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女帝我来当 > 分卷阅读423

之嫌。

然吾以为,让人相信人性本善, 有利于道德教化, 社会安稳, 百姓亦更为安宁……”

这个答案非常出人意料, 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分明回答了一个墙头草答案,但根据王烈本人的品性而言, 这话又似乎是真情实意。

也就是说,这人的思想并没有僵化,完全懂得变通,而这种灵活的思想转变, 又似乎不是为了无耻之因, 这种人……这种人就太适合她了。

儒家是不可能全部推翻的,而且儒家里面也有一些合适的东西值得宣扬,可是怎么让儒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个相当艰难的问题。

毕竟,儒家里面其实也分很多派系, 每个派系的人想法也都不一样,激进点的派系, 西汉的时候都直接让老刘家禅位赶紧滚蛋了。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就把这个派系给赶出去了。

但什么样的儒家学者适合留在昭国改进儒家呢?

杨秋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当然, 目前也没有多少名士来昭国,所以她也根本没什么选择范围。

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有这个意外之喜

“王公,汝此答甚合我意,至于我为何令百姓习杂学,且许太平道传《太平经》,实乃因儒学已不适合百姓,若再不改良,数百年后,恐天下士子亦将弃儒学。”

此言一出,王烈瞪大了眼睛,他能感觉到昭王是一位爱护百姓的贤明君主,这一次见面他也能够感觉到昭王对名士的尊重。

明明昭王看起来是个谦虚宽和的人,为何此刻竟然却放出这种狂言?

“大王,此言是否太过狂妄?”

眼前之人震惊多过愤怒,杨秋不由得想起了儒家在历史上的变动。

从西汉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之后,儒家强盛了很久,然而东汉末年汉朝崩溃,三国鼎立,接着司马氏建立晋朝。

可惜晋朝并没有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反而在各种动乱之下导致当时的人崇尚玄学,这种玄学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结合,当时的人开始崇尚个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脱。

这时候儒家的地位依然稳固,但此时佛教和道教得到了迅速发展,直接挑战了儒家的统治地位。

随着时间的持续,儒学虽然还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但是道学和佛学冲击到了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了儒道释三教并流的状态。

可以说,此时儒学已经渐渐式微。

这种状况持续到宋朝之后,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儒学,出现了程朱理学。

原本,程朱理学虽然也有缺点,但比之前肯定是进步的,可是所有的学说被统治者利用之后,就会变成各种扭曲歪解。

所以明清的时候,程朱理学虽然还是统治地位,但已经经过各种扭曲了。

所以不管是孔子还是朱熹,要他们能想到后世之人能这样解读他们的言论,棺材板肯定压不住。

“王公,吾虽不信太平道,然仍许太平道于昭国立道观、传太平经义,君可知其为何?”

这件事情王烈是真的没想通,他还以为是昭王比较崇尚太平道呢,没想到昭王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不过突然之间,王烈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太平间里面看到的内容,除了里面一些神神叨叨的神仙故事。

似乎这里面介绍了很多农学医学小故事,比如受伤流血之后该如何包扎?高烧之后如何简单退烧?如何预测天气?如何分辨草药?

“难道大王想通过这种方式,教会百姓生活的普通技巧?”

是有这个意思,但这不是全部,所以杨秋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百姓勤忙于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日皆为农事而奔忙不迭,年年尽皆挣扎于温饱之境,几乎无有百姓会思索自身。

为何沦为农户,为何世道这般模样,为何自己生于此世贫苦挣扎,为何他人乃达官贵人,而自身却需日日辛劳操持。

然此天下绝非一成不变,未来粮食愈发高产,纸张愈发便宜,愈多之人能够踏入学堂读书。

到那时,寻常之人亦会思索,世界本质究竟为何,我从何处而来?我逝后将往何处去,我降生于此世间究竟是为了何事?

我之存在于这世间可有意义?若无意义,我又为何存于这世上?是这世道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世道?

而这世道可有一日会灭亡?若灭亡之后,吾等人又身处何方?吾等人存在之意义究竟为何?

王公,此等问题,我希望未来的儒学能够认真探讨。”

宋朝理学出来,就是因为之前的儒学在这个上面上的探讨太过零散,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所以理学就结合佛学道学的思想,探究人和宇宙的关系,最后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

所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