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震古烁今 > 第235章 王允与董卓

一行人回到超市里,也来不及寒暄了,李放上楼将答应拿给王允的东西收拾好后,打包交给了他。

“叔父回去安顿好府上,明日我会再去拜访。”

“嗯。”王允应了一声,脸色有些着急。

他此时只想赶快回去,这么长时间音讯全无,他很担心府上的情况。

看王允心不在此地了,李放也不耽误,见他拿好了东西,李放心念一动,王允就消失在了原地。

......

东汉末年。

只是眨眼之间,王允面前就又一次变幻了天地。

这次可不像上次那般,王允留神观察,完全没发现任何端倪。

“果然是天人手段,真个神妙非常!”

王允不由得啧啧称奇。

感慨了两句,看着被洞开的门户,王允知晓不能耽误时间了。

丢下李放送给自己的东西,迈步出了厅中。

“来人!来人!王诚何在?”王允一边高声喊着,一边四下看去。

客厅附近,竟然空无一人。

他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子。

脚步急促的向前走去,好容易看到一个人影,王允立刻高声喊道:“人呢!人都去哪了?”

走到近前一看,是个婢女。

见到来人是王允,此人大喜:“家主!您何时回府的?”

王允皱眉打断了她:“这里为何就你一人?王诚他人呢?”

“王管家在前院布置人手,正在寻找家主呢。”

“胡闹!”王允一脸的着急,急匆匆的朝着前院赶去。

很快,他的消息就传到了心急如焚的管家那里。

两方在半路上相逢。

“王公!”一个男子匆匆上前拜见,十分担心,“不知王公去了何处,可还无恙?”

“竟惊动了君荣,是我牵累你了。”王允朝着来人歉意的颔首。

然后看向身后的王诚,王允脸色拉了下来:“汝这是要作甚?造反吗?如今已经入夜宵禁,你在这里汇聚众人,明火执仗的,是要陷我于死地不成!”

“寻人也就罢了,还惊动君荣来此,汝是生怕吾大事能成?”

王诚连连施礼:“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致歉的同时,他脸上的笑容却没有下去,王允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终于能让他放心了。

接着,王诚又朝着一旁的士孙瑞行礼:“小人无状,牵累士孙公心忧,我之罪也。”

士孙瑞大度的说道:“王公且息怒,他也是担心王公的安危,如今王公得以脱身,才是值得庆贺之事。”

“随我多年,却仍是这般举止无措,唉!”王允一甩衣袖,有些失望。

他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君荣且随我来,至于你,把散出去的人手赶紧召回来!否则别来见我!”

王诚大声应喏,恭送二人离去。

来到一处静室,士孙瑞迫不及待的问道:“王公方才去见了何人?我等谋划的大事......”

他之所以夜晚时分冒险赶来,就是因为担心刺董之事会有变故,所以王诚那边一通知,他就赶忙过来了。

为了寻找王允的去向,王诚自然也向他说了李放到访之事,还有李放说的那些铲除董卓的狂言。

如今见王允并没有什么异常,士孙瑞放心的同时,不由得又担心起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他们的秘密到底有没有泄露?

若是有风险,他就要赶紧行动,把子嗣送出长安再说。

历史上,这位也是一个规避风险的好手。

帮助王允铲除董卓后,他曾进言要下旨赦免董卓余部,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之后士孙瑞就断定,王允也不是匡弼社稷之臣,因此开始自谋后路。

父(士孙)瑞知王允必败,京师不可居,乃命(士孙)萌将家属至荆州依刘表,去无几,果为李傕等所杀。

士孙瑞早早的就让儿子士孙萌将家人送到了荆州,就在长安四十天的间隙里,他成功躲过了灭族之祸。

长安城破后,王允全家灭门,子嗣尽绝。

而士孙瑞一家,除了他自己留在汉帝身边,在后来的李郭之乱中死于乱兵之中外,其他人都得以保全。

其实,原本他自己也能跑的,或许正是由于心中那份对大汉的坚持,这才让他选择了只送走了家人。

而他自己,则要为大汉殉葬。

“君荣可安心。”

王允通过历史知道,士孙瑞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他也就能多说两句了。

“今日之事非是坏事,而是大大的喜事,除去董贼,匡扶天子之日不远矣!”

“啊?”士孙瑞陡然一惊。

他们谋划多时,能有多少进展他会不清楚?何以王允竟能这么肯定?

士孙瑞忙追问道:“今日来拜谒王公的那位陇西人,究竟是什么人?”

“刺董义士。”王允乐呵呵的说道。

士孙瑞满脸问号,就这四个字就给自己打发了?

王允像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此人来历紧要,君荣还请恕我为之保密了。眼下之事,还是先想想看,明日要如何应付董贼吧。”

念及于此,王允就有些头疼。

前些日子,李放刚刚大闹太师府,长安城内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

今晚,他的司徒府明火执仗的大加搜索,肯定会传到董卓的耳朵里。

王允必须想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才能不引起董卓的怀疑,这个理由还真不好想。

因为,在这之前,必须先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尚书仆射士孙瑞为什么要大半夜的来王允府上?

之前王允举荐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已经引起过董卓的怀疑了,这要再来一次深夜密谈,难保董卓不会有别的想法。

所以,之前王允看到王诚时才那么生气。

王允不说,士孙瑞自然也不能逼问,顺着王允的话题,二人就开始思考第二天该如何向董卓解释。

二人虽然都是才智之士,可想了半天,却始终都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门外王诚求见。

命他进来后,王允问道:“都处理妥当了?”

王诚隐隐有些担心:“人手是都收回来了,可是......”

“事已至此,你还有何隐瞒之处!说!”王允皱眉道。

“喏!”王诚立刻回道,“别的没什么,只是最后一队人回府时,刚好和吕将军撞上了,被盘问了几句,然后才放行,这不会耽误家主的大计吧?”

“吕将军?吕布?”士孙瑞有些不解,“他不是日夜贴身护卫在董贼身边吗?怎的调到夜间巡城了?”

而另一边的王允却忽然灵光一闪,急忙追问道:“他们是在何处遇到的吕布?”

王诚说了出来,就在司徒府不远的地方。

之后他又补充了句:“对了,小人还特地问了下,吕将军一脸不快,看上去十分不耐,若非是他们及时报上家主的名号,恐怕免不了要受苦。”

“妙极!妙极!”王允忍不住脱口而出,“莫非是真的天佑大汉!”

那副喜笑颜开的样子,令士孙瑞和王诚都十分不解。

王允乐过之后,立刻开始吩咐二人布置,他有办法糊弄董卓了。

王允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就去做,根本不给其他人解释。

虽然李放在现代没少说他这个脾气,可几十年的习惯,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改掉?

王允现在行事还是这般。

好在,这些人也不是第一次跟王允合作,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安心听命了。

就这么一夜的布置过后,第二天一早,王允早早的前去上朝。

“家主,真的不让小人跟您一起去吗?”王诚担心的问道。

王允摆摆手:“不必!老夫自有分寸,你在家中守好门户便是。若是昨日那人前来,你不得怠慢,务必好生侍候着,不可再自作主张了!”

“喏!”王诚躬身听命。

王允乘着车,前往皇宫去上朝。

当然,这会儿的朝廷其实也没有什么朝政可以处理,大家也不过是按照惯例而已。

甚至于董卓自己都没来。

也是,就他那个肥胖的身躯,如何能受得了每日早起?

除非有什么大事,否则他才懒得进皇宫呢。

这还是郿坞没有完全竣工,不然董卓连长安都不想待。

下朝之时,王允看了眼御座上的刘协,心中暗道:“委屈天子暂忍一时之辱,老夫必不负我大汉社稷!”

颇有些决绝的转身离去,王允迈步出了大殿,带着随从径直出宫,朝着董卓的太师府而去。

这会儿,昨夜发生的一切,自然早已摆到了董卓的案头。

董卓正斜依在榻上看着各种消息,门外就传来通报,说李儒求见。

“快让文优进来!”董卓正不耐烦呢,闻言大喜。

不一会儿,李儒急匆匆的走上前来:“太师,吕将军乃并州虎将,若是太师心有疑虑,干脆将其调出长安,正好关东诸贼伐我之心不死,如此正可弱其军势。可太师怎的刻意辱之,以吕将军之尊,竟打发他去巡夜?实是万万不该啊。”

李儒的痛心疾首,显然董卓并未放在心上。

“文优多虑了。”他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这几日京中不安,连我府上都有贼人作乱,我派奉先去巡城,正是信重于他,又怎能称辱呢?”

李儒无语了,董卓这话,他自己信吗?

“太师......”

他还想进言,却被董卓叫停了:“你来看看,奉先巡城还是有收获的。这不,刚给我送来了消息,你且帮我参详一番。”

李儒无奈的接了过来,漫不经心的一看,眼神立刻凝重起来。

“王司徒,士孙瑞......”

李儒口中念念有词,心中本能的有觉得哪里不对。

“太师,这士孙瑞无缘无故的,深夜前去司徒府上所为何事?而且这上面说,昨夜司徒府上灯火通明,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不时还有甲士出入其中,这怕非是寻常之事吧?”

“这也是我担心的啊。”董卓眉头一皱,“前些日子,王子师就推举这个士孙瑞去当什么南阳太守,被我给否了。现如今,这二人又搅到一起,你觉得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董卓享乐归享乐,但目前郿坞还没建成,他暂时还没完全堕落。

刚被孙坚赶到长安来,董卓的警惕心还是有的,不然王允他们的谋划,也不会被叫停了。

“若是王子师也反了,那老夫可就为难了啊。”

说着,董卓眼睛一眯,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

不过王允是当朝司徒,不像其他人那样,董卓随意就能处理了,所以他还需要人确定自己的想法。

“太师,此事急不得!”李儒急忙劝道,“王司徒非比他人,太师不可仓促行事。”

“老夫知道!”董卓不耐烦的回道,“所以才让你来给我参谋一番,你说这王子师到底要作甚?”

李儒看着那些情报也很费解。

起兵作乱?王允能有这个本事?

就算现在的董卓不比当年了,真动起手来,王允也不是个吧?

比起明火执仗的正面冲杀,李儒觉得,王允还不如搞暗杀来的方便些。

“太师,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这便下去派人去查验一番。”李儒躬身行礼。

“嗯。”董卓点点头,“你办事......”

正待说话,门外传来通报之声,司徒王允登门拜访。

“嘿,他自己倒是送上门来了。”董卓呵呵一笑,“文优且留下,看看这王司徒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儒听令:“喏。”

不一会儿,下人引着王允前来拜见董卓。

“见过太师!”王允恭敬的下拜。

“司徒何必如此多礼。”董卓假模假样的说道,“且入座便是。”

嘴上客气,董卓的身子却压根没动弹。

还是李儒上前对王允行礼,并引着他去一旁坐下。

王允看到李儒也在一旁,心下有些谨慎,董卓好糊弄,他这个谋士可不好说。

心中暗自斟酌了一番说辞,王允高兴的说道:“我前日里得了篇好文章,一见之下那是茶饭不思,连忙叫了几个好友来共赏奇文。赏玩之际,有人提醒了我,如此奇文不可不予太师一观。我今日这才贸然登门,有所失礼,还请太师海涵。”

“奇文?是何奇文,能让司徒都为之动容?”董卓随口回道。

他哪里关心什么奇文,又不是美人。

王允从怀中拿出李放的那篇《洛神赋》来:“正是此文,当与太师共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