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都市 > 说我不懂教育我崽拿第一你惊什么 > 第86章 视角的转换

王美那股不屑似乎消减了一些,但依旧抱有不完全理解的态度。

陆景的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不需要他赚钱养家,不需要他劳心费力,生活毫无负担,正是天真活泼的年纪,为什么会选择死亡?

这件事或许真的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王美虽然有了一丝的动摇,但她一路走来的经历又让她接受不了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孩子的父母这件事。

她也是一位母亲,她深知养大一个孩子有多么不易,她甚至不敢细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发生这样的事她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孩子就是她的一切,是她活着的希望。

如果孩子最终作出这样的选择去结束生命,那为人父母心里或许不只有无尽的愧疚与懊悔,或许还会有些许恨意参杂其中。

至少,在王美看到这条新闻时,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替孩子惋惜,而是替孩子的父母感到悲痛,接着而来的就是对这个孩子的痛诉与指责。

他怎么能说跳就跳?

他怎么能这么自私?

他又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日后要怎么活下去?

她在第一时间站在了受害者父母的角度,因为她也有孩子。

带入她自己,对于这个一跃而下的孩子,她满心里只有恨意。

恨孩子,也恨自己。

她恨不得跳下去的是自己,而坐在这里哭嚎的是孩子。

等等。

为什么她会有宁可跳下去的是自己这种想法?

突然跳出来的一个念头让王美晃了神。

她不是恨吗?恨孩子的脆弱,恨孩子的自私,恨孩子的决绝。

既然是恨,与为什么想要替他跳下去?

是想替他承受落地的痛苦?是觉得孩子还太年轻,想替他去死,让他好好活着?

是想......

是想让孩子体验一遍自己此刻的痛苦,不论是愧疚,自责,还是痛彻心扉的恨意。

这个答案让王美心头一冷。

如果是这样,那么孩子选择从这跳下去,心里想要的会不会也是如此。

这次,王美的视角跟着问题的角度转换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做出这样的举动目的是什么?

是让父母也尝尝自己的痛苦,要他们愧疚,自责,让他们也知道寻死之心的滋味。

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死去惩罚父母对自己痛苦的忽视。

现场观众讨论的吵杂声,直播间里讲话声,一切声音都被消了音。

王美像是进入了一个真空罩里。

她觉得自己手脚冰凉。

她对于自己想到的这个答案感到荒谬,但荒谬之下又有着完整的逻辑与动机。

这个答案打破了她一向自信的认知。

“其实只是换一个角度,问题的答案就十分明了了。”

陆景见王美半天不说话,又是一脸沉思,心想王美一定是听了自己刚刚的一番话想明白了。

王美的思绪被陆景重新拉回现实。

是啊,只是换一个角度,问题的答案就完全不同了。

为什么自己每次都对蒋泽的做法那么赞同,而一到李江就各种不顺眼?

王美似乎有些明白了。

因为她一直以来都在第一时间站在了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而忽视孩子的感受。

在父母的角度来看,蒋泽却是算得上是模范。因为自己为人父母再尽心尽力扪心自问也做不到蒋泽这样对孩子事事照顾,样样关心。

在自己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时还能做的从早起做营养早饭,到辅导孩子学习背书,再到陪伴孩子上补习班。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蒋泽已经完全尽到了一个爸爸的职责。

再看李江,对孩子学习也不上心,孩子去上学他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反而让孩子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带孩子去炒股,向孩子借钱,事事惯着孩子。

简直没有一点做父母的样子。

但如果换个视角,作为孩子来看蒋泽和李江,谁又更适合做父亲呢?

答案似乎在王美心中有所显现。

“所以说,心理健康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也是事关重要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个十三岁孩子身上的悲剧还会重现。”

见王美没有反对的意思,陆景继续说着。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那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呢?”

坐在台下的一位观众突然举手提问。

按照节目的安排,演播厅的的节目流程是没有提问环节的。

季哥看看突然举手提问的观众,又看看台下的导演。

甫一海朝季哥点点头。

未经安排下,有观众主动提问,这是一件好事。

说明大家都有在思考,在反思。

只有公众的注意力都聚集到教育这里,开始关注这件事,反思这件事,那么这件事才有可能进步,有可能革新。

陆景看到导演的认同,重新将视线转移回提问的观众身上。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真正好的教育也应该由孩子的成长表现说了算呢?”

观众点头。

“所以在我看来,好的教育一定是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如果孩子连最基本的开心都没有了的话,那有有什么必要再谈其他的呢?”

“当然,我这里说的开心不是事事都要顺着孩子哄着孩子开心。这就到了另一个极端,不可取。”

“我们作为家长最首要的责任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做孩子的倾听者,尽可能少地打断孩子,或是借此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你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你也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帮助,她会主动找你,这时候,你也要耐心听他说,然后帮他出谋划策。”

“但现实中,我见到的更多的是在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各种烦他,而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又让他独自面对。”

“这时候你就成了一个鸡肋的存在,帮不上什么忙还总喜欢没事找事。你说你和孩子的关系能和谐?”

陆景这番话,观众们也都表示赞同。

在陆景的描述中,多少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再回顾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也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