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郭氏。”李放呵呵冷笑,“再怎么是同姓族人,又如何能靠得住?受不了司马氏的权势而低头,也算不得什么。”
曹髦也摇头叹息:“世情冷暖皆是如此,西平小族,好容易有此机遇,如何肯为母亲一人低头?”
言语中,曹髦略带着些不屑。
他们曹氏如今的富贵自不必说,但哪怕曹操未起势之前,曹家那也是能和袁绍玩到一起的豪族。
洛阳的那些个二代里,哪怕是最不成器的,西平郭氏的人也未见得能凑到前面去。
如今这场机遇,往大了说那是从龙之功。
所以,哪怕郭太后已经是他们族内难得一见的高位,在宗族利益之前,也要让步。
“那之后呢?”李放问道。
他想起刚才的情况,最后还是遂了郭太后的意思,其中必然有什么变数发生。
听到李放的问话,曹髦笑了笑:“阿兄猜猜看,究竟是哪位站了出来,帮助了我和母亲。”
看他那神秘兮兮的样子,李放有些感慨。
一直以来,曹髦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心态也很不稳定。
都是同龄人,李治来了现代后,虽然知晓了未来让他有些头大,但也没少显露少年人的心性。
只有曹髦,任何享受娱乐跟他仿佛都绝缘了。
也只有现在,李放才从他身上看出了些少年意气。
虽然知道是王祥出马敲定了此事,李放却故意不猜,而是顺着他的意思故意猜错了几个人名。
直到最后,曹髦才说出了王祥的名字。
“竟然是他?”李放一脸的惊讶,有点假。
不过曹髦正在高兴的时候,也并未察觉。
而且李放也未必不是真的,对于王祥为何会站出来呼应郭太后,李放确实有些好奇。
接着曹髦便跟李放讲述了一番前因后果。
当日廷议之后,司马昭受了司马师的指示,登门拜访了几位反对追封曹霖最为激烈的老臣。
大将军的亲弟弟出马,自然没个不成的。
第二天,朝堂上便空了许多人。
不用问,问就是大家都生病了,或是伤寒,或是头风,反正都暂时不能理事了。
少了这么一股力量,再加上西平郭氏为司马昭张目,郭太后的声势为之大挫。
而且几天过去,郭太后也回过味来了。
当时被曹髦看似情真意切的话给堵住了,现在看到朝野纷争如此,再加上自己族人的态度,郭太后骨子里的软弱便又冒了出来。
司马师虽然并未下场,但朝中处处都是他的手笔,郭太后忍不住心生恐惧。
本来她也没什么权力欲,对追封之事感到愤怒,也是出于自身固有领地被侵犯的本能反应。
现在反击来的如此之快,前几天被曹髦拱上头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
而就在她要退缩的关键时刻,王祥等人又站了出来,而且都站在了太后那边。
有了那些个老臣的声援,最终才彻底敲定追封之事。
至于原因,还是出于司马师的谨慎,既然太后都开口了,看这朝堂上的局势,司马师也不急于一时。
他本就顾忌吃相,废黜曹芳时要是司马师不顾及吃相的话,就轮不到曹髦上位了。
如今考虑到太后、皇帝、朝臣等多方面因素,司马师还是决定暂缓行动,步步蚕食。
这才有了王祥等人的复出。
为了安定曹髦的心思,他还特地让弟弟入宫与曹髦相会,曹髦这才知晓其中原因。
“如此恰如其分。”曹髦十分高兴,“司马昭那厮得意的在我面前说出此事,其中不乏施舍之意。不过有此一事,借口赏赐,自然就更有理由了。”
曹髦说的开心,但李放想起自己刚刚看到的事情,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只是,在不能泄露自己能随意看到他们那边情况的前提下,李放也只能旁敲侧击的询问。
“事情竟如此顺利?司马师那边就这么接受了?你可千万别报喜不报忧啊。”
刚才曹髦那难看的表情,李放还记得呢。
“没有啊。”曹髦有些疑惑,“今日早朝,司马师亲自站出来终结了议论,以母亲的提议为准,追封那人为‘皇叔考’,不入宗庙,另设祭祀。同时还给东海王加了食邑,我的其他兄弟也各有封赏。”
“不对吧。”李放摇了摇头,“我看你眉宇之间有些皱纹,估计刚才还在生气吧?”
这句话李放就属于胡扯了,刚才曹髦高兴成那样,他能看出来就有鬼了。
果不其然,曹髦摸了摸脑门,有些困惑:“有吗?”
他作势起身,想要去照照镜子。
李放自然不能让他去,伸手拉住了他,继续询问原因。
见李放问话,曹髦也就不再坚持,脸色平复了许多,叹了口气。
“还不是母亲。”曹髦有些愤愤。
“今日早朝,明明是司马师下场敲定了所有事,可她却主动开口退缩。若不是我及时开口打岔,她指不定真就要彻底让步了!”
说是与郭太后逢场作戏,可曹髦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自小没有母亲,父亲曹霖也不管他。
得不到来自长辈的关爱,猛然间有了个名义上的母亲。
这段时间二人相处的还算融洽,曹髦也不禁有些假戏真做了。
无论如何,郭太后名义上还是他的母亲,即便日后曹髦夺权成功,这层关系是改不了的。
可别人的母亲那是母爱,而自己这位“母亲”......
想到这里,曹髦就有些恨铁不成钢。
“唉!”叹了口气,曹髦继续说道,“早朝之后,母亲又趁夜色来寻我,担心司马师的报复。她乃当朝太后,不能任事也就罢了,可怎的如此胆小!”
如是埋怨着,曹髦恨恨的想到,她还不如是个武则天呢。
有个强势的母亲,说不定都不用他自己辛苦谋划了!
听到曹髦的抱怨,李放却笑了出来。
拍了拍曹髦的肩膀,李放开口劝慰:“凡事你都要往好处去想,将来你要是夺权成功,她也不会是你的阻碍了。”
历来少年天子与太后之间就免不了龌龊,连汉武帝也不免受制于妇人之手。
有一个不那么强势的母亲,对曹髦来说,也是个好事。
“这倒也是。”
曹髦稍显轻松的靠在沙发上,表情有些悠哉。
穿越至今,他总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少年人的心性,不免懈怠了起来。
看他瘫在沙发上样子,李放心生恻隐,这孩子确实累了,让他休息休息吧。
“你后日还能有空来吗?”李放开口询问。
问完,他又跟曹髦讲了后日聚会的事。
他话音刚落,曹髦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种事怎么少的了我!”曹髦兴致盎然。
“前些日子,朝堂纷争不断,我也不好多在此逗留。不过今日计议已定,我正好借口告慰先祖,避人耳目。”
且不说任红昌和李放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与历朝历代的那些个顶尖皇帝、宰相交流,就足以让曹髦动心。
二人敲定了个时间,后天曹髦会准时过来。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李放等下还要去叫下李治,他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来。
“没什么事你就回去吧,皇宫之中耳目众多,别露馅了。”
“行。”曹髦起身点头,行礼后准备告辞离去。
“欸,对了。”李放忽的叫住了他,“毌丘俭那边......”
曹髦表情凝重了些:“尚未有消息,淮南之地遥远,他了解消息也需要时间,恐怕没这么快。”
说完,曹髦表情又轻松了下来:“不过,这几日我与毌丘甸每日用对讲机聊天,算是颇有所得,起码他愿意从中斡旋。”
“嗯。”李放缓缓点头。
一个毌丘甸算不得什么,没什么分量,最重要的还是毌丘俭的态度。
不过如今有了进步已属难得了,此前曹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最起码,现在的他也能有人能称之为党羽了。
反正他还年轻,慢慢来呗。
二人挥手作别,曹髦消失在了原地。
李放愣神了片刻,思考了一会儿三国时代的局势,缓过神来就准备去见李治了。
李治那边就容易的多了,他不像曹髦,不得自由身。
脑中一个念头,李放就出现在了唐朝贞观年间。
“沙沙沙~~~”
刚一落地,一种有规律的声音就传入李放耳中。
循声看去,光明之下,李治正在伏案写字,看样子很是勤奋。
“台灯和铅笔,给他算是给对了。”李放心中暗道。
现在李治手下的东西,全是他从李放那里要的,铅笔、本子、橡皮等文具一应俱全。
古代人也知道什么叫方便,什么叫麻烦。
毛笔写字再有意境,再有什么艺术价值,写着终归是累人的,跟硬笔没法比。
学习自然是不能落下的,但为了轻省些,李治特地从现代拿了这些东西回来。
悄悄走到李治身后,李放探头去看,想看看李治在写什么东西。
“今我大唐......”
才看了几个字,正在闷头写字的李治忽然回头,李放就看不下去了。
“阿兄!你怎的突然造访?”李治欣喜的起身。
李放这才发现,因为台灯的缘故,自己的影子被映照在桌案上,怪不得李治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随手扯过一旁的椅子,李放坐下回道:“来看看你学习的怎么样了,自从那天把武媚娘甩给我后,你就再没露过面,学习这么刻苦啊?”
听李放说了这话,李治一阵的心虚。
连忙上前给李放倒了杯茶水:“阿兄用茶,我方才是在写一篇给阿耶的策论而已,一点拙见。”
奉茶之后,李治嘿嘿笑了两声,然后故作严肃的问道:“那女人没再作妖吧?若是阿兄不好管束,尽管告知于我,弟明日便去亲自教训于她!”
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李放瞥着李治,伸出一根手指来点他:“你啊!”
摇了摇头,李放继续说道:“那武媚娘还算听话,毕竟是聪明人,以后将超市交给她打理,我也放心,只是......”
看向李治,李放问道:“你这里怎么样了?你爹的才人在皇宫里消失不见了,这可不是小事,你确定牵连不到你?”
“没事!”李治摆了摆手,“谁能想到我身上来?我派人去打听消息,都是旁敲侧击,并未询问那武媚娘的消息,也没有派人接触过她们,如何能查到我身上去?”
从一开始李治就不在嫌疑人名单里,任谁来查,哪怕是狄仁杰也查不出来。
而且李治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因为这几天他的人没有一个被传唤的。
跟李放说的一样,大活人在皇宫里消失不见,还是皇帝的妃子,那自然不是小事
这几天不少人都因此被连累了。
可结果却依旧是一无所获,无疑印证了李治的话。
听他说完前因后果,李放也就不再多言,顺势跟他说起了后天聚会的事。
“到时候你把你爹也叫上,人多热闹些。”李放提议道。
李治有些为难:“这,不太好吧?”
他本就在极力避免让李世民接触后世的信息,之前他说要去现代看看,因为政务繁忙,一时也没抽出来时间。
李治正在庆幸,希望最好太子赶紧和魏王同归于尽,那样他才好将历史拿给李世民看。
李放如今这么一说,他自然会担心。
“没事。”李放知道他的顾忌,“后天的聚会是在汉末,在你后面的穿越者,也就只有北宋和大明了,他们俩知道轻重,不会轻易乱说的。”
李治想了下,确实,赵祯和徐妙锦也不像是多嘴的人,没理由拆自己的台。
事关任红昌的大事,又是李放亲自来请,正好可以借这件事暂时打消李世民的好奇心。
推迟他接触历史的时间。
思前想后之下,李治还是答应了下来。
随后,二人一同去求见了李世民。
一听是要去汉朝,还能保证安全,李世民欣然答应了下来,自己亲儿子总不会害自己吧。
“但国事繁忙,我只能去半日,希望先生不会觉得我扫兴才是。”李世民笑呵呵的对李放说道。
“不会,不会!”李放连连摆手,“陛下肯赏脸光临,自然是蓬荜生辉,到时我亲自送陛下回来!”
李世民很是和善:“先生客气了。”
互相约定了时间,李放告辞返回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