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颇为惊讶的看了一眼周凎,然后继续低下头忙自己的事情,应该是在批阅奏折。后世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野史,说朱由检经常工作到深夜,是个勤勉但是成绩很差的的歹运皇帝。现在可能都有晚上十点,还在忙着,看来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
皇帝在工作,周凎空站着也累。反正皇帝已经赐座,周凎不客气的走过去坐下,呆呆的看着大殿外面,像是个等待开饭的宝宝。
没多久,吃食送到,是面条。
一口、两口、三口,面净汤干。
“再来一碗,能不能换大一点的碗。还有别放干贝、瑶柱”。
王承恩看向了皇帝,朱由检头都没抬的点了点。
“要不直接一次性让御厨多下两碗,省的一次次的辛苦王公公。对了,有蒜头的话,拿一头过来。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听着周凎恬不知耻的话语,王承恩瞧瞧偷瞄一眼皇帝,见皇帝没反应。他也没回答,低着头,将托盘拿给宫女后,一起退出了大殿。
这次等待的时间有些久。
3个宫女,一人端一个托盘。每个托盘上是一个比人头大的海碗。
王承恩进殿的时候先看向皇帝,正碰上朱由检的眼神,那眼神透着喜意,王承恩知道自己做对了。别看他才17岁,伺候朱由检不到两年时间,但自家主子啥性子哪能不清楚。这不要脸的会元郎,跑宫里大吃大喝,当这里是酒楼啊。他让御厨房找了三个大海碗,直接下了二斤面。周凎虽然看着高大,但一个瘦书生,肯定吃不完那么多。到时候自家主子肯定有借口收拾他。
朱由检把手中笔搁下,饶有兴趣的看着一碗碗面端在周凎面前。
第一碗面风卷残云。宫里的食材比民间的强,至少这面白净许多。面里有肉丝等浇头,吃着真的香。面吃干净,端起比头还大的碗,几大口把汤喝干净。掰了几瓣蒜,丢了一颗进口中。辛辣的生蒜让人头皮发麻,看来这副身体还不适应这个吃法,但很爽。鼻尖冒汗,身体发暖,舒坦。
把第二碗面挪到面前,夹起面条往口中塞。吃了几口,周凎抬头,看到朱由检、王承恩和三个宫女都盯着自己看。他笑了笑,把怀敞了敞,又继续埋头造。
整个大殿只听到筷子偶尔撞击碗发出的声响。第二碗吃完,周凎想念辣椒酱了。他知道这副身体能吃,平时一顿吃个5.6个馒头将将有些饱意。今天饿了一整天,恨不得抱个人来啃。但这碗太大,连汤带面足有2斤多。两碗面吃完,已经有了饱腹感。此时若是来点老干妈,把面汤浇的红红的,得多好啊。
将第2个空碗推到一边,周凎没有立即把第三碗面挪到面前,反而站起身。看到朱由检脸上有了笑意,周凎作揖道:“皇上,御厨手艺非凡间可比。一想到以后再难吃到如此美味,刚才吃着吃着眼泪差点掉下来。想恳求皇上,能否让学生把这碗面带回去慢慢吃。”
“不可,现在就要吃完。”
“呵呵呵”有宫女发出了很小声的笑声,声音虽小,夜深人静依然听的清晰,吓的宫女连忙拿袖掩唇。
“承恩,问问周凎还需要吃什么,让御厨去做。”
“是,主子。周相公,你还需要什么吗?”
这逼幸灾乐祸的有些明显了啊。
“面条已经足够美味,若再吃其他什么美味,等出了宫后吃不到,徒添了许多伤悲,就这样吧。”周凎对着几个宫女方向说道:“劳烦几个小姐姐稍转下身子,我要松一下裤带。”
“呵呵呵”几个宫女一个个赶忙拿袖子掩住嘴,转身。
第三碗面吃的很慢,硬塞进去的。
等碗盘撤下去后,朱由检对周凎说道:“现在说说吧。”
“嗝......”打了个饱嗝,周凎说道:“吃的太撑,站不起来,容学生坐着说话。”
“准。”
经过这一系列的闹腾,周凎觉得和朱由检之间的对话火候已经差不多。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先问了个试探性的问题。
“陛下,我大明国祚已经绵延多少年?”
“二百六十余年。”
“从秦始皇一统六国,施行郡县制,已近2000年。各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是哪朝?”
“汉朝有400多年。”
周凎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他没想到朱由检的历史成绩不错。
“汉分东西,宋也分北南。近2000年来,不管是强汉、盛唐还是富宋,没有一个朝代能够绵延国祚超过300年的,陛下可知否?”
朱由检不说话。
“陛下,想没想过为何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延续300年?”
“帝王昏庸,任用奸臣小人,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岂有不反?”
“陛下说句冒昧的话。您昏庸吗?朝中哪个大臣是奸臣?哪个是小人?都说陛下爱民如子,勤勉胜过高皇帝。可为何当今天下,依然有白莲教作乱,有吴桥兵变,有陕西民乱?”
“大胆!”朱由检喝道,好在没有喊什么来人那,拿下这个贼子这类的话来。
看来之前周凎一番做派,起了些作用。来自21世纪,谁不懂看到机会成本、释怀沉没成本的舔狗经济。一堆人看着周凎耍了半天,哐哐的吃了几碗面,不从这个南直隶解元,今科会元嘴里掏点话出来,朱由检不是亏死了嘛。
“学生的胆子大不大不重要。有些道理是讲给普通百姓听的,有些道理是讲给征战沙场的武将士卒听的,而有些道理,是陛下自己要明白的。”
“说,让朕瞧瞧大才子有何高见。”
听着有股讽刺,有点不服的意味。周凎笑笑,年轻人,不要说我年过四十,吃的盐比你朱由检吃的米多。论见识,论吹牛,几千年来的古人,有几个能比的过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生活过的人呢?
“统治者,就是皇帝,他最基本是抓两个东西:刀把子和钱袋子。什么是刀把子?刀把子就是军权,皇帝把军权分给当年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将军们,这些将军们死了,由他们的后代顶替上来,就是所谓的勋贵阶层。这些军事勋贵能打最好,不能打,皇帝也没办法。因为刀锋不锋利不重要,重要的是忠诚。陛下,我说的对吗?”
朱由检沉默半响,点头认可。
“刀把子,这是皇家的事情,皇帝若是拿不好,那只能说太不中用,怪不了别人。”
朱由检依然点头。
“我们主要来说说钱袋子。把这个搞明白,大概就会明白为什么历代王朝何以难以延续300年。钱袋子是什么?就是税收。皇帝需要找人帮助他向全天下的老百姓收钱。不能收多,也不能收少。那皇帝就需要找比较聪明的人来收税,比如读过书的,有见识的。渐渐就形成了文官体系。”
“都知道税收很重要,没有税收,朝廷就办不成事情?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税收,分析过税收呢?”
“最早的税收,就是大家熟悉的井田制。一大块地分九块,边缘八块收益归个人,中间的那一块地收益上交作为税收。这很容易理解,远古时代刀耕火种,种地简单,洒洒种子,需要灌溉了放点水。产量很低,每一户种植面积都很大,但再如何大,井田中间那块地不会被遗忘。”
“随着人口增长,粗放式的种植不够吃了,倒逼了农业技术进步,牛和犁的使用,大家对土地开始了精耕细作。大家自然只顾着精心照料收益归自己的地,中间那块作为税收的地继续玩着刀耕火种的游戏。统治者肯定不爽了,所以废除了井田制,只要是地,都得交税。这时候已经到了春秋战国。”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统治者拼了命的想多征税用于战争。但土地产出是有限的,技术的进步也让不少人不需要种地,从事其他营生就能养活自己。统治者自然把主意打到了人头税上,只要是人就得交税。众多诸侯国中,最倒霉的是秦国。秦国除了要和其他诸侯国竞争,地理原因他同时还要面对匈奴、羌族等,军事压力是最大的。压力就是动力,没钱打仗就想尽办法搞钱。秦国最早开始了编户齐民,大家都是平等的。给了你们权利,你们tm的都得交税。这时候的税收就变成了土地税和人头税。”
这些观点是前世偶尔看一篇帖子看来的。作者是谁没注意,反正被人转载的水印都糊了。文章写的简单易懂,有点意思,他倒是记得个七七八八。说的顺口,在皇帝面前把口头禅都说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大秦帝国不搞分封制而搞郡县制的原因。搞了分封制,税收都被诸侯国弄走了,哪来的钱对付匈奴人。到了汉朝,老刘家出身低,起的太快,靠兄弟们夺得了天下。没办法搞了分封制,这个王那个王的搞一堆,结果就是被匈奴一顿接一顿的暴揍。这样不行呀,那就杀王削藩呗。到汉武帝的时候,已经没有藩国了,中央控制税收,怎一个猛字了得,陛下,这个无需要我多赘述了吧。”
“搞郡县制,税收的爽,但有个问题很讨厌。就是土地产出不是固定的,你不能对土地征重税,所以历朝绝大部分时候土地税并不重,多为三十税一。这点税肯定不够花,那只能征人头税。用土地的低税,吸引老百姓,捆绑老百姓。然后通过服徭役等来完成征收人头税。人头税很多时候是远高于土地税的。”
“比如一个人,最开始种植200亩地,就算去服徭役,交交人头税。他还是能过的不错的。可他会娶老婆生孩子,几代之后,可能他的后代一户只剩下50亩地了。这时候再让他交重税,日子就没办法过了。但统治者没办法,土地还是那么多,多收的人头税也花在了多出来的人口上了。”
“农户没办法,干脆一点吧,老子不当人了,卖身为奴,地方豪强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地方豪强偷税漏税的能力显然不是平民百姓能比的。你敢收他们税?他们就敢闹幺蛾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周凎想想话没敢说的太难听。不能图嘴巴快活,把人给得罪死了。明末就是皇帝都干不过豪强,何况他周凎。
“地方豪强的危害有多大,汉末三国给大家做了最好的诠释。举例:建安元年,吕布乘刘备与袁术僵持之时,趁机偷袭下邳,并虏获刘备的妻子。刘备实力大损,几乎一蹶不振。然后刘备就干了一件事,娶了麋夫人。麋家只是徐州一富商,麋家的陪嫁是2000名下人和无数金银货帛。刘备实力顿时恢复了。接着又可以打了。”
“经历三国南北朝,人死多了,空闲土地就有了。北魏孝文帝开始搞均田制,就是把无主土地承包给老百姓。你种了我的地,你就得交税,还得来当府兵。隋唐沿袭了这个制度。唐初,中原的地分的差不多了,大唐就把目光瞄向了四海八荒。打下来的都是税源地呀,拼命的往外打,发现,草,真他娘的荒。”
“唐初期,均田制的基础上施行租庸调制。就是人头税,可以拿布匹、农产品去抵。这是解放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有了稳定税基保证的大唐府兵贼能打。打朝鲜,打日本,打西域,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可是打来打去,发现是赔本买卖,河北人民扛不住了,酿成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
“向外扩张,全是贫瘠之地,拿不到新土地,均田制就没办法施行。赫赫有名的大唐府兵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到了唐中期,人口增多,历史的惯性又来了,税收被地方豪强控制了。此时,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国的商人来了,大唐的商品经济开始活跃起来。(不要忽视阿拉伯的影响力。阿拉伯雇佣军上万人来帮大唐平叛过;黄巢攻陷广州后,处死几万阿拉伯人。)唐中期改革为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按照土地收益和资产多少收税,大幅降低人头税比例。”
“两税法延续了王朝的生命,但不能阻止历史的惯性:人口增加,豪强并起,税收减少,然后王朝覆灭。”
“中华大地,陷入了300年轮转的怪圈。人少国家就强,人多国家就弱,原因就是税收的问题。领导人再厉害,再有远见卓识,没钱你啥也干不了。”
哐哐哐,一口气说这么多。看看朱由检,咦,你咋发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