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女帝我来当 > 分卷阅读202

,然亦有两矮小之人生出高大之子,这似乎并非固定之规。

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五官相似,皆有诸多异同,此乃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然有人能知其所以然?

难道仅以血缘关系解释?子女何以遗传父母的相似特征,如粮食种子,何以有些能驯化出越来越抗旱之特性?

此等知识难道不值得我们人类探究学习?”

“至于土地的肥力,我们除了能判其松软易于种植之外,是否能明其何以种植菽后能增强肥力,这肥力究竟是何物?难道不应试验探究之出来吗?”

杨秋的这一番言论,让荀彧想起了杨家军学堂里面那些幼童同所学的书籍。

似曾讲过遗传之理,然进一步的解释则未明言。

这些在生活当中最普遍的现象,好像无人能探究最具体的原因。

“这就是将军在学堂里面开设那些生物物理化学教学的原因吗?吾虽没有全然理解那些书籍。

但按将军之意,学习此等知识方能探究许多事情之本源?”

至少能引导大家走向一条探究科学的道路。

“人力有限,虽可制越来越多的农具,购足够多的耕牛,开垦越来越多的荒田,这些也都能促进粮食的增产。

但要如杨家军这般翻倍提升粮食产量,甚至未来亩产达十石二十石,此非靠贤明的君主和有德的官员治理所能行。

而需培养农学方面之人才,此非一两人所能为,而需诸多人投入此研究之中。

而驯化高产粮食种子,甚至需十年数十年方能见效。”

“除农学外,这世上尚有许多知识需我们人类去了解清楚。如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月亮与太阳之间之距离又是多少?我们人类能否去往月球?研究此等东西其实亦有必要。”

这些事情,荀彧小时候大概疑惑过,可是后来就觉得这些事情不值得探究了,好像变得毫不重要。

但眼下这位女将军却说,这些事情非常重要。

“将军所走之道是我未曾想过之道,只是是否会有些异想天开?我们人类真能去往月亮?”

“仅凭我们自身之力,自然难以企及,然而我们可以借助工匠之智。如今我们已能借牛车之力,以载货物快速前行,日后必然有更精妙之工具,可使行进之速更胜往昔。

君是否知晓,术士炼丹之时,偶有炸炉之变故?若能深究此现象,借火焰爆发之巨力,推一物直上云霄,又何愁不能抵达月宫呢?

正如荀子也曾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亦曾目睹我们此处众多利用水力所制工具,如水碾、水转大纺车等。

若能进一步巧用水力,制作出更为迅捷的工具,则抵达月宫之事,岂非指日可待?”

第065章 第 65 章

这道理荀彧这几天也明白了, 利用百工之力,许多事情能够事半功倍。

只是杨将军更强调一点,那就是弄清楚具体的缘由,而不仅仅只是经验总结, 工匠技术熟练。

“将军所言令我豁然开朗, 只是, 将军好像还没有回答吾最初的问题?”

荀彧此言一出,杨秋顿感尴尬, 倒是把话扯远了不是, 都忘了回答正经问题了。

确实, 利用百工之力, 古人又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们好像不太习惯更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原因, 又或者不重视。

所以工匠的技术传承只能变成私人家族传承,农学的研究只能变成小部分范围的传播,而不是大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彻底变成技术革新。

“其实此问题我方才已作答。我重视农学与工匠, 故虽免除了其他苛捐杂税, 仅留田租,但实际上吾收得田租却比以前官府收得更多,皆因总产量提高之故。

因此,有时欲使民富国强,仅着眼于吏治清明是无用的, 还需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让土地拥有肥力?

如何驯化出抗寒抗旱粮食种子?再如,如何提高炼铁技术, 使农具更加锋利?此皆是促使民富国强。”

“当然,若杨家军仅依赖这些田租, 自然不够。目前杨家军自己在开采盐矿,设有工坊炼铁,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工坊,皆在促进工匠之力便利生活。

而吃饱穿暖的百姓们一旦有余钱,自然会购买各种工具,此乃良性循环。”

“世间财富之道,许多人都说要开源节流。节流之方法固然简单,然而要如何开源,实际上方法多种多样。

吾辈之人,自然要想出更多方法来开源,而非在仅有粮食产量下研究如何让众人吃饱,那根本无法实现,饥饿必然导致混乱!”

简而言之,那就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