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宋昭 > 第七章 读诗(二)

“李桓,你包扎好了去给下人说说,这些灯再挂一会就收了吧,留下几盏照明就行。全城戒严,大家乐呵乐呵就可以了。”

刘备对着书房外大喊,这燃灯的油也不便宜,铺张浪费可不好。

“知道了!”李桓的声音从外传来。

清风拂过,水波荡漾,人影绰绰,水榭华庭错落有致的王府园林中顿生杂乱。

不用李桓去说,听到刘备吩咐的下人连连将院中的一盏盏灯火依次熄灭,也捎带着把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取了下来。

全城戒严,是因为朝廷在战争时期重开了宵禁。

宵禁之下,不能开市,自然也就没多少人愿意去燃灯照明,汴京城的繁华夜色也就变为了如今的灯火阑珊,毕竟灯油还是很贵的!

康王府之所以亮,则是因为傍晚的圣旨。

圣旨一出,全城都知道了,康王现在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是开封牧,不再是平时的闲散王爷了。

知道圣旨后,康王府的佣人们也是觉得脸上有了光。还不待刘备回府,佣人们就已经把王府打扮得金碧辉煌,夜间更是要张灯结彩,以彰康王如今之显达。

而城中巡视的官兵,自然也是知道圣旨的。见到灯火通明的康王府,前去恭维都来不及,就更不会来找事了。

因此,才有了当下满城暗淡,独亮王府的奇景。

院中的灯火被不断熄灭,书房中也开始变得暗淡。

终于,随着庭院中最后一盏灯火熄灭,王府又恢复了往夜的宁静。

“李桓,给我点根儿蜡烛。”刘备再度喊道。

“来了。”包扎好的李桓拿来数根蜡烛,扭开火折子的盖子,轻轻一吹,火苗跳动,漆黑的书房内再度有了光明。

“又是一件巧妙的小玩意儿。”刘备已经记不清今天被这些神奇的小玩意儿震撼多少次了。

“引火如此便利,夜间想不繁华都难。”刘备感慨到。

李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书案之上,书房不再漆黑,刘备可以看书了。

灯火随风摇曳,书册上苍劲有力的墨字在烛火的映照下更加正气盎然。

“你出去吧,今晚应该没有其它事了,好好休息。”刘备挥了挥手,“城外的金军都是从刀尖儿上滚出来的,你明日进了金营可别丢了份。”

“是”赵桓应声答道,大步流星地走出房间。

在经过一天的跌宕起伏,此刻刘备虽有疲惫,可他的好奇心,却是让他了无睡意,他对他死后九百年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刘备翻开了《唐诗》,应着满桌灯火,就着半墙月光,在不时透窗而进的晚风中细细品读了起来。

虽说刘备没怎么接受过正规的辞赋训练,文学素养更是比不上他的老对手曹操,可慷慨激昂的感情却总是共通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好豪迈的诗!”

他很喜欢这本册子里的诗词,越读越是感觉神情激昂,越读越是感觉心血滚烫,竟是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最后更是拍案而起,大声诵读起了这些绝妙的句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卫青霍去病,还要再被好儿郎们崇敬一千年!唐人如此崇尚卫霍,武德定然不比我大汉差!”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好!唐人视死如归如此,胡人何敢窥视中国?汉唐并列,大唐当之无愧,唐人当之无愧!”

刘备直接站了起来,拿起书本,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每一句,都让他喜爱非凡,每一句,都让他豪情满怀。后人的汉字,在他的心中激荡,他久违的热血都回来了。

刘备向空中挥舞了几拳,连连赞叹:“大唐,有他们,是真了不起!”

又踱步了几圈,待激情平定,刘备再次回到了座位之上,盯着一句诗思绪万千:

“每一句都好,不过当下最好的,应该还得是杜甫杜工部的。”

他认为最符合当下局势的,是以“沉郁顿挫”诗风闻名的少陵野老、杜工部杜甫所写的诗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书上写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工部是干什么的,他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他却很清楚,他也觉得很对。

完颜宗望孤军深入,若能擒杀完颜宗望,金人必将作鸟兽散。到了那时,东京之围,不战自解。

“老天待我不薄,一穿越,就给了我一次了却遗憾的机会。”刘备将书合上,对着空气激动地说道。

对于明日的出使,他现在是满怀期待。

之前他答应赵桓出使金营,确实是忧国忧民,害怕如果自己不去,赵桓真吓得投降开门放金人入城了。

他没有接触过金人,但他知道匈奴的秉性,他不相信金人入了城会对百姓秋毫不犯,只冲着皇帝与官员来。

金人入城,此城必将化为炼狱,他不想看到这远超长安洛阳的百年宋都化为焦土。

但现在,他却想亲自去看看,去看看那盛名远传的金国二太子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兵锋如此锐利,确实有名将风范。”刘备从兜里掏出了地图,缓缓将地图摊开,大宋二十四路,三百军州,泾渭分明地依次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是他出了皇宫后顺路去李府找李纲要的。

作为历史上托孤独一档的存在,刘备太清楚了,在如今这种局势之下,究竟什么人才是最可靠的,什么人才是最值得倚仗的。

他与李纲谈了好久,大宋的军事部署他掌握了个大概,宋现在有三只主力部队,分别是河北禁军,京城禁军和西北禁军。

“河北禁军,按照李相的说法,本来就缺额严重。童贯拿了燕云之后,赵佶又是将许多河北禁军调去充当花石纲了,河北的兵将在金人南下前就已十无二三。”

“这所剩的禁军,大半又在宗望大军刚刚南下之时就逃到山里去了。这河北的军队,怕是指望不上了。”

见到河北凋敝如此,刘备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越想越气,最后直接是出言怒骂道。

“这狗娘养的赵佶,居然能把幽冀折腾成这样?河北兵都能望风而逃?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就没见过河北兵怯战的。”

刘备自己就是涿郡人,河北在他那个时代更是名将辈出,张飞、赵云、张郃、牵招、程普都是河北人。

公孙瓒更是靠着一州之地就打得乌桓数十万之众不敢叩关。

这群在燕赵大地上出生,在太行山下长大,自古多慷慨悲歌的幽冀汉子们,怎会被区区金人吓破胆?

刘备叹了一口气,无奈地用毛笔在河北西路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但却又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在真定府上点了一点。

“虽然宗望一路南下战无不胜,但却并非攻无不克,子龙的老家真定还没被攻破。”

“河北禁军是指望不上了,但可以靠这个真定来做点文章。”

说罢,刘备又将目光看向了开封府。

“虽然我很感谢赵桓表我为开封牧,但我之前就已经是豫州牧了,这从豫州牧变为陈留郡郡守,总感觉有些别扭。”

“我穿越到宋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宋国当时就在豫州?”(汉朝郡国并行制下的宋国。)

刘备摸了摸嘴,若有所思地想到,至于京城禁军?

比之河北禁军还不如!能把京城守好就不错了,下一个。

刘备最后将目光看向了大宋的西北,用毛笔在秦凤路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虽然很难接受,但不得不说,这只连凉州都没收复的西军,是目前唯一可以指望的野战军队了。”

“虽然当下局势难看,但比我当年还是要好得多。”

“从燕云到开封,将近千里的路程,光走都走累了,更别说一路上还激战不停。”

“就算宗望是韩信再世,我也不相信他手下的兵卒不会累,战马不会疲惫。”

“待种师道的西军到了,可以与宗望一战!”

刘备又在地图上画了几笔后,就将毛笔随手一撂,笔杆砸到案上,墨汁飞溅而出。

丝毫不顾及墨水已经将他的衣服染黑,刘备又是再次激动地站了起来,眼中涌动着精光:

“五成把握,我有五成把握让宗望在这里全军覆没!”

“上辈子的遗憾,就在这里把它给圆满了!”

“我要把战报糊到曹孟德的墓碑上,就你小子喜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吧?”

“我也要把战报带到成都,让孔明看看,虽然在夷陵我败得很惨,但打胡人,我没毛病。”

虽是敌人,但他十分倾佩这位能率军深入敌境,飞渡三千里依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金军统帅完颜宗望。

所以,他想借宗望的项上人头一用。

刘备想模仿曹操了,他也想取胡人酋长之首踏功而还。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奔袭五百里,破乌桓于白狼山,大汉茫茫北境,再无遗患。

他在荆州接到这个战报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整宿整宿的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他羡慕的眼红,他嫉妒的流泪,他恨的牙痒痒。

甚至,他还对自己劝谏刘表趁曹操东征之际偷袭许昌的行为感到有些羞愧。

你曹孟德想当大汉的征西将军?我刘玄德就不想当大汉的镇北将军了?我也想去讨灭乌桓,我也想去保境安民,我也想去名垂青史!

“张辽张文远,我是知道的。”刘备凝视着空气,自言自语道。

他在吕布身边见过,关羽也给他讲过,此人乃是关羽的河东老乡,勇武过人。

当关羽讲起张辽之时,刘备在其孤傲的眼中看到的是难得的赞许。

刘备也确实觉得张辽是个猛人,不然也不可能先锋破敌,阵斩塌顿。不然也不可能只靠八百人就打得孙权小儿丢盔弃甲不敢窥北,江东孩童闻名止啼。

但是,可是,然而,不过,他二弟“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的时候,他二弟名扬河北的时候,张辽还只是曹操阵中平平无奇的吕布降将!

张辽能做到的事,他二弟没有理由做不到!如果地理位置互换,他刘备,也能带着人去打得乌桓再不敢叩边,他二弟、三弟、子龙,都能让蹋顿授首。

他们也能一起灭乌桓而归。

他们所有人,都可因此在史书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恨呀,他恨曹操凭空得来的好事。

所以,他在看到赵桓惧怕金人的时候,感觉的是十分震惊,感到的是十分不理解!

金人,来自东北,那就是东胡!在大汉,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管他什么南蛮、东胡、匈奴,西羌,只要敢来叩关,那就代表着大把大把从天而降的军功,那就代表着凭空多出来的侯位,那就代表着留名青史。

各路诸侯争破脑袋都抢不来的机会,就这么凭空送给赵桓了,赵桓居然会害怕!丢人呀!

当然,倒不是说他刘备有多喜欢战争。他也知道,兵事一起,百姓身上的负担会更重,国家花费的金钱也会更多。

但是,卑躬屈膝地讨好金人,抢着给金人送钱,更是愚不可及!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金人要的钱,都够十万大军百日之费了!与其送钱给金人,不如举兵相抗,不如以刃相接,不如拿金人的脑袋去换名垂青史,去换拜将封侯。不如大家嗷嗷叫地拿着武器,朝着金人砍去。

所以,他欣赏唐朝诗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威武气概。

他也疑惑,宋人民风不似汉人就罢了,毕竟两代隔了九百年,中间还有司马家那帮天才在祸乱天下。

但这宋人就是唐人之后,唐人能做到的,宋人咋就做不到?老子儿子差距就那么大?

刘备沉沉吸了一口气,又随之将气吐出,一张一弛之间,按捺住了激动的心情:

“明日,就在明日,不世之功,始于明日,明日......”突然,一道灵光击中了刘备。

“哦!我明白了。”

刘备拍了一下手,兴奋地大喊道。

他明白了,他全都明白了,他明白了“沉郁顿挫”的真意。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

“沉,就是势大力沉!”

“郁,就是身死抑郁!”

“顿,就是顿首悬颅!”

“挫,就是挫敌锋锐!”

“沉郁顿挫”就是用势大力沉的武器将敌军首领一击毙命,使其心中抑郁,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头颅坠地。

之后,杜甫就会高悬敌军首领的头颅来挫败敌人的锋锐,最后全军冲锋,获得大胜!

“杜工部所言非虚,真可谓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工部真乃我刘玄德知己也!”刘备的声音中全是赞叹。

“哎,可惜,就是不知道杜工部能挽几百石的弓,他势大力沉的武器和我二弟的青龙偃月刀比起来,究竟是谁的重?”

刘备的目光在书案上搜寻,他想拿赵桓御赐的宝剑来推测一下杜甫那过人的臂力究竟有几何,究竟能拉几百石的弓。

但眼睛看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先前放在案上的剑,他这才想起来已经把其借给了李桓。

刘备无奈地摇了摇头,遗憾地对着空气自然自语道:“但能凭重量就将敌首一击毙命,肯定是比我的雌雄双股剑重了。”

一阵微风吹过,橘黄色的灯火在晚风中摆荡,屋内的光线明暗交杂。

案头书册上的“唐诗”二字依旧苍劲有力,但却是在飘摇不定的烛火映照下,因为刘备的解读,在此刻莫名地多了一分诡异。

就在屋内满是遗憾之时,再次有声音从庭院中传了进来,终于是阻止了刘备继续将那惊世骇俗的思考给进行下去:

“王爷,张邦昌张相公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