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近半数皆知清姝是因着一条谶言才来到庆阳,这流言啊最为伤人,方老板何不利用这一点?毕竟这世界上的人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没人在乎真相究竟为何。”
第27章 捷报
腊月二十八, 长安。
萧关的战报被八百里加急传回了皇城,新帝晏清玄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边关大捷, 他不用担心突厥人打进来, 害怕的是他的皇姐, 会不会因为平威王威势的上涨,连带着她一起水涨船高。
毕竟先前和元郡瘟疫之事, 是她一力弹压地方官员, 救百姓于水火。
虽是僭越, 却深得民心。
有人去拜访了烈女村的村名, 还有当时入村的大夫,最后将长公主不顾个人安危, 奋勇帮助百姓的事迹写成了一出出折子戏, 尤其是与侍女互换身份的情节, 更是颇受戏迷们的欢迎。
晏清玄偷偷看过戏文, 既感慨于皇姐的足智多谋, 又害怕她记恨自己。
毕竟这皇位原本应是她的,即便他有万般的理由去推脱,却着实骗不了自己。程氏谋算的一切他都知道,他原是有无数的机会向皇姐告密的, 但最终他还是没能经得起那把龙椅的诱惑。
御书房内站着的内阁大臣们隐约有些惶惶不安,唯独谢敏坐在轮椅上,淡然的饮着茶, 面上毫无波动。
自从苏贵妃自缢于宫中,苏繁鹰不知所踪后, 扬州苏氏便再也没有向户部缴付‘销账费’,再加上皇室奢靡, 太后总以各种名义让户部拨款给地方守备军,但这些钱八成都落入了程氏的口袋。
国库空虚,田制改革推行不下去,地方官员和氏族倒是高兴,可谢敏却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甚至经常对程凤朝和晏清姝哀叹:“唯一能拯救王朝飘零的机会,就这夭折氏族的贪婪之中。”
田制改革无法推行,田地被地方‘小鬼’侵吞,百姓交不上粮税,活不下去便落草为寇,以至于地方治安越来越乱,最近大理寺报上来的案卷谢敏翻过几份,有不少地方都存疑,但从县到府再到京,竟一路通行毫无异议。
其中的弯弯绕绕谢敏心里清楚,但他远在京城,又因着曾倾向于晏清姝而被太后和皇帝防备,手伸不到地方去,便只能依靠另外一个人。
他需要一柄刀,一柄足够锋利的刀。
内阁大臣在御书房商讨了两个时辰,也没商讨出所以然来。
毕竟突厥人被击退对京城来说是件好事,至少他们不必再去因为陛下的心虚惊恐而考虑迁都洛阳的问题。
但萧关大捷定会让平威王的声望再上一个台阶,朝廷对西北的掌控力本就极为薄弱,若是再让平威王的声望这般发展下去,再想要收回西北四路兵权只怕会更加艰难。
面对怯懦无能的新帝,除了程渃外的其他内阁大臣,偶尔也会思考,推举这样一个懦夫登上皇位,当真就比让晏清姝一个女人登上皇位要好吗?
但这个疑问永远得不到答案。
因为如果让晏清姝上位,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将会第一个倒霉。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于他们这些久居高位的人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抉择。
晏清玄坐在龙椅上发了好一会儿呆后,见他们也讨论不出什么,便让所有人都离开了。
程渃在离开御书房时往西边望了望,他原本是想找她共同商量,拿个主意,毕竟没人比她更了解平威王和晏清姝。但今早卯时递牌子入宫时,却被告知太后起驾去往大相国寺为国祈福了。
程渃知道,为国祈福只是个借口罢了,姐姐这是因着前几日他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生气。
如今宫中已经没有适龄的公主,唯二的公主一位嫁去了庆阳府,一位早在四年前便和亲去了西突厥,再找人和亲的话,便只能从宗室中找。
但宗室本就因着他们程氏一手遮天,罢黜晏清姝太子之位而心怀芥蒂,若是再一意孤行去为着和亲的事得罪,他们联合起来完全可以将晏清玄从皇位上拉下来。
程渃叹了口气,他的姐姐当真是心软,其实程氏一族完全可以依靠和亲之事,拿捏住宗室,只要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和亲,就得给程氏一些好处。他们是有可能将晏清玄拉下皇位,但这群人又有哪个是完全干净的?只要能查出点阴私,抓住把柄,又何愁不能让他们乖乖听话?
程渃摇了摇头,叹息着离开了皇宫。
*
远在大相国寺的太后刚刚听完高僧讲经,听到萧关大捷的消息她没有丝毫的愤怒亦或者喜悦,只是召来兰月,让她传话给皇帝,命他草拟一份嘉奖诏书,赞颂宁夏卫华昌勇勇义,封为二品镇北将军,统领灵武四万兵权。
交代完这些,太后合着兰月燃起的沉木松香沉沉睡去。
因着接连噩梦,她的面容变得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