授皇帝学医的吧?
在李放说出这些话后,王允欣慰的点点头:“我大汉天子,自然当是如此!”
刘协本人的素质高,这一点是大汉再兴的基础。
不然皇位上要是个混蛋,下面的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
“其二。”李放竖起第二根手指来,“董卓虽然祸乱朝纲,但大汉权威未失,汉朝这块招牌勉强还能挂起来,所以我们才有修补的余地。”
董卓凶残,但有他在,起码保证了汉朝这块破旧的招牌没有倒下去。
这个时候,董卓还能借着朝廷的权威,去各地搞些小动作。
也算是另一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真正使大汉彻底倒下的事件便是李郭之乱。
谁也不知道,在诸侯讨董时还肯独自追击董卓的大汉忠臣曹操,究竟是什么时候转变了心态。
或许就是当曹操在破败的洛阳城内,见到了蓬头垢面的天子和百官时吧。
天子与百官历经千辛万苦才从长安逃回了洛阳,一路上是饥寒交迫,困顿交加。
看到缺衣少食的文武公卿,看到面容稚嫩的少年天子。
也许是此时,昔日的愿为汉征西将军的曹操才真正的认清了现实,自己要效忠的汉朝已经没了。
“汉室威权......”
王允默默点头,示意李放继续说下去。
“最后一个就是人了!”李放自信的说道,“若要谋大事,必须有大才。而我们背靠历史,完全可以将此时还未崭露头角的文武之才征召入朝。”
“铲除董卓之后,朝廷不用急着东出,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背靠雍凉之地,占据关中以观天下之变,成强秦之势。待时机成熟,则以天子之令讨伐不臣。如此,大汉必能再次复兴!”
说道这里,李放不禁提高了声音,显得有些激昂。
王允却显得有些为难:“其他的倒还好说,可这个征召文武之才入朝,若其人是白身,恐不好行事吧?”
李放说将那些未来会崭露头角的能人们召集过来,这一点王允不反对。
可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之前的时代里。
按李放的说法,那些人既然还未崭露头角,朝廷贸然征召入朝,授予官职,恐怕会落人话柄啊。
“如今乃是乱世!乱世用人自当不拘一格!”李放却强势回复道,“国家正在生死危难之际,要是您还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就别谈什么匡扶汉室了。”
李放语气如此强硬,让王允噎了回去。
但沉默一会儿,他想到历史上自己的下场,还有成事后大变的心态,咬了咬牙,王允狠狠的点了下头。
“贤侄说的是!是老夫太过迂腐了!你且给我个名单,如今可有什么贤才能为朝廷所用,老夫这就派人征召。”
李放没想到王允如今这么好说话,他赶忙开口道:“现在其实也不用很着急,最起码要杀了董卓,才能考虑这些事了。”
“嗯,老夫有分寸的。”
嘴上这么说着,王允却依旧坚持向李放索要名单:“我是想先知晓那些人的名号,然后访查一番,史书也非是全然无虚吧?”
他毕竟是王允,不可能被李放一直牵着鼻子走。
前面是一时间接受的消息有些多,缓不过来,这才对李放的话言听计从。
这会儿有了主意,自然他自己的主见就上来了。
可李放就是担心他这一点,正为难之际,忽然眼前一亮:“叔父,您看,我给您介绍两个人,这两位可不得了,那可是大大的有名。”
顺着李放的指向,任红昌带着李治兄妹俩过来了。
王允转头过来,见是两个小孩子,他哪有那闲工夫去和他们认识。
正待说话,却见李放已经起身了:“这位可不得了,他的父亲可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本人也是大唐未来的君主,唐高宗天皇大帝李治,这样的人物,叔父不想认识认识?”
这两个名头,一个比一个大,王允忍不住侧目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