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震古烁今 > 第277章 高兴的曹髦

不得不说,越是了解现代,徐妙锦就越是喜欢待在这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她自然就有动力去了解和学习了。

她还想要缠着李放问些什么,李放却先她一步发问了。

“红昌人呢?我刚才走之前,她不是在厨房做饭吗?”

“哦,她给楼下那位送饭去了,待会儿就上来。”

说着,徐妙锦站起身来,去厨房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

“早就做好了,就等你回来了。”

“嗯~~~”

李放看了下饭菜,满意的点头:“不得不说,这现代厨具她用的是越来越熟练了,这几道菜进步神速,都快赶上我了。”

徐妙锦白了他一眼:“你就吹吧!就你?怎赶得上任妹妹心灵手巧,温柔贤淑?”

“那是,那是。”李放笑呵呵的附和着。

二人一起将晚饭在客厅摆好,等着任红昌回来。

无聊之余,徐妙锦好奇的开口询问:“听任妹妹说,你是去给其他人传信聚会的事,可怎么去了这么久?”

“本来我是打算说句话就回来的,可老赵那有点事,我就帮忙搭了把手。”

李放刚解释了个开头,那边任红昌就给武媚娘送完了晚饭,重新返回了楼上。

大家都熟悉了,也就不客套了。

李放张罗着几人落座,围坐在客厅里听他讲故事。

当听到李放说那些无忧洞里的现实意义中的“吃人”之事后,徐妙锦脸色有些发白。

“好了,好了!”她连连摆手,“你跳过这一节吧,直接说后面的。”

她是真听不下去了,生长于温室中的贵女,虽不是那等完全不知民间疾苦的千金小姐。

可吃人这种事,显然是有些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了。

李放也是有些上头,言语间有些激动了,见徐妙锦脸色变化,这才反应了过来,这会儿吃着饭呢。

之后的叙述中,他就刻意避开了一些残酷的叙述。

当李放讲述完自己在北宋的见闻后,两女都觉得大开眼界。

“原来。”徐妙锦喃喃道,“市井流氓,也有这等爱子之心?”

“他是爱子,可你要知道,有多少正常家庭,是在他的手中落了个支离破碎结局的?”李放唏嘘不已,“落得今日这般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

任红昌在一旁狠狠的点头:“郎君此言在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且不说她本就站在李放这边,只说汉朝的时候的风尚,就讲究“九世之仇犹可报也”。

在汉朝,大复仇理论可是很有市场的。

麻宏作恶多端,自己最后也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在任红昌看来,正应了报应之说。

要换做以往,她或许还不太敢吐露自己的心声,如今和李放关系不比往常,心结已经解开大半,人自然也开朗了许多。

徐妙锦并未察觉到任红昌的改变,只是对她突然表露的态度感觉有些诧异。

她总觉得,今天的任红昌好像和往常并不太一样啊。

李放发现了她的眼神瞥向任红昌,忍不住出言打断。

“呵呵。”李放夹了筷子菜放到自己碗里,同时说道,“话说,你知道我们后天聚会是为了什么吗?”

出于自己心底的某种想法,李放不想让自己和任红昌的关系,这么快就暴露在徐妙锦面前。

“再等等吧,等等。”李放心中暗道。

徐妙锦好奇的问道:“聚会?不就是你想把大家聚到一起认识认识吗?你还有别的目的?”

李放看向任红昌:“你告诉她吧?”

任红昌颔首,转向徐妙锦后,她将王允要收自己为义女之事告诉了徐妙锦。

先是一愣,然后徐妙锦第一时间看向了李放,发现了没有别的举动,她这才算是放心。

要是王允还打着连环计的主意,李放应该不至于不开口吧。

“这可真是大好事啊。”徐妙锦恭喜了任红昌,“此事确实当得大操大办。”

“大操大办......”

李放沉吟了下:“这种情况下,大肆操办肯定不太合适了。”

根据这几天的消息,董卓是已经离开长安,前往郿坞视察了。

他不在长安,王允这几日才能这么自由。

可董卓终究是要回来的,而且长安城内官员无数,还有吕布留守长安,当朝司徒收义女这样的事,万一传扬出去,引来什么变数就不好了。

董卓与吕布之间虽然有了裂痕,但显然还不足以彻底分化他们。

毕竟现在的吕布也无处可去,自立门户他没那个心气和底蕴,投靠他人,又不太现实。

在王允没有行动之前,吕布依旧是董卓的“好儿子”。

所以,他们行事必须谨慎。

李放歉意的看向任红昌:“只是要委屈你了,本来是你认父的大日子,却只能低调办理。”

“无碍的。”任红昌轻轻摇头。

抬眼看向李放,她嘴角含笑:“我最想要的东西,郎君不是已经给我了吗?而且,有那么多的帝王贵戚莅临,世间还有几人能有这份尊贵?”

本身任红昌也不是张扬的性子,对于不能大肆操办她一点也不失落。

见她并没有违心的样子,李放也相信了这一点。

接着,三人便商量起了后天聚会的细节。

好容易聚会一次,李放当然是要从现代拉些东西过去的。

正好,这几天快递又到了不少东西,也可以都搬过去。

“就是我的车还在改装,不然的话也能一起开过去了。”李放有些可惜,不能让自己新买的车子亮个相。

因为考虑到各个朝代的路况,李放买车的时候,特地跟4s店谈好了,换了些汽车配件。

这也导致他不能第一时间拿到车。

“你买车了?”徐妙锦连连追问,“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开出来看看?”

看着她那跳脱的样子,任红昌眼神微动,心底盘算了起来。

不一会儿,吃饱喝足后,任红昌主动收拾起了残局。

李放则打了个招呼后返回房间,刚刚去了北宋,还有两个地方没有跑呢。

“现在是晚上,我看看有没有机会,和曹髦合计一下叫他也过来一趟。”

说罢,李放躺倒在了床铺上,闭上了眼睛。

看着李放躺倒在那里,徐妙锦一下子就想起了李放的那个神奇能力,在现代能看到其他人的视角。

虽然自己三令五申,可谁知道李放有没有偷偷的......

脸色微红,她转身跑楼下去了。

刚拍的视频把她手机内存占用的不小,她要把视频导入到楼下的电脑里,回头好让李放教她剪辑视频。

刚才还一片温馨的二楼,眨眼间便陷入了寂静。

李放躺在床上,眼前一片漆黑,渐渐的漆黑之中透出了些亮光来。

随着李放聚精会神,亮色逐渐变成暖色,最后定格成几缕昏黄的橘黄。

“这里是......”

李放打量着四周的环境,认了出来,这里好像是曹髦的寝殿。

金手指将自己送到这里,也就意味着曹髦就在不远处了。

李放控制着移动,里面的床铺上没找到人。

“嗯?这都晚上了,他能跑去哪呢?”李放心中奇怪。

朝着外面飘去,一个苍老的声音引起了李放的注意。

下意识的加速过去,一个老妇人映入李放的眼中,曹髦背对着他,坐在下首,周围并无外人。

“这是郭太后吧。”李放第一时间就猜了出来。

眉眼之间依稀能辨认出的风采,足以看出来,老妇人年轻时也是一副花容月貌。

举手投足中都透露着优雅与贵气。

只是脸上的表情有些破坏了她的气质。

郭太后有些担忧的询问道:“此番大将军未能成行,不得不同意了所谓‘皇叔考’之称,不会引得大将军怀恨吧?”

曹髦熟悉的声音传到李放这里:“母亲且放宽心便是,儿今日与高都侯相见,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件事,足以证明大将军并未记恨。”

“哦?不知司马子上说了什么?”郭太后继续问道。

曹髦恭谨的回道:“今日朝上,已经告病数天的休徵公之所以出面赞同母亲的提议,是因为高都侯昨日登门造访了。”

“果真?”郭太后有些失态的追问。

说出这句话后,她觉得有些不太妥,将有些前倾的身子坐正,又缓缓找补了一句:“老身自是相信我儿的,我儿果然聪慧过人,你我母子翌日无忧了。”

曹髦一丝不苟的起身拱手:“还仰赖母亲信任,不然孩儿也只能束手无策了。”

“好,好。”郭太后扶着曹髦,慈祥的笑了。

从李放的视角来看,好一副母慈子孝的图景。

只是他又有些想笑,这两个人,估计心里都有着各自的小九九吧。

转念一想,李放又有些为难,这郭太后不走,自己也没法过来,难不成曹髦就没机会去了?

正在为难之际,那边郭太后忽然起身径直出去了,曹髦紧随其后送走了她的车驾,然后转身回到了殿内。

因为刚才的走神,李放没听清楚他们又说了什么。

只是看现在曹髦的表情,李放能看出来,这小子现在估计很生气。

不过李放也来不及想别的了,金手指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能停留的时间确实变长了,但还是很有限。

李放要趁这会儿殿内无人,回去准备穿越了。

控制着自己的精神体,下一瞬,躺在床上的李放睁开了双眼。

“这几天曹髦都来的少了,看来三国那里发生了不少事情啊。”李放心中暗道。

从床上坐了起来,李放准备站着过去。

要是躺着穿越,刚过去他估计就要躺在曹髦家地板上了,太狼狈。

可就在这短短的片刻时间,李放刚准备要穿越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曹髦的声音。

“阿兄!阿兄!”

一开始李放还以为是幻听,直到声音越来越大,李放才确信,真的是曹髦来了。

三两步走到门口一看,果然,曹髦正准备下楼呢。

“欸!”李放喊了一声,“别下去了,我在这儿呢。”

从厨房里探出头的任红昌看了眼,又回去继续收拾了。

曹髦回头看到李放,激动的疾步上前抓着李放的双臂摇动了起来:“阿兄,事成矣!事成矣!”

“好,好,好!”李放被他晃的有些眼晕,连忙示意他停下。

“先坐下,坐下,我刚好要去找你,你这就来了,先说说你那边的情况。”

招呼的曹髦坐下,李放顺手又拿起茶壶给他倒了杯水,让他缓一缓。

捧着茶杯,曹髦激动的情绪算是稳定了些,可表情还是抑制不住的开心。

李放就纳闷了,刚才不还一脸的愤然吗?这怎么到自己面前就这么开心了?

“你说说看,是追封你爹的事成了?”李放问道。

“嗯!”曹髦狠狠地点了下头,“司马师那厮并未察觉分毫,终于在今日,在我与母亲的共同努力下,追封之事已经敲定了。”

“太后与大将军同时点头,现下的魏国,任何人都不能推翻这个决定了!”

曹髦不能不高兴,追封之事敲定了,那也就意味着司马师的死期也马上就要到了。

而等到司马师没了,一个司马昭,又岂是自己的对手?

背靠着现代技术,曹髦十分自信。

在李放的催促下,曹髦大致讲述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李放也算是了解了个大概。

这几天魏国朝堂上的争论,并没有因为王祥几位老臣的告病而停下风波,因为太后出手了。

魏国建立时,为了吸取两汉的诸多教训,特地明确了太监和外戚的权利,使得太后的权威也被大大的削弱。

像两汉那样,频频由太后掌权的局面,是不大可能在魏国出现了。

可太后的权势虽然削弱了,但地位可没有丝毫下降,况且追封曹霖之事,关乎皇家宗祀,她这个太后自然有理由插手。

那天被曹髦鼓动后,第二天朝堂上的风向便又吹了起来。

司马师虽然厉害,但他明面上并未下场,单凭一个司马昭还拦不住太后的声势。

渐渐地,局面向着曹髦希望的方向开始发展了。

可这个时候,西平郭氏的人又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了司马昭的话。

一时间,因为太后而掀起的风浪,为之一窒。

说到底,外朝的大臣们可不知道你们西平郭氏内部的龌龊。

你太后一个态度,郭家族人又一个态度,这谁知道该支持谁?

在官场上,最重要的还是四个字:明哲保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