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古代言情 > 宋人好养猫 > 第158章

对宋尧,他从不吝啬溢美之词。

宋尧却依然坚持己见:“人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表相,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由心所生的心相。我是按你画的那副皮囊修的人形,所以在你的眼里我是宋尧,可是在别人的眼里,我只是一个陌生人,他们与我没有太深的交往,所以并不能凭借外貌而认出我。”

这番话细细想来是有些道理。

许念顿了顿,道:“那真可惜了。”

宋尧笑道:“有什么可惜的?我见众生皆草木,唯独见你如青山,不好吗?”

“瞧你。”许念话不饶人,语气却充满宠溺,笑嗔道,“没出息的样子。”

燕子衔泥飞到檐下筑巢。

残雪一块一块掉落,露出屋脊吻兽本来的形态。

二人站在阶前,悠然地欣赏山下水光潋滟的西湖。

一声玉石之响顺风传来。

许念和宋尧同时侧过脸,发现声音来自寺里的偏殿。

宋尧道:“文若,我们去看一看吧。”

许念见偏殿的香客也不少,心想反正不着急回去,是可以去窥个究竟。

他们从曲径穿过一片竹林,提袍买过门槛,走进殿中。

一面方响赫然映入眼帘。

那是一组巨大的铜制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每片玉的厚薄不同,分为上下两层悬挂。

僧人用小锤子敲击玉片,音如高楼漏滴金壶水,亦如环佩鸣玉长街路,清脆而纯净。

不止声音好听,方响的玉片表面还雕刻着山川河流和人物故事,每一片都栩栩如生。

许念走近,轻轻地伸出手,似在隔空触摸。

他仔细地看着面前的这一方玉片。

上有长桥、井渠、山林、村民以及……

许念瞳孔一锁:“曲莲?”

这枚玉片雕画的是小貍奴引长桥村民清理引水道的故事。

一只尺玉出现在左上角的树枝之上,额头印有天火符,双目炯炯有神,正是曲莲。

许念从头踱步到尾,发现每一枚玉片都对应着一个关于貍奴的故事,从东京旧事、南迁之路到临安烟火,全是他和宋尧一起走过的征途。

此间没有佛像,也没有供烧香祭拜的席位,只有这面方响在奏着空灵的禅乐。

人们却排着队来此捐赠香火,只求在曲歇之时听一次自己锤打出来的声响。

“怎么会这样?”许念往后退去。

宋尧扶住许念。

方响两边的青铜底座旋即进入视野。

那是一大一小两只神兽。

左边大的长得像貍,脖子围着一圈鬃毛,身后长着一条白色的尾巴,是腓腓。

右边小的则是出没在每一枚玉片中的小貍奴,是腓腓的子孙——尺玉。

两只神兽隔空对望,共同镇守殿宇。

许念道:“会英,你先前可知道有此事?”

宋尧道:“佛门圣地,没有你陪着我也不敢轻易闯入,但闻气味……此物至少经过半年琢磨。”

许念道:“去问方才那位僧人。”

人来人往之中,他们又看到了方才的小女孩。

小女孩一家子七八口人,来祈福的,按高僧的指点依次敲了方响,唱诵经文。

许念正想去找方才为自己请期的那位僧人,不料才出殿门,便在曲径竹林之中与僧人相遇。

——“阿弥陀佛。”

僧人站到一边,拨转手中念珠,对二人点头行礼。

许念询问方响的来历。

僧人道:“此物乃是临安府白、杨二家请旨为本寺供奉,意在接续对亡人之追思,抚恤北归流民之心,使南北经脉融合并蓄,休养生息,储精蓄锐,勿忘收复中原之志。”

许念本想问为何自己置身事中却没有被告知,听到这里,心中隐约有了答案。

白家和杨家为此善举,并非与他的私交,而是一片公心。

灵愿之事早已沿着大小江河在民间散播,放任不管则可能成为洪水,而若及时引导,则亦可用于灌溉良田,劝谏人心归正,变成一桩体面的事。

许念心知,这原本应是白骁和杨启儿的想法,但这对夫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白家和杨家的官职也不过五品,未必有御前说话之机,定还有高人在幕后相助,而且是半年前就开始了。

他没有办法分辨是谁,但无论是谁,他都真心感激。

他的人生并不能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但至少他没有成为捣乱的人,这在浊世已经很难得。

许念谢过僧人,与宋尧一道下山。

寺外的林子并没有人打理,林间还积着皑皑白雪,尤其是竹子,许多被压得弯下了腰。

一辆马车经过。

老翁掀开车帘,捋着胡须,笑唱道:“可惜啊,可惜,风雪压我两三年……”

歌声远去。

山道上行走的路人却不甘愿了。

开春之日,怎可任凭风雪压身?

人们围在竹林旁边,商量要用什么办法除雪。

宋尧见许念也停下脚步,笑着问道:“想救下这片竹林吗?”

许念道:“你若是要用灵力,那就算了,万物生长灭亡皆有其律。”

宋尧道:“当然不是,用灵力算什么本事?”

许念把手抱起,交叉在胸前:“那我倒要看看了。”

宋尧信步上前,徒手握住一根弯倒的竹子,在众人瞩目之下用力把竹梢往下压。

路人道:“诶,不可不可,它本就弯了,你还把它往下压。”

宋尧笑道:“各位看好!”

只见他手一松,竹子似乎骤然苏醒,猛地往回弹去。

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