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复宋:从崖山议和开始 > 第15章 受降

张弘范最后没有要求牵羊礼,算是给赵宋留了最后一点颜面。

当太阳跳出东方的海平面,给整个世界抹上一层瑰红时,林木已经穿戴整齐,带领着拼凑的官员们,走出了翔龙。当初改名字的时候,是希望以此地为根基,乘风而起,龙翔于九天之上。现在看来,颇有些讽刺。

跟在林木身边的陆秀夫很平静。此刻他没有愤怒,没有冒死直谏,甚至还默默的陪在皇帝身边去投降,如果是了解他的人必然会觉得很惊讶,因为这太不符合他的性格了。

“陆爱卿,此刻你有什么感想?”林木问道。

“我以为我会很愤怒,但是事到临头却一点也气不起来。反而是有些恐慌,担心官家横遭不测,担心臣德薄才浅负了官家的重托。比起这些,眼前这小小的屈辱真算不了什么。”陆秀夫回道。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手边的就好了,至于结果,就交给命运吧。”

之后两人都没再说话。

-----------------

受降仪式很顺利,毕竟对于大宋的皇帝们来说,这事儿也不算稀奇了。

林木献上降书,交出代表皇权的印信,脱去冠冕,向着大都的方向行礼。张弘范接过降书、印信,命手下仔细收藏。然后拉起林木,好言宽慰,赞扬他念苍生、顾大局、识时务。

随行的官员们,愿意投降的,张弘范命人将其官职,履历一一记录在册。不愿意继续当官的,张弘范很大方的每人赐钱百贯,等仪式结束,任他们离去。只有陆秀夫,既没有留下当官,也没有回乡,而是被安排跟投降的军士一起,送往占城。

宋军都交出了武器,在草原军的看管下,分批上了船,往茫茫大海驶去。陆秀夫也在其中,望着逐渐远去的故土,他眼睛湿润了。此一去,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

林木望着远去的船队,也是一番感概。自己身边现在就剩一个赵牧之,还有一个潜伏的张居正。接下来就要面对忽必烈,不知道怎样才能逃出生天。这两天林木一直在反复权衡自己到大都的人设,是扮作一个懵懂无知、怯懦胆小、不学无术的小纨绔,以求忽必烈放松警惕伺机逃跑,还是适当展示自己才华,在不引起忽必烈忌惮的前提下,趁机招揽一些人才,继续点逃跑的资本呢?

想来想去也没有结果,干脆决定先学学安乐公,然后再见机行事。

可能是因为都是汉人的缘故,张弘范并没有苛待林木。除了不能自由行动,其他饮食起居都照顾的极好。等最后一批投降的宋军被送走,张弘范也这边也把收尾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他命人请来林木,告知准备北上之事。林木对此并无异议,毕竟自己是阶下囚,一切听从安排就是了。

从崖山北上,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要经过楚省,也就是林木前世的老家。南宋末年,荆楚之地的开发还没完成,远未达到后世“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程度。学术上,湖湘学派已经崛起,岳麓书院也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只不过限于当地的发展程度和势力影响程度,还没展露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气魄。

张弘范选择了走水路,沿珠江而上,过灵渠,进入湘江水系。在长沙,他们停下休整几日。张弘范带着林木等人就下榻在岳麓书院。现在的岳麓书院周边还是一片荒山,周围人烟稀少。与书院的山长交流一番之后,一行人登上岳麓山,远眺湘江,俯瞰星城,豪迈之气油然而生。林木很想把偶像那首沁园春抄出来,但是想着自己还要藏拙,也就放弃了。

告别长沙,一行人继续北上,到了岳阳。千里洞庭,烟波浩渺。此刻张弘范和林木乘一只小舟,在湖中随风轻荡。此刻林木突然对苏轼的《赤壁赋》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前世太过匆忙,虽然知道此文妙处,却总无法体会其意境。这次他是真的感受到了天地的辽阔与人的渺小。感受到了那种面对恢弘宇宙的无力感。人生无常,时光无情,命运无迹可寻,林木一时有些怅然,有些想要放弃所有挣扎,跳下去与这天地融为一体的冲动。

“赵官家,你在想什么呢?”张弘范的声音打断了林木的思绪。林木赶紧说:“太大了,我,我有点被吓住了,所以失态了,请张大人勿怪。”

“呵呵,赵官家大海都见过了,怎会被一小小湖泊吓住,莫要玩笑。”

“真的,这里跟大海不同。大海虽大,但是船也大,还有很多人护着我。现在......”后面的话林木没有说完,尽力表现着自己的懦弱。

“无妨,我在这里,定然保赵官家无恙。”

“多谢张大人。”

“我生在北方,家乡却无此大湖。因此每每走到有大湖的地方,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到湖里转一转,看一看。这湖不像大海那样纳百川却不增,历寒暑却不减,而是有进有出,有增有减,在我看来,这样才更灵性,更让人感到亲近。大海总是高高在上,不为外物所影响,威不可测。而湖泊更像个人,有喜有悲,有人生得意,也有世事无常......”张弘范今天谈性很足。

林木讷讷的应和着,感受着他的心态。

“看来他现在也心有不安啊,是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引起的吗?”林木心里嘀咕道。

船队在岳阳停了下来,说是要等一个人。至于等谁,林木不知道,只是根据后世历史的走向有个大概的猜测。这几天张弘范一直拖着林木到处游览,甚至在岳阳楼上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大加赞赏。说大宋人才辈出,只是多为昏君乱臣所限制,不能一展才华,否则绝不会有靖康这样的奇耻大辱。

林木旁边听的一顿咂舌,你身边就站着一个大宋的亡国之君啊,你这是骂谁呢?再说你有没有搞清楚立场,你这么骂不是连自己也捎带骂上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