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唐,从安史之乱开始 > 第62章 剑拔弩张

御史大夫是从三品中地位最高的官职,集监督百官、整肃纲纪之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遇上较真的御史大夫,连宰相都得忌惮三分。

改元很正常,但是一下子提名两个宰相,一位是旧相,一位早该做宰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众臣纷纷看向张均和陈希烈。

陈希烈虽赋闲在家,可顶着一个货真价实的许国公头衔,完全有资格今日列朝。

张均和陈希烈心里震惊万分,强忍着狂喜,保持着镇定。

李璘昨晚和王思礼商议后,一点风声都没放出来,甚至都没找张均和陈希烈商议。

所以,这两人今天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参加早会的。

他们清楚,有些官员自今日始,再也不会出现在宣政殿内了。

无论再怎么清算杨国忠的余孽,也牵扯不到他们头上。

看到张均和陈希烈十分镇定,众臣再把眼光投向龙椅上端坐的李隆基。

李隆基看起来很赞同,他拍了拍龙椅扶手,道:“准奏。”

终开元乃至天宝期间,宰相常有两人,此次增设为四人,乃是不得已为之。

李璘的时机抓的很好,韦见素前脚代表朝廷,当着百官夸奖了李璘一通,那李璘后脚提出一些政治要求,而且涉及的三人都和他不熟,只是泛泛之交,李隆基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这时候公然唱反调是不明智的。

韦见素内心一阵苦涩,本以为杨国忠死了后,自己可以任首相,出一口长期被杨国忠压制的闷气,没想到平白无故多了三个对手。

王思礼这时出声了,先看向张均,再看陈希烈,笑道:“二位还不谢圣恩?散朝后,某得称呼二位为阁老了。”

张均和陈希烈还沉浸在喜悦中。尤其是张均,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相位,比肩父亲,名列族谱单页,心中对李璘大为感激。

听见王思礼提醒,俩人猛然惊醒,立刻出列朝着李隆基跪下,叩首道:“谢圣人恩典,臣当死而后已。”

看着俩人脸上压抑不住的笑容,明眼人都知道俩人名为感谢李隆基,实际却是在感谢李璘。

“起来吧,朕此前受奸臣蒙蔽,对你们多有冷落,别往心里去。如今永王提醒了朕,自当对你们器重,不要让朕失望。”

“臣不敢有半分怨言,当感恩戴德圣恩。”

“嗯,退下。”

“是。”

张均和陈希烈回到队伍里,执礼的中书舍人问道:“还有何人上奏?”

李亨立即站了出来,“禀圣人,儿有奏。”

“讲。”

“昨夜杨贼伏诛,然其余孽未除,儿愿带人一一查之。”

李亨瞅准时机,想要抢这么一个差事。

清除杨国忠同党是博得名声,施展影响力的好机会。哪些人可杀,哪些人不该杀,采取何等惩处手段,有很多弹性。

李亨料定李璘刚刚占了便宜,应该不会再抢这个功劳,所以急着当着百官面说了出来。

李隆基很乐意见到李亨跳出来争,他正要说声“好”,却被王思礼先一步出声打断。

“诛杀杨贼及其余孽是永王份内之事,太子殿下我看就别插手了吧。”

“我阿爷乃储君,也是圣人之子,也应为圣人分忧。十六叔处理军国大事,抽不开身,由阿爷来做最合适不过了。请圣人允我阿爷做此事。”李倓紧跟着王思礼,替李亨发声,十分坚持。

这才过了半夜,李璘与李亨的争斗就摆到了台面上。

高适挺身而出,厉声道:“天底下哪有做事做一半的道理?昨夜我们天策军连夜除掉了裴柔、杨晓、杨晰等人,还有些余孽也被关了起来,等候永王定夺,怎能现在转交他人?”

虽然高适还是个小小八品监察御史,按照往常,这种规格的大朝会上,只有站着听的份。

但他还是天策军的支柱之一,待天策军改制后,定然居于高位。何况,其背后站着李璘。

因此,他完全有资格发声。

高适开了口后,李俶也不甘示弱,他扬起脑袋高声道:“杨贼余孽不止长安这点人。安庆绪大军已占潼关,随时西进,天策军应将重心放在抵御贼军之事上,何必做这脏手的事?”

“某为大理卿,主刑名,这件事交由我大理寺来做最合适了,某可担此事。”张均适时也表了个态。

他虽被提名为宰相,但毕竟还没经诏令文书确认生效,大理寺卿还在他身上挂着。

陈希烈一看张均如此识时务,心中暗道不好,可他目前还只是个不问政事的国公,不方便发言。

李隆基看着台下看似很正常的辩论,实则剑拔弩张,脸色十分平静。

朝臣们则是脸色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李璘与李亨没再说话,静心凝神,看样子是在等待李隆基最终定夺。

李隆基沉思少许,垂眸看向韦见素,“左相说说这事交由谁办比较合适?”

韦见素欲哭无泪,搞一整,烫手山芋到了自己手里。

他明白下一位皇帝不是李亨就是李璘,到底谁赢,没人能说得清,谁都不能得罪。

“怎么?”李隆基看到韦见素一脸犹豫之色,冷哼一声,“你拿不定主意?”

李隆基要不就是逼着韦见素站队,借机试探他心里更向谁,要不就是只想把难题抛给韦见素,自己想在李璘和李亨之间保持平衡。

韦见素顿觉头更疼了,他支支吾吾,“臣认为——”

“杨贼余孽涉众者多,有主动为其当豺狼虎豹者,也有迫于其淫威不得已而从之者,需要仔细调查。”

“如今贼军逼近长安,可以暂且先放一放,将涉案人员抓起来等候处理。”

“此案涉及者多为朝廷要员,臣奏请由御史台主导,宪部和大理寺协从,由三司共审之。”

“即将任御史大夫的颜真卿镇守平原未归,不如待其归来后,再细查余孽也不迟。”

急中生智的韦见素想到了两全之策,那就是拖,而且由尚未表态的颜真卿来主抓,是很合适的。

三司共审也叫三司推事,是唐朝的一种刑法制度。每逢大案,常常由大理寺会同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以便于做出最公正的裁决。

事实上,很多时候,三司推事还是看皇帝的心意办事。

颜真卿虽然被李璘提名为了御史大夫,可他是个非常正直、清廉、公正的人,不一定会倒向李璘。

李隆基大有深意看了韦见素一眼,打心里认为韦见素真是个聪明人。

“太子、永王,你们觉得左相的建议如何?”

“甚妙。”李亨道。

“我赞同。”李璘接着说道。

至此,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好。”李隆基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